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廷芳
民国时期宛西自治首领
别廷芳(1883~1940年),字香斋,内乡县人,出生于河南省西峡县阳城乡(旧时为内乡县辖镇)张堂村。民国时期宛西自治首领。
别廷芳小地主家庭出身,幼时曾读私塾,二十岁左右辍学务农。1911年,因组织保乡抗匪被乡里推举为“立禁自卫”的“禁头”,随后成为老虎寨的寨长。1927年,别廷芳被驻南阳市的国民革命军26路军孙连仲委任为内乡县民团总指挥,成为坐镇西峡雄踞宛西(南阳以西)的军阀。并于1929年开始,推行以“自卫、自治、自养”为三大内容的地方自治,被推为宛西自治首领。1937年,别廷芳被蒋介石委任为河南省第6区(南阳地区)国民抗敌自卫军少将司令,保境抗日。1939年5月,别廷芳的宛西民团在新、唐战役中作战有功,受到当时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通令嘉奖。蒋介石赐别廷芳陆海空一级勋章,晋升中将,豫鄂陕边游击司令之职。1940年4月3日,别廷芳因病去世。
陈传海在《别廷芳与宛西自治》写道:别廷芳的地方自治尽管在推行过程中,有些作法是不可取的。但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全民抗战的进行。别廷芳不愧是一位眼光敏锐、能顺应时代潮流,又有改革精神的地主阶级的开明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别廷芳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旧时为内乡县辖镇)的阳城乡张堂村,其父别永平。当时别家家境殷实,有60多亩田地。别廷芳幼时曾读私垫,喜欢看《三国演义》,仰慕三国人物。19岁时,别父病死,别廷芳便辍学耕种,闲时尤好狩猎,还练就一手枪法。当时,社会动荡,常有山上(伏牛山)绿林(老百姓称杆上、刀客)下山抢劫、扰民。游荡乡里的别廷芳便集枪结势,保乡抗匪。因此,于1911年被乡里推举为“立禁自卫”的“禁头”,旋即当上了老虎寨的寨长。
绿林闯荡
别廷芳成为老虎寨寨长后,将村民严加管制,划10户为1棚,并驯养了数十头恶犬助威。1912年初,别廷芳先后击破、收编陈芝、桑玉堂、黄金斗等绿林人物,拥有数十枝快枪。1918年,为吞并其亲家王谦禄(系其子别瑞九丈人)手下枪枝,别廷芳派人深夜越墙将王打死,次日还佯装吊唁。此后,别廷芳又暗杀了三关寨寨主袁江陵父子、赶走杜营头目杜元凯等对手,于1920年,控制了内乡县西部。次年,符春轩、薛华斋等请别廷芳主持回车民团大队。1926年,别廷芳击败了当时南阳市驻军第1补充旅和内乡县团总张和宣,并于次年被驻南阳的国民革命军26路军孙连仲委任为内乡县民团总指挥。1928年8月,别廷芳暗杀县长袁旭,入主内乡县城,掌握内乡全县。
自治建设
1929年,别廷芳开始推行地方自治,次年8月,河南村治学派的创办者彭禹廷,从百泉乡师范回到镇平县。别廷芳闻讯后,积极与其联络。当年9月,彭锡田受邀来到别廷芳的司令部,向别介绍了河北定县霍城村创办国民学校、实行村制和村制条约,经历二十年成为模范村的情况,还介绍了他与梁漱溟创办百泉乡村师范学校、推行乡村建设、实行地方自治、以期达到“村村无讼,家家有余”的理论。为别廷芳推行地方自治,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1930年9月27日,内乡民团首领别廷芳与镇平民团首领彭锡田、邓县民团首领宁洗古、淅川民团首领陈重华相聚内乡杨集,举行军事联防会议,商讨联合自治,史称“杨集会议”。会上就如何共同对付匪祸和实现地方自治达成共识,会议还制订了《十条公约》《五不办法》等具体措施,决定四县联合,相互协调,共同推进。会后,又发表了《告宛属十三县同胞书》,宛西地方自治正式开始实行。
为推行地方自治,别廷芳挽留并起用杨仪山帮助自己。杨仪山从1921年河南省办地方自治时起,先后在河南地方自治筹办处、户治协会等处任职,办过《河南自治报》和杂志,并被任命为豫西、豫西南地区地方自治督察员,到这些地区指导工作。1933年,杨仪山到内乡后,被别廷芳挽留七年之久。杨仪山在内乡期间,经常奔走于农村、机关、学校和别的司令部,宣讲地方自治,培养自治干部,成为别廷芳推行地方自治的“指导员”。
