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mí]衡(公元173年-公元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今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
祢衡年少时有才而善辩,但性格刚直高傲,喜好矫正时俗,见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不理睬,所以人们都厌恶他。
东汉刘协建安初年,祢衡到
许昌市游历,认为只有
孔融和
杨修是人才,余下的人都是庸碌之辈。孔融很欣赏祢衡的才华,曾经上疏《
荐祢衡表》向汉献帝推荐祢衡,并且多次向
曹操举荐,但祢衡素来轻视曹操,多次出言不逊,曹操暗怒于心,让祢衡担任鼓史,想以此来羞辱他。祢衡则在曹操大宴宾客时,当众脱衣,反让曹操受辱,后还在大营门前,大骂曹操。曹操大怒,将祢衡送给
刘表。刘表很礼遇祢衡,但祢衡屡次轻慢刘表,刘表无法容忍,又将祢衡送与
江夏区知府黄祖。黄祖刚开始也能善待祢衡,然而祢衡不知收敛,当众触怒黄祖,黄祖怒不可遏,下令将祢衡杀死。祢衡死时,只有二十六岁。
《
隋书·经籍志》中记载,祢衡著有《祢衡集》二卷,录一卷,已佚,今存的代表作品有《鹦鹉赋》《鲁夫子碑》《颜夫子碑》《吊张衡文》。清末民初
刘师培先生认为:“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实自衡始。”而“奋笔直书,以气运词”也造成了祢衡奔放恣肆、一泻千里的创作风格;另外,祢衡“借物言志”的创作方法对后世咏物类的创作有着广泛的示范性意义,其作品《鹦鹉赋》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祢衡,字
正平,
刘宏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出生于平原郡般县(今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年少时,有才而善辩,但性格刚直高傲,喜好矫正时俗,见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不理睬,所以人们都厌恶他。
东汉刘协兴平年间,祢衡到荆州避难。
点评名士
东汉献帝
建安初年,祢衡到
许昌市游历,刚到
颍川,就悄悄藏着名帖,准备结交权贵及名人雅士,但不久之后就感到无所适从,名帖送不出去,久而久之,名帖上的字都变得模糊不清。当时,
曹操刚迎汉献帝自洛阳
迁都到许昌,四方的英才贤俊,权贵大臣,都汇聚于此,有人劝祢衡去投奔陈长文、司马伯达,祢衡说,我怎么能跟随屠沽儿呢;有人问祢衡,现在的许都,哪些人算是人才呢,祢衡回答,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修,余下的人都是庸碌之辈,不值一提。有人故意让祢衡谈谈对曹操、荀文若、赵稚长的看法,祢衡没说曹操什么好话,认为荀文若仪表堂堂,可以借他的脸面来吊丧,赵稚长肚子大,可以请他管理厨房,言下之意是
荀彧[xún yù]虚有其表,而赵稚长除了喜欢吃肉,一无是处。祢衡只和孔融、杨修交好,虽然与孔融相差二十岁,却结为莫逆之交,孔融很欣赏祢衡的才华,曾经在祢衡二十四岁的时候,上疏《
荐祢衡表》向
刘协推荐祢衡,表中称赞祢衡过目不忘,才华出众,具有善良的品质,贞正诚信,志气高洁,嫉恶如仇,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击鼓骂曹
孔融又多次向
曹操推荐祢衡。曹操想见祢衡,但祢衡素来轻视曹操,自称有颠狂症,不肯去,还多次出言不逊,曹操暗怒于心,只不过因为祢衡的才名,不想杀他,但又想羞辱他,听说祢衡善鼓,就让祢衡担任鼓史。某一天,曹操大宴宾客,让鼓史们轮流演奏助兴,按照当时的礼仪,鼓史在击鼓时,都要脱去原来的衣服,戴上专门击鼓的帽子,穿上专门击鼓的衣服,轮到祢衡时,他演奏《渔阳掺挝》鼓曲,果然与众不同,音律节奏激越动听,听者无不慷慨激昂。祢衡演奏完,径直到
