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晶(Citrine)是一种黄色的石英,是水晶宝石系列之一,其英文Citrine来自于
法语柠檬(Citron)一词,因其色彩与柠檬颜色相近而得名。
黄水晶的颜色从黄色、
橙色到褐橙色,其黄色色彩来自于
石英矿物内含有少量的三价铁(Fe3+),
晶体呈短而粗的六方柱与菱面体聚形,天然的黄水晶产量稀少,大多数黄水晶是通过热处理其他品种的石英(
紫水晶、
烟水晶)形成的,黄水晶以
马达加斯加、巴西、
西班牙和缅甸为主要产地。
黄水晶主要被用作宝石类首饰及饰品,黄水晶的黄色属于大地的色彩,代表着田地、财富和权势,是吉祥富贵的象征,因而深受东方人的喜爱。除作为宝石外,黄水晶也常被用作装饰物、耐热材料和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源等用途。
宝石文化
名称来源
黄水晶的名称Citrine源自
法语citron(柠檬)一词,受其色彩像柠檬黄的色调,形成柠檬、柑橘类的英文字根(citrus)衍生而来。
黄水晶在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曾被冒称为黄玉( Topaz ),真正的黄玉产自德国
萨克森公国地区,由于产量稀少而价格昂贵,宝石商人用黄水晶冒名顶替黄玉,由于黄水晶颜色较淡,色彩更为夺目而流行,后来人们明白黄水晶是另外一种矿石以其柠檬色的颜色来将其命名为Citrine。
文化象征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黄色代表着土地和丰收,是健康、智慧、权利、财富的象征,被称为“财富之石”“商人之石”;在西方文化中,黄水晶被誉为“友谊之石”,代表真诚和执着。在欧美文化中,有着将一年中十二个月出生的人分别用不同的宝石当做
诞辰石,黄水晶为十一月诞生石,同时也是13周年结婚纪念日石。
基本特征
化学组成
黄水晶是
石英矿物的一种,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其主要致色因素是含有铁(Fe)元素。
晶体结构
水晶为
三方晶系,
晶体呈六方柱状,柱面横纹发育,非均质体,断裂面呈同心圆纹似贝壳状的曲面。
物理性质
黄水晶是水晶的一种,具有水晶同类型的物理性质。其密度为2.66(+0.03,-0.02)g/cm3;
莫氏硬度7;
折射率1.544~1.553;双折射率0.009;多色性弱,因颜色而异。
颜色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2017)中对黄水晶颜色的定义为浅黄至深黄色,根据GIA(美国宝石研究院)对黄水晶的定义为黄色、橙色、褐橙色。天然的黄水晶有弱的多色性,呈黄色或浅黄色,天然的黄水晶较为稀少,
紫水晶或
烟水晶在热处理后没有多色性并保留紫水晶的色带,市场上大部分黄水晶是由紫水晶和烟晶经过热处理后形成的。
光学特性
光性:非均质体,轴晶,正光性,可有“牛眼”干涉图。
光泽:玻璃光泽。
紫外可见光谱:不特征。
化学性质
水晶作为一种石英,具有与石英相同的化学性质。水晶的化学性质稳定。水晶不溶于纯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碱对水晶有溶解作用,所以碱性的水对水中有溶解作用,自然界的水也可以对水晶起到缓慢的溶解作用。水晶溶于
氢氟酸,与氢酸会产生反应生成气态的
四氟化硅(SiF4),
氟化铵和碱性溶液也可以对水晶造成伤害。
主要产地
自然界产出的天然黄水晶较少,常同
紫水晶及
白水晶晶簇伴生。市面上流行的黄水晶多数是由紫水晶加热处理而成,常保留紫晶的色带。天然黄水晶的主要产地为巴西、
马达加斯加,此外
乌拉圭、
俄罗斯、
法国、
美国、
匈牙利、
西班牙和缅甸等国也有黄水晶产出,其中以巴西产出的黄水晶品质最高,颜色鲜艳浓郁、
晶体清透亮泽、质感如金被称为“巴西黄”。中国的黄水晶主要分布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云南省等地。新疆的黄
水晶常见于
天山、
昆仑山脉等地的
花岗石伟晶岩型的水晶矿床之中,多品种水晶共生;内蒙古的黄水晶多见于
阿拉善左旗的花岗岩伟晶岩型的
黄玉矿床中;云南省的黄水晶多见于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等地的花岗岩伟晶岩型的宝石矿床中。
形成
形成原因
黄水晶通常是由
紫水晶或
烟水晶被加热到470℃的高温时形成的,在加热过程中改变了晶格内铁杂质的
氧化数导致其褪色呈黄色至棕黄色。
形成环境
热液脉
黄水晶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地热形成的热水循环穿过岩石的缝隙与矿物质沉淀时形成的矿物脉,与多种类型岩石共生,常见的有
花岗石、
伟晶岩和
片麻岩。
火山岩
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时将矿物质包裹在岩石中形成黄水晶,主要见于
流纹岩、
安山岩等火山岩中。
沉积岩
沉积岩形成的黄水晶通常是由其他矿物蚀变形成的次生矿物,一般出现在
砂岩和
页岩等沉积岩中。
冲积矿床
冲击矿床的黄水晶主要是经过水流搬运和沉积形成的
沉积物,可能出现在河床和土壤中。
人工优化
黄水晶的优化处理主要涉及热处理、染色处理、拼合处理、镀膜处理、充填处理等。
热处理