其后数年里,别廷芳逐步总结经验,完善办法,在宛西四县施行了以自卫、自治、自养为纲领的乡村地方自治。采取以自卫保卫自治、以自治促进自养、以自养根治穷乱为三大内容的自治措施。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在别廷芳的治理下,宛西曾一度出现过“路不失遗,夜不闭户,村村无讼,户户有余”的景象。甚至被河南省人民咒骂的“水旱蝗汤”四害中的汤恩伯军队,在宛西也只得遵纪守法。汤恩伯的队伍不得入城镇,不得拉夫抢粮,军官入城办交涉,也得在城门口交出手枪,办完事出来时再领回。
积极抗日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南阳市地方军事首领,别廷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一致抗日主张,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0月,他亲临中共地下党员袁宝华、郭以青、张曜武等人组织的“宛属平津流亡同学会”成立大会,表示支持抗日。别廷芳对同学们说回到南阳郡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不应该叫“流亡”,提议去掉“流亡”二字。1938年秋季,中国共产党豫鲁联络局副书记刘贯一代表八路军新四军亲到宛西,别廷芳诚恳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明确表示:愿意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坚决不打共产党,更不能当汉奸。今后新四军或八路军需要帮助时,坚决帮助等。之后中共党员彭雪枫率部离开竹沟,到敌后“豫皖苏平原”创建新的根据地,竹沟只留守约一个连兵力,既要训练新兵,又要维持治安,遭遇土匪骚扰严重。别廷芳收到竹沟方面的求助后,调派了一个团进驻竹沟附近20余天,协助维护治安。
1938年10月,国民党军队放弃信阳,抗日战争进入武汉会战阶段,此时的南阳市已接近战区,国民党正规军队无暇顾及后方。南阳所辖13县除宛西镇平、内乡县、淅川、邓州市外,其他各县治安欠佳。当时有李文肃股匪万余人,号称皇协军,声势浩大,占据唐河、桐柏县泌阳县等县,掳掠奸淫,无恶不作。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命令宛西自治政权抽调两个民团的兵力前往镇压。别廷芳很快派兵消灭了皇协匪军。于是,地方民气蓬勃,土匪敛迹,日军一时没有了可利用之匪类。
1939年5月5日,日军由信阳长台关出发,扑向新野县,欲扰乱邓县、窥视南阳市。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调宛西各县民团布防,别廷芳令各县加强戒备,待机出击。遵照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孙连仲的命令,宛西民团于5月6日乘敌不备,星夜出击。日军不敌,不得不弃新野而撤向唐河,孙连仲部也昼夜兼程赶至唐河,连夜攻击敌人。在战斗中,宛西民团守护唐河沿岸,运送弹药,接济军需,拦截重,伏击溃军。使敌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别廷芳亲率精锐民团武装7千余人,配合中国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大破日军,累计毙伤日军3千余人。由于别廷芳的宛西民团作战有功,受到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通令嘉奖。蒋介石宠赐别廷芳陆海空一级勋章,晋升中将,豫鄂陕边游击司令。国民政府慰问团又亲莅西峡赠“豫宛之杰”锦旗。
受气郁死
1940年2月,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司令员卫立煌致电别廷芳到洛阳市开会,记恨别廷芳的国民党军将领汤恩伯等对他进行威胁、刁难。别廷芳不堪受辱,怒羞成疾,抱病而归。回来后,抱着副手刘顾三痛哭不已,后卧床不起。同年4月3日,别廷芳肠胃出血而死(另说死于直肠癌)。
自治举措
政治
统一行政,实行连坐
别廷芳主政内乡县后,下令取消各自为政的寨局,在全县建立16个区( 1928年改为9个区 )72保,地方事务全由区、保办理。训练并委任一大批自治骨干担任保、甲长,严格整顿基基层乡村社会组织。在别廷芳指挥下,内乡自治机构对全县人口进行清查。根据地域和人口情况,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 数保或十保为一联保,设联保主任。每保、甲制作一个详细的表册(类似户口薄),每户将其悬挂在门口,以备随时检查。对民众实行切结连坐制度,甲保互结,保保连坐。发生案件,一同获罪,当场破案的,不予连坐。以致“民众以连坐关,一遇匪警,莫不群起逮捕,殊少漏网,地方因而平定”。
