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火把节是
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历时三天三夜(今年在阳历8月10日至12日),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云南石林火把节传统习俗是进行彝族传统
斗牛犬赛 、大三弦舞、万人篝火狂欢。
火把节,不仅是彝族人民祭祀祖先、驱除邪灵、祈求丰收和平安的方式,也是彝族人民展示自己独特风俗、艺术、信仰和情感的舞台。在这个节日里,你可以看到火光照亮的欢乐场景,也可以听到动人心弦的传说故事,更可以感受到人间最美的情感。2008年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为了充分满足广大海内外宾客对
石林彝族自治县火把节的热情期待,尽享“东方狂欢节”的愉悦与快乐,石林县在传承保留优秀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不断注入适合现代文化娱乐需求的时代元素,确保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年年有新意、年年有看点。
历史渊源
起源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个叫木格尼赛的土司,他父亲传给他一把神剑,只要念动咒语,就会自取人头。因此他非常暴戾残忍无常。奴隶们曾多次反抗,但总在神剑下亡命,后来,有个奴隶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都在羊角上绑上松明点着火,赶着“火羊”围攻土司城堡,木格尼赛在城上连念咒语,但神剑总砍不断火焰。奴隶们照样赶着“火羊”向前冲。他疑心神剑失灵了,便急忙对准自己一试,结果砍掉了自己的脑袋。奴隶们攻进了城堡,取得胜利。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于每年六月二十日要火把庆祝,形成火把节。火把节,史称“星回节”又称“东方狂欢节”,是中国西南
彝族人民心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至今已传承了2000多年。
形成
最早记录彝族火把节的是元代的《云南志略》,这本书提及六月二十四日那天,人们会整晚用竹竿举着火把、火炬照明,各家小孩也持小火把满地乱跑:“烧为戏,谓之驱’,直到
天明。”《开化(在云南)府志》说,六月二十四日,夷人“村寨田宅,悉燃火炬”,故曰火把节,火把节当天还会吃生肉,以此为“献岁”。火把节时,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
白族吃生猪肉拌蔬菜。“火把节”自汉唐起开始盛行,至今已沿袭了一千多年。据记载,“火把节”源于
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彝族先民生活在高寒山区,对火有着强烈的依赖和敬畏,认为火是神赐予人类的宝物,可以驱赶野兽
邪灵,保佑庄稼丰收和家庭安宁。每年在农忙后,彝族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火仪式以感谢
祝融的恩赐,并祈求来年更加美好。明代状元
杨慎(升庵)取道楚雄回四川新都省亲,恰好遇上彝族火把节,看到火把节的狂欢盛况写下了《泸山观火炬咏怀》一诗:“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康熙帝四十年任柳州府同知,曾任
大理白族自治州同知的江南休宁贡生姚际离,也曾经被彝族火把节的盛况所感动,写出:“火节何年始?相传六诏时。睑夫行自味,慈妇
六祖慧能知。狂舞令犹醉,燎原势不够。星回无可考,风俗留一诗。”“ 中国作曲家
王西麟所作的管弦乐《云南音诗》中的《火把节》描述火把节为“火把节是一个充满欢乐与祥和气氛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用火焰来驱除黑暗与邪恶,在火焰中寻找光明与希望,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在歌声和舞蹈中寻找快乐与和谐。”
发展
2008年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
天峻石林县不仅传承和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还在节日中加入了适合现代文化娱乐需求的新元素,使得广大海内外宾客对石林彝族自治县
火把节更加期待,尽情享受“东方狂欢节”带来的愉悦与快乐。
节日习俗
彝族传统斗牛赛
作为2012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系列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传统斗牛赛在石林彝族第一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头顶级斗牛参与了牛王的角逐。石林斗牛是
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成名最具草根气息和发展潜力的民间文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堪称为力量与美完美融合的东方式斗牛,是石林这片红土地上反映阿诗玛文化魅力最鲜活的文化活动。
开幕式
开幕式上,
