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1946年出生于
广东省紫金县中坝乡乐平村,担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等,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温儒敏在1969年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毕业后在
韶关市基层工作多年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1987年获得了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后先后任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职。1997年,温儒敏任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2011年,他受聘就任
山东大学一级教授,次年,他被教育部聘任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总主编。
温儒敏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截至2017年,温儒敏完成了4项国家级研究课题,获得过7项国家级与省部级奖项。主要著作有《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1987)、《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1993)、《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发表论文约200篇,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
特等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6年,温儒敏出生于
广东省紫金县中坝乡乐平村。他的父亲是广东省紫金县最早的西医之一,母亲是一名基督徒,常给他讲圣经故事以及各种民间谚语传说,教他背诵《
增广昔时贤文》等蒙学书籍。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温儒敏就开始读《
西游记》《
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等书。1961年,温儒敏升入县城紫金中学。因为离家远,上学不便,他便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屋子住下。自然灾害严重,不少学生因为饥饿或者
营养不良而生病,无法继续学业,但他却坚持学习,广泛阅读。1964年,温儒敏考入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
在温儒敏大二时,“文革”爆发。毕业后温儒敏被分配到粤北的韶关地委办公室,担任秘书一职。八年后,在1977年10月,温儒敏在广播中听到全国
恢复高考制度和研究生制度的消息,决定报考
北京大学研究生,1978年10月9日,温儒敏来到北京大学,成为了“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成为了著名学者
王瑶的学生,主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
1981年,温儒敏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在教学之余,温儒敏发表了《试论〈怀旧〉》《略论郁达夫的散文》等论文。次年,他与
钱理群、
吴福辉、王超冰合作编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其中温儒敏主要负责文学运动、思潮和散文部分。书籍发布后在《
陕西教育》连载,后经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印刷数次,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评。随后,温儒敏在1984年考取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第一届博士研究生,继续跟随
王瑶先生学习。
工作与科研经历
1987年,温儒敏的博士论文《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通过答辩并得到较高的评价。同年,他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92年又被聘为教授,而后被聘为博士生导师。随后在1997年,温儒敏就任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提出了应当把教材出版作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工作重心的建议。为了鼓励大家重视教材的价值,温儒敏把《三十年》的版权收回,提出修订《三十年》。除此之外,他还推动了
洪子诚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张少康的《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以及一批语言文学方面教材的问世。在这之后,他又担任了
北京大学的中文系主任,在一次演讲中,他提出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应当秉持“守正创新”,先是把“正”守住,在这个基础上再创新与发展,不要天天搞改革,不要那么多动作,搞教育特别忌讳“多动症”,这个理念影响很大,也得到了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的肯定。2003年,由温儒敏牵头,
朱寿桐、
王宁、
欧阳光等全国十余所大学学者合作编写的《
高等语文》教材出版,教材出版后在教育界反响强烈,引起过关于大学语文“命运与出路”的讨论。同年温儒敏任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温儒敏兼任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委员,《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同年,他受聘就任
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在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期间,温儒敏坚持维护学术尊严和标准,为了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不趋时,不走商业路线,在经费没有着落很困难的时候,亲自去找钱,始终坚持不卖版面。2012年,温儒敏被教育部聘任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同年,温儒敏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首席专家。随后,温儒敏在
新浪实名开辟的博客与
新浪微博在2014年粉丝量达到了340万。2017年,由温儒敏主编的教材被人评价为“回到常识、实事求是”,很受欢迎。2020年,温儒敏参加了由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聚焦“阅读改变教育”,围绕阅读与未来、阅读与生活、阅读与成长纵论语文教育。为探寻语文教育突出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温儒敏在2022年参加了首届语文教育大会,会上讨论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2023年,温儒敏参加了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举办的系列研讨会,会议中他主张适当学习和转化古代“诗教”的传统。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截至2011年,温儒敏拥有24部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200篇,完成了4项国家级研究课题,获7项国家级与省部级奖项。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是第一本系统评析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思潮的专著,从史述着手,对诸多问题作了有创见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不少引人思索的独特见解,是首届中国比较文学书籍
