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属
姜目姜科植物
豆蔻属(学名:Amomum Roxb.)是离瓣花亚纲(Magnoliopsida)姜目(Zingiberales)姜科(Zingiberaceae)的第二大属,在世界范围内有150种左右,分布在亚洲及大洋洲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印度东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中部也有分布。豆蔻属在中国有24种,2变种,产自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豆蔻属植物多生长在潮湿的林隙和林缘,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较适宜该属植物的生长。
豆蔻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根茎延长,匍匐状。具叶的茎和花葶通常各自长出。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圆形或线形,叶舌具长鞘。穗状花序,苞片内有少花或多花,花萼圆筒状,花冠管圆筒形,雄蕊及花丝一般长而宽,子房3室,花柱丝状。蒴果不裂或不规则地开裂。种子有辛香味。
豆蔻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2020版收录了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和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如砂仁常用于治疗腹胀胃痛等。豆蔻属植物还可用作香料,香豆蔻(Amomum subulatum Roxb. )有香气,可作为混合香料的主要成分,还可用作各种蔬菜、肉类等的调味剂。
豆蔻属辣椒砂仁(Amomum capsiciforme)和长花豆蔻(Amomum dolichanthum)等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列为近危物种,海南假砂仁(Amomum chinense Chun)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列为易危物种。宽丝豆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海南豆蔻(Amomum hainanense Y. S. Ye, J. P. Liao \u0026 P. Zou)和宽丝豆蔻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列为II级保护野生植物。
起源与传播
豆蔻属是姜科的第二大属,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通过东南亚传播到北部的澳大利亚,再扩展到太平洋中部。豆蔻属广泛分布在印度支那到苏门答腊岛,婆罗洲是主要的多样性中心。
分类
蔡希陶等在1981年将豆蔻属分成2个亚属,草果亚属( subgen. Lobulatae)和豆蔻亚属(subgen. Amomum),前者花药隔附属体2-3裂,后者花药隔附属体全缘,且认为本属全球150种左右,中国有24种,2变种。童绍全在1981年通过研究认为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药隔附属体近全缘,故将草果亚属改豆蔻亚属(subgen. Amomum),将草果归入豆蔻亚属,认为本属约150-180种,中国约35种,2变种。吴征镒在2000年认为本属大约150种,中国有39种,其中29个特有种,1个引进种。夏永梅等在2004年采用ITS和matK DNA序列对豆蔻属的系统学研究表明:豆蔻属是多系群;药隔附属体具有明显的非同源相似性。基于该分子研究的种间亲缘关系与现行的属下分类不一致,主要结合果实的形态特征,试验性地将本属分为3个类群:草果群,砂仁群和九翅豆蔻群。草果群的药隔附属体两裂或三裂,果实表面光滑,形似草果;砂仁群的药隔附属体两裂或三裂,唇瓣形态多样,果实成熟时果序明显伸长,果实表面有棘刺,形似砂仁;九翅豆蔻群药隔附属体全缘,果实成熟时果序稍微伸长,果实有浅脊(棱)。
2018年,广义上豆蔻属被划分为7个单系的小属,既:狭义豆蔻属(Amomum s.s.)、砂仁属(Wurfbainia Giseke)、假砂仁属(Meistera Giseke)、草果属(Lanxangia M.F.Newman\u0026Škorničková)、附生豆蔻属(Epiamomum A.D.Poulsen\u0026Škorničková)、他豆蔻属(Sundamomum A.D.Poulsen\u0026M.F.Newman)和锥序豆蔻属(Conamomum mum Ridley)。狭义上,豆蔻属被分为豆蔻亚属(subgen. Amomum)和草果亚属(subgen. Lobulatae)。
药用历史
