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湖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维多利亚湖(英语:Lake Victoria,斯瓦西里语:Ukerewe,基尼亚卢旺达语:Nyanza),非洲第一大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泊位于非洲大陆东部,东非高原中部,处于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三个国家的接壤处。湖域南北长337千米,东西最宽241千米,总面积约为6.9万平方千米,湖面海拔为1134米,平均水深40米,最大深度为82米,蓄水量达2760立方千米。汇入维多利亚湖的溪流达数千条,其中最大的是卡盖拉河(Kagera River),由西岸进入维多利亚湖。此外,维多利亚湖是白尼罗河的源头。
维多利亚湖形成于约40万年前,东非裂谷和艾伯丁裂谷之间形成湖盆,西流的水道被堵住,于是在此形成维多利亚湖。湖中多岛屿和暗礁,其中乌凯雷韦岛最大。湖岸线长逾3220千米,南北岸曲折多角,东北岸有一条狭长的水道通往卡韦朗多湾,湖周分布着广阔的平原和沼泽。维多利亚湖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气温高,降雨集中在一年的4~6个月内,80% 湖水来自直接降雨,年平均蒸发量在 2.0 ~ 2.2 米之间。维多利亚湖中约有200多种鱼类,哺乳动物、爬行纲、鸟类等也种类繁多。湖滨地带森林茂密、牧草丰富,盛产热带水果。
维多利亚湖沿岸是现在的班图人的起源地之一,最初只有来自北非的阿拉伯商人到达维多利亚湖北岸,并将该湖称为“乌凯雷韦”。13世纪开始,维多利亚湖北部相继出现布尼奥罗王国、布干达王国等班图人王国,到19世纪之前,布干达都支配着维多利亚湖北部和西部地区。1858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在此处调查尼罗河源头时发现该湖,并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尤其丰富,主要产业为捕捞、鱼类加工和轮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周边有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并建有欧文瀑布水坝等建筑设施,为该地提供了大量电力。
2002年,乌干达政府在世界银行的协助下,在此建立第二座水电站基拉水力发电站(Kiira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2006年,维多利亚湖水位达到80年低位。
发现与命名
当地人称维多利亚湖为尼安萨湖,尼安萨意为湖。1857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斯皮克和理查德·伯顿(Richard Francis Burton)共同为英国殖民当局寻找尼罗河的源头。两人从现属坦桑尼亚海岸外的桑给巴尔岛(Zanzibar)出发,一路向西航行。1858年2月,他们先发现了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随后,伯顿病倒,斯皮克只能独自前行,于1858年8月3日发现了维多利亚湖,并以英国女王之名为其命名。斯皮克认为维多利亚湖就是尼罗河的源头,而与他同行的伯顿却不同意这种看法。
于是1860年,斯皮克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由探险家詹姆斯·格兰特(James Grant)陪同,再次深入东非内陆,并于1862年7月到达维多利亚湖的里彭大瀑布。斯皮克认为白尼罗河正是从里彭瀑布倾泻而下,自维多利亚湖北岸流出。沿着这条大河继续前行,斯皮克到达了喀土穆(Khartoum),又穿过埃及抵达了地中海。但他的发现仍然没有被欧洲人接受。直到1871年,探险家斯坦利(Stanley)对维多利亚湖进行环湖考察,最终确认了斯皮克的发现。
位置境域
维多利亚湖位于非洲大陆东部,东非高原中部地区,处于东非大裂谷及其东支之间的盆地上,介于南纬2.5°~0°与东经31°~34°之间。地处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三个国家的接壤处,湖泊大部分区域位于乌干达(31000 平方千米)和坦桑尼亚(33700 平方千米)两国境内,小部分位于肯尼亚(4100 平方千米)。维多利亚湖呈不规则四边形,湖域南北长337千米,东西最宽241千米,总面积为68600平方千米。
形成历史
形成学说
关于维多利亚湖的行成,并无定论。
底层断裂说认为,维多利亚湖是在约几千万年前,底层发生大断裂,部分陆地下沉,由凹陷的盆地积水而形成的。