一等奖,1993年译成韩语在汉城出版。书籍在内容上分四章论述了五四以来新文学
现实主义的发生、发展和流变。前三章依时为序,各以十年间文学理论及创作为考察对象,对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的流变与作用,作总体的勾勒评说。第四章属理论概括,分六个方面总结现实主义在发展中所显示的成就与缺失,并在世界文学发展的格局中比较考察其民族特色和历史位置。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在1995年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书籍在内容上有选择地论评了14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以此概览中国现代批评史的轮廓。14位批评家是:
王国维、
周作人、
成仿吾、
梁实秋、
茅盾、
李健吾、冯雪峰、周扬、
胡风、
朱光潜,以及
沈从文、
梁宗岱、
李长之、
唐湜等等。着重展示了各宗各派对文学的认识活动和历程,理清了批评史的流脉,特别是各派批评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对立、互补、循环等结构关系。除此之外,书中各专题的选论很注重从多元竞存互补的批评格局中,去分析批评史的“合力”,其中贯穿对现代批评传统的了解与重估,其研究探索的意义大于历史记录的意义,1999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
二等奖。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是温儒敏与
钱理群、
吴福辉合著而成,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中文系基础课重点教材,许多大学还指定该书作为中文专业考研的主要参考教材之一。该书初版于
上海文艺出版社在1987年出版,四次印刷,1998年修订本对初版有重大修改,有些章节几乎重写。该书所讨论的“三十年”指1917年到1949年,展现了这一通称为“现代”段落中的“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对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对外来文学资源的改造和运用,文学语言与形式方面的变革,以及其在“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方面发挥的特殊的作用。全书分三编28章,论列各时期文学思潮与运动,各文体的状况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科研成就
截至2017年,温儒敏承担过7个科研项目,编著了《
高等语文》《
高中语文》(五册)等教材。
科研项目
教材编著
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
高级调酒师朱思旭是温儒敏的学生。朱思旭于1987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国家
葡萄酒一级品酒师、白酒一级品酒师,对酒与文化、艺术、人生有着深刻见解。除此之外,北大中文系教授
孔庆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阿忆也是温儒敏的学生。其中孔庆东于1983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96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忆军,人称“阿忆”,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北京久和成传媒机构法律顾问兼总策划。曾经创办或策划《
翻阅日历》《非常接触》《
夫妻剧场》和《
鲁豫有约(访谈节目)》等节目。
其他方面
温儒敏先后任教于
北京大学和
山东大学,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担任《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现实主义思潮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上,温儒敏主张要改变中学生应对考试的学习习惯。并给基础课教学设定了三个目标,即观察文学现象的能力、审美分析能力和评论写作能力。同时他始终坚持引导学生阅读、强化写作训练。对此,温教授有一句名言是“中文系不一定培养作家,但培养的起码都应当是“
写家”,能写一手好文章。”
思想观点
教材观
温儒敏编写教材有4个理念。一是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二是要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实行“编研结合”。四是要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教学观
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培养读书的习惯,读经典,多读书,并提高读写能力,不能死抠教材。讲课时,不要所有课文都扣得那么精细,这样会导致阅读量上不去,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有属于自己的自由而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才能让学生对读书对语文课有兴趣。同时,写作教学不能停留于教给一些技巧方法,还要教“用脑”。
读书观
要让孩子从小“海量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似懂非懂的读些“闲书”,“深”一点的书,要掌握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
任职情况
主要论著
截至2011年,温儒敏发表论文约200篇,拥有主要著作10种,编著13种。
著作
论文
获得奖项
经典语录
人物评价
人物争议
教材“夹带私货”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引发社会关注。“
童话大王”
郑渊洁对此在微博上表示,“需要改进的不只有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有某主编夹带私货将自己的文章塞进语文课本,吃相太难看。编写
教科书这样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应该由德才兼备的专家完成,同时在出版前通过公示社会面征求各方意见。”以上言论实际指温儒敏教材中保留《
青铜葵花》一文这一做法。同年6月1日,温儒敏对此做出回应“为教材选课文经过层层把关,二三十轮审查,不可能一个人说了算,无所谓‘夹带私货’。”他表示有人故意把数学教材这把火烧到统编语文,是毫无根据,别有用心的。
教材编写出错
2018年,有网友在
抖音平台指责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出错,chua和ne拼不出对应的字,是“误人子弟”。温儒敏对此做出回应“这两课是学
音节,会拼就行,不必一一对应字词。学生此时认字还少,也不能要求一一对应。但是chua和ne还是有对应的字词的。Chua的对应有‘欻’,拟声词,形容动作迅捷。Ne则对应‘哪吒’的‘哪’。这些顺手就可以从网上查到。”
在这之后又有网友在“抖音”上指责部编小学语文“月儿弯弯挂蓝天”不合理,称夜晚不会有蓝天,应改为挂星空。2018年25日中午,温儒敏再回应称,“这是诗歌文学性表达,不能拿常理去死抠。“
苏轼诗‘把酒问青天’,
鲁迅‘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若改‘漆黑的’星空就不对劲了。更何况夜晚天空有时还真的就是墨蓝或浅蓝的呢。”温儒敏认为“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大家都可以批评指正,但最好不要炒作,甚至进行无端的人身攻击。”
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