曹操面前,小吏呵斥祢衡为什么不换上专门击鼓的衣服,祢衡于是当着曹操的面,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去,直至一丝不挂,再慢慢换上鼓史的衣服,然后又演奏了一次才离开,全程神态自若,全无惭愧之色,曹操大笑,对左右说,本想侮辱祢衡一番,却反被祢衡羞辱了。
事后,
孔融责备祢衡不该如此狂放不羁,然后在祢衡面前称赞曹操的爱才之心,希望祢衡能去拜见曹操,祢衡应承了下来。孔融又去见曹操,称祢衡之前犯了颠狂症,如今知道错了,希望可以向曹操赔罪,曹操大喜,特别吩咐守门人,看见祢衡立刻通报。然而,到了很晚的时候,祢衡才穿着粗布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持三尺大杖,坐在大营门前,用杖捶地,大骂
曹操。曹操大怒,对孔融说,祢衡这个小子,我杀他如同杀一只鼠雀,但此人素有虚名,如果我杀了他,别人还以为是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
刘表,看他会怎样。于是就派人把祢衡送到荆州,临到出发时,众人先设供帐于城南,为祢衡饯行,并且互相告戒说,祢衡向来傲慢无礼,今天又迟到了,我们就坐着不站起来,挫一挫他的锐气。等到祢衡来时,众人都没有站起身,祢衡就号啕大哭起来,众人问他缘故,祢衡说,坐着的是坟墓,躺着的是尸体,我在坟墓与尸体之间,所以大悲而哭。
触怒刘表
祢衡到了
荆州市后,刘表以及荆州的士大夫都佩服祢衡的才名,对祢衡非常尊敬及礼遇,文章言议,都要让祢衡看过才定。
刘表曾经与手下的
师爷共同草拟奏章,绞尽脑汁才完成,当时祢衡外出,回来看到这篇奏章,觉得不够严谨,就撕掉了奏章,扔到地上,刘表感到很讶异,祢衡取来纸笔,顷刻写成,辞义都很好,刘表大喜,更加器重他。后来,祢衡又轻慢刘表,次数多了,刘表也感到耻辱,无法容忍,想到江夏
太守黄祖为人心胸狭窄,性情急躁,就又把祢衡送给黄祖。
英年早逝
祢衡到了江夏,刚开始,
黄祖也能善待祢衡,祢衡替黄祖做文书方面的工作,轻重疏密,行文都恰如其分,黄祖认为祢衡很懂他的心意,非常高兴。黄祖的长子黄射,时任章陵
知府,和祢衡交好。黄射曾经与祢衡同游,一起读
蔡邕[cài yōng]所作的碑文,黄射非常喜欢碑文中优美的辞藻,回来以后,悔恨没有抄写下来,祢衡只阅览了一遍,就默写了下来,黄射派人去抄录碑中的原文,与祢衡默写的一字不差,大家都很佩服。有一次,黄射宴请宾客,恰逢有人献上一只鹦形目,黄射举酒请祢衡当场作赋,祢衡提笔写就《鹦鹉赋》,文不加点,而且辞采华丽。后来,
黄祖在蒙冲船上宴请宾客,祢衡言辞不恭,让黄祖很难堪,黄祖就当众斥责祢衡,祢衡盯着黄祖看了很久,反而当众辱骂黄祖,黄祖大怒,命令手下的人对祢衡施以杖刑,祢衡破口大骂,黄祖怒不可遏,便下令将祢衡杀死。黄祖的
主簿一向嫉妒祢衡,当场就杀了祢衡,黄射知道消息后,鞋子都来不及穿,想要救祢衡,但也没来得及。事后,黄祖也后悔,下令厚葬了祢衡。祢衡死时,只有二十六岁。
主要作品
文学特色
《隋书·经籍志》中记载,祢衡著有《祢衡集》二卷,录一卷,但很可惜,已经散佚了。然而,仅凭现今祢衡留存的一赋三文,便确立了他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祢衡创作的一赋三文,都是风格十分独特的佳作,显示了祢衡杰出的文学创作才华。祢衡的作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是“以气运词”,其二是“借物言志”。
“以气运词”,指的是在情感气势驱使下的文学创作方式。清末民初
刘师培先生认为:“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实自衡始。”而“奋笔直书,以气运词”也造成了祢衡奔放恣肆、一泻千里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鲁夫子碑》:“受天至精,纯粹睿哲。崇高足以长世,宽容足以广包,幽明足以测神,文藻足经辩物。然而敏学以求之,下问以诹[zōu]之;虚心以受之,深思以咏之。周道之回遁,悼九畴之乖悖,故发愤忘食,应聘四方。鲁以大夫之位,任以国政之权。譬若飞鸿鸾于中庭,骋骐骥于闾[lǘ]巷也。是以期月之顷,五教克谐移风易俗,邦国肃焉,无思不服。懿文德以馀[yú],缀三五之纪纲,流洪耀之休赫,旷万世而扬光夫大明以动……”
