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期为佛教术语,指的是正法灭绝,佛法衰退的时代。所谓“末法”,是因佛教内部“恶比丘”的堕落,加上世俗王权对佛教的打压和破坏(即所谓“法难”),造成佛教渐趋衰微,甚至发生“法灭”的结局。
释迦牟尼佛涅后,佛教的佛法住世会经历三个阶段——正法、像法和末法。正法时期指的是
佛陀灭度后,按照他教授的方法修行,即可证果;在像法时期,虽然佛陀传授的方法依旧在世间,但依此修行的人,大多不能证果;到了末法时期,正法日渐衰颓,僧风浊乱。佛教经文中记录了佛涅槃后在末法时期会发生的五乱:一乱为“当来比丘从白衣学法”;二乱为“白衣上坐比丘处下”;三乱为“比丘说法不行承受,白衣说法以为无上”;四乱为“魔家比丘自生现在,于世间以为真道谛,佛法
正典自为不明,诈伪为信”;五乱为“当来比丘蓄养妻子奴仆治生,但共诤讼,不承佛教”。不同经籍对正、像、末这三个时期的长度有不同的说法:《大集经》中的说法是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大悲经》中说正法和像法时期都是一千年,末法时期一万年;《大乘三圣忏悔经》则说正法、像法各五百年,之后便是末法时期;《悲华经》中记载的正法时期是一千年,像法时期五百年,之后是末法时期。
佛陀于公元前543年入灭,无论按照哪种说法,现在所处的时代,均为佛教所说的末法时期。
末法思想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
佛教艺术的发展,比如,净土宗弘扬在末法时期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此法门适合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也比较容易修持。另外,末法思想还促成了三世佛和
弥勒佛信仰的诞生,认为在末法时期,佛教中的人一方面要护持正法,防止法灭,另一方面要等待弥勒成正觉,进入下一轮的正法时期。不过,也有人对末法时期的存在怀有疑虑。原本在
印度佛典中,对“末法”一词就没有明确的定义,经过中国佛教的改造后,“末法”才有了“正像末三时”中第三阶段之义。
定义和内涵
末法(梵語 saddharma-vipralopa),又名末世、末代,意思是正法灭绝佛法衰颓的时代。《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之本以是否具足“教、行、证”,一一对应者“正、像、末”三个时期。也就是说,
佛陀灭度后,按照他教授的方法修行,即可证果,此时便为正法时期;到了像法时期,虽然佛陀传授的方法依旧在世间,但依此修行的人,大多不能证果,像法之意即为“相似之法”;到了末法时期,正法日渐衰颓,僧风浊乱,其情况如《
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中记载,
存有五乱:一乱为“当来比丘从白衣学法”;二乱为“白衣上坐比丘处下”;三乱为“比丘说法不行承受,白衣说法以为无上”;四乱为“魔家比丘自生现在,于世间以为真道谛,佛法
正典自为不明,诈伪为信”;五乱为“当来比丘蓄养妻子奴仆治生,但共诤讼,不承佛教”。
末法乱象
五浊恶世
五浊恶世是净土宗对末法时期的称呼之一,五浊是指众生所起的五种滓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末法时代具有这五种生存状态,可以被称为五浊恶世。其中,劫浊指灾害越来越多,物质生活供给越来越少。见浊为五种邪见,也被叫做“五利使”。第一为身见,执着于实有我身,不止身乃五蕴之假和合;第二为边见,认为死后一切断绝,或者认为死后常住不灭;第三为邪见,认为没有
四谛,也不存在因果等事,恶不足恐,善不足好;第四为见取见,也就是以低劣的见地,四处吹牛证果,实则还没有证到;第五为戒禁取见,将各种非道和不如法的戒禁,当做是先天之因或涅槃之道。烦恼浊指从贪嗔痴生出的种种烦恼,物欲膨胀,争权夺利,不信善法。众生浊,即情浊,指众生不孝敬父母尊长,不害怕恶业和果报,不修
布施等善法,因生色心而身心不净。命浊又叫寿浊,指众生因烦恼丛集而寿命短促。
魔强法弱
按佛教中所言,末法时期亦是魔道炽盛的时期。佛曾在《楞严经》中对
阿难陀说:“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次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佛教中的魔有四种,分别是烦恼魔、五阴魔、死魔、
