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姆的威廉(拉丁文:Guillelmus de Ockham,英文:William of Ockham,约1285年—1349年),英国经院
利奥六世、神学家、逻辑学家、
方济各会硕士,同时也是晚期经院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奥卡姆出生于英国
萨里郡奥卡姆村,早年在方济各会修道院接受
硕士教育,并成为牧师。他在1310年左右前往
牛津大学山东神学院学习,并于1320年完成获得神学博士的全部学业。奥卡姆还曾在
巴黎大学师从
邓斯·司各脱学习。1324年,奥卡姆因“异端”指控被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传唤至阿维尼翁接受审查,审查委员会在四年后确定奥卡姆的著作具有“异端”的观点。在等待宣判期间,奥卡姆结识了同样被传唤至该地接受审查的本修会总会长米切尔,他提出了支持“使徒贫困论”的
神学证据,以声援米切尔。面临迫害,奥卡姆和米切尔在1328年逃亡至
比萨,受到
神圣罗马皇帝
路德维希的
庇护,教皇随后革除奥卡姆等人教籍。之后,
奥卡姆的威廉跟随路德维希前往
慕尼黑,并在此渡过余生。1347年
路德维希六世去世后,奥卡姆试图与
教皇克雷芒六世和解,但未签署正式文件,他就在1349年死于
瘟疫。
奥卡姆的主要著作有《箴言书注》《
逻辑大全》《物理学论题集》《自由论辩集》《关于皇帝和教皇权力的对话》等。奥卡姆将词项逻辑对词义“指称”与“指代”的区分引入唯名论,通过词项的意义确定事物的性质和概念的内容,发展出新的唯名论理论。同时,他提出了
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奥卡姆
薙刀”理论。奥卡姆依严格的标准把哲学与
神学分离开来:神学命题不要求证据和证明,知识则不以权威意见为基准。他还提出
政教分离、权力的有条件性观点,并对财产的“合法性”与“使用权”作出区分。
奥卡姆的威廉因开创了奥卡姆主义这一学派而获得“尊敬的初始者”称号,其思想影响深远。他的学说对晚期
经院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开创的晚期唯名论成为了14世纪下半叶经院哲学的主流,这股晚期唯名论思潮被称为“现代路线”(via moderna)。同时,奥卡姆的思想还对
中世纪晚期的宪政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直接影响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同时促进了科学研究。
英国利奥六世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认为奥卡姆在有关逻辑的问题上,总的来说是一个俗界的哲学家,在他之后,再没有出现过伟大的经院哲学家。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赵敦华认为奥卡姆思想是对前人思想批判性继承的结果,它既是对
经院哲学的新贡献,又是对经院哲学方法和传统的破坏。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奥卡姆(又译为威廉·奥康,奥康的威廉)出生于英国伦敦附近的
萨里郡的奥卡姆村,以出生地为姓。在奥卡姆儿童时代,他被父母送到最近的
方济各会(又译为圣方济各会、法兰西斯会)修道院,接受修道士教育,并按修道士的生活方式成长。1306年,奥卡姆进入了方济各会并被委任为牧师。
异端指控
1310年左右,奥卡姆前往
牛津大学神学院学习,在取得
学士后,他在1315至1319年间讲授《箴言书》。1320年,奥卡姆已完成获得
神学博士的全部学业,之后他在等待学位授予期间在伦敦的方济各会学馆从事教学和著述。他也曾前往
巴黎大学师从
邓斯·司各脱学习。
奥卡姆的威廉先因博士候选人太多,未能及时取得学位,后因“异端”指控终生未得到博士称号。1323年牛津大学校长
约翰·路特维尔从奥卡姆《箴言书注》讲稿中抽出56个被他认作为异端的命题送交
法国阿维农的
罗马教廷。
奥卡姆的威廉于次年被召至教廷接受审查。一个专门委员会审查了他的讲稿,在整个审查期间,奥卡姆必须待在位于阿维尼翁的一所