“借物言志”,指的是借咏物来抒写主观情志。现代学者刘天利认为,《鹦形目赋》就是一篇咏物杰作,祢衡刻画的鹦鹉形象,不但有高雅美好的外表,还有着优秀的内在和杰出的才能,然而,正是因为它形质双美,才会不幸被捕猎者网罗,沦为玩物;祢衡自许有才华,但却一再被
曹操、
刘表、
黄祖这些权贵拨弄,他盼望能够一展雄才,但又不肯降节屈尊,攀附权贵。《鹦鹉赋》展示了一个乱世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文辞优美,声韵谐畅,具有极其强烈的抒情色彩。祢衡创作完《鹦鹉赋》之后,涌现了一系列同题之作,如
曹植的《鹦鹉赋》、
王维的《白鹦鹉赋》、
欧阳修的《红鹦鹉赋》等等,内容都承袭了祢衡的笔意,由此可见,祢衡的《鹦鹉赋》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祢衡“借物言志”的创作方法对后世咏物类的创作当有广泛的示范性意义。
人物评价
东汉末年文学家
孔融在《荐祢衡表》里洋洋洒洒,满篇夸赞祢衡,说祢衡品质善良,才华出众,初览经典,便能学有成就。过目就能背诵,耳闻就能牢记于心,性格与所学相契合,思考问题如有神助。像
桑弘羊一样精于计算,像
张安世一样记忆力惊人。而且他忠诚正直,志向高洁,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看到坏人坏事如同看见仇敌。有像任座一样敢于直言抗争的品行,像史鱼一样秉持刚直不阿的节操,鸷[zhì]鸟积累一百只,不如一只鹗,如果让祢衡立于朝廷,必定大有所为。他文思敏捷善于辩论,辞采飞扬,如泉涌般喷薄而出,能够解决疑难问题,妥善排除障碍,即使在面对敌人时,应付起来也绰绰有余。
《后汉书》中记载,
曹操与
黄祖对祢衡有不同的评价,曹操认为:“祢衡这个小子,我杀他如同杀一只鼠雀,但此人素有虚名,如果我杀了他,别人还以为是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
刘表,看他会怎样。”黄祖认为祢衡非常懂他的心意,能够说出黄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除此之外,
刘宋时期史学家
范晔也在《后汉书》里评价祢衡等文人:“情志既然已经发动,篇章辞藻就特别可贵,抽绎情志,刻画物貌,不是雕饰堆砌,而是顺其自然不加拂逆;物象千差万别,却具有同一的声调语气。看到辞采华美艳丽,就应知道是沉浸于过分的文饰了。”
东晋道教理论家
葛洪评价在《抱朴子·外篇》里评价祢衡,虽然他在言行上轻视别人,但暗中却希望荣耀显达,因此只在凤林高飞,不能幽栖隐居在蒿莱杂草之中。然而他在修养自己方面杂乱而矛盾,内心迷乱而不能觉悟,所以一张口就被人憎恨,一举足就会踏入灾祸。带着如此的想法,哪有能被天下人容忍而得到好死的道理呢。
南朝梁时期文学家刘勰[liú xié]《文心雕龙》评价:“孔融的笔锋气势盛大,祢衡的文思敏捷锐利,有偏于一面的美。”唐朝张元晏在称赞节度使称赞冯行袭时说他既有祢衡的声名,又有关羽的勇武。
明朝
王世贞在《艺苑言》中点评
东汉末年文学家:“正平(祢衡)、
曹植(曹植),可以直接称为
建安才子,
孔融(孔融)要比他们差一点,公干(
刘桢)、
王粲(王)又要再差一点。”
清末民初刘师培先生在《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指出:“奋笔直书、以气运词的文学特色,实际上是从祢衡开始的。”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刘宋刘敬叔所著《异苑》中记载,
陈留郡蔡邕(字伯)曾在逃难时前往
孙吴,阅读了
曹娥碑的碑文,并在旁边刻上了“黄绢幼妇外孙臼”这八个字。后来,
曹操看到了这些字,但并不明白其含义,问手下的
师爷,没有人能解释。此时,江边一位洗衣的女子声称,在第四辆车中的人可以解开这个谜团,这个人就是祢衡,他立即解出了“绝妙好辞”这四个字。有人说,那位洗衣的女子就是
曹娥的灵魂。
李昉编纂《太平御览 第3卷》中记载,祢衡在
京师诋毁朝中人士后南下