天魔。其中,天魔中的魔王
波旬曾扰乱释迦牟尼佛修行。释迦牟尼佛在降伏魔王波旬、魔女和众魔军时,依靠的是
禅定和智慧,并手作降魔之印。修行中有“十魔九难”之说,意思是任何一尊佛在成佛过程中都要降魔,越过了魔带来的障碍,就能取得成就,越不过,就成就不了。末法时期是魔强法弱的时候,这时正法衰弱,人们学佛障碍和做善事的障碍很多,周围的环境也充满了引诱。
相关典籍
佛教诸多典籍之中都有关于末法时期的内容,比如《杂阿含经》《
弥勒下生经》《
付法藏因缘传》《大涅槃经》《
妙法莲华经》《法灭尽经》等,以及敦煌遗书中有关末法思想的《佛说小法灭尽经》《佛说像法决疑经》等,此外还有大量的中国高僧作品中也有关于末法的内容,像是
南北朝慧思的《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隋
费长房的《历代
三宝纪》,以及隋灵裕的《灭法记》等。
《杂阿含经》
《
杂阿含经》是
佛陀的圣弟子在佛陀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其中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所宣讲的教法。其中有很多关于佛教因缘衰灭的经文,比如经文“我等曾如实观察,彼彼法缘生彼彼法;彼彼缘法灭,彼彼生法亦复随灭、息没、清凉、真实”,所讲的便是诸法的因缘和合,法有生,就有灭,佛法也是如此。
《圆觉经》
佛在《
圆觉经》中说:“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进降服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末法时期的众生如果一味追求开悟,那样只会增长头脑里的知识和傲慢之心,对自我的执着反而变得更加强烈。在这个时期,众生应该精进降伏贪嗔痴慢等烦恼,树立正知正见。
《十轮经》
《十轮经》初译为《大方广十轮经》,唐永徽二年(651年),
唐僧重译了这部经,并将其命名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共十卷,十五品。这部经书主要赞颂了地藏菩萨的种种功德,讲述了依佛愿力成就十种佛伦,以此对抗末法时代的十恶业轮,宣扬融合三乘归于大乘,并阐述和叙说了地藏菩萨济度末法浊世众生等内容。在《十轮经》中,不仅提出了末法时代的种种现象,还提供了解决方法,以地藏菩萨的种种功德消除人间灾难。
《无量寿经》
净土宗最重视的三部经典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和《
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也被称为《大阿弥陀经》、《大经》,被认为是净土宗的主经,其中描述了释迦牟尼佛在
王舍城耆阔崛山为大比丘、诸大菩萨说法,宣扬无量寿佛的西方净土。在
净土三经中,体现净土宗末法思想的是《大经》,其中有:“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悯,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末法时期,经道会逐渐灭尽,很难再找到可以指导修行的佛法经书,佛以慈悲之心将《无量寿经》留下,可以让末法众生根据指引得到度脱。
《大方等大集经》
在末法无佛期间,佛教中的三世佛信仰给亦给众生带来了希望。此时,一方面要护持正法,防止法灭,另一方面要等待
弥勒佛成正觉。在《大方等大集经》的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中,讲了释迦牟尼佛将正法嘱托给弥勒,弥勒回复说:“世尊,我于如来在世及灭度后,常当受此甚深经典,广宣流布。所有者何?受持此法者,则为受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正法,非但受一如来法也,我也为自护己法故。”也就是说,在末法时期法道欲灭时,可以依靠弥勒威神宣扬护持佛法。
末法思想
末法思想是指末法时代的佛教思想。释迦摩尼佛入灭后,佛法依旧在世间流行,历经正法、像法时代后,能够修行证悟的人逐渐减少。末法时代的一万年里,仅有残存教法,修行者虽然有秉教,却很难修行证果。这种末法思想在佛教的一些经典中,可以见到,如《地藏经》中,佛对地藏菩萨说:“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
