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冷战时期最严重正面对抗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16日—1962年10月28日),是美苏两国在美苏冷战时期一次严重的对峙。
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胜利后,采取的政治经济革命措施,直接触动了美国在古巴的利益。美国政府对古巴新政权采取了政治上敌视、经济上封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导致两国关系一再恶化。古巴受到美国的战争威胁,开始向苏联寻求军事援助。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了中程核导弹。10月初,美国的U—2侦察机发现古巴竖起了经过伪装的导弹发射井。讨论会议决定立即对这些导弹基地进行轰炸。10月22日,约翰·肯尼迪在国家电视台宣布发现古巴建有导弹发射设备,公开要求移除所有的导弹,并宣布对运往古巴的进攻性军事装备实行海上“隔离”。10月26日至27日,赫鲁晓夫回应,只有美国保证永远不袭击古巴苏联才会将导弹撤离,之后又补充要求美国必须从土耳其撤出武器。10月28日,肯尼迪通过秘密途径向赫鲁晓夫保证美国将会拆除其布置在土耳其的过时导弹装备。11月20日,双方经过一周谈判之后,肯尼迪宣布苏联的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从古巴撤出,他也承认尊重古巴的主权,保证不会侵略古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标志着自1947年以来激烈美苏冷战时期的结束,以及美苏有限缓和时期的到来。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巴导弹危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冷战期间最危险的一次对抗,而且还在于它使美苏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核战争是绝对要避免的。古巴危机过后,虽然东西方对抗这一冷战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但美苏两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它们之间的关系,防止类似危机再度出现。
背景
古巴革命
古巴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岛国,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1961年人口约700万,北部距离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只有90英里。这个岛国曾长期遭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1898年美西战争后沦为美国的殖民地。1901年,美国又通过强加给古巴的“普拉特修正案”,取得了干预其内政和在关塔那摩湾建立海军基地的权利。此后,历届古巴政府都奉行亲美的政策,美国势力一直在古巴占绝对统治地位。1940年,古巴建立了得到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陆军上校为首的独裁政权。1944年总统任期满后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出走美国,1948年他重返古巴,准备参加1952年的总统竞选。大选前夕,巴蒂斯塔依靠军队的支持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合法政府,夺取了古巴政权。他向美国表示,新政府将尊重美国在古巴的利益,美国很快承认了这一亲美政府。为了维持其独裁统治,巴蒂斯塔完全听命于美国。
在对外关系上,巴蒂斯塔是美国美苏冷战政策的积极支持者。巴蒂斯塔政府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反对共产主义,与苏联集团的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对于美国采取的阻止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蔓延的措施给予了一贯支持。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这些措施引起了中下阶层的强烈不满和愤恨,革命运动由此孕育而生。1953年7月26日,青年律师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120多名爱国青年对军事要塞蒙卡达兵营发动突袭。但寡不敌众,突袭失败,卡斯特罗被囚禁,直到1955年5月获释出狱。后流亡至墨西哥并在那里建立起革命组织“7·26运动”。经过两年的斗争,卡斯特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1959年1月1日,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政府正式接管了政权,建立了以“7·26运动”成员为核心的新政府,卡斯特罗任临时政府武装部队司令,同年2月任总理。
苏古关系缓和