维稳秩序,推行“五证”
宛西位于河南省陕西省、湖北三省交界处,人口流动量很大,流动人口成分复杂。为了防止溃兵散勇侵扰危害,1931年起,别廷芳在内乡印发“五大证”,要求全县所有常驻和流动人口凭证件进行日常活动。淅川县的自治首领陈舜德认为别此举对加强社会控制作用明显,还把该办法引入淅川。
经济
革新金融,发行货币
1927年,别廷芳在西峡县南寨成立“内乡金融流通合作社”和“借贷所”,以低息贷款扶持农工商人的生产运销。其后,又在县城、七峪等集镇设立了同类组织。次年,别廷芳发行“内乡县金融流通券”,面值为1文、20文、100文和500文。1932年,别廷芳又在汉口印制以1元为单位的流通券,与银元等价。钞票正面为公鸡图案,背面为白鹤,老百姓俗称为“老公鸡票”。由于信誉较好,除内乡外,在镇平县南阳市方城县许昌市等地都可以使用。1935 年,别廷芳从上海市购回印钞机、钢板、纸张等,开始印制新版“内乡县金融流通券”,票面分为5元、10元两种。钞票正面还印有别廷芳头像。“内乡县金融流通券”投放市场,逐渐统一了全县货币,控制了金融,为推行地方自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清查田亩,整理赋税
别廷芳在统一内乡过程中,发现田赋混乱,百姓负担不均,地方官员层层剥削,使不少贫苦农民被迫流为“盗匪”,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1928年,别廷芳控制内乡后,下令在全县范围内重新丈量土地,同时以缴纳粮食的稞石制取代此前沿用了数百年的银两制。别廷芳还专门集中了200名计算员,在县城统一学习丈量土地和计算田赋的科学方法,然后前往各区,在当地训练遴选出土地陈报员,开始丈量土地,清查田亩。所有土地一律重新登记,严格丈量,然后评定等级,最后算出土地占有者应缴纳的粮食数量,过去的税率、摊派一律作废。次年,别廷芳在内乡县城设立契税管理局,全县9个区各设一名征收员,专门负责对买卖土地、房产者进行征税。税收三成上交,七成留归地方,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发展实业,修筑道路
内乡县原有有一个电信局,但缺少经费、人员和设备。1930年,别廷芳召开会议,决定把架设电话线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他筹措经费,训练技术人员,采购电信设备,栽杆架线。直到他去世前(1940年),内乡共铺设电话线 991 公里,装机 200 多部,总机设在西峡县。对外可直拔南阳市镇平县邓州市、淅川,对内可直拨各区、乡、保、所,并可和民团各驻地联系。
从1931年开始,别廷芳调动人员修筑道路。到1936年,内乡形成了以内乡县城为中心的公路网,东连镇平,南抵邓县,西通淅川,共有干线、支线 57 条,全长1198 公里。公路旁还修有牛车大道,供牛车、木轮车行驶。并责令地方对公路分段管理“雨后铺沙,雪后扫雪” ,以保证公路全年畅通无阻。公路两侧的村民每逢雨雪天气后,还自发组织上路清扫,保障通行,成为内乡一景。
内乡县山多地少,耕地大多集中在沿河两岸,为避免山洪泛滥,破坏耕地,别廷芳决心治河,每年冬季征集农民挖渠浚河,沿河修坝筑堤,并在堤外植树,防洪固堤,减少水十流失,使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34年,别廷芳亲自主持修筑水利发电站石龙堰(又称别公堰),并制订了严格的堰规,使堰渠得以保护,渠水可以灌溉,是当时河南省第一个发电站。此外,别廷芳还兴办了电灯公司、酿酒公司、织绸公司、玻璃厂等一批现代工业,并结合内乡盛产桐籽和各种药材,因地制宜,生产加工桐油和药材制品等运销全国,使百姓得利。为了保护地方工业的发展,防止洋货冲击本地产品,别廷芳又在内乡全县推行“禁吸大烟、禁吸纸烟、禁用洋(染料)、禁用洋货(非本地生产的布匹、百货等 )、禁止赌博”的五大禁政策。把限制外地产品和发展本地产品结合起来,以促进本地工商业的发展和防止资金外流。
军事
培养骨干,整编武装