方济各会的房子里,这持续了四年时间,被审讯期间他继续写作。最终,委员会确定51个命题为“异端的”“错误的”“危险的”“鲁莽的”和“矛盾的”观点,但尚未作出正式谴责他的决定。奥卡姆在阿维尼翁等待宣判期间,结识了本修会总会长西塞尼的米切尔(Michealof Cesena)。米切尔是方济各会内的严格派代表,坚持绝对贫困是福音书的理想的观点,即
耶稣及其使徒并不拥有任何财产,而依靠社区内人们的善意施舍过活。他因此观点也被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传唤到
阿维农教廷接受审查。应米切尔的要求,奥卡姆研究了严格派观点,提出了支持“使徒贫困论”的
神学证据。
流亡德国
面临即将发生的迫害,奥卡姆和米切尔一行四人于1328年3月26日偷了几匹马,在午夜从城里逃跑了。他们逃至
意大利的
比萨,接受驻扎在那里的
神圣罗马皇帝
巴伐利亚州的
路德维希(Ludwig of Bavaria)的
庇护。
路德维希六世是教皇政敌,教皇被他们的背叛激怒,发表文告宣判“使徒贫困论”为异端,并革除四人教籍。奥卡姆撰文反击,指控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的观点是异端。奥卡姆追随路德维希回到
巴伐利亚州首府
慕尼黑,并在此度过了他的余生,据说他告诉皇帝:“用你的剑来保护我,我会用我的笔来保护你。”实际上,这句话始见于15世纪作家特里塞米的著作之中,人们用这句话准确地表达
奥卡姆的威廉在王权与教权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
奥卡姆的威廉确实为皇帝辩护,认为帝国的权力源于上帝通过人民,而不是通过教皇。正是在幕尼黑,他把注意力转向政治和政治哲学。奥卡姆坚定地提倡
政教分离,宣称
教皇没有权力干预国家事务。1347年
路德维希于去世后,奥卡姆试图与教皇(现在是
克雷芒六世)和解,他在1347年起草了一份文件提交给教皇。奥卡姆未签署正式文件,就于1349年在
慕尼黑死于
瘟疫。
著作情况
奥卡姆的威廉著作以与
罗马教廷决裂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著作包括《箴言书注》,其中第一卷经奥卡姆本人订正,称作“订正本”(ordinatio),其余三卷由课堂笔记整理而成,称作“记录本”,此外还有《
逻辑大全》、“老逻辑”评注四篇、《物理学论题集》、《自由论辩集》以及未完成的《物理事物大全》、《论圣坛仪式》等。后期著作除了“论先定命运”、“论连续性”和“逻辑要义”、“逻辑小论文”外,其余为政论文,包括《九十天著作》、《关于皇帝和教皇权力的对话》等。
思想观点
奥卡姆的威廉的哲学、
神学、
逻辑学和
社会主义都贯穿着一个精神:反对把个别、具体、经验的现实归属于普遍抽象、超验的原则。
哲学思想
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提出经济思维原则:“能以较少者完成的事情,若以较多者去做,即是徒劳”(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后来在哲学史上人们就把他的这个思想概括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
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的威廉的剃刀一开始用于革除
经院哲学的等级观念以及从重重辨析层层衍生中出现的繁琐概念与理论。奥卡姆强调不论上帝与被造物之间的上下关系,还是被造物之间的并列关系,都是人在经验基础上用概念把握的个别性;本质、关系、原则、规范、权力等都是思想或人工产物,除非出于经验证据和逻辑必然性,这些产物应尽量少设。他的意思是,如能不依靠假设某个实体,就能证明一门科学中的真理,那就没有理由非要做出假设。例如,人们在雪地上发现一个脚印,这可以用熊来解释,也可以用某种以前尚未发现的、与人相似的生物来解释,前一种解释更好。
奥卡姆的威廉用这一理论剃掉哲学家不必要的模棱两可。被剃掉的第一批多余的实体之一,就是司各脱的存在个体性,或者个体化原则。司各脱曾说,除了
苏格拉底的人性外,还一定有什么东西使它成为这个(this)本性。因为,如果他的人性自身就是这个,那么每个人的人性都会是这个,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人性都会是苏格拉底的人性。
奥卡姆的威廉既不相信共同的本性也不相信个体化原则。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个体,而且它们恰恰就是个体:它们不需要额外的原则来使它们个体化。需要解释的一一确切地说是通过解释而消除的一一不是个体性而是普遍性。奥卡姆还依据这一原则把