在巴斯蒂塔统治期间,苏联古巴的关系十分紧张。1952年4月,古巴断绝与苏联的外交关系。1959年1月10日,苏联政府承认古巴共和国临时政府。苏联开始对古巴提供援助。1960年2月4日,苏联派遣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应古巴政府之邀抵达哈瓦那,对古巴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并转达苏联政府对古巴革命战争的支持。5月8日,苏联与古巴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恢复外交关系。随着苏古政治关系的建立,双方经济关系也得到迅速发展。6月9日和16日,苏联两次通知美国政府,将准备对古巴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必要援助。7月,赫鲁晓夫接连发表讲话,谴责美国封锁和干涉古巴。7月9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召开的全国教师会议上明确表示苏联支持古巴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斗争,并对古巴提供援助。7月26日,赫鲁晓夫致电卡斯特罗,再次表示如果古巴遭受武装入侵,苏联将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10月,苏联和古巴情报人员获悉美国正计划对古巴发动进攻,这一情报促使苏联和古巴领导人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同时,苏联方面展开宣传攻势,警告美国不要进攻古巴,赫鲁晓夫在接受古巴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向美国发出威胁,表示要用核武器保卫古巴。
美古关系恶化
1957年—1958年间,大部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对古巴革命战争完全不在意,他们认为卡斯特罗领导的运动难以夺取政权,因为支持者不多。随着古巴革命的不断发展,美国政府才开始认真考虑古巴革命对美国的影响。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革命措施,直接触动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经济利益,并向美国在拉丁美洲地区的霸主地位提出挑战。美国政府对古巴新政权采取政治敌视,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的政策。3月26日,美国安全国家委员会决定采取措施,让另一个政府在古巴上台,以取代卡斯特罗政权。
1959年4月15日,卡斯特罗应美国报纸协会的邀请访问美国。卡斯特罗表示希望能够获得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以巩固其政权。19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会见卡斯特罗,双方进行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谈。会后尼克松认为卡斯特罗即将成为影响古巴并且很可能影响整个拉丁美洲事态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5月,美国政府拒绝卡斯特罗提出的给予经济援助300亿美元的请求。7月,古巴政府发现空军司令迪亚斯·兰斯策划政变。10月31日,兰斯又策划了一起对古巴空袭的事件,造成哈瓦那多人死亡。卡斯特罗由此对美国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古关系的恶化,美国对古巴政策的强硬,直接导致了古巴与苏联的接近。
猪湾事件
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上台后,开始向古巴发动“认真的攻势”,不仅继续坚持其前任对古巴的敌视政策,而且走的更远。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古巴的公开和隐蔽的政治、经济、军事、心理甚至暗杀行动计划,旨在推翻古巴革命战争政权。
1961年1月22日,新政府刚刚执政两天,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司法部长罗伯特·甘迺迪、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莱姆尼兹、留任的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等一起开会讨论入侵古巴的计划。4月10日,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组织,训练、武装并指挥的古巴旅1400人从危地马拉训练基地乘卡车前往尼加拉瓜,14日乘船开往古巴。15日黎明时分,8架涂有古巴空军标志的美国B—26轰炸机空袭了哈瓦那圣地亚哥·德·古巴等地的3个飞机场、目的是想摧毁弱小的古巴空军力量。在这场入侵战斗中,古巴方面有53人受伤,12人死亡。轰炸行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在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约翰·肯尼迪不顾中央情报局的反对,决定取消计划中的第二次空袭。4月17日,由美国组织、训练、武装和指挥的雇佣兵1400人分乘4艘美国舰艇,并在美国海军2艘驱逐舰和飞机的掩护下,从尼加拉瓜出发,在古巴南部的猪湾登陆,美国还为他们空投了轻、重机枪等精良的武器,目的是利用那里有利地形,建立一个桥头堡。但在卡斯特罗的亲自指挥下,古巴军民同仇敌忾,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全部消灭了入侵武装,击落飞机10架,击沉战舰4艘,击毁坦克5辆、装甲车10辆,击毙入侵者114人,俘虏1199人。这些被俘人员在古巴监狱待了18个月,直到1962年12月,美国向古巴提供价值5300万元的粮食和药品把他们换回。古巴方面有87人牺牲,250人受伤。对美国来说,猪湾登陆是一场惨败,“为美国历史上考虑得最粗糙、计划得最糟糕、安排的最马虎、执行得最无能的插曲之一。”它揭示出在美国政府的整个决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陷。