陆地隆起说认为,约二百万年前,注入湖中的河流多向西流,但后因西部的陆地隆起,河水被迫转向东流,进而形成了维多利亚湖。
气候变化说认为,大约在两万五千到三万五千年前,东非内陆地区因暴雨连年,积水成湖。直到一万两千年前,降雨骤减,湖水干涸,湖面变成草原,又过了若干年,雨水猛增,原来的地方再次蓄水,形成了维多利亚湖。
形成过程
第三纪中、上新世时,出现红海裂谷,现代非洲大陆的轮廓基本形成。由于自古生代以来,非洲大陆的绝大部分都出露在海面以上,长期的侵蚀和沉积,地表早已准平原化。此后,有些地区发生缓慢的隆起,遭受侵蚀,形成高原地形,有些地区发生缓慢的沉降,接受沉积,形成盆地。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而形成东非裂谷,凹陷的盆地积水成湖。大约在二百万年之前,注入湖中的河流大多向西流。后来,西部的陆地隆起,河水被迫转向东流,形成维多利亚湖。
由维多利亚湖底下采集的岩芯样本得知从维多利亚湖形成后,至少干涸了三次,干涸周期可能和第四纪冰河时期造成的全球降水减少有关。维多利亚湖曾在17300年前干涸。
14700年前,维多利亚湖又开始重新进水。在最初的 500 年里,随着湖泊水位的上升,大量养分淹没景观,为该湖滋养了初级生产力。一些丽鱼科鱼和其他鱼类从它们的河流保护区游出,来到新湖泊,在接下来的 14000 年里产生了数百种新的特有物种。在14200年前至13600年前期间,随着湖水水位的上升,这里曾发生短暂的溢流事件。
在中新世时期,随着东非裂谷的形成,艾伯丁裂谷东壁升起,逐渐将水流倒向现在的维多利亚湖。随着裂谷墙的上升,主要东非裂谷和艾伯丁裂谷的开口使它们之间的区域发生扭曲,形成了现在的维多利亚湖盆地。
直到11200年前的新仙女木时期,湖泊重新封闭,此时形成了永久的外流、开放湖盆的条件。在全新世前半段,湖泊分层逐渐增强,水体相对稳定,最近6000年间,水体混合程度稳步增强。
地理特征
气候
维多利亚湖位于非洲赤道附近,但因其处于东非高原上,因此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气温高,一年中有4~6个月降雨集中。3~5月和10~12月为两个相对温暖的雨季,日最高气温约为30℃—32℃。1~2月炎热并干燥,日最高气温可达36℃以上。6~8月则寒冷干燥。
由于陆风向湖的中心区辐合,产生上升气流,维多利亚湖全年多雷雨,年降雨量达1150—2000毫米,年蒸发量在2000毫米到2200毫米之间。其中,4月降水量最高,为163毫米,7月降水量最低,仅为0.1毫米,湖中心区降水量最高,为2000毫米,湖岸则低至一半。维多利亚湖年平均气温约为23℃,最高温度为32.6℃,最低温度为2.8℃。维多利亚湖全年阳光充沛,六月是维多利亚湖大区阳光最充足的月份,每天有 9 小时,十二月阳光最少,每天6.3小时。全年湿度在58%~74%之间,其中4月平均湿度最高。
地质
地质构造
维多利亚湖群由位于垫料带(Dunnage Zone)下方的所有前卡拉多克火山和沉积岩组成,该区域从东北部的大瀑布延伸到西南方向的乔治四世国王湖(King GeorgeIV Lake),北起红印第安湖,南至诺埃尔·保罗溪(Noel Paul's Brook)。并且是由至少三个不同年龄组的火山石复合组成:寒武纪弧层序(a Cambrian arc sequence)、下奥陶统火山岩层序( a LowerOrdovician are sequence)和中奥陶统层序(a MiddleOrdovican sequence)。火山岩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有关。火山岩石组沿着东北走向的直线向东南方向推进,过程中发生左旋,产生横断层,形成了在维多利亚湖群中的弯曲和共轭断层模式,形成洼地,积水成凹陷湖。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凹陷湖,是构造湖的一种。其特征是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
地层特征
维多利亚湖地区主要为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为花岗质绿岩地体,主要由表壳岩石和同造山期花岗石组成,是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中太古代晚期和新太古代早期,间歇式酸性火山喷发-深源镁铁质火山喷发,为形成环维多利亚湖地区大面积的花岗-绿岩地体形成提供了物源基础。绿岩盆地形成后,随着大规模花岗岩浆侵入,使绿岩层序地层单元受到挤压、破坏,呈带状、岛弧状分布。元古宙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形成后的又一次岩浆活动期,主要为中基性岩浆沿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带侵入,形成中基性岩脉、岩墙。