亚里士多德的十项范畴简略为两项:只有实体(substance)和性质(quality)是真实的。
唯名论
奥卡姆的威廉的唯名论首先是建立在他对实在论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实在论认为,共相是独立于心灵或理智而在实在上存在的事物。奥卡姆把这种实在论的观点看做“哲学上最糟糕的错误”。他坚持共相并不在实在上存在,实在上存在的只是个别,共相只是作为语词或概念而存在于理智或心灵之中,尽管它们具有自然的意义(natural sighificance)。
奥卡姆的威廉对共相问题作出了否定的回答,这就是奥卡姆的唯名论。
奥卡姆的词项逻辑和认识论是他的唯名论的两根支柱。12世纪唯名论的基本命题是“共相是词”,即词语指代共同概念或思想。13世纪发展起来的词项逻辑对词的意义作了“指称”与“指代”的区分。
奥卡姆的威廉认识到这一区分对于克服老唯名论的缺陷的作用,将词项逻辑引入唯名伦,通过词项的意义确定事物的性质和概念的内容,发展出新的唯名论理论。
奥卡姆认为词项逻辑研究的词项不是孤立的单词,而是作为命题组成部分的词。他对词项进行分类:分为书写符号、口语符号和概念符号。前两种是约定的符号,概念是自热的符号;自然符号是人们心灵里的思想,约定符号是人们所造的词汇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奥卡姆认为一个概念或心灵印象自然地指示它的对象,但一个书写或口语的词项除了自由约定之外并不指示任何对象。
奥卡姆的威廉强调概念是心灵自然构成的符号,即共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概念或思想的指代,而非对个别事物的直接指称。奥卡姆利用词项逻辑的指代理论,区分了共相是指代个别事物的概念或思想,而殊相是直接指称个别事物。这样既坚持了语言的实在对象只是个别事物的唯名论立场,又解释了实在论所能解释的语言普遍性,从而把唯名论推向新的理论高度。
在认识论上,奥卡姆以唯名论原则为前提综合了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重新分析了感觉和理智的关系,消除了不符合唯名论要求的概念。
奥卡姆的威廉的认识论观点认为,领悟和判断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能力,领悟关注词和词所指的事物,而判断则关注命题和表述的事实。领悟和判断应该被看作是相互配合的能力,任何判断活动都建立在领悟活动的基础上。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都是简单认识,即关于简单对象的认识。奥卡姆区分了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前者来自抽象认识,后者来自直观认识。他认为共相概念普性有高低度之分,否定了共相概念在实在中除了个别对象之外还有普遍对象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反对了设立普遍实在的观点。
奥卡姆的威廉的观点强调了个别事物的独立存在,并且对共相概念的实在性提出了质疑,主张不需要设立共相的普遍实在。
逻辑学
奥卡姆认为逻辑是探寻
自然哲学的工具,是对发散科学的分析;科学是关于事物的,但逻辑不是。事物是个体,但名词中包含了共相:逻辑研究的是共相,科学只会运用共相,但是不会去讨论。逻辑关注的是名词或概念,但不是指代心理状态的名词或概念而是有真实意思的名词或概念。逻辑讨论的是大脑内部的事物,这些事物本身就是大脑编织出来的,如果不通过理性存在,这些东西就不会存在。一个概念是一个自然的符号,一个词是一个约定的符号。有时,人们说出一个词的时候指的是一个事物;有时,人们只是使用这个词包含的意思。这两种情况必须区分开,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推论,比如:“人是个物种,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因此苏格拉底是一个物种。
神学思想
神学是“信仰的真理”
按照
