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Zhanqiao Pier)位于
山东省市南区中山路南端,建于1892年,长200米、宽10米,是与
青岛市同龄的地标建筑,也是
青岛海滨风景区的景点之一。1982年,栈桥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892年,
章高元率兵驻防胶澳,为供应部队军需,在前海搭建一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的简易码头,名为栈桥。
德国侵占青岛后,将栈桥向海面延伸至350米,桥面增铺轻便铁轨。1931年,市政当局扩修,桥身延长到394.38米,桥面提高0.5米,桥南端增建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1933年4月完工,总投资25.8万(银)元。2013年,栈桥受
风暴潮袭击,桥体塌,对外关闭进入了维修阶段。在2014年4月25日,重新对游客开放。栈桥是由北段连接陆地的石砌引堤、中段立于海中的透空桥、南端的岛堤以及上部的回澜阁组成。主要景点有回澜阁、中山路、
三平岛、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等。
1953年,栈桥回澜阁曾改为
青岛市图书馆。2019年4月,栈桥入选了由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青岛栈桥入选了由
山东省旅游推广中心承办的100个“
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活动名单。 栈桥和回澜阁作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曾广泛应用于广告之中,例如
青岛啤酒、栈桥白干、
青食钙奶饼干等多个当地品牌商标。
命名
栈桥
1892年,
章高元驻兵
青岛市后,为停靠
北洋水师舰船和运输军需物资,在
青岛湾修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当时名为前海栈桥(亦称青岛栈桥、南海栈桥)。当时的栈桥全长约200米、宽10米,为
结构、以木铺面,名为“栈桥”;堤身主要以石头垒筑,石堤前是一段长124米的钢铁框架的孔桥,故又称“
铁码头”。岛城著名文史专家
鲁海曾表示,因为青岛建置是
李鸿章的建议,曾被称为“李鸿章栈桥”;对此名称还有个民间说法为:1894年,李鸿章在
青岛市口视察胶州湾防务时,因当时的青岛没有停靠大型官船的能力,所以临时修了一个港口,被称为“李鸿章栈桥”。
1897年11月,
德国占领青岛时,栈桥被德国人称之为“登陆桥”(“青岛登陆桥”或“青岛桥”)。而“栈桥”这一名称,则是来源于1914年11月7日,
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之后的各类图文中。
回澜阁
1931年到1933年,市政府对栈桥进行大修并扩建。桥身大约延长到了400米左右,桥面提高0.5米,在栈桥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护堤,堤内新筑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为回澜阁。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
1891年6月5日,
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威海观看完
北洋水师演习后,来到胶州湾视察。他看重胶州湾地形及地理位置的险要,认为这里是在旅顺、威海以南的第一大隘,于是上奏朝廷称“胶澳设防,实为要图”。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五月初八),内阁明发上谕:“奏拟在
胶州市、
烟台市各海口添筑炮台等语,著照所请。”胶州湾被纳入了北洋海防体系,派登州镇总兵
章高元驻扎胶澳。
1892年,清政府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位于
小青岛西北向的前海栈桥,另外一座称为后海栈桥,后被损毁。前海栈桥主要是以供装卸物资和兵员上下。栈桥长220米,宽10米,以石头垒筑桥身,水泥铺面,码头两侧装有从旅顺口区运来的铁制栏杆,前端设有吊架,便于装卸货物,也称南海栈桥、
铁码头、大码头。但根据现有资料推测,青岛铁码头的建造工程应开始于1892~1893年,完工于1899年。
胶澳建置后,军事部署与设施建设随驻军进驻后相继展开。1894年5月29日,
直隶总督李鸿章等奏折:“……至
胶州市澳口登州镇总兵
章高元,承办各台基址已具,……。
道员龚照玙又于
青岛市前建设大铁码头一座,现拟于铁码头后建造
水雷营,紧扼口门。……。”“……现办
烟台市、
胶州市两海口防务,事同一律,宜各设水雷兵弁一营,各制下雷
轮船一艘。……”从李鸿章的奏折可知,青岛的军事防御设施建设是晚清中国北方海防防御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在“胶澳”建造的每座建筑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
水雷营是供“水雷兵弁营”驻守、存放军需物资之所在;大铁码头则是专供“下雷轮船”装卸水雷、上煤运械而建造的海军专用码头。
1897年11月,
德军在栈桥登陆,当时栈桥虽已建至了350米处的长度,但其
铁码头部分应尚未完工。将新港口确定在胶州湾东岸,从北到南分别是供远洋