火把节节徽、横标、过山号队、民族旗幡队、彩虹队、彝族管乐队、彝族鼓号队、彝族古乐队、彝族撒尼大三弦舞队等民族传统文艺巡演队依次走过主席台,共同祝愿彝乡大地风调雨顺、福泽万世,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随后,在主祭毕摩的带领下,由清洁毕摩、开路毕摩、诵经毕摩、祭祀毕摩、献牲毕摩、火种毕摩、护火毕摩和祈福毕摩组成的圣火队伍,护送着火种进入会场。仪式表现了
彝族撒尼人祈盼光明、热爱生活的精神诉求,也昭示着彝族撒尼传统文化血脉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迎火种仪式
彝族人认为“火源于天”,因此在取火环节,毕摩会虔诚跪拜巍巍老圭山,用火镰敲擦
燧石,以“击石取火”的古老方式采集火把节的圣洁火种,点燃象征丰收与希望的火把,祝福彝乡人民健康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大三弦舞
大三弦舞主要是人们在节庆时和劳动之余跳的一种集体舞。
舞曲热烈,动作鲜明,加之大三弦节奏有力、音色浑厚的伴奏,形成粗犷、乐观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彝族撒尼人昂扬向上、热情奔放的性格。跳大三弦舞时人数不限,男女两排对舞,男的拨弦引笛,女的击掌拍迎,队形变化复杂,以圆圈和方队为主。舞者随着音乐快慢和哨音的长短,可变化不同的舞步。主要套路有“弹跳步”“跑跳步”“转自跳”“十字档”“弹脚转身跳”“摆臂转圈”等。舞蹈的主要特点是沉、稳、颤、顿、朴实、矫健、豪放。
万人篝火狂欢
彝族先民对火有着原始的图腾崇拜。传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灾战胜天神,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因此,彝族原始宗教活动中和人们日常活动中都处处表现出“敬火”习俗,
火把节上更是离不开火。夜晚,穿梭在
天峻石林的大街小巷,一堆堆篝火将陆续点燃,把千万张笑脸映得通红。男女老少手举火把,在涌动的人流中舞动着喜悦之情。狂欢是持续升温的,火把燃尽,兴致正旺的人们会就着火把燃烧后留下的炭灰,涂抹到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们脸上,抹的越多表示越开心、越有福气。
摔跤
摔跤在石林撒尼人的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彝族摔跤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石林撒尼人的跤法和国际式摔跤极为相似。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许多撒尼民间跤手经过训练,成为国际摔跤的专业运动员。半个多世纪里,从石林走出了一代又一代传奇跤手。撒尼摔跤比赛不分体重、不限时间,只要脱掉上衣蹲在场边,赤脚裸胸,腰系红布带,就是请求参赛的表示。史料记载摔跤时“躬头相向,手前后盈如钟摆坠,然足趄行如斗鸡,久久交手,有如鹤舞,有如龙骧,有如泥鳅,有如狮搏,时上时下,时复时翻。”摔跤场上,红土飞扬,龙争虎斗,欢呼声惊叫声响彻四方。获胜者被视为英雄,披上红布带,绕场一周接受观众的祝贺与拥戴。在
彝族撒尼地区,男人喜爱摔跤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摔跤却并非男人的专属领地。历史上,女子摔跤与男子摔跤始终是相生相伴的。世代相传的豪爽性情,让许多撒尼女性毕生钟情于摔跤。特别是在
火把节大赛的跤场上,彪悍奔放的女跤手,常常会上演荡气回肠的一幕。开朗强健的撒尼女子也许头一天还在田间劳作或家中刺绣,第二天腰带一系就成了跤场上的女汉子,风采丝毫不逊于男子。
文化价值
尽管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有很多,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但不管传说各异,说法不同,归根到底都是与“火”有关。无论哪种说法,都反映了
彝族人民对自己民族和文化的自豪和坚守,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火,是彝家永不熄灭的希望所在。无论中国传说中居住山林的古代燧人氏的钻木取火,还是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
普罗米修斯,用
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得火种带给人类,虽叙述各异,却都源于人类进步的法则——火,照亮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彝谚道“觉里都阿厄阿达,史里都阿厄阿达”,意思是说,人生在世时离不开火,去世时仍然离不开火。
火把节,不仅是
彝族人民祭祀祖先、驱除
邪灵、祈求丰收和平安的方式,也是彝族人民展示自己独特风俗、艺术、信仰和情感的舞台。在这个节日里,你可以看到火光照亮的欢乐场景,也可以听到动人心弦的传说故事,更可以感受到人间最美的情感。
传承与保护
2008年7月26日,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景区举行
斗牛比赛,点燃火把、举行歌舞、斗牛和摔跤等活动庆祝节日。
2009年08月14日,火把节如期举行,举行的斗牛比赛是成为最吸引人的节庆活动之一。
2010年8月4日,石林
火把节斗牛赛在石林县斗牛城内如期举行,来自