猪湾事件的发生使美国政府遭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和谴责。在华沙东京开罗新德里墨西哥城等地都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群众示威活动。赫鲁晓夫立即致函约翰·肯尼迪,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并表示将向古巴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帮助其击退进攻。肯尼迪辩称赫鲁晓夫严重误解了古巴的局势,美国无意对其进行军事干涉,警告苏联不要以此为借口,在世界其他地区挑起事端。猪湾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巩固了卡斯特罗在古巴的地位,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在整个拉丁美洲地区的声望,这显然是美国决策者不能接受的。入侵失败并没有使美国决策者改变对古巴政策的目标,只不过是促使其改变手法和策略。而古巴为了对抗美国,迫切希望从苏联获得更多的物资和道义上的支持,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
猫鼬计划
猪湾事件惨败后,美国政府并未放弃对古巴的“秘密战争”,1961年5月19日,中央情报局就向肯尼迪总统提出一份计划“推翻卡斯特罗政府的秘密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目的是要利用经济、政治和心理等方面攻击卡斯特罗政权,其任务是在军事上进行情报收集,对卡斯特罗政权进行蓄意破坏,支持当地的游击战等。1961年11月13肯尼迪批准了一项新的反对古巴的秘密行动计划“猫计划"。1962年1月30日,在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甘迺迪的推动下,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下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专门负责旨在推翻卡斯特罗政权的秘密计划。其目标是要通过古巴流亡分子的“准军事行动”、对卡斯特罗等领导人的暗杀、在古巴国内从事的其他破坏活动等达到最终颠覆古巴政权的目的。由美国国防部牵头,负责实施“猫鼬”计划。
猫鼬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年3月,开始了“猫鼬计划"的第一阶段实施。3月14日,肯尼迪总统批准了“猫鼬计划"行动指导方针,确定美国在随后的几个月内的优先目标将是在目标地区的情报的获得。第二阶段:7月31日,此项计划被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所批准。中央情报局多次制定方案图谋刺杀卡斯特罗。中央情报局还不断地策划破坏活动:向圣地亚哥、波多黎各和其他港口停靠的货船上的古巴蔗糖投毒,损坏开往古巴的货轮上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古巴的道路桥梁、炼糖厂和油库等也经常遭到有古巴流亡分子组成的特别行动队的攻击,因为反卡斯特罗的一系列活动已经有一定公开性质,在执行计划时中央情报局必须联合拉丁美洲各国、美国各州及许多部门,要求提供方便。“猫鼬”计划的实施不仅使古巴与美国进一步交恶,也促进了古巴与苏联的联系。最后慑于这种偷袭行动可能招致的可怕后果,罗伯特·甘迺迪加以阻止。10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命令停止所有“猫鼬”计划的活动。
北方森林行动
“北方森林”计划于1997年被曝光,其核心是美国制造一系列针对本国军事和平民的“恐怖袭击”,并以此嫁祸古巴政府,从而为美国入侵古巴做铺垫。“北方森林”计划中的方案包括劫持、击落美国飞机,炸毁美国船只以及在美国城市策划暴力恐怖活动等。不过这些计划都没有得到最终批准。
起因
美苏冷战开始后,经过十多年的军备发展,美、苏两国导弹数量的比例是5∶1,力量对比美国的优势极其明显,苏联政府对此担忧不已。为了迫使美国从土耳其或靠近苏联的其他地区撤除导弹,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苏式导弹,并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捍卫古巴革命战争成果。
1962年夏季开始,苏联陆续将42架“伊尔一28型”喷气轰炸机、几十枚“5S一4型”中程弹道导弹和“SS一5型”中短程弹道导弹、一些“萨姆一2型”地对空导弹和“米格一21型”战斗机以及由坦克装备的5000人的作战部队运至古巴。到10月份,在古巴的苏联军事顾问和作战部队人数已达数万人。
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中程和中远程导弹,是想同时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阻止美国对古巴的再次入侵,确保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另一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加强当时仍然很脆弱的苏联核威慑力量,以防止美国对苏联自身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扭转战略劣势,并以此为筹码,加强苏联在欧洲事务特别是在柏林问题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问题上与西方国家讨价还价的能力。
土耳其导弹问题
1959年10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在土耳其部署15枚“木星”导弹,作为对付苏联导弹威胁的一种威慑力量。按照双方的约定,这些导弹归土耳其所有,美国则掌管着核弹头;导弹基地由两国军队防守;如果要发射导弹,需经两国政府的共同批准。美国政府内部一直对是否要部署这类导弹存在较大分歧。到1961年初艾森豪威尔离任,美国还没有开始实际部署行动。1961年秋季,美国“木星”导弹被运进土耳其,到1962年3月初整个导弹基地工程完工。“木星”导弹射程为1800英里,打击目标包括莫斯科在内的苏联主要城市。与此同时,美国还在意大利部署了30枚同样的导弹。苏联方面对美国部署“木星”导弹非常敏感。对于莫斯科来说,美国的导弹部署行动无疑是一种挑衅,对苏联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961年夏季,赫鲁晓夫多次公开谴责在距离苏联如此之近的地方部署导弹是“危险的”,美国企图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警告说苏联拥有至少与美国同等的实力。6月初,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与约翰·肯尼迪会谈时,他再次批评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基地,同时把苏联古巴的利益与美国在土耳其的利益相提并论。1962年上半年,赫鲁晓夫在几个场合指出土耳其的导弹基地对苏联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尽管赫鲁晓夫并没有对土耳其的导弹基地直接采取行动,但美国此举或许促使他在1962年作出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决定,这样不仅可以缩小美苏之间的战略差距,对美国构成了威慑,同时也是对美国的一种报复。
