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
雷公藤属 wilfordii Hook. f.),
卫矛科 (Celastraceae)雷公藤属 (Tripterygium )植物。在世界范围内雷公藤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产于福建、湖南、浙江、台湾等地,主要分布在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的灌木丛林中。
雷公藤为藤本灌木,高1-3m,小枝呈棕红色,被密毛及细密皮孔,具4-细棱。叶椭圆形、倒卵椭圆形、长方椭圆形或卵形;叶柄长5-8mm,密被锈色毛。圆锥聚伞花序较窄小,通常有3-5分枝,花序、分枝及小花梗均被锈色毛;花白色;花瓣长方卵形,边缘微蚀。翅果长圆状,中央果体较大,约占全长2/3-1/2,小果梗细圆;种子1,细柱状,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雷公藤民间俗称“菜虫药”,可作为杀虫剂。其根的木质部可作为中药入药,有祛风除湿,杀虫,解毒的功效。同时雷公藤属于有毒药材,全株剧毒,会对胃肠道局部产生刺激作用,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学史
《
滇南本草》中记载雷公藤有毒。《
本草纲目拾遗》云:“采之毒鱼,凡蚌螺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烟熏蚕子则不生。”
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
莽草,为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早期主要作为杀虫剂,不作药用。
形态特征
雷公藤为藤本灌木,高1-3m。
茎
叶
叶呈椭倒卵椭圆形、圆形、长方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呈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长4-7.5cm,宽3-4cm,侧脉4-7对,达
叶缘后稍上弯;叶柄5-8mm长,密被锈色毛。
花
圆锥
聚伞花序较窄小,长为5-7cm,宽为3-4cm,通常有3-5分枝,花序、分枝及小
花梗均被锈色毛,
花序梗长1-2cm,小花梗细长达4mm;花白色,直径4-5mm;萼片先端急尖;花瓣长方卵形,边缘微蚀;花盘略5裂;
雄蕊插生花盘外缘,花丝长达3mm;子房具3棱,
花柱柱状,柱头稍膨大,具3裂。
果实
翅果为长圆状,长为1-1.5cm,直径1-1.2cm,中央果体较大,约占全长2/3-1/2,中央脉及2侧脉共5条,分离较疏,占翅宽2/3,小果梗细圆,长达5mm;种子1,细柱状,黑色,长达10mm。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在世界范围内雷公藤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产于湖南、浙江、福建、台湾等地,主要分布在
长江中下游平原。模式标本采自中国台湾基隆。
生境
雷公藤为亚热带植物,分布海拔为300-500m,多生于背阴多湿的山谷、山坡、溪边的灌木丛林中。雷公藤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类泥沙或红壤中, 土壤pH值为5-6时生长良好,在潮湿、荫蔽的泥沙土壤中,生长不佳。
习性
雷公藤喜温暖避风的环境,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在-5 ℃可自行越冬,但怕霜,霜害可能造成幼苗顶端和新梢的冻伤。雷公藤喜光,除了一年生幼苗怕夏季
太阳曝晒,均喜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影响正常生长。雷公藤的休眠期为10月份到次年4月份,落叶、落花休眠。
天干雨少时,雷公藤的泌蜜量大。其常与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山苍子(Litsea cubeba)、
台湾冬青(Ilex formosana)及蕨类等伴生。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栽培
种子繁殖
每年的9-11月,在雷公藤果实成熟后,选择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母树采摘,采收后晒干保存。为打破种子的萌发障碍,使其顺利发芽,在播种前须去除雷公藤的果皮。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播种前要浸种,掌握好浸泡的时间。在播种时,应选择合适的播种土壤、控制好播种深度、播种后及时浇水,以确保种子的顺利萌发。
扞插繁殖
在雷公藤落叶后至第二年2月上旬前的休眠前期内,选择1-2年生的枝条,剪成小段。将
扦插斜倚于沟内,覆土压紧,插后浇水,并搭荫棚遮盖。插条40天后即可发芽生根。1年后可移栽,在杉、松、果树等幼林中套种,挖穴,2-4月上旬,挖出种苗定植,覆土压紧,最后浇透水即可。
