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学名:Mucuna pruriens var. utilis (Wall.ex Wight) Baker ex Burck),又名狗爪豆、猫豆、龙爪黧豆等,为
豆科(Fabaceae)
油麻藤属(Mucuna)植物
刺毛黧豆(Mucuna pruriens)的变种。黧豆在
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分布于
马来西亚、
泰国、
越南及中国等国,在中国产于
广东省、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等省区。黧豆在旱地、丘陵地、新垦地、河边及坑边都可种植。
黧豆为一年生缠绕藤本。枝略被开展的疏柔毛。羽状
复叶具3小叶;小叶长度少有超过宽度的一半,顶生小叶明显地比侧生小叶小,卵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侧生小叶极偏斜,斜卵形至卵状
披针形,小
托叶线状;小叶柄密被长硬毛。
总状花序下垂,有花10-20多朵;
苞片小,线状披针形。
荚果长8-12厘米,宽18-20毫米,嫩果膨胀,绿色,密被灰色或浅褐色短毛,成熟时稍扁,黑色;种子6-8颗,长圆状,灰白色,淡黄褐色,浅
橙色或黑色,有时带条纹或斑点,种脐浅黄白色。花期10月,果期11月。
黧豆含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种子中含有多种
皂苷和
单宁等,但嫩荚和种子有微量毒质,食用前需煮过,并用清水浸泡去毒。其常规营养成分接近饲用蚕豆、大豆,作为饲料能促进家畜代谢。黧豆具有高适应性以及缠绕性
草本高覆盖性的特点,可用于水土保持、固坡护坡等。此外,黧豆的种子及叶子可作为中药材入药,据《
中华本草》第四册记载,种子可温肾益气;叶子具有凉血止痒等作用。
形态特征
茎、叶
枝略被开展的疏柔毛。羽状
复叶具3小叶;小叶长6-15厘米或过之,宽4.5-10厘米,长度少有超过宽度的一半,顶生小叶明显地比侧生小叶小,卵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基部
菱形,先端具细尖头,侧生小叶极偏斜,斜卵形至卵状
披针形,先端具细尖头,基部浅心形或近截形,两面均薄被白色疏毛;侧脉通常每边5,近对生,凸起;小
托叶线状,长4-5毫米;小叶柄长4-9毫米,密被长硬毛。
花
总状花序下垂,长12-30厘米,有花10-20多朵;
苞片小,线状披针形;
花萼阔钟状,密被灰白色小柔毛和疏刺毛,上部裂片极阔,下部中间1枚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8毫米;
花冠深紫色或带白色,常较短,旗瓣长1.6-1.8厘米,翼瓣长2-3.5厘米,
龙骨瓣长2.8-3.5(-4)厘米。
果实及种子
荚果长8-12厘米,宽18-20毫米,嫩果膨胀,绿色,密被灰色或浅褐色短毛,成熟时稍扁,黑色,有隆起纵棱1-2条;种子6-8颗,长圆状,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厚5-6毫米,灰白色,淡黄褐色,浅
橙色或黑色,有时带条纹或斑点,种脐长约7毫米,浅黄白色。
物种分布
黧豆在
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分布于
马来西亚、
泰国、
越南及中国等国,在中国产于
广东省、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等省区。黧豆生长于含
腐殖质的沙质
壤土中,在旱地、丘陵地、新垦地、河边及坑边都可种植。
生长习性
黧豆为一年生缠绕
藤本植物,是一种喜温暖湿润气候的短日照植物,具有耐瘠、耐旱、不择土壤等特点,但不耐涝,不耐
霜冻。 对风土条件选择不严,可在屋前屋后、田头地角、山坡菜园等处种植,可以在排水良好且pH为5-8的土壤中生长。还可以在
平均海拔低于600-800m, 降雨量1000-1100mm的范围内生长。其根系发达,在侧根上着生有大量不规则的根瘤。另外,每英亩的黧豆能固氮150-270磅。在温暖气候条件下,10℃以上即可发芽,20-30℃条件下生长迅速,全生育期约210天左右。花期10月,果期11月。
栽培
基地选择
在
亚热带石山地区栽培的黧豆应选择空气清洁的基地,3千米内无污染源,空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地方。一般选择凉爽干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含
腐殖质丰富、微酸性的土壤为好。
育苗方式
播种繁殖
黧豆的播种繁殖一般可采用穴播的方式进行,在中国,其种植一般可选在清明前后, 若雨水不足可延至农历4月甚至5月, 也可以进行育苗移栽。每穴播下种子2-3粒、覆上薄土即可。
玉米套种
黧豆的套种播种时间应选择在
玉蜀黍(Zea mays)抽雄吐丝期间,种植密度应根据地形、
土壤肥力及玉蜀黍的种植密度而定,一般中等肥力地块采用双株穴播方式为宜。当玉蜀黍收获后,应尽量保护其秸杆直立,以利黧豆豆蔓攀缘。
搭架栽培