奥卡姆的威廉的理论,在上帝以下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个体,不但个体之间的关系是直接、偶然的,上帝与每一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直接、偶然的。然而,人们既不能直观上帝的存在,也不能从自明原则出发推断上帝的本质和属性,就是说,神学既不是证据知识也不是自明知识,神学只是“信仰的真理”。对奥卡姆来说,“上帝存在”这一命题既无经验证据,又不是从自明原则中推演出来的结论,它的依据是信仰,不属于知识范围。奥卡姆认为,上帝的属性,如全能、至善、创造、无限、永恒等,也不能被哲学所证明。针对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后天证明,奥卡姆提出一系列质疑,说明从个别事物的存在、运动、因果关系中不能推演出上帝存在的结论。关于司各脱的上帝存在证明,
奥卡姆的威廉说:“很难证明除非有一个永恒存在者,全部无限存在系列都维系于他,否则这一系列将不可能。”即如果不能证明所有世界自因的唯一性,则不能证明人们所知的自因就是上帝。
神学与哲学分离
奥卡姆依严格的标准把哲学与神学分离开来,他把上帝存在证明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奥卡姆致力于划定信仰的范围,给理性以独立的地位。他认为只有理性才能和科学结合在一起。神学占据“天国”地盘,属于信仰范围,理性则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他说:“我们不能知道上帝的统一性、无限的力量、神圣的善和完满性,它们并不指称上帝,而是我们在命题中用来指代上帝的东西。” 指示上帝属性的概念只是对“上帝”这一名称的指代,它们是没有指称功能的简单指代,就是说,除了说明“上帝”名称的意思之外并不表示任何上帝的实际知识。
奥卡姆的威廉提出应“区分依据信仰的真理的命题与不相信任何权威的命题”的观点。神学命题以信仰为依据,知识的命题以经验证据和自明证明为依据,两者不可混淆:神学命题不要求证据和证明,知识也不以权威意见为证据和自明原则。神学命题所依据的“信仰的真理”来自《圣经》。
意志主义
《圣经》中描写的上帝按自已意志创造世界、决定人的命运。上帝意志是信仰的最高原则。奥卡姆的神学中的意志主义否认了上帝的意志与理智的区别,认为上帝意志不通过理智中的原型直接创造世界,上帝在理智中产生出个别理念与上帝意志创造出现实中个别事物是同一过程。他认为关于人的灵魂本性的讨论都是信仰而不是知识,我们只能感知到自己的理智活动、意志活动和欲望活动,而不能感知到作为单一形式的灵魂。人是一个整体存在,但有几个部分存在,包括理智、意志、欲望等,它们相互配合但不能统摄或代替彼此。奥卡姆认为意志是完全自由的,不受理智判断或欲望支配,意志既可以服从理智也可以违背理智。意志的终极目标是上帝,只有以上帝为目标的意志才是善的意志,其他行动都会导致焦虑和悲哀。上帝的意志可以命令人去做任何事情,包括不道德的事情,因此上帝并不承担道德责任。
伦理学思想
奥卡姆认为上帝压倒一切的力量是基础性的,人的道德活动是由上帝意志直接、偶然地决定的,他否认存在发自人的内在本性的普遍道德规范。上帝的绝对权能是他做任何不包含矛盾的事的能力,而他的守序权能则是受到他所立的约(旧约和新约)和他所确立的自然秩序约束的权能。上帝的行动只和他规定的秩序相一致,但是新的律法取代了旧的律法,这说明他拥有并且使用他的绝对权能,去改变上述规定的秩序。上帝同样享有极大的解释自由去决定上帝所规定律法的个别应用,以便他可以在一般的规则之外破例,但又不至于使他所规定的律法效力中止。奥卡姆对上帝意愿自由的强调,以及同样地对人的意愿自由的强调,为他复杂的伦理理论奠定了根基。
奥卡姆的威廉同时认为,个人良知作为道德行为的标准,个人的道德主体地位是重要的。正当理性(良知)是不可抗拒的,即使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也不影响其道德属性,因为上帝可以意愿人去做被理智判断为错误的事情。在他的
伦理学中,道德美德(基督徒和异教徒都可获得)和功德(merit)界限分明,只有后者才能导向拯救;而且,他认为人们可以意愿去做他们视为恶的事情。
社会观
奥卡姆与
方济各会的严格派坚持早期基督徒放弃世俗占有追求精神财富的理想。他承认上帝赋予每个人拥有财产的自然权利,但他区分了“合法性”(postestas licita)与“使用权”(usus iuris):自然权是人去做某件事的合法性。在人们合法地拥有的事情之中,有些是维持人的生存所必需的,如生命权。但财产权不属此类,人们可以不使用财产权,甚至放弃财产权。只要有出自正当理性的意志,人们放弃财产权同样是合法的。