轮船使用的大港、供修船用船渠港和供
山东省沿海各地民船使用的小港。1898年9月2日,
青岛市进入
德国租借地时代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
1899年,胶海关开始在栈桥陆地一端建设,随后大量仓库、邮政、洋行、事务所建筑陆续出现。1901年,胶澳总督府扩建栈桥,宽度未变,长度增至为350米。直到1905年前后,栈桥一直都是商旅货物集散中转重地。大港一号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变为船舶检疫、引水和海军专用码头。
民国时期
随着1901年和1904年胶州湾内中等水深的小港和
深水港大港(俗称大码头)的建成,青岛铁码头的卸泊、运输功能逐渐减弱。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日本对德宣战,战争波及
青岛市。1914年11月,日本侵占青岛,在当时的作战地图上对青岛铁码头的标注出现了“青岛栈桥”之名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举国一致要求收回山东权益和青岛的主权。于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接收青岛。
1931年,时任
青岛市市长
胡若愚决定对栈桥进行改造,总投资25.8万(银)元,采用“招商投标,拆坏重建”的方式。改建工程最终由上海德商信利洋行中标承建,改建工程于1931年8月20日开始。桥身延长到394.38米,桥面提高0.5米,桥南端增建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此阁与
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的重要标志。于1933年4月完工。
1933年7月,青岛市举行重修竣工落成典礼,并在回澜阁内立碑纪念。同年夏季,新建成的栈桥成为了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游泳比赛的赛场。1936年,以栈桥为主景的“飞阁澜”成为青岛十景评选中的第一景。1938年,
日本第二次占领
青岛市有更换碑文的计划,但最终未实施,致使今日的回澜阁内仍存留着一块无字碑。1947年5月5日,青岛市政当局再次对栈桥进行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市委市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廻澜阁及
栈桥公园进行修缮和美化。栈桥开放为休闲娱乐之地,而廻澜阁曾被做过展览馆,茶馆,甚至做过青岛图书馆的阅览室等多种用途使用。
1953年,回澜阁曾被改名为中苏友好阁,牌匾由郭沫若书写。后来在1958年,又重新改为回澜阁。牌匾是由时任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书记,
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主席、书法家舒同一块题写的,至今还挂在栈桥回澜阁上。1982年,栈桥入选了首批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并与另一处青岛标志性景观小青岛隔水相望。
1984年,曾因年久失修对栈桥进行过改造大修,当时保持了栈桥及回澜阁的原有风貌。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新砌了
花岗石石台阶。1998年,市人民政府也对栈桥进行了改造重建。
2013年5月26日下午,青岛遭暴雨袭击,全市平均
降水量26毫米。5月27日清晨青岛栈桥中段东侧出现了一处30多米长的坍塌,栈桥对外关闭进入维修阶段。2014年4月25日,青岛栈桥重新对游客开放。
地理环境
位置
栈桥位于
青岛市南的青岛湾中心,中山路南端的太平路10号,北端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相连,另一端由海岸伸入海,现在成为了青岛市的象征;还与另一处青岛标志性景观—
三平岛隔水相望。
气候
青岛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海域
青岛市市的海域和海岸带空间横向分为青岛东部海域和海岸带、青岛南部海域和海岸带、胶州湾、青岛西部海域和海岸带等4个地理区域。青岛市海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82.92千米,其中大陆岸线为760.02千米、海岛岸线为122.9千米。海岸线曲折,湾相间,近岸分布着由波浪、海流冲蚀作用形成的冲蚀岸坡,除
崂山区附近沿海为陡峭
基岩海岸外均有滩涂分布。
建筑布局
栈桥是由北段连接陆地的石砌引堤、中段立于海中的透空桥、南端的岛堤以及上部的回澜阁组成,全长440米,宽8至11.5米,从海岸边偏向东南探入
青岛湾。引堤以花岩石砌筑外壁,内填沙石,建在
海湾最大的一处北宽南窄呈三角型的礁石区之上,透空桥与回澜阁岛堤则建于礁石区之外的沙泥区,回澜阁占地151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为二层八角凉亭。
主要景点
回澜阁
回澜阁建于1931年,建筑面积151平方米,从外形上看是一座典古代风格的亭阁,阁顶为金黄琉璃瓦覆盖,阁身由24根朱红亭柱支撑,外柱成廊内柱间墙;阁内布局巧雅,中央设螺旋式梯级,顶层是一圆形大厅,四周全是窗户,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1936年首度评选“