岩石特征
地球化学比较表明,维多利亚湖盆地东部的新火山灰关联包括整个尼安萨裂谷的 11 个陆地地点以及来自乌干达维多利亚湖水域的 V95-1P 沉积岩芯。维多利亚湖东超地体ELVST由四个地体组成,这些地体大部分被太古代卡维隆迪( Kavirondian) 超群的碎屑变质沉积岩新元古代布科班(Bukoban)超群的板状硅质碎屑沉积岩以及新近纪河湖相冲积沉积物所覆盖。除了湖东北地区角的卡维龙多湾地表上主要是第三纪和现代碱性火山岩和沉积物外,湖泊周围大部分地区都是前寒武纪基岩
矿产资源
金矿资源
维多利亚湖金矿田横跨坦桑尼亚西北部、肯尼亚西部和乌干达东北部,环维多利亚湖分布,其绝大部分处于坦桑尼亚境内,面积约10x104平方千米,是坦桑尼亚金矿主要分布区,占坦桑尼亚黄金总储量的90%以上。维多利亚湖金矿田早期的采矿历史始于德属东非殖民时代。1909年7月第一个商业金矿投产,至坦桑尼亚独立前(1961年),共生产了约120吨黄金。2000年以来,随着坦桑尼亚矿业法的颁布实施和黄金价格的上涨,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南非等国的矿业公司大量涌入,建成了盖塔(Geita)、布里扬胡鲁(Bulyanhulu)、北马拉(North Mara)、布兹瓦吉(Buzwagi)、高等普莱德(Golden Pride)等一批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山。
稀土资源
维多利亚湖周边(含肯尼亚 Buru区)发现多处碳酸岩,富集稀土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此区域地层主要为尼亚萨系变玄武岩、斑状响岩、响岩、角砾碳酸岩、碳酸岩、细粒方解石碳酸岩、铁质酸岩等。尼亚萨系变玄武岩为太古界变质岩(原岩为玄武岩),斑状响岩、响岩、角砾碳酸岩、碳酸岩、细粒方解石碳酸岩、铁质碳酸岩等为新近系第四系更新统。
地形地貌
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盆地中部,属凹陷盆地。湖面海拔为1134米,平均水深40米,最大深度为82米,蓄水量达2760立方千米。湖岸线长逾3220千米,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仅次于北美洲苏必利尔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的周围地势起伏不大,以丘陵、平原为主。湖的西岸陡峻,其他三面低平,湖岸曲折,多湖湾和岛屿。
水文
湖泊水
水位
维多利亚湖的集水区面积约为18.4万平方千米,储水量约为2760立方千米,卡盖拉河、马拉河等在内的上千条溪流常年注入。湖水从北岸流出时形成里本瀑布,排水量600秒立方米,为白尼罗河的水源。湖水位年内变幅为0.3米。
水温
维多利亚湖表层水温变化在23°~28℃之间,湖泊巨大的水体对沿湖地区的气候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湖区多雷雨,并在大气下层盛行偏东气流,相对沿岸地区温度较低。
水质
由于盆地内的连续燃烧,烟灰和灰烬沉积在湖的广阔区域,来自河流的养分流入增加以及与沿岸定居相关污染增加等原因,维多利亚湖呈现富营养化状况。较深的湖水中磷的浓度显着上升,而边缘的氮浓度则显着上升。在这些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刺激下,自1960年以来,藻类的生长增长了五倍,并且以潜在有毒的蓝绿色藻类为主,藻类丰度的透明度指数从20世纪30年代初的 5 米下降到1990 年代的1米或更短。同时,由于污水排放,导致湖中氮和磷的大量增加,导致凤眼莲的疯长,直到1989年才消失。
水层
维多利亚湖为浅湖,最大深度约为80米,平均深度为40米(130 英尺)。2016 年创建了第一张真正的湖泊测深图,图像显示湖泊最深的部分偏移到肯尼亚附近的湖泊东部,乌干达海岸线西部和坦桑尼亚海岸线南部通常较浅。
河流
维多利亚湖有数千条入湖河流,较大的有卡盖拉河、马拉河(Mara River)。但最主要的入湖河流是该湖东北方向的肯尼亚区域:雅拉(Yala)、西欧(Sio)、桑铎弥里哦(Sondu Miriu)、南道(Nyandao)、弭郭里(Migori)和莫古西(Mogusi),这些河流的贡献的水量远远超过入湖最大河流卡盖拉河。而该湖唯一的出口是乌干达金贾附近的尼罗河,从北部海岸流出。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6670千米,流域面积约287.5万平方千米。如果从维多利亚湖口流出算起,为5588公里。尼罗河有两条河源市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它们在喀土穆汇合后,往北流经过苏丹埃及,最后流入地中海。白尼罗河发源于布隆迪的卡格腊河,注人维多利亚湖,再从湖的北部流出,经过基奥加湖西流人蒙博托湖,向北流,会合阿苏瓦河。青尼罗河从埃寨俄比亚高原流出来。尼罗河年平均流量只有2200立方米/秒,全部水量中,青尼罗河约占七分之四,白尼罗河占七分之二,阿特巴拉河占七分之一。