贵州省和云南的牛王上演的牛王争夺战,为火把节增色不少。
2011年7月22日,为期三天的云南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将隆重拉开帷幕,火把节的主题为“和谐、喜庆”,有9大精彩活动邀请国内外嘉宾参与。
2012年8月11号,云南石林举行了盛大的国际火把节开幕式。火把节期间,
石林彝族自治县举办了房地产暨名特优商品展销会、万城阿诗玛美食夜市啤酒音乐节、奇石暨书画摄影美术展、民族民间歌舞大赛、优秀花灯歌舞展演、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开幕式暨彝族传统摔跤、自由搏击擂台争霸赛、“放歌石林.舞动彝乡”大型主题晚会、牛王争霸赛、万人火把节狂欢夜、燃放焰火等12项文化娱乐及商贸活动。
2013年07月31日,云南石林火把节在该县民族体育运动场启幕。民众与游客一起载歌载舞,欢度彝族传统节日。
2014年7月20日,云南石林一年一度的
火把节拉开序幕,当地
彝族民众身着节日盛装,扛起大三弦吹拉弹跳,迎接节日的到来。2014年
石林彝族自治县火把节以“‘阿诗玛’走向世界50年”为活动主题。整个节日围绕民族民间特色和阿诗玛文化为核心展开。节日期间,石林人民将与八方宾客一起重温经典,多角度展示石林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彝乡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为进一步促进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5年8月7日晚,一年一度火把节在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广场激情上演,恰逢该县重大文旅融合项目凤家古镇开工,标志着该县文旅发展翻开崭新一页。禄劝
火把节从7日一直举办至9日,不仅要展示传统火把文化、斗牛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同时也要展演
彝族神秘原始的祭火仪式、两次荣获国际民间鼓舞大赛银奖的罗婺神鼓及壮观的千人火把巡游等。
2016年7月27日,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暨第三届中国石林情歌节在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拉开帷幕。万人篝火狂欢、牛王争霸赛、女子摔跤、情歌对唱等颇具民族特色的活动集中上演。
2017年7月16日,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取火圣典在圭山天火坛举行,以古老的方式采集圣洁火种,点燃象征丰收与希望的火把。火种将传送至各乡镇,同时护送到
火把节开幕式主会场,作为火把节开幕式上点火之用。当天下午,石林火把狂欢节阿诗玛文化体验活动在风景秀美的长湖风景区举行。来自石林彝族自治县各乡镇的民间文艺表演队和本土歌手带来的歌舞展演,彝族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生活习俗体验项目以及传统美食展销等。
2018年8月5日,一年一度的
彝族火把节在昆明石林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游客与当地彝族民众一起点燃火把,牵手跳舞。虽然当晚下起大雨,但参加
火把节狂欢活动的民众热情不减,穿着雨衣打着雨伞,手持火把唱歌跳舞。
2019年7月26日,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举办火把狂欢节,上万名游客和当地民众一起点起火把,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度过有“东方狂欢节”之称的火把节。
2022年7月22日,“2022年石林民族团结进步火把节”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举办,群众相约点燃火把,共庆佳节。
2023年8月9日至8月13日举办2023年中国石林国际火把节。同时将同步举行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
文学作品
最早记录彝族火把节的是元代的《云南志略》,文中提到六月二十四那天,人们会整晚用竹竿举着火把、火炬照明,各家小孩也持小火把满地乱跑,“相烧为戏,谓之驱禳,直到天明”。《开化(在云南)府志》提及六月二十四人“村寨田宅,悉燃火炬”,
火把节当天吃生肉,以此“献岁”明代状元
杨慎(升庵)回四川新都省亲,恰好遇上彝族
火把节,写下《泸山观火炬咏怀》一诗:“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康熙帝四十年任柳州府同知,曾任
大理白族自治州同知的江南休宁贡生姚际离,也曾经被彝族火把节的盛况所感动,写出“火节何年始?相传六诏时。睑夫行自味,慈妇
六祖慧能知。狂舞令犹醉,燎原势不够。星回无可考,风俗留一诗。”作曲家
王西麟所作的管弦乐《云南音诗》中的《火把节》中提到“火把节是一个充满欢乐与祥和气氛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用火焰来驱除黑暗与邪恶,在火焰中寻找光明与希望,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在歌声和舞蹈中寻找快乐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