青岛市十景”时,“飞阁回澜”列为十景之首。当时牌匾上的“回澜阁”三个字由
沈鸿烈题写,现在“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1950年,回澜阁曾改为由郭沫若题匾的“中苏友好阁”。后来在1958年,又重新改为回澜阁。
栈桥
青岛栈桥位于
中山路南端,桥长440米,堤内建有特色鲜明的两层八角楼“回澜阁”。
相关景点
小青岛
青岛市标志性建筑,位于胶州湾入海口的青岛湾内,与栈桥上的回澜阁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直线相连。2006年,
小青岛灯塔作为青岛德国建筑群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路
中山路南起栈桥,北至市场三路,全长1295米。1922年,
小行星3789收回青岛后,南北两段合一,称
山东路。1929年5月2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名为中山路。而栈桥位于
青岛市中山路南端的
太平路10号,北端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相连。
海水浴场
第六海水浴场位于前海栈桥之西,毗邻火车站,又称栈桥海水浴场。第六海水浴场的海岸线是青岛最美的地方之一,浴场沙滩的沙子大部分是新换的,沙质细软,比较适合沙滩嬉戏。
开发与保护
1982年,青岛栈桥被国务院选入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6年,栈桥及回澜阁被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4月,青岛栈桥入选了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2021年,青岛栈桥入选了由山东省旅游推广中心承办的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活动名单。
相关文化
相关人物
章高元,字鼎臣,安徽合肥人。早年加入
淮军刘铭传部,参加镇压
太平军和
捻军。1884年赴
台湾省抗击入侵
法军,在沪尾战役中立功,升简署澎湖镇总兵。1887年改授山东
登州镇总兵。1891年6月清政府议决胶澳设防。1897年11月
德军登陆入侵胶澳时,率部避战撤防。后因对胶澳沦丧负有责任,于1898年2月被罢职。1900年任天津镇总兵,不久转任重庆镇总兵,后以病辞免,蛰居金陵(今
南京市)。1913年在上海病逝。
龚照玙(1840~1901),安徽合肥人。1871年入
北洋政府制作局当差,后捐纳同知、保
知府。旋调总办旅顺船坞工程,兼会办北洋沿海水陆营务处,1895年因在
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职而获罪。
传说轶事
章高元在
青岛市期间有一个爱好,就是每天早晨带着侍从在海边观海景听涛声,有时兴致高时还会驾起小船到水深的地方钓鱼。章高元在深水处钓鱼,不料被大浪掀进海里,幸好被岸上士兵营救及时。当天晚上,章高元做梦重现落水这一幕,梦见他在海中钓鱼时,海中出现三十六对仙女面对面排成两行,从深水中一直排到了海边礁石旁。接着,仙女的手臂一齐平伸出来握在一起,用绿绸子,搭起一道绸桥。一个小仙童扶着他的胳膊,把他接到绸桥上护送上岸。章高元醒后,便令画师把梦中所见画出来形成一个海桥图,这就是栈桥最初的模样。
相关诗文
1930年9月,受聘于国立
青岛市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的
闻家骅,曾经在散文《青岛》中描绘了栈桥黄昏时的海上夕阳说,西边浮起几道鲜丽耀眼的光,去别处你永远看不见的。
1933年11月26日,黄际遇《万年山中日记》记:遥望栈桥,兀出海岸,蜿蜒里许,绝少野游,贪步前趋,眺徘徊之乐,寡可共者,间遇数辈,或老或少,亦在吐纳屈伸,领略清景,凡能早起至此舒锻身体者,决非甘于坠落之人,若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形影相吊,皆都市万恶之归也。毂之下而不涉足者年余,芳草独寻人睡时,寒潭空映日出处,得此秋声,归而图之。
1935年夏,著名的女作家
苏雪林创作了多篇描写青岛的文章,在《岛居漫兴》中曾写道:青岛有座栈桥,工程甚巨,赏月最宜。今夕恰当月圆之夕,到那桥上,以备领略海上生明月的一段诗情。
影视作品
商标广告
50年代初,
使用的是“灯塔”商标,后来在中国香港商人的建议下,商标中的灯塔改为使用至今的栈桥回澜阁,并于1958年在中国香港注册
栈桥始创于1935年,青岛名牌,
山东省老字号,栈桥旗下战略合作公司包含山东齐鲁王酒业有限公司, 青岛东崂水业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有栈桥白酒、栈桥即墨老酒、栈桥白花蛇舌草水、栈桥花青素嘉宾、青桥精酿啤酒、栈桥麦饭石矿泉水等系列产品
“廻澜阁”牌卷烟,出品于1982年;烟标主、副版主图案相同,为青岛栈桥的廻澜阁
截至2016年,栈桥牌蜂蜜在
青岛市诞生已经有四十余年历史,现在的栈桥牌蜂蜜是由山东宝康蜂业有限公司出品,隶属
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多出口
等国家
参考资料
栈桥及回澜阁.青岛市文物局、青岛市房产经营公司、青岛城发文化建筑保护有限公司.2023-12-01
栈桥白酒.青岛栈桥酒业有限公司.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