卡盖拉河
卡盖拉河每年注入维多利亚湖的河水量约640万立方米,全长597千米,流域面积287平方千米,是维多利亚湖最大、最重要的湖泊支流,在南纬1°以北注入维多利亚湖西侧。始于卢旺达与布隆迪交界处的瑞鲁湖,其上游为尼亚巴隆哥河,发源于卢旺达境内。卡盖拉河最大的支流为鲁武武河,部分河段为卢旺达─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边境的一部分。
马拉河
马拉河有“非洲血河”(Africa's Blood River)的外号。从肯雅高地发源,流经肯雅和坦桑尼亚注入维多利亚湖,河道全长395千米。流域面积13504平方千米,其中60%位于肯雅境内,40%位于坦桑尼亚境内。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维多利亚湖鱼类繁多,其中有超过500种丽鱼科鱼类以及262种非丽鱼科鱼类,如鲢鱼、虾蛄等。但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尼罗尖吻鲈,造成至少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直到20世纪90年代尼罗河鲈鱼开始减少后,一些物种又在维多利亚湖地区重新出现。维多利亚湖地区有397种鸟类,如非洲灰鹦鹉、塘鹅、白鹭和鸬鹚等。维多利亚湖地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如鳄鱼、河马、狮子、大象、豹子、犀牛、斑马、长颈鹿等,有65种哺乳动物;此外,维多利亚湖地区还有多种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爬行动物,如蜘蛛、青蛙、螺、蛾等多种动物。
植物
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区植被丰富多样,有241种植物,以棕榈香蕉树、芭蕉等为主要特色,尤其是绿色的芭蕉树,品种就达200多个。而由于污水排放,维多利亚湖中氮和磷大量增加,引发了外来凤眼莲的大量生长。
自然保护区
维多利亚湖周边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距离较近的是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两者相接,均为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Serengeti National Park) 是世界八大保护区之一,位于东非大裂谷以西,阿鲁沙西北偏西130公里处,一部分狭长地带向西伸入维多利亚湖达8公里,北部延伸到肯尼亚边境。1940年后成为保护区,1951年建成国家公园。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包括面积达14750平方千米的草地平原和稀树草原,还有沿河森林和林地。园内为热带草原气候,海拔920米至1850米。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有大规模的动物群落,有300多万只大型哺乳纲和丰富的植物类型。除了迁徙的有蹄类动物以外,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也是“非洲五霸”的栖息地。五六月间,这些食草动物为寻找水源而迂徙时,总有食肉目动物伴随它们同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大型哺乳动物迁徙奇观。 1981年,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
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位于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北部,地处肯尼亚东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处,被称为肯尼亚野生动物园的“王中王”。大小仅次于塞伦盖蒂大草原,总面积4000平方公里,其中2500平方千米在坦桑尼亚境内,另外1500平方千米在肯尼亚境内。保护区内生活着狮子、豹、大象长颈鹿、斑马、羚羊河马属、狒狒、鬣狗科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专家们认为,维多利亚湖沿岸是现在的班图人的起源地之一,只有来自北非阿拉伯商人,能够沿着尼罗河来到维多利亚湖北岸,与当地人进行贸易,阿拉伯人称这个大湖为“乌凯雷韦”。1世纪时,班图人开始外迁,外迁的班图人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400多个分支,而留在维多利亚湖周边的班图人以采集和捕鱼为生。