热处理是宝石优化的一种常规方法,颜色分布不均或浅色的紫水晶在加热到400℃~450℃时,颜色会变成黄色形成黄水晶,超过575℃时水晶会完全失去颜色,市面上大部分的黄水晶是经过热处理形成的黄水晶,对水晶进行加热处理,还会使水晶的透明度、净度等外观特征得到明显的改善。
染色处理
染色处理是对颜色不好的宝石进行染色,从而使宝石的颜色更美。水晶染色是通过加热使水晶产生裂隙将其放置到配置好的溶液中去,溶液随裂隙侵入形成染色。
拼合处理
部分
水晶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原因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图案,为了增加这些图案的立体效果,往往将带图案的水晶和不带图案的水晶用胶黏合在一起增加水晶的立体感和美感。
覆膜处理
镀膜处理就是用真空镀膜工艺在水晶表面镀上彩色的薄膜,经过这种方式处理的水晶有典型的晕彩效应,在光的照射下异常亮丽。
充填处理
充填处理是用用玻璃、人工树脂等充填材料对黄宝石的裂隙及孔洞进行充填,改善其耐久性和外观。
合成黄水晶
合成水晶是人工模仿
天然水晶的化学成分、形成时的温压条件,在实验室中合成的。合成的
水晶在化学性质上与天然水晶的性质基本相同。合成黄水晶主要采用水热法,水热法又称水热合成法,是指在密闭体系中,以水为
溶剂,在一定温度和水的自生
压强下,使原始
混合物进行反应的一种合成方法。黄水晶
晶体的水热生长主要是在高压釜的铂胶囊中进行,使用合成
石英晶体当做营养物,铁粉用作溶剂浓度的添加剂,氯化钠或
氯化钾作为生长溶液,使填充率达到70%,温度在350℃~450℃,生长期5~20天,然后通过伽马射线照射着色形成。
红外光谱特征
合成黄水晶在红外光谱仪分析下具有5200cm-1O-H伸缩振动与弯曲振动的合频谱带;天然黄水晶在红外光谱仪分析下具有3500~3200cm-1O-H伸缩振动吸收峰。
拉曼光谱特征
拉曼光谱可用于水晶的定性鉴定,天然水晶和合成水晶具有近乎相同的拉曼峰,主要峰位于464cm-1、204cm-1、126cm-1处,其他峰位于262cm-1、354cm-1、391cm-1、694cm-1、805cm-1、1161cm-1处,天然的水晶在400cm-1处有明显的拉曼峰,合成水晶400cm-1的拉曼峰非常微弱甚至缺失。
鉴别
优化处理的鉴别
热处理的鉴别
热处理后的
水晶类宝石颜色稳定,不易检测,通常被认为纯天然的水晶。
染色处理的鉴别
染色后的黄水晶在放大检查下可见颜色分布并不均匀,多在裂隙间或表面处富集,染色的水晶颜色一般过于鲜艳,不自然,颜色分布并不均匀;在长、短波紫外光下可见燃料引起的特殊
荧光。
拼合处理的鉴别
拼合的水晶在放大检查下可以见到拼合缝,黏合的缝隙常见有气泡,黏合的缝隙硬度小,用小刀、小钢针沿边缘划,可以刻动。
覆膜处理的鉴别
镀膜工艺的硬度小,用小刀刻划后会在
水晶上留有划伤的痕迹;在放大检查下可见黄水晶表面光泽异常,局部可见薄膜脱落的现象;覆膜的黄宝石
折射率异常;红外光谱和
拉曼光谱测试下可见膜层特征峰。
充填处理的鉴别
充填处理的黄水晶放大检查可见充填物出露部分表面光泽与主体宝石有差异;充填处可见闪光、气泡;在红外光谱测试下可见充填物特征红外吸收谱带;用紫外
荧光观察仪等发光图像分析可观察到充填物分布状态。
黄水晶的鉴别
晶体内含物
天然黄水晶可能含有一些内含物或瑕,将黄水晶置于光线下时可以看到黄水晶内部的内含物和构造;合成黄水晶内部通常不含内含物,晶体块大结构完美。
颜色
天然黄水晶黄色相对较淡,呈黄色至棕色色调,颜色分布不均匀;合成黄水晶颜色均匀。
手感
水晶导热性强,纯天然水晶初握时手感清凉,有分量,很快会
热传导至与体温同步;
合成水晶手感温和、分量轻。
物理性质测试
天然黄水晶的密度为2.66(+0.03,-0.02)g/cm3、
折射率为1.544~1.553、
莫氏硬度为7。
玻璃或
没药树仿品的密度约为2.4g/cm3、玻璃的折射率在1.45~1.9之间、摩氏硬度为5.5,水晶在玻璃上划刻会有刻痕。
其他相似的如
黄玉硬度为3.59g/cm3、
电气石硬度为3.06g/cm3、
锂辉石硬度为3.18g/cm3。
用途
珠宝
黄水晶广泛应用于珠宝中,既可以作为单独的宝石,也可以与其他宝石组合使用。它常用于戒指、项链、手链和
耳环,因其温暖的金色而特别受欢迎。
目前最大的黄水晶来自于巴西,目前被陈列在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
史密森博物馆,宝石重达2258克拉(约452克)。
最早的黄水晶被收藏于美国的J. Paul Getty博物馆,是来自于公元1世纪的雕刻黄水晶Bonus Eventus。
装饰物品
黄水晶也用于各种装饰物品,例如花瓶、雕塑和雕像。其明亮、阳光的颜色使其成为此类物品的热门选择,并且经常与其他宝石和材料结合使用。
治疗和精神实践
黄水晶有时用于治疗和精神实践,人们相信它对身体和心灵有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例如,它经常被用来促进思维清晰、增强创造力和提高能量水平。
工业应用
除了作为宝石用途外,黄水晶还具有一系列工业应用。它有时用作炉衬和其他高温应用中的耐热材料,也可用作
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中的硅源。
参考资料
水晶.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