奥卡姆的威廉还区分了“使用权”和“事实上使用”(usus facti);不使用财产权不等于不使用财产,放弃对生活必需品的拥有权不等于放弃一切生活必需品。因此,以生存需要为借口维护教会人士财产权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奥卡姆认为,财产公有和平等的要求是人的天性,是人类共同的福利,也是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原则与目的。人类根据这个共同的福利,订立契约,建立社会、国家和法律。国家和法律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如果共同福利要求取消私有财产,这也是合理的。
政治思想
个体为整体基础
根据奥卡姆的个体主义,每一个人在上帝面前有着同等的实在地位,即使上帝赋予一个人以统治权,他的命令也是与众人意愿相一致的。人民表达意愿的方式或是直接选举统治者,或是对现存政权的公认或默认。奥卡姆虽然没有否认“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但他用人民意愿而不用
教皇批准来解释世俗政权的合法性。同时,教权的合法性也在于信徒的意愿。
奥卡姆的威廉要求在教会内部用普选方式选举宗教会议代表,由宗教会议选举教皇,反对教皇的专制。根据他以个体为整体基础的一贯立场,他的政治观始终强调个人权利是集体权利的基础。
权力的有条件性
奥卡姆反对教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承认教皇毫无疑问乃是教会领袖,但同时提出教皇的权力并不是被无条件地授予的,而只是在他行使权力是为信徒们造福时才被授予的。因此奥卡姆认为
罗马教廷不是一个专制君主政体,而是一个立宪君主政体。他在1339至1341年之间成书的《
教皇权力简论》中坚决地强调了这一点。
奥卡姆的威廉提出,在按共同福利建立的社会里,掌握国家权力的是皇帝,他仅仅是人民的代表。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领袖,有权管理国家大事。皇帝一旦超越自己的权利,侮辱人格,人民就可以用剑来反对他。
政教分离
奥卡姆提出教会管辖权与世俗管辖权这两个领域必须截然分开,他在其论著《皇帝和教皇的权力》中详细说明了这一观点,提出“倘若一位教皇干预世俗事务,那他纯粹是“用他的大镰刀去收别人的庄稼”。
教皇的所谓最高权力“倒是应该被称做拯救人的权力”,确立这种权力“是为了拯救灵魂和引导信徒,而不是为了任何其他的、更具政治性的目的”。即教权是与王权平行的权力,教权的范围是人的精神生活,而不是国家管理事务。
人物影响
奥卡姆将唯名论的哲学推向新的高度,开创了“
奥卡姆的威廉主义”这一学派,他的学说对之后的宗教改革、科学研究、以及宪政思想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奥卡姆剃刀”理论至今仍运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奥卡姆还是一个重要的、具有革新精神的逻辑学家,他的《
逻辑大全》在当代仍受到学者关注。
奥卡姆在世之时就以哲学的新颖与深刻赢得一批支持者,
经院哲学内形成了奥卡姆主义、司各脱主义与
托马斯主义三个主要学派。唯名论是
奥卡姆的威廉主义的旗帜,他们以词项逻辑为工具,因此又被称作词项论者(terministae)。他们自称现代派(moderni),以示与坚持实在论的传统派的区别。唯名论者反对增设实有,运用词项逻辑的工具,强调词项的指代、名称、扩张、限制和例解
周延等性质。在奥卡姆的信徒中,最著名的是以研究逻辑、意志自由问题的
布里丹为首的
奥卡姆的威廉派巴黎小组。奥卡姆的唯名论关注个人信仰、上帝意志自由,否认普遍的宗教、道德准则;强调个人与上帝直接联系,反对教会等级制度,只承认《圣经》的权威,否认教会解释的权威性;强调个人信仰的纯真,否认繁礼节、仪式的作用的观点,直接影响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
14世纪有两位法兰西思想家深受奥卡姆认识论的影响:他们是西多会
硕士弥雷库的约翰(John of Mirecourt)和奥特雷库的尼古拉斯(Nicholas of Autrecourt)。弥雷库的约翰的认识论,是在
奥卡姆的威廉的认同(assent)理论基础上的发展。