豆蔻属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1977年,《本草纲目》中以“子圆大如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砂仁,入药去皮炒用”来形容白豆蔻。1994年,豆蔻属中的砂仁还作为清代经典汤剂香砂六君子汤的组成成分来治疗消化道疾病。1996年,《本草新编》中记载:“砂仁,止可为佐使,以行滞气,所用不可过多,用之补虚丸中绝佳,能辅诸补药,行气血于不滞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该属中的草果被用做临床治疗期普通型和重型的推荐处方,砂仁被用作恢复期的推荐处方。
形态特征
豆蔻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延长而匍匐状,茎基部膨大成球形,具叶的茎和花葶各自长出。
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圆形或线形,叶舌不裂或顶端开裂,具长鞘。
穗状花序,稀为总状花序由根茎抽出,生于常密覆瓦状鳞片的花葶上。苞片覆瓦状排列,膜质、纸质或革质,内有少花或多花;小苞片管状。花萼圆筒状,常一侧深裂,顶端具3齿。花冠管圆筒形,常与花萼管等长或稍短,裂片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后方的一片直立,常较两侧的为宽,顶端兜状或钻状、唇瓣形状种种。侧生退化雄蕊较短,呈钻状、线形,雄蕊及花丝一般长,药室平行,基部叉开,常密生短毛。药隔附属体延长,全缘或2-3裂。蜜腺2枚,锥形、圆柱形或线形。子房3室,胚珠多数,多角形,二列。花柱丝状,柱头小,常为漏斗状,顶端常有缘毛。
果实和种子
蒴果不裂或不规则地开裂,果皮光滑,具翅或柔刺。种子辛香味,多角形或椭圆形,基部为假种皮所包藏,假种皮膜质或肉质,顶端撕裂状。
分布
分布范围
豆蔻属分布在亚洲及大洋洲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印度东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中部也有分布,在中国产自贵州省云南省福建省西藏自治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
生境
豆蔻属植物多生长在潮湿的林隙和林缘,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较适宜该属植物的生长。
生长习性
豆蔻属植物不耐盐碱土壤,栖息地富含红壤土、粘壤土和沙壤土等,排水条件良好,豆蔻属植物在中国主要位于800毫米降水线以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自然繁殖
在豆蔻属植物中,有些种类具有花柱卷曲性,如砂仁腐花豆蔻(A.putrescens)等。具有这一机制的植物种类其自然种群中具有花柱上举型和花柱下垂型两种表现型,在不同的时间内,2种表型的花通过花柱位置的变化来实现花雌、雄功能的转变,同种表现型花柱运动节律严格一致,而且花期仅为1天,避免同种表型花间的相互传粉,促进2种表现型间的交配。2种表型均自交亲合,其交配系统属于异交交配系统,花粉通过大蜜蜂蓝彩带蜂等动物传递。
栽培技术
豆蔻属植物大部分为野外生长的,人工培育的相对较少。
常见病害
炭疽病(Glomerella 有甲目)属子囊菌门,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多发生在秋冬季。砂仁叶斑病(Gonatopyricularia amomi)属半知菌,节梨孢属的一种病原真菌,在春砂仁、海南壳砂仁和砂仁等植株上可见。斑枯病(Leptosphaeria Imgiberi)属子囊菌,叶片上病斑往往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大豆灰斑病(Mycosphaeralla amomi)属子囊菌,引起叶片灰斑,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开始。轮纹灰斑病(Ramichloridium amomi )属半知菌,叶片为黄褐色的病斑,危害不严重。砂仁叶疫病(Pyriculariopsis amoni)俗称火烧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
防治方法
波尔多液或灭病威喷洒土壤,消灭越冬菌源。对其他病害,初发阶段用药合理,在病害的初发阶段用波尔多液、代森锌代森锰锌等进行保护性喷洒。治疗细菌性病害用链霉素来防治真菌病害,如炭疽病和各种叶斑病可选用百菌清、灭病威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进行防治喷洒。
保护
类群现状
豆蔻属截止2014年有150-180个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以马利西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分布最多,在中国有38种(28种特有种,1种引进种)。豆蔻属植物大部分为野外生存,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故气候变化会影响野生豆蔻属植物的生存和繁殖。
致危因素
截止2022年,全球气候变暖、森林被大量砍伐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了豆蔻属植物的生存环境。在老挝宽丝豆蔻(Amomum petaloideum (S. Q. Tong) T. L. Wu)可能因为橡胶树的种植而被破坏。