荆州市,当时
赵戬也在荆州客居避难,祢衡与赵戬相见后便感叹赵戬就是那所谓的“剑则
干将、
莫邪,木则椅桐、梓漆,人则颜冉、
冉雍。”《
水经注》中记载,沔左有却月城,也叫作偃月垒,为戴监军所筑。
黄祖曾镇守于此地,祢衡亦遇害于此。
后世纪念
风景名胜
鹦鹉洲
鹦鹉洲有古今之分。因为古鹦鹉洲位于武昌,所以也称为“武昌鹦鹉洲”,而新鹦鹉洲隶属汉阳,也称为“汉阳鹦鹉洲”。
古鹦鹉洲
古鹦鹉洲位于今武昌蛇山附近江中,为一沙洲,头枕鲇鱼[nián yú]套,尾至黄鹄[hú]矶。据《一统志》记载:“鹦鹉洲,位于武昌府城南,横跨城西
长江中,尾端直通黄鹤矶。因为这里是黄祖杀死祢衡的地方,而祢衡曾经写过《鹦鹉赋》,后人就将此地定名为‘鹦鹉洲’。”
唐朝时,鹦鹉洲所在的武昌南市已经繁盛至极,水上居户数量与岸上定居者几乎相同。可惜,因为河水的冲刷,明朝
崇祯末年,鹦鹉洲消失沉没在长江水中。
新鹦鹉洲
清代乾隆,汉阳淤生出一块新沙洲地,原白沙洲居民吴秀卿要求以新淤出的洲地补课,故名“补课洲”。嘉庆年间,汉阳知县裘行恕因古鹦鹉洲已沉没,为存古迹,3次呈文请复鹦鹉洲旧名,获准后,复丈洲地,面积为85顷56亩(约5.3平方公里),是为今鹦鹉洲。
汉阳鹦鹉洲在嘉庆年间即成为“竹木集散地”,太平天国后,汉阳鹦鹉洲上的竹木行达500多家,繁盛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鹦鹉洲北江逐渐淤塞,后来与汉阳连成一片,成为陆地的一部分。今日鹦鹉洲在汉阳区拦江堤外,北起鹦鹉湖,南达上横堤,东滨
长江,西界江堤,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2007年,汉阳市政集团在此地建造的“汉阳江滩公园”二期工程竣工,该工程起于建港船厂,抵至杨泗港,长2264米,占地26公顷,以鹦鹉洲文化为主线。。
祢衡墓
祢衡墓原位于长江古鹦鹉洲上,明朝末年,鹦鹉洲消失沉没在长江水中,祢衡墓也随之消失。
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汉阳
知府余肇庆重建祢衡墓于新鹦鹉洲上。祢衡墓由麻条石砌成,一丈见方。墓前建有拱门、穿堂和石砌牌坊。墓后起屋,供凭吊者小憩。“十年动荡”中,祢衡墓被毁,墓地、墓碑和石墓顶及部分石条尚存。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祢衡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品纪念
研究书目
《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裴松之注》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
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中,祢衡的形象与
正史中大致相似,都是能言善辩、刚直傲慢、行为乖僻、嫉恶如仇的狂士。但在事迹上则有艺术加工,正史中,祢衡只点评了陈群、
司马朗、
荀彧、赵稚长;而在《三国演义》中,祢衡则点评了
曹操的
谋士及
武将,有荀、
荀攸、
郭嘉、
程昱、
张辽、
许褚、
乐进、
李典、
吕虔、
满宠、
于禁、
徐晃、
夏侯惇、
曹仁一共十四人。正史中,祢衡击鼓骂曹是分开进行的,先是击鼓,之后借着去道歉的机会骂曹,至于具体是怎么骂的,正史中没有记载;而在《
三国演义》里,“
击鼓骂曹”则连在一起,作者虚构了祢衡骂曹操的言语,这种艺术加工,让情节更紧凑,读者读起来更有酣畅淋漓之感。
戏曲形象
京剧《击鼓骂曹》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形象及故事内容与《三国演义》中大致相似,讲述的都是
曹操轻贤慢士,祢衡反唇相讥,将曹操的
谋士及
武将一一贬斥,曹操大怒,让祢衡充当鼓吏,以此来羞辱祢衡,却反被祢衡羞辱,祢衡当众大骂曹操,曹操为避免世人说他滥杀名士,遂想出“借刀杀人”之计,派祢衡去说服刘表投降,祢衡最后死在黄祖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