13世纪开始,维多利亚湖北部出现一些早期的班图人王国,起初最强大的是布尼奥罗王国,17世纪以后另一个布干达王国崛起,到19世纪之前,布干达都支配着维多利亚湖北部和西部地区。1840年,埃及成为英国的半殖民地,英国探险家约翰·斯皮克发现维多利亚湖,并用英国女王名字命名。1869年,英国人通过苏伊士运河,先是沿尼罗河南下,占领中游的苏丹,随后进军上游地区。以布尼奥罗和布干达王国为首的、维多利亚湖以北的班图人,对殖民者进行了抵抗。在武力和传教士的作用下,班图人的反抗逐渐被瓦解。1871年,德国统一,从东面进入了维多利亚湖地区。英德两国对维多利亚湖的争夺持续了数年,于1890年达成协议,以维多利亚湖为界,北半部属于英国,南半部属于德国。英属东非中最早被征服的布尼奥罗和布干达等班图人故地被称为“乌干达”,再往东延伸到海边的区域被称为“肯尼亚”,德属东非叫“坦噶尼喀”。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让地给英国,维多利亚湖周边以及整条尼罗河都变成了英国殖民地。1950年东非地区发生大规模旱灾,英国殖民当局从埃及引入了尼罗河鲈鱼,增加了维多利亚湖的捕鱼收获同时,也使维多利亚湖的鱼类数量从600多种下降到200种左右,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英属乌干达在1954年利用维多利亚湖作为水库,建成欧文瀑布水电站,生产的电力输送给乌干达和肯尼亚。1961年12月坦噶尼喀独立、1962年10月乌干达独立、1963年12月肯尼亚独立。1964年1月,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合并为坦桑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三国,由原来三个殖民地独立而来,也继承了殖民者对维多利亚湖大致40%、55%、5%比例的分界。1978年10月,乌干达以争夺维多利亚湖为由,入侵坦桑尼亚,坦桑利亚随即发起反击,仅用三个月便打败入侵者。
民族文化
维多利亚湖地区如今的住民包括班图语系和尼罗河语系两大语系。最早的原住民是从乌干达东部迁移到肯尼亚西部的阿巴卢亚族群(Abaluhya),属于班图人。1500年至1850年间,许多班图部落和家庭从乌干达东部迁移到肯尼亚西部,与原住民融合。居住在维多利亚湖以北的班图人演化成了一个单一的社群(Abaluyia),而居住在维纳姆湾以南的班图人则演化成了三个不同的族群:阿巴古斯人(Abagusii)、阿巴库里亚人(Abakuria)和阿巴苏巴人(Abasuba)。此外,古西人(Gusi) 于16世纪到达维多利亚湖以东并在尼安萨定居,现在他们定居在肯尼亚高地肥沃的西部地区。现在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主要族群为巴干达人,包括巴塞塞人和巴辛戈人等支系50个氏族,均有自己的动物图腾,严禁宰杀或食用,使用干达语,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有新创的拉丁字母文字,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部分地区仍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对历代国王的崇拜。婚姻实行一夫多妻制,按父亲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
维多利亚湖地区深受殖民文化的影响,如今上层社会或有知识的阶层普遍讲英语(坦桑尼亚、乌干、肯尼亚)或法语(卢旺达、布隆),湖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
科学考察
在肯尼亚的维多利亚湖(Lake Victoria)里发现的考古证据表明,人类狩猎动物,取肉而食的历史至少已经有200多万年。人类学家相信原始人类族群会伏击兽群,猎杀羚羊、瞪羚、角马和其他大型动物。他们可能会像非洲大草原上的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一样,运用狩猎策略,将兽群中较为弱小的个体孤立开来。除了一些能够通过打鱼补充身体日常所需的复杂蛋白质的海岛族群,肉类是世界各地早期人类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考古发现现在维多利亚湖边的肯尼亚曾经是人类最初的聚居地之一,图尔卡纳湖(Turkana)附近发现的人类遗迹可追溯到二到三百万年以前。经过几个世纪的迁徙,班图人最终扩散到整个非洲,在向南和向东迁移的过程中,他们征服了众多当地社会。现在肯尼亚国内的库尤族( Kikuyu)、恩布族( Embu)、姆贝雷族(Mbere)、康巴族(Kamba)、萨拉卡族( Tharaka)、卢希业族(Luliya)、古西族(Gusii)都是班图移民的后裔,他们早期的祖先在大约1000年前来到东非大峡谷。