保护等级
2013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将辣椒砂仁(Amomum capsiciforme)、长花豆蔻(Amomum dolichanthum)等列为近危物种,将海南假砂仁(Amomum chinense Chun)列为易危物种。
2018年宽丝豆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列为易危物种。
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海南豆蔻(Amomum hainanense Y. S. Ye, J. P. Liao \u0026 P. Zou)和宽丝豆蔻列为II级保护野生植物。
保护措施
对豆蔻属无毛砂仁(Amomum glabrum)进行就地保护,如老挝的南哈国家保护区。对头花砂仁(Amomum subcapitatum)进行就地保护,如云南省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
代表物种
香豆蔻
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是一种大型多年生常绿草本单子叶植物。高1.5-2.5米高,有数个分蘖,由带叶的假茎组成,第三年成熟,叶绿色,单叶,线形和披针形,两面无毛,花序为凝结的穗状花序,呈球形,密集,花萼和花冠筒裂片近钝,蒴果不规则倒心形,深红褐色,每个细胞中含有数粒芳香种子。
砂仁
豆蔻属的草本植物,产中国福建、广东省等地。株高1.5-3米,根茎节上被褐色膜质鳞片,穗状花序椭圆形,被褐色短绒毛,小苞片管状,花萼白色,裂片倒卵状长圆形,白色,药隔附属体三裂,子房被白色柔毛,果椭圆形,成熟时紫红色,干后褐色,种子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
用途
工业原料
豆蔻属的香豆蔻有芳香气味,被用作混合香料的基本成分,用以调味蔬菜,也用以对糖果、泡菜、白酒和饮料等进行调味。还有草果也可作调味香料,全株还可提取芳香油。在中国,草果也被用作食品调味品。
医学药用
豆蔻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2020版2020版收录了砂仁、草果、白豆蔻。其中砂仁为豆蔻属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的成熟果实,常用于治疗腹胀胃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草果的入药部位为果实,为可治疗痰饮腹痛、疟疾脾虚泄泻等。
白豆蔻的入药部位为果实可化湿行气、胸闷不饥、不思饮食等。
白豆蔻的入药部位为果实可化湿行气、胸闷不饥、不思饮食等。
香豆蔻具有止痛和收敛性等药用特性,在印度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呕吐、胆汁淤积、等疾病。在乌纳尼,香豆蔻还被用作治疗胃肠道疾病。
物种鉴别
豆蔻属的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作砂仁用,但3种砂仁化学成分、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三种砂仁进行对比鉴别。
相关研究
药理活性
草果甲醇可以发挥抗炎药效果和抗癌活性。阳春砂仁的乙醇提取物表现出了氧化应激和炎症之间的密切关系。现香豆蔻果实的甲醇提取物和了砂仁都具有良好的肠胃保护作用,草果有显著的抗癌活性,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er ex Maton)的乙醇提取物可通过免疫调节来治疗过敏性哮喘
化学成分
白豆蔻中含有芳香油类化学成分、类化学成分、双苯庚烷类化学成分等;砂仁的挥发性成分以烯萜类为主,此外还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草果中含有双苯庚类化学成分和酚类化合物等。
参考资料
豆蔻属.植物智.2023-08-18
..2023-08-18
豆蔻属.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7-23
..2023-08-18
..2023-08-1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砂仁.植物智.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草果.植物智.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7-23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目录
概述
起源与传播
分类
药用历史
形态特征
果实和种子
分布
分布范围
生境
生长习性
自然繁殖
栽培技术
常见病害
防治方法
保护
类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等级
保护措施
代表物种
香豆蔻
砂仁
用途
工业原料
医学药用
物种鉴别
相关研究
药理活性
化学成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