末法思想的源起
在佛教发展早期,
佛陀便亲口
预言了佛法终将衰败,
佛教经典中留下了许多佛陀言及法灭的内容。例如,《
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种记载有:“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减退故。”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卷一中有:“正法将灭之时,教力渐微。”在不同佛经中诸如此类的经文内容有很多,形式多为佛陀在讲经说法时,描述正法衰亡、佛教逐渐走向没落的趋势。这些佛经内容推动的后世末法思想的发展,进入末法时代后,这些经文的影响更为突出。
向中土流传
在末法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佛教东传至中土。此时,有一些被认为是佛教伪经的著述中,也有对末法思想的描述。例如,疑伪经《佛说法灭尽经》中描述了末法时期众生造业、灾害频生、魔道兴盛等景象,法灭后的未来世中有
弥勒佛降生作佛。这种类似的经文反映了中土信徒的末法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宣扬了末法之说。
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佛教虽说很提倡末法思想,但在
南北朝隋至唐前期关注程度才有所提升,随之“末法”问题才被佛教高度关注。末法不等于末日。佛教的发展会在
佛陀涅槃之后,历经 “正法”和“像法”两个阶段,才进入到“末法”阶段。然而在末法阶段,
三宝会渐渐消亡,佛教的信仰度会降低。所以,末法才会变成佛教在世间的最后阶段。
末法思想也促进了中国佛教信徒的反思,他们开始思考和寻求解决之道。在文献中,这种思想最早见于
北齐慧思(515年-577年)的南岳思禅师立誓愿文,以及
隋朝信行(540年-594年)提倡的
三阶教。在三阶教中,正法住世为第一阶,相应之法为一乘法;像法为第二阶,此时应修三乘法;末法时代为第三阶,应修普法。这是因为,到了末法时期,依照前二阶的修行方法修行的话,会很难成就,必须修行普法,也就是全佛教法,
皈依一切
三宝、断除一切恶、修持一切善,这样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唐朝道绰(560年-645年)、善导(613年-681年)等大师,则主张在末法时期修行
净土教,强调忏悔和念佛法门。
影响
中国
隋朝以后的佛教信徒受末法思想的影响,开始大规模开窟
造像、刻写石经,其中不乏许多佛教高僧。比如,名僧灵俗曾亲睹
北魏太武帝灭佛和
宇文邕的灭佛事件,为了防止法灭,他著书论《灭法记》《寺破报应记》,并于河南安阳灵泉寺西侧开凿大住圣石窟,窟内造卢舍那、阿弥陀、
弥勒佛三佛坐像,以及释迦牟尼、过去七佛、三十五
佛像,在门口还造有护法神王像,窟外又刻《涅槃经》《大集经》和《法灭尽品》等经文。另外,
北齐的
慧思也曾发愿刻石藏,《
帝京景物略》第八卷中记载有:“北齐南岳慧思大师,虑东土藏教有毁灭时,发愿刻石藏,闭封岩壑中,以度人劫。”
北凉之后在末法思潮之下产生的护法思想,以及三世佛和弥勒信仰,也影响了
佛教艺术的发展。三世佛和弥勒
造像以及护法类的造像,是
中原地区北朝石窟的主要造像题材。这一题材的造像可见于
云冈石窟的
昙曜五窟,以及
麦积山、龙门、
巩义市等石窟。
平安末期,
日本流行一本由假托醉澄所著的《末法灯明记》,按此书所讲,从永承七年(1052年)起就进入了末法时期,之后僧人将不必按照佛法规定的戒律修行,僧纲也应与正法和像法时期有所不同,但是依旧要尊敬僧宝。这本书中的内容曾被
荣西、源空、亲栾、
大日莲等
镰仓市新佛教祖师所引用,推动了日本末法思想的传播。
相关艺术作品
敦煌第321窟十轮经变图,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宣扬了地藏菩萨的种种功德,用图像的方式展现了末法时期的种种景象,以及十佛轮破解末法时期十恶业轮。在这幅经变图中,居中绘制了佛说法、宝雨供养、渴仰菩萨、三天女请问等内容,属于《十轮经》中序品的内容。在这幅图中,可以看到毁坏
佛像、僧人破戒、杀生、斗殴和淫秽等破坏佛教的内容,也体现了敬佛、斋僧、抄经、诵经等宣扬和保护佛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