1932年,路易斯·李奇宣布他在肯尼亚西部,维多利亚湖附近的卡纳姆和坎杰拉分别发现了古人类的颌骨与头盖骨。利基认为,卡纳姆颌骨和坎杰拉头盖骨为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存在智人提供了有力证据,他认为早期更新世卡纳姆形成时期的下颌骨很像智人的,于是向《自然》投稿公布了这一发现。卡纳姆地层距今至少200万年。
工程建设
纳鲁巴尔水电站
纳鲁巴尔水电站(Nalubaale Power Station),即曾经的欧文瀑布水坝(Owen Falls Dam),是一座横跨白尼罗河的水力发电站。12000年以来,维多利亚湖水通过天然岩石堰排出,直到1952年,乌干达殖民地政府的工程师为控制湖水位并减缓岩石堰的侵蚀,炸毁岩石堰,以人工拦河坝取而代之。该电站于1954年建成,坐落于维多利亚湖唯一的出水口,毗邻乌干达第二大城市金贾市(Jinja City)。大坝为一座高30米,长750米的混凝土重力坝。电站利用维多利亚湖作为水库,瀑布用于水力发电,电力输往乌干达和肯尼亚西部。2020年10月,中国电建与南非国家电力乌干达有限公司(Eskom Uganda Limited)签署电站大坝修复合同,于2021年9月8日顺利竣工。
基拉水力发电站
基拉水力发电站(Kiira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位于乌干达金贾北郊的基卡卡,毗邻纳鲁巴尔水电站。该电站于1993年开始建设,2003年竣工,共有5台机组,每台发电能力为40兆瓦。
交通运输
维多利亚湖交通区位优势显著,维多利亚湖渡轮一直是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之间的重要交通方式,沿岸重要湖港有乌干达的恩德培、布卡卡塔和贝尔港,肯尼亚的基苏木以及坦桑尼亚的姆万扎等,各港之间有航线联系。据报道,肯尼亚政府已开始建设维多利亚湖环路项目。该项目预计耗资416亿肯尼亚先令(约合2.9亿美元),由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资助,全长478公里,共分为六个路段。
1996年,MV Bukoba渡轮沉入湖中,造成800至1000人丧生,成为非洲最严重的水上灾难之一。
经济活动
捕捞、鱼类加工和轮渡在过去和现在都是维多利亚湖周围的重要经济活动。该湖主要是尼罗河鲈鱼(63%)、达加(银叶藻)(19%)和尼罗河罗非鱼(9%)的栖息地,这些渔业资源养育了湖畔近3000万人口,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据乌干达国家水产研究所(NaFiRRI)声学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维多利亚湖尼罗鲈鱼生物量超过50万吨,2008年下降到约40万吨。NaFiRRI对维多利亚湖沿湖渔村捕鱼量的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产量比2005年下降约23%。
重要事件
虽然靠近维多利亚湖,但是其湖畔居民难以接受的是,它的“尼罗河的源头”这一特殊身份却制约了周边居民尽情享受它丰富的水资源。根据1929年埃及与当年代表东非殖民地英国签署的条约,未经尼罗河下游国家埃及同意,任何尼罗河流域国家不得进行任何可能影响该河流量的工程。埃及政府曾数度警告,任何改变尼罗河流量的意图都会被视为战争行为。
拉马迪供水计划是一个供水和卫生项目,为姆万扎以及维多利亚湖畔的拉马迪、米松维、马古、布科巴等周边城市提供服务。欧洲投资银行于2013年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因湖泊退化而受到污染的城镇的供水和卫生设施,来保护湖泊的环境健康。该项目将为大约100万人提供安全饮用水,并改善10万人的卫生条件。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鲈鱼入侵
维多利亚湖生活着超过500种以上的鱼类,是非洲最大淡水鱼产区,湖中还有很多鳄鱼和河马,鸟类数量也很丰富,有数量众多的白鹭鸬鹚、塘鹅等鸟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物种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其中破坏性最强的是尼罗尖吻鲈,致使该湖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坏。