阿纳德尔行动
“阿纳德尔行动”计划的意图是,苏联以进行战略演习为名,使用海上运输工具,把苏联军队从巴伦支海波罗的海黑海的一些港口运往古巴,在古巴建立一支兵力为5万多人的军队集群。1962年7月初,行动正式开始。苏联计划将在4个月内完成各个阶段的军队部署任务,第一批船只将在7月12日起航,最后一艘船也将在11月初美国国会选举前抵达。7月7日,赫鲁晓夫罗季翁·马利诺夫斯基和将被派往古巴的几位司令官一起商讨军队的部署和保密情况。赫鲁晓夫再次强调了应对军队部署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署严格进行保密,军队要进一步提高警惕。他表示,部署导弹的目的是阻止美国对古巴的进攻,苏联军队的任务是维护和平,防止核战争的发生。
从行动开始一直到10月24日,苏联在古巴的军事力量主要包括:41902名军人;42枚中程弹道导弹;42架伊尔一28轰炸机,其中只有7架安装完毕;42架米格战斗机一21战斗机;构筑了24处地对空导弹基地,共有导弹576枚;80枚巡航导弹;12枚“月神”战术核导弹。在整个行动中,参加运送货物和人员的各类舰只近150艘,这些船只从苏联到古巴共往返航行了185次,这是俄罗斯和苏联历史上曾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跨洋军事调动。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就将如此之多的军队和装备运到古巴,且直到行动接近成功才被美国发现。
过程
苏联计划暴露
1962年8月初开始,美国军舰和飞机对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进行拍照,美军侦察机也每月两次对古巴进行空中侦察。但由于苏联和古巴采取了一系列隐蔽性措施,美国的侦察收效甚微。直到8月底美国才弄清苏联在古巴设置了防空用的地对空导弹(萨姆)和保卫沿海地区的配有导弹的鱼雷快艇
10月15日美国情报部门通过U一2飞机的侦察获得了苏联在古巴安置的进攻性导弹的照片。照片显示这类导弹有16至32枚,射程超过1000哩,而且全部对准了美国的城市。他们估计,如果这些导弹一齐发射,那么在几分钟之内美国就要死掉8000万人(1960年美国的人口为18000万,其中城市人口为12600万)。肯尼迪总统立即向苏联提出强烈抗议,要求马上拆除古巴境内的导弹发射设施,否则,美国将毫不犹豫地消灭这些直接威胁美国安全的导弹设施。
美国最初反应
10月16日上午11时45分,肯尼迪在白宫内阁会议室举行紧急会议。对于苏联为何这么做,美国政府内部看法不一,大体有以下5种意见:(1)冷战策略。赫鲁晓夫想利用在古巴的导弹扼制住美国,以求在柏林西部地区问题和美国海外基地问题上占据有利的地位。(2)转移注意力的圈套。如果美国出兵古巴,就会在盟国出现分裂,拉丁美洲国家就会更加强烈地反对美国。另一方面,苏联可以乘美国军队和精力转移到古巴之机迅速进入西柏林,牵制住美国的作战部队,并使美国在全世界遭到敌视。(3)为了保卫古巴。古巴是苏联在西半球的“卫星国”,在苏联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赫鲁晓夫不能听任古巴垮掉,必须不惜任何代价防止美国的入侵。(4)讨价还价的筹码。苏联想利用美国人对古巴问题的敏感,把在古巴的导弹基地当作与约翰·肯尼迪进行交易的筹码,迫使美国同意签订对其有利的柏林协定或者撤出在苏联周围的海外基地。(5)显示导弹实力。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无疑是一种可以弥补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导弹差距的有效办法,同时还可以避开美国的警报系统。10月16日晚上的会议上,肯尼迪再次表示赞成军事行动,认为有限的和更大规模的空袭以及入侵是美国的可行选择。
10月17日,中央情报局又提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意图有二:一是在古巴遭受攻击时为之提供进攻性或报复性力量;其二是增强苏联打击美国的能力。10月17日下午美国方面的执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对于美国应该作出何种反应进行讨论。主要出现三种主意:(1)说服,就是由约翰·肯尼迪赫鲁晓夫发出呼吁,通过谈判,让苏联人自己把导弹撤出古巴。(2)诱导,扬言要对古巴采取军事行动,追使古巴人中断与苏联的合作,把苏联人赶出古巴去;或者以撤出美国在土耳其部署的核导弹和美国占领的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作为筹码,换取苏联撤出在古巴部署的导弹。(3)胁迫,以无理消灭苏联在古巴部署的一切进攻性武器和军事设施。10月17日,盖洛普公司的民意测验表明,60%的美国公众反对入侵古巴,担心这会引发一场更大的战争。
苏联否认
10月18日,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按照原先的约定来美访问,由于此时美国尚未决定最后的行动方针,所以约翰·肯尼迪不打算将美国已经掌握的情况告诉葛罗米柯,以免让苏联在这件事上取得主动。但18日下午两人在会见时,肯尼迪还是向葛罗米柯问起了苏联古巴的军援问题。葛罗米柯矢口否认苏联向古巴提供过进攻性武器。他说,赫鲁晓夫总理让他转告肯尼迪总统,苏联只是向古巴提供了农业和土地开发方面的援助,以便使古巴人民有饭吃,此外也给了他们少量防御性的武器。