别廷芳凭借举办民团掌握一定武装力量之后,于1928、1929年在西峡县( 时为内乡县一镇 )和内乡县城创办军官学校,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他依靠这批骨干,编组地方武装,开展训练,在全县建立9个团,拥有持枪团丁近两万人。1930年 9月,别廷芳邀请镇平、邓县、浙川三县民团首领开会,成立宛西地方自卫团。因别廷芳麾下武装实力较强,被推为总司令兼第一支队长。此后,别经借此身份,常率队帮助其他三县剿“匪”,发展实力。至1934年,他完全控制了三县县政,从而使他的地方自治举措,得以整个在宛西四县推行。
开办兵工,守土抗战
别廷芳在抗战爆发后,开始担任国民党宛属13县抗敌自卫团少将司令。其所属民团能征调作战的兵力有 5 万之众。曾任过西北军团长的别廷芳侄儿别光典在内乡城隆庙成立军官教导团,将地主子弟训练成军官,按冯玉祥西北军模式训练别的“宛军”。不久,又在西峡口成立第二所军官教导团,调训各团连、排级下级军官,加强对民团的控制。别廷芳为加强其自卫力量的装备,于1929年在后寨办起了造枪厂,生产“后寨造”步枪。随后,他又聘请技师,招收工徒,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到1940年,该厂已生产步枪两万支,轻重机关枪5000挺,手提花眼机枪1500挺,八二迫击炮,150门,炮弹、手榴弹各数万发。该厂生产的枪弹,全归宛西民团使用,使其装备得到加强。
教育
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为培养地方干部,别廷芳由举办训练班、所 ,发展到办专业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1931年,别廷芳在西峡县南关关帝庙创办公文讲习所,训练自治指导人员。1933年,他建立农林自治指导班,培养地方自治骨干。同年,他与邓州市镇平县、淅川合办培养小学教师的宛西乡村师范,也设有培养地方自治干部的自治班。别廷芳注重办教育,用重金聘请全国著名学者如孙伏圆、张含清等名流来校任教。他对抗战时期逃亡在当地的河南大学、国立一中、育德中学、开封女中、安阳中学、南阳中学、信阳师范等等30几所大中学校进行保护、供应一切。
1936 年,别廷芳下令内乡县教育局等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鉴定,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别廷芳还聘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张含清等人,到内乡县训练师资。通过各类学校的创办,使内乡县呈现出文化猛进、教育繁荣的局面。截至1938年,内乡县共办小学 235 所,各区、保均设立小学。还拥有宛西乡村师范学校1所。另外,全县各保至少办 1所民众学校(夜校),进行扫盲、识字教育。别廷芳把通过自已创办的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派至各区、乡,担任白治指导员、联保主任、保长、教育委员、学校校长、农林场场长等职务,使其推行地方自治,有了组织保证。
人物影响
促进了地方的发展
别廷芳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内乡县兵匪横行、各种势力独霸一方的局面为之一变,全县“盗匪绝迹”,军政统一,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四通八达的公路、电话网,不仅改变了交通通讯条件,而且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变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山争地,与河争地,丈量士地,引进优良品种。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单位产量,平均了负担。各区保广设学校、有利于文化事业的普及与发展。修建的水渠、发电厂、酿酒公司等,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对以后该县工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内乡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局面。至今宛西一些地方的部分人士,一提起别廷芳仍怀念不已,就是因为他推行地方自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百姓带来了好处。