玉蜀黍桔杆及其石芽不是黧豆理想的攀缘物,在地势平坦、条件较好的地区栽培时应采用搭架栽培方式,搭架可采用棚架、篱架、单杆架等。搭架栽培的黧豆一般在2月至6月播种,采用直播法,早播的植株生长时间长,产量较高;种植密度可视土壤肥力、施肥水平而定,采用双株穴播为宜。
田间管理
施肥管理
一般可在黧豆播种时施用农家肥,或每亩施用
过磷酸钙以及
氯化钾。而黧豆的花期需肥量较大,需及时补充肥料,以满足开花后其对养分的需求。一般可以在开花结荚期追肥,结合中耕培土施用复合肥,若配合根外追施叶面肥,效果更好。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根腐病、叶斑病及锈病是黧豆的主要病害。根腐病一般发生在植物根部,在发病前期可及时挖除病株烧毁,并撒施石灰消毒,在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实行
轮作;发病初期可用
多菌灵浇灌植株根部或用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等进行防治。叶斑病主要侵害植物叶片,在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福美霜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锈病主要侵染植物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豆荚,可在发病初期用
萎锈灵乳油或粉锈宁乳油等进行防治。
虫害
跳甲类、
豆荚螟等是黧豆的主要虫害。为害黧豆的跳甲主要是黑跳甲,其成虫啃食植物叶片,在猫豆幼苗期发现成虫危害时,使用敌敌畏乳油、
鱼藤酮乳油或阿维菌素乳油等药剂喷施防治。豆荚以幼虫蛀食黧豆的花及幼荚,一般可在盛蛾期和卵孵化盛期喷药于花、豆荚上毒杀成虫及初孵幼虫,可用晶体
敌百虫或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施防治;也可以在夜间用诱虫灯诱杀。
用途
工业原料
黧豆的常规营养成分接近饲用蚕豆、大豆,在
蛋白质、
无氮浸出物、总能、消化能等指标上超过常规的精饲料,能促进家畜代谢,在中国
南方地区利用其植株体饲喂家畜。黧豆不仅是提取
左旋多巴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食品工业的优良添加剂。此外,由于黧豆是一种缠绕性
草本植物,可种植于房前屋后、河边、坑边等闲置的土地中,不占用耕地,对于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有着实际效益。
食用营养
黧豆含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黧豆的嫩荚和种子有毒,但经水煮或水中浸泡一昼夜后,可供蔬食,但其豆荚不可以被人类食用。
生态应用
黧豆的高适应性以及缠绕性草本高覆盖性的特点,使其可用于水土保持、固坡护坡等。经割后的黧豆也可以作为绿肥,不仅能改良果茶园土壤、培肥地力,同时能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生态系统、节能减排等。
医学药用
黧豆的种子及叶子可作为中药材入药,据《中华本草》第四册记载,其种子味甘、微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肾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脊酸痛等病症;其叶子味微苦,性凉,具有凉血止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热皮肤瘙痒、肺热咳嗽等病症。
危害
黧豆在
澳大利亚北部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危害环境的杂草。它被列入澳大利亚北部
检疫战略(NAQS)名单中,在澳大利亚北部的部分地区也被视为“沉睡的杂草”。此外,在美国南
佛罗里达州,黧豆也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植物,虽然它不被认为是有害的杂草,但必须对当地的作物进行适当的管理以防止杂草丛生。
植物毒性
黧豆的种子中含有多种氨基酸、
皂苷和
单宁等,其嫩荚和种子有微量毒质,食用前需煮过,并用清水浸泡去毒。中毒一般在食用黧豆后30分钟至3个小时出现症状,毒性反应如
畏寒、头痛、全身无力、呕吐、
腹泻等。严重的会出现瞳孔缩小、抽搐以至
呼吸困难、
昏迷等症状。中毒后需立即进行
洗胃、导泻、输液等,或者用适量的
颠茄类药物进行对抗。此外,如果不对黧豆的种子做脱毒处理,其种子内的含量对猪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关研究
E. Blanchart等人2006年通过研究
玉蜀黍与黧豆套种模式对土壤大型动物群落和线虫群落的长期影响,发现与传统的玉蜀黍种植模式相比,黧豆的存在可以提高大型动物和线虫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及其多样性,改变了土壤生物群的结构、组成,并刺激了可促进土壤结构和养分有效性的生物体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