10月19日上午,肯尼迪召见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进行秘密讨论。肯尼迪和他的幕僚们终于决定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约翰·肯尼迪和主战派都放弃了实施空中打击的打算。接下来三天,肯尼迪开始行使战时权力-—紧急调动、部署武装力量。美国军队加勒比海集结了各型军舰180余艘、4万名海军陆战队员。空军B-52轰炸机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民用机场,以便在对方袭击时减轻损失。同时部署B-52战略轰炸机携载核武器升空待战,担负战备值班。当值班飞机需要着陆补充燃料时,另一架立即起飞接替。陆军也调集了25万部队驻在与古巴隔海相望的佛罗里达州,5万名空降兵集结待命,另有1.4万名后备役人员被告知,随时准备人役执行任务。
美国海上封锁
10月20日下午,约翰·肯尼迪召开执委会扩大会议,商讨并最终决定对策。此前执委会已多次举行会议,执委会内部对如何对付危机,形成了两大派意见。以副总统约翰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上将、财政部长狄龙、助理国防部长弗里德里希·尼采、前国务卿艾奇逊等为代表的所谓“鹰派”强烈主张对在古巴的苏联导弹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的全面空中袭击。以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肯尼迪总统的胞弟即司法部长罗伯特·甘迺迪、副国务卿鲍尔为首的所谓“鸽派”则反对空袭方案,主张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最终,约翰·肯尼迪决定采用海上封锁的办法。
10月21日,在执委会的16名成员中,有9名仍然赞成采取军事行动。肯尼迪并没有考虑任何政治或外交方面的解决办法,认为有四种潜在的军事行动:只对发现的3个导弹基地进行有限的空中打击;对机场、导弹基地和其他相关辅助设施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封锁古巴,以免更多的导弹和弹头进入古巴;实施全面入侵。其中包括肯尼迪兄弟、副总统约翰逊、泰勒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人认为,除掉导弹的唯一办法只能是对导弹基地进行军事打击,空袭是不可避免的。22日,约翰·肯尼迪苏联古巴的导弹发表讲话的当天,《新闻周刊》的调查则显示,高达90%的受访者反对入侵行动。
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发表电视演说,宣布美国将对古巴实行封锁。此后,大批美国海军军舰和两万名海军部队开始执行封锁行动。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苏联加快向古巴运送导弹及苏式轰炸机的速度。
10月23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表示仍要按苏古协议继续使用武器“援助”古巴,“坚决拒绝”美国的拦截,对美国的威胁“将进行最激烈的回击”。10月24日,一支由90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已经在古巴领海周围设置了警戒线,并开始拦截所有驶入封锁区的船只。在靠近古巴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及邻近各州,美国已集结了一支庞大的登陆部队。在离古巴东部海岸约300千米的大特克岛上,设有巨大的美国军队导弹跟踪站,密切监视往古巴去的船只的一举一动。
局势紧张
10月24日在莫斯科赫鲁晓夫晚上召开了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紧急会议,以便确定约翰·肯尼迪的真实意图。他以个人名义给肯尼迪写了一封信,要求放弃封锁,否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他在行动上仍小心谨慎,命令两艘运送中程弹道导弹的船只在封锁线前停下来,另一艘则在封锁令生效前可以继续前行。鉴于当前态势,肯尼迪政府决定:如果这些船只已经得到莫斯科发给它们的掉头回去的命令,就应该给它们这样做的机会。
大西洋上,美国派出8架飞机在古巴上空进行低空侦察,以配合U—2飞机进行拍照。同时,苏联在这个海域或正从大西洋驶向古巴的6艘潜艇都遭到了跟踪或骚扰,有的潜艇还不时被迫在美国军舰附近浮出水面以证明身份。
10月25日,苏联作出了一个决定,以不携带武器的船只去考验封锁。美国侦察机发现一艘苏联的油轮向封锁线驶来,海军作战部请示约翰·肯尼迪是否拦截。肯尼迪决定拦截船只检查,出乎意料的是船只接受检查并证实的确是一艘油轮后,继续开往古巴。
10月26日,肯尼迪收到了赫鲁晓夫的一封长信,在信中,赫鲁晓夫说,如果美国作出不会入侵古巴、也不允许别人入侵的保证,并且,如果它撤回自己的舰队,不再搞隔离,这就会使一切马上改观。10月27日,就在肯尼迪答复赫鲁晓夫来信之前,又收到了苏联第二封来信,要求“美国如果将从土耳其撤出类似的武器,我们就可达成一项协议……”。白宫立即发表声明,指出土耳其与古巴危机毫不相干。但同时事态的发展又急转直下。美军少校鲁道夫·安德森在驾驶U—2侦察机对古巴进行侦察时,古巴革命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命令以萨姆导弹攻击,随着两道火光直冲云霄,U—2飞机连同驾驶员一起坠落在古巴的领土上。美国情报局从侧面了解到:苏联的船只在海上虽然接受美国军队的检查,但在古巴岛上的导弹基地仍在夜以继日地加紧施工。约翰·肯尼迪立刻令国务卿紧急约见苏联美国大使,警告说:如果苏联不立即停止在古巴继续修建导弹基地,美国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美国的克制最多不超过48小时。
双方避战