为抗日作贡献
别廷芳在推行地方自治过程中,实行寓兵于工、寓兵于农的政策,普遍建立了自卫武装并训练各县壮丁。至抗战全面爆发,别廷芳拥有经过训练的壮丁二十万人。这批训练有素的壮丁,不仅是前线抗日军队的来源和后方维持社会秩序、防止汉奸敌特破坏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在直接配合正规军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负面影响
用刑惨烈
别廷芳的民团司令部包揽司法承审,践踏国家律令,不论什么案件,概由司令部或团部决断。不论什么性质的案件,概无律令、科条遵循,是非曲直听凭其喜怒随意科刑。且刑罚残酷,诸如“凌迟、剜心”等。1932年2月,西峡七峪一名叫张僚的(系别廷芳亲戚),因祖孙争执一事,不料其祖被人害死。别廷芳闻报,当即以张僚害死祖父的罪名,派团丁将张僚捉拿到丹水区公所,刑讯逼供,但张拒不认罪。别廷芳遂令西峡、丹水、赤眉几个民团集合于丹水,将张僚火焚示众,以此立威。
栽植罂粟
1927至1935 年,别廷芳不顾上级的禁令,命令全县的群众大量栽植罂粟,当时全县栽植罂粟竟达 40 多万亩。 全县各集镇都设有收购、销售鸦片的行庄,西峡口镇的鸦片行庄规模最大,通过这个鸦片行庄,把鸦片贩卖给湖北安徽、湖南省上海市及本省的鸦片贩子。因鸦片的贩卖是非法的,别廷芳采取武装押运的方法,鸦片贩子在民团的保护下,把鸦片向西运到龙驹寨,向东运到宛属边界,从中收取烟税。 据记载,别廷芳每年从鸦片贸易中可获得高达 4000000 元的收入。这种政策使别廷芳管辖的九个民团,不少正副团长和区长都或明或暗经营有鸦片烟。像团长聂国政、靳鑫、刘顾三刘虎臣、吴定远等,不仅收购贩运罂粟,而且还以鸦片为本金,明目张胆地放鸦片烟高利贷,毒害了广大农民。
个人作品
别廷芳在其幕僚、属下程炳传、符春轩、陈凤梧、罗卓如、马礼全等人合力辅佐下,曾写出《地方自治》《治河改地》《植树经验谈》等书,对其推行地方自治和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人物评价
蒋介石题给别廷芳的挽联评价其“行阵早旗,鼓中原思良将;修途惊折轴,金戈满地失干成。”横批为:绩著乡邻。
林森题给别廷芳的挽联评价其“努力建设乡村,不求闻达于世。”横批为:贲志成。
冯玉祥评价别廷芳:怪人伟业。
孙科评价别廷芳:承国父遗教,擎自治大旗。
李宗仁评价别廷芳:平生事业数新唐,自治业绩耀河山。
白崇禧评价别廷芳:抗战建国功追岳飞
人物轶事
别廷芳奉行“治乱世,用重典”的政治策略,残忍嗜杀,曾枪毙私掰玉米穗的无知孩童,还说“从小学偷长大了能好”。有因为偷萝卜被枪毙的,因为丢失布匹说谎话而被别枪毙的,因为不孝敬母亲被枪毙的,甚至连自己违禁吸食大烟的女婿也被枪决。
家族成员
宛西地方自治馆
宛西地方自治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县衙大街,距内乡县衙400米。澄海天空玩具厂4月建成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为9800平方米,分主展厅和东西两个展厅。厅内共展出各种图片160余幅,各种历史见证实物130件(包括真实枪支以及缴获日军的战利品)和蜡像一组,从时间到空间,客观真实地实现了三十年代自治时期的产生,发展和衰败的过程。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宛西自治馆.内乡亲民网.2023-07-14
《别廷芳传奇》.优酷.2023-07-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绿林闯荡
自治建设
积极抗日
受气郁死
自治举措
政治
统一行政,实行连坐
维稳秩序,推行“五证”
经济
革新金融,发行货币
清查田亩,整理赋税
发展实业,修筑道路
军事
培养骨干,整编武装
开办兵工,守土抗战
教育
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人物影响
促进了地方的发展
为抗日作贡献
负面影响
用刑惨烈
栽植罂粟
个人作品
人物评价
人物轶事
家族成员
宛西地方自治馆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