田间管理
雷公藤为浅根性植物,在锄草时不宜过深,以免伤害到根系。通常一年要进行1-2次的除草和施肥,在6月下旬除草松土宜浅,可以结合使用
过磷酸钙或者其他的复混肥料,可以直接撒布在植物的四周,再用泥土稍加覆盖。在定植后的第二年,苗藤长一定高度后,需要将主茎顶部剪去,然后一年修剪一次,使苗藤保持一定的高度,这样可以使植株复发枝条,促进根部发育以及增产。
采收
一般认为人工种植的雷公藤7年达到成熟,方可采挖。雷公藤根部生长至一定程度(直径为2~3厘米)时,可于秋季采挖全根。雷公藤叶除了秋季采根时采摘外,每年7-8月亦可采收一次。
病虫害防治
雷公藤病虫害主要有
炭疽病、
根腐病,虫害
卷蛾类
美国白灯蛾。炭病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
波尔多液喷洒病株,林地一年清理一次,将残枝落叶清除并烧埋。根腐病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干旱和
渍涝,使用腐熟充分的农家肥进行预防。发现病株及时将其铲除,并向病穴内撒
生石灰杀灭病菌,病害程度较轻时可以使用
多菌灵灌根进行防治。
卷叶蛾类幼虫可用菊类农药防治。
用途
医学药用
雷公藤根的
木质部(皮部毒性太大,常刮去,亦有带皮入药者)可作为中药入药,药性苦、辛,凉,大毒;有祛风除湿,
杀虫脒,解毒的功效。主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贝赛特氏症、口眼
干燥综合征、
湿疹、
红斑狼疮、
疥疮、
银屑病、
麻风病、顽癣。
经济价值
雷公藤是一种重要的杀虫植物,民间俗称“菜虫药”,其杀虫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和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总生物碱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雷公藤甲素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雷公藤对菜白蝶、麻夜蛾、蜷尺等多种鳞翅吕幼虫以及豆平腹蜷、黄守瓜、铁甲虫等害虫有拒食、胃毒、麻痹作用,对
甘蔗棉蚜、棉大卷叶虫、苋菜有触杀作用。
物种危害
植物毒性
雷公藤属于有毒药材,全株剧毒,雷公藤所含的生物碱、
二萜类、
三萜类及
糖苷物质均有一定的毒性。其中,二类成分对心、肝、胃肠道及
骨髓有明显毒副作用;生物碱类物质损伤肝,破坏红细胞,引起进行性贫血。
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中活性最高的
环氧二萜
内酯化合物,同时也是雷公藤引起毒副作用的主要成分。
主要危害
误服雷公藤叶2-3片即可中毒,嫩芽7g或者根皮30-60g可致死。同时雷公藤也是毒蜜源。雷公藤蜜腺袒露在花盘上,泌蜜丰富,蜜蜂采集其
花蜜时,就会将有毒物质雷公藤甲素带进蜂蜜。蜜蜂采集雷公藤花蜜不会中毒,但当人们误食此类蜂蜜后,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中国
福建省三明市、
湖北省鹤峰县、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及
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地区,均有蜂蜜中毒事件发生。
防治措施
在选择固定地点的养蜂场时,选择离有毒蜜源3公里以上的地点,或蜜粉源植物多而有毒蜜源少或无的场地。避开有毒蜜源的花期,也可人工大量种植与有毒蜜源植物花期同期泌蜜的蜜粉源植物。
物种对比
卫矛科雷公藤属包括雷公藤、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 levl. ) Hutch. )以及东北雷公藤( Tripterygium regalii Sprague et Take)3个品种。
东北地区雷公藤,又名黑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昆明山海棠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其中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粉背雷公藤形态、成分、
药理学以及临床应用基本相似。两者在形态上的区别为雷公藤
花序多短小,长多在5-7cm,叶背没有白粉,而昆明山海棠花序长大,长通常在8cm以上,叶背常被白粉呈灰白色,偶为绿色。
相关研究
雷公藤总苷是从雷公藤
根状茎中提取的一种
脂溶性混合物,可抑制趋化因子、炎性介质的产生与释放,可用于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病、
银屑病等多种
自体免疫性疾病。雷公藤中含量较高的四种主要倍半萜类生物碱,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有效成分。
雷公藤甲素可用于制作
免疫抑制剂,用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