美苏双方都在时刻密切关注着对方,并及时修改调整各自的行动方案。10月27日,肯尼迪写信给赫鲁晓夫提出正式的建议。10月28日上午9点整,莫斯科电台广播发出重要声明,只要苏联在可核查的条件下撤出古巴的所有部署,并保证不再运进设施,美国将取消对古巴的封锁,且保证不入侵古巴。如果苏联拒绝美国的条件,美国将发动进攻。赫鲁晓夫回复表示将撤出美国所认为的进攻性武器。只要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封锁,且保证不入侵古巴,苏联同意在适当的监督和检查下拆除和撤走在古巴建立的导弹设施,并撤出已运到古巴的伊尔—28型轰炸机。鉴于这种情况,美国也调整对策,在一定时间内不对苏联采取过激行为。
11月3日,美国宣布“对拆除古巴领土的导弹基地进行实地视察”是达成任何协议“不可缺少的条件”。11月4日,美国又表示,“坚持对古巴实行空中和其他方面的监视”,直到“威胁”完全消除为止。但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对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表示“古巴政府不允许联合国的任何视察”,“到古巴来视察,定叫他有来无回”。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卡斯特罗进行劝告。卡斯特罗对赫鲁晓夫表示理解,并将继续阻扰导弹的撤出,但苏联未与他商量,就决定将导弹撤出,他宣称自己被出卖,拒绝合作。赫鲁晓夫只得派出谈判专家米高扬奔赴古巴,并带上一份丰厚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计划,终于让卡斯特罗的态度有所转变。美国领导人约翰·肯尼迪也告诫官员切不可声称美国取得胜利。他给赫鲁晓夫写了一封信,结尾表示双方应该优先考虑有关地面和外层空间核武器的扩散问题,并为争取禁止核试验做出努力。
结束
1962年11月7日,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则消息:在古巴的火箭发射台和强大的火箭业已拆除。苏联开始把这些武器运出古巴。
1962年11月11日,苏联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全部撤走。11月20日,美国得到苏方将伊尔-28型轰炸机在30天内撤出古巴的承诺后,取消了对古巴的海上封锁。1963年6月,约翰·肯尼迪发表演讲,强调在避免核毁灭问题上,美苏具有共同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现实利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莫斯科后来很快建立了领导人热线,而且再也没有用核战争对赌。
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使得美苏双方都可以自称取得了胜利。肯尼迪认为,古巴危机的解决对于美国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肯尼迪告诉国会领袖,“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在苏联领导人看来,取得胜利的显然是他们。赫鲁晓夫说:“我们从约翰·肯尼迪那里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他的盟国都不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伟大的胜利。”古巴危机最终防止了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进一步采取的侵略行动,拯救了古巴革命战争
苏联认为通过部署导弹以及后来运走导弹就已经实现了拯救古巴的主要目的。美国对古巴的侵略已经被制止,一场热核战争得以避免,危机的解决使古巴的国际地位得到加强,美国在全世界面前承诺不入侵古巴。美国方面则极力否认作出的不入侵古巴的保证。尽管如此,古巴的生存和安全还是得到了基本保障。1963年2月,卡斯特罗曾向苏联人表示,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使得今后1—2年美国人入侵古巴的可能性消失了。古巴导弹危机表面看起来似乎是苏联单方面作出了让步,约翰·肯尼迪是明显的胜利者,但事实并非如此,危机的结果是双方相互妥协、让步的产物。
苏古产生矛盾
古巴导弹危机加深和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歧。导致了苏联与古巴关系的紧张,这种紧张甚至持续了数年之久。古巴领导人认识到,苏联决不会为了古巴而使自身的安全面临危险。古巴开始在广大的第三世界,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地区寻求盟友。
1962年11月30日米高扬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会见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大使时也曾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古巴领导人认为,苏联不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对象,古巴开始在广大的第三世界,特别是在拉美地区寻求盟友。赫鲁晓夫显然意识到古巴与苏联的疏远,同时或许也对自己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有些做法感到不妥和愧疚,因而努力弥合双方之间的分歧。1963年4月底至6月初,卡斯特罗应邀对苏联进行了长达40天的访问。发表了一份长篇公报,强调要扩大两国之间各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保卫古巴。苏联的这一声明不过是对古巴领导人的一种安抚。同时,因为赫鲁晓夫没有向东欧盟国通报有关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情况,也没有在危机期间就所采取的措施与盟国磋商,一些国家担心苏联今后还会进行类似的冒险行动,因而也开始与苏联拉开了距离。
美苏关系缓和
赫鲁晓夫主动撤出苏联导弹,但是作为回报要求美国不能入侵古巴,后来又提出要求美国在土耳其撤出武器。约翰·肯尼迪通过秘密途径向赫鲁晓夫保证美国将会拆除其布置在土耳其的过时导弹装备。谈判之后,肯尼迪宣布苏联的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从古巴撤出,他也承诺尊重古巴的主权,不会侵略古巴。不久之后,华盛顿和莫斯科设置了“热线电话”——这是在危急时刻保证双方领导人即时通信的一个直接的电话联系渠道。