奥卡姆的威廉的财产公有的主张在当时成了王权派反教会的口号,国王以共同福利和铲除私有财产的名义,大量没收教会土地和财物,巩固了王权的统治。在政体问题上,奥卡姆提出权力的有条件性,教、俗权力
二元论,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教会民主的思想,对
中世纪晚期宪政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奥卡姆坚持认为逻辑和人类知识的研究,可以不牵扯
形而上学和
神学,因此他的著作促进了科学研究。他提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
奥卡姆的威廉剃刀理论被
英国利奥六世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认为是逻辑分析中最富有成效的一个原则,至今这个理论被广泛运用在
逻辑学、
经济学、企业管理等各个学科。
在逻辑学上,奥卡姆在《
逻辑大全》第二部分的第32和33节用文字写下了后来被称为德摩根定律的公式,并思考了三元逻辑,即一种具有三个真值的逻辑系统;这个概念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数理逻辑中再次被提出。他对
语义学的贡献,尤其是对假设理论成熟的贡献,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仍然受到逻辑学家的研究。奥卡姆可能是第一个有效处理
亚里士多德演绎中空词汇的逻辑学家;他设计了一个适用于演绎的空词义理论,即只有当一个论证符合先验分析时,它才是有效的。
所获荣誉
奥卡姆的威廉获得“尊敬的初始者”(Venerable Inceptor)称号。因为“初始者”(inceptor)和“首创人”(initiator)意思一样,奥卡姆以未能毕业的学生身份而成为一个学派创始人,着实令中世纪人感到钦佩。此外,奥卡姆以运用逻辑武器的熟练而十分著名:善于作锐敏的分析,很会找出正面和反面的理由等,而获得无敌博士(Dootor invinibilis)的徽号。
人物评价
奥卡姆的学生沃德哈姆的亚当评价:
奥卡姆的威廉是继
亚里士多德之后无与伦比的逻辑学家,他的敏锐天才和教导的真理显示出他是一个大人物。
德国古典
利奥六世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评价:奥卡姆以熟练运用逻辑武器而著名,他善于作敏锐的分析,很会找出正面和反面的理由。
英国哲学家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评价:奥卡姆在有关逻辑的问题上,总的来说是一个俗界的哲学家;在他之后,再没有出现过伟大的经院哲学家。
苏联学者亚历山大洛夫评价:奥卡姆是天才的唯名论者。
法国哲学家
吉尔松评价:奥卡姆主义标志着
经院哲学黄金时代的终结。
英国
剑桥大学教授约翰·马仁邦评价:奥卡姆是
中世纪最后一个重要哲学家,他不仅是一个摧毁性的批评者,而且是一个善于创造的知识广博的建构性的思想家。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赵敦华:奥卡姆能意识到理论和政治的密切联系。奥卡姆思想是对前人思想批判性继承的结果,它既是对经院哲学的新贡献,又是对经院哲学方法和传统的破坏。
相关争议
关于奥卡姆的生卒年,目前存在争议。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敦华所著《
基督教哲学1500年》中记载,奥卡姆生卒年约为1285年—1349年。根据
德国古典
利奥六世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在所著《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中记载,奥卡姆出生年无法确定,去世时间为1343年。根据
苏联学者亚历山大洛夫所著《西欧哲学史》中记载,奥卡姆生卒年约为1300年—1350年。
后世纪念
在英国
萨里郡的奥卡姆圣徒教堂(All Saints' Church,Ockham)内部的彩色玻璃窗上有
奥卡姆的威廉肖像。该教堂属于
英国圣公会,从12世纪开始兴建中殿,13世纪至16世纪陆续建造了圣坛和北侧过道、南侧中殿墙、塔楼、礼拜堂。整个教堂在1874-75年进行了修复和扩建。由于其建筑重要性,该教堂被
英国列为一级保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