檀梨(学名:
檀梨属 edulis(Wall.)A. DC.),
檀香科(Santalaceae)檀梨属(Pyrularia),又名
油葫芦、
黑麂果、华檀梨等,主要分布在中国、
不丹、
印度、
缅甸、
尼泊尔、锡金等国家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西、福建、西藏、贵州、江西、湖南、湖北、广东、云南、安徽、
四川省等省区。檀梨主要生长在
亚热带生物群落中,通常生于海拔700~2700米的常绿阔叶林、原生和次生阔叶林、阳坡疏林或灌丛中。
檀梨为
小乔木或灌木,高度约3~10米。树皮为灰色或灰黄色,芽表被灰白色绢毛。叶呈卵状长圆形,纸质或带肉质,顶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呈阔楔形至近圆形,侧脉4~6对。
雄花:集成
总状花序,花序顶生或腋生,
花梗长约6毫米,无苞片;花被管呈长圆状倒卵形,花被裂片5。
雌花或
两性花:单生,子房呈棒状,被短柔毛;花柱较短。
核果呈梨形,顶端为近截形,有脐状突起;外果皮呈肉质,且含粘胶质。种子为近球形,胚乳呈
油质。花期4~6月,果期在8~11月。
檀梨是中国
江西省Ⅲ级地方保护野生植物。檀梨的果实和种子可供食用;种仁含油量高,可作为工业用油制取肥皂、洗涤剂等;檀
梨木可用于雕刻或制作家具;果期观赏价值高,可作园林绿化树种,是印度北部的
经济林树种之一。
分类
分类变动
1988年版《
中国植物志》记载
檀梨属共有5种,模式种为美洲檀梨(Pyrularia pubera Michx),其余4种产自中国,分别为檀梨(Pyrularia edulis)、华檀梨(Pyrularia sinensis)、泡叶檀梨(Pyrularia bullata)和
四川檀梨(Pyrularia inermis)。而檀梨与华檀梨等种极易混淆,难以区分,后经学者研究更正,以上华檀梨、泡叶檀梨和四川檀梨被归并入檀梨,即中国的檀梨属下级分类仅有檀梨1个种。
近缘种研究
学者从
檀香科系统发育角度研究发现,檀梨作为兼性半
寄生物种之一,与
檀香属(Santalum)的檀香(Santalum album)、
沙针属(Osyris)的沙针(Osyris lanceolata)等物种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其特征对比见下表。
特征
茎
树皮为灰色或灰黄色,皮孔呈长圆形;小枝为粗壮的圆柱状;芽表被灰白色绢毛。
叶
叶呈卵状长圆形,长约7~15厘米,宽约3~6厘米,纸质或带肉质,通常表面光滑,顶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呈阔楔形至近圆形,侧脉4~6对,表被长柔毛;叶柄长6~8毫米。
花
两性花或
单性花。
雄花:集成
总状花序,长约1.3厘米;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5~7.5厘米;
花梗长约6毫米,无苞片;花被管呈长圆状倒卵形,花被裂片5,呈三角形,外被长柔毛;花盘5裂。
雌花或两性花:单生,子房呈棒状,被短柔毛;花柱较短。
果实和种子
核果呈梨形,长约3.8~5厘米,基部骤狭与果柄相接,顶端为近截形,有脐状突起;外果皮呈肉质,且含粘胶质。种子为近球形,胚乳呈
油质;果柄粗壮,长约1.2厘米。
分布
分布范围
檀梨原产于
尼泊尔至中国南部的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
福建省、
西藏自治区、
贵州省、
江西省、
湖南省、湖北、
广东省、
云南省、
安徽省、
四川省等省份地区,在
不丹、
印度、
缅甸、尼泊尔、
锡金王国等国家也有分布。
生境
檀梨主要生长在
亚热带生物群落中,一般分布在
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第三纪后因地质作用隆起而形成的中高山地区,通常生于海拔700~2700米的常绿阔叶林、原生和次生阔叶林、阳坡疏林或灌丛中。在中国西藏东南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常绿雨林中,檀梨和
香胶蒲桃(Syzygium balsameum)、
尾叶越橘(
越橘属 dunalianum var. urophyllum)、
滇结香(Edgeworthia gardneri)等组成下木,总盖度达80%。
习性
物候特点
檀梨花期在4~6月,果期在8~11月。在中国江西井冈山地区,檀梨每年2月开始萌芽,3月展叶,10~11月叶片变色、落叶。
种间关系
檀梨是兼性半寄生植物,其寄主多为
壳斗科(Fagaceae)的
甜槠(Castanopsis eyrei)、(Castanopsis fargesii)等常绿
阔叶树种,若将檀梨苗移栽至以上树旁,则长势良好。
栽培
播种繁殖
采用播种繁殖法。每年9~10月当
核果变为橙黄色时进行采摘,然后去除果皮,洗净种皮,用新鲜泥浆涂封种子并及时播种。采用点播法,播种时应合理设置株行距,并将种子侧放,使其尖端平行于地面,然后均匀覆土。
育苗
中床育苗,使用
壳斗科树下的腐殖土作为基质,耙细后再行播种。在中国
井冈山种植时,当年10月播种,第三年春季开始发芽。
保护
种群状况
檀梨虽分布在中国多个省份地区,但均属零星分布,少有被保护或培育的记录,且其生境逐步被开发利用,或对檀梨自然生长造成影响。
保护级别
相关报道
2013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科研工作者在中国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天然檀梨群落并对其进行了详尽报道,文中提及应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培育和研究工作。
用途
食用
檀梨盛果期长,结实量大,果实成熟时气味清香,果肉可供食用;其种子含油量高,可熟食或榨油食用,但需注意不宜多食,因含油较多,容易引起
腹泻。
经济
檀梨种仁含油量高,宜作工业用油,可用于制取肥皂、洗涤剂、合成纤维原料或工业增塑剂等。檀梨木材纤维细胞长,质地优良,气味芳香,常被制作家具或用于雕刻。
印度有使用檀梨果仁做蜡烛及利用檀梨木材做雕刻的历史。
观赏
檀梨结果期果满枝头,加之纸质叶片衬托,优美别致,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园林绿化树种,被列为印度北部经济林树种。
相关研究
檀梨
果仁中不
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可作为保健食用油资源深入研究。另外,作为中国
武陵山区的乡土树种,檀梨具有含水量少、灰分少、燃烧值大等特点,具备成为生物能源树种的潜质。
参考资料
檀梨.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3-05-11
檀梨属.物种2000分类系统.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