古巴导弹危机既是美苏冷战的最高潮,又是美苏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对和肯尼迪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危机结束后,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继续做出努力,缓和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努力减少发生核冲突的可能性,相继签订了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1968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1972年的《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从而使美苏关系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时期。
对古巴的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古巴采取更加独立的立场,这场危机暴露了古巴与苏联的利益差异,导致古巴在对苏关系上有所疏远和保留。卡斯特罗深感古巴不过是超级大国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他不仅更加不信任美国,而且对盟友苏联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危机之后,古巴一方面积极地推动拉丁美洲国家的反美斗争,另一方面,又以第三世界一员的身份投身不结盟运动
相关分析
根源
对于这一历史事件,各国有不同的看法。在美国,这场危机从一开始就被称作“古巴导弹危机”,其起因是苏联秘密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又因苏联撤出这些导弹而得到解决,先后共持续了十三天。在苏联,它则被称为“加勒比海危机”,有着更深刻的含义,强调的是美国对古巴构成侵略性威胁,苏联部署导弹只是对付美国入侵的一个措施。在古巴则被称为“十月危机”,认为危机源于猪湾事件美国对古巴的敌视、威胁。在苏联和古巴方面看来,导弹不是紧张局势的原因,而是它的一个后果。这反映了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得出的不同结论。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卡斯特罗说:“假如不是美国一心要扑灭古巴革命,就不会有10月危机。”美国的强压政策,只能促使古巴更加倒向苏联一边。曾任美国驻古大使的邦萨尔坦白地承认,卡斯特罗“1959年的胜利是激进的、纯粹民族主义的;他之所以转而依赖苏联,完全是由于美国1960年春季的行动,使得苏联人除了挽救卡斯特罗之外,别无选择”。施莱辛格也于1962年11月写信告诉肯尼迪:或许美国的任何政策都无法阻止卡斯特罗走向苏联的轨道,但是,“如果美国政策更富有想象力,卡斯特罗加入苏联阵营的难度就会大得多。”没有肯尼迪对古巴的挑衅、封锁、破坏、孤立,赫鲁晓夫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机会。恰恰是美国政府的反古行动,给了莫斯科一个通过部署导弹来弥补其在战略武器方面差距的难得机遇。
教训
这场危机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迅速解决,而没有升级为军事冲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首先,美苏两国首脑对核战争有共同的恐惧心理,不想让事态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而在具体行动上双方基本上都保持了克制和忍耐的态度,竭力避免冲突的升级,力图减少战争风险。
美苏冷战结束以来,大国间对抗再未达到美苏冷战时的极限对抗状况,像古巴导弹危机这样高危性的极限博弈事件也没有再发生,这显示了时代的进步性和国际关系的进步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新时代,国际格局转型和全球治理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各国间尤其是大国仍然存在各类尖锐矛盾与错综复杂的关系,仍有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极限对抗-极限施压-极限博弈,仍需要将重大分歧与矛盾冲突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大势的今天,遵循联合国宪章与宗旨精神,建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国家间利益纠纷与冲突的最佳方案,也是人类共同走向自由、民主、文明、进步、繁荣的必由之路。
在时隔20年后的1982年,当年在约翰·肯尼迪决策班子工作的迪安·腊斯克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乔治·邦迪等6人,联名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谈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的文章,声称:“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的这些年间,许多评论家调查了这一事件,并提出了种种结论。现在看来,该由我们当中这些在危机期间工作于肯尼迪总统左右的人来发表看法了。我们的有利条件是:我们亲身参与了危机的处理,而且是在事后来发表评论。”他们的结论是:第一,从美国人的角度看,这场危机本来可以避免。第二,常规力量的优劣是解决核危机的关键。第三,外交途径的努力,是解决危机的最重要手段。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个人引以自慰的是,我们这一方的行动是很正确的。我们没有给美帝国主义吓倒,而完成了一件革命的壮举。加勒比海危机是苏联外交政策的胜利,也是我本人作为政治家和集体领导一员的经历中的一次辉煌的胜利。”
启示
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领导要善于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处理国与国之间彼此对立的、紧张的国家关系,在紧要关头要拿出勇气和智慧处理好这样那样的危机事件,而不至于让危机去影响两国关系、地区局势以及世界和平。
1、任何政治力量或是经济力量的斗争都是以绝对实力为基础的,美苏冷战一定是以两国的综合实力为保障。正是因为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接近,谁都不想打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所以才有妥协的可能。
2、建立危机管理应对小组的重要性。美苏都适时地建立起以自己国家的智囊为核心的危机管理应对小组,并且理性应对和做出了决策,没有让危机进一步恶化。
3、危机管理小组的领导(即最高决策者)的素质的重要性。如果最高决策者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做出影响事态发展的决策,那么一定会影响危机的解决。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两国领导人都能冷静而果断地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恢复了美苏战略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使得危机得以解决,化险为夷。
相关轶事
水下
1962年10月27日,苏联B-59号潜艇的舰长瓦连京·萨维茨基已经被负责封锁的美国舰艇困在水下两天了。这艘老旧的潜艇无法浮上水面更换空气。舱内的温度超过50度,柴油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已经让有的船员昏厥。更令人不安的是,萨维茨基已经跟莫斯科失去联系达24个小时了。苏联B-59号潜艇舰长和船员听到了五次巨大的爆炸声,就在潜艇上方,接着又是五次。爆炸声是美国驱逐舰在向水里投放“挖坑”炸弹。他们只是想把苏联潜艇困在水下,而不是击沉它。为了防止误判,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曾派人通知苏联方面,在封锁行动的范围内,针对古巴海域的苏联潜艇投掷的炸弹都是无害的。但由于未知的原因,萨维茨基却不知道这一消息。他会怎么做?难道下令发射秘密武器,一枚美国人直到1994年才知道的在此类潜艇上使用的,威力与广岛原子弹相当的核导弹
苏联B-59号潜艇上带有核导弹,不过舰长是无法单独发射核导弹的。根据克里姆林宫的规定,舰长只有在接到莫斯科的正式命令之后才能要求安全官发射核弹。然后奇怪的是,在潜艇启程前往古巴之前,苏联海军的高层却给了萨维茨基不一样的命令。一位海军少将下令,四艘在1962年10月秘密前往古巴的潜艇可以在遭遇袭击时,也就是在“艇身出现破洞”时发射核弹。然而美国舰艇投放的“挖坑”炸弹却只让B-59号潜艇受到了一点擦伤。在10次爆炸声之后,萨维茨基失去了理智。再次联系莫斯科无果后,然后命令安全官发射核弹。潜艇部队的参谋长瓦西里·阿尔希波夫劝阻了萨维茨基,阻止了发射射核弹。
空中
危机当天,美国飞行员查尔斯·莫尔茨比正驾驶着U-2侦察机执行任务。从阿拉斯加州起飞,计划飞往北极上空,收集前晚苏联核试验产生的核烟雾样本。由于受到北极光的影响,莫尔茨比迷失了航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闯入苏联领空,正在西伯利亚地区东边的某半岛上空飞行。六架米格战斗机奉命升空拦截。
为了支援莫尔茨比,美国空军的两架F-102战斗机立即起飞。因当时美军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战机携带的已不是常规武器,而是威力与小男孩原子弹相当的核导弹。理论上讲,飞行员只有在得到总统的命令之后才能使用核弹。但就实际情况来看,F-102战机的飞行员只需要按动几个按钮就可以发射核弹,不可能有其他人出来反对。其中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名叫莱昂·施穆茨,年仅26岁。一旦受到六架米格的攻击,年轻的飞行员莱昂·施穆茨很可能会发射核导弹,从而引发“全面战争”。就在快要被米格战斗机追上的时候,迷航的U-2侦察机找回了航线。
地面
1962年10月27日,一群苏联士兵在距离关塔那摩不远的地方架设起了一个发射FKR近程核导弹的发射架,任务是在开战后立即摧毁关塔那摩基地。中央情报局的关键失误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为在美国军方的作战计划中,进攻古巴先要进行一个星期的常规弹药轰炸。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古巴导弹危机.术语在线.2023-11-14
..2023-11-14
..2023-11-17
..2023-11-14
..2023-11-21
..2023-11-14
..2023-11-14
千钧一发.豆瓣读书.2023-08-14
导弹与危机.豆瓣读书.2023-08-14
美苏冷战的一次极限.豆瓣读书.2023-08-14
决策的本质.豆瓣读书.2023-08-14
十月风云.豆瓣读书.2023-08-14
决策的本质.豆瓣读书.2023-08-12
午夜将至.豆瓣读书.2023-08-14
十三天.豆瓣读书.2023-08-14
决策的本质.豆瓣读书.2023-08-14
愚蠢的核弹.豆瓣读书.2023-08-14
惊爆十三天.豆瓣电影.2023-08-14
冷酷游戏.豆瓣电影.2023-08-14
目录
概述
背景
古巴革命
苏古关系缓和
美古关系恶化
猪湾事件
猫鼬计划
北方森林行动
起因
土耳其导弹问题
阿纳德尔行动
过程
苏联计划暴露
美国最初反应
苏联否认
美国海上封锁
局势紧张
双方避战
结束
影响
苏古产生矛盾
美苏关系缓和
对古巴的影响
相关分析
根源
教训
启示
相关轶事
水下
空中
地面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