尼罗河鲈属于大型肉食性鱼类,在维多利亚湖里没有天敌的威胁,加上强大的繁殖能力,很快在维多利亚湖形成了庞大的种群。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维多利亚湖中上百种鱼类灭绝。食藻类鱼类的减少使得藻类以惊人的速度生长,从而堵塞了湖泊。而藻类数量的增加反过来又增加了无法得到分解的死亡植物的数量,深层水层中氧气逐渐耗尽,进而导致任何有氧生物都无法在湖的较深处生存,迫使所有生命都存在于狭窄的深度范围内。
水葫芦入侵
过去30年来,大量未经处理的农业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维多利亚湖,增加了湖中氮和磷的浓度,导致外来水葫芦大量生长,并沿入湖的河流向上扩展,覆盖了大片河滩地,阻塞水上交通,还影响捕鱼、水力发电和生活饮水。1995年,乌千达沿岸90%的区域都被水葫芦阻塞。1997年水葫芦数量达到顶峰,据统计,当年肯尼亚基苏木港经济衰退的原因70%是由于水葫芦阻塞港口并导致鱼类产量下降。水葫芦的增多还刺激了次级杂草的生长,为蜗牛和蚊子等提供了栖息地,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上血吸虫病和霍乱最为流行的地方。
环境保护
1994年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三国签订了《维多利亚湖三方环境管理规划筹备协定》,1995年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通过了《关于共享河流系统的议定书》。这些多边协议的签订使周边国家围绕维多利亚湖的管理与资源利用有了明确的规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水域的利用、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994年的《维多利亚湖三方环境管理规划筹备协定》。1995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GEF基金项目,其中心主要是渔业管理、污染控制、禾本科杂草人侵控制和流域地区的利用管理。1995年的《关于共享河流系统的议定书》是非洲在淡水保护方面的公约。确立了利益一致和密切合作的原则。1999年颁布的《尼罗河流域草案》是一个在尼罗河流经的10个国家之间实施的联合项目,其目的是确保可持续资源的开发、安全、协作和经济联合。综上所述,国外的跨界水资源管理几乎都从流域整体出发,组建以整个流域为单元的流域综合管理机构,进行流域统一管理。通过流域管理立法保障流域管理机构广泛的管理权力,国家在流域开发管理方面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
风景名胜
鲁邦多岛国家公园(Rubondo Island National Park):是坦桑尼亚的国家公园,位于维多利亚湖西南部,距离姆万扎以西约150公里,占地456.8平方公里,成立于1965年,野生动物有黑猩猩、犀牛长颈鹿和非洲灰鹦鹉。主岛鲁邦多岛面积237平方千米。该岛周围还有另外9个小岛,面积均不超过2平方千米。这10个岛屿组成了鲁邦多岛国家公园。在这里栖息的动物除了本土哺乳的河马、非洲草原狒狒、麝猫,还有外部引进的种类,如黑猩猩、黑白相间的疣猴属大象和长颈鹿。
相关文化
影视作品
《达尔文的噩梦》(Darwin's Nightmare)是一部由休伯特·索珀 (Hubert Sauper)编剧和导演的2004年奥地利法国比利时合拍的纪录片,讲述了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周围渔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该片在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波士顿环球报》称其为“年度有关动物世界的最佳纪录片”。
《食人鱼3D》(Piranha 3D)是一部 2010年由亚历山大·阿贾执导,皮特·戈德芬格和乔什·斯托尔伯格编剧的美国3D 恐怖喜剧电影,翻拍自喜剧恐怖电影《食人鱼》 (1978年)。电影讲述了几位青年在维多利亚湖边度假时,地下震动将数百只史前食肉食人鱼释放到湖中,几位主角不得不联手消灭它们的故事。
文学作品
《维多利亚湖 生态、资源、环境》(Lake Victoria—Ecology, Resources, Environment):这本书作者是乔瑟夫(Joseph L. Awange)和欧比埃罗(Obiero Ong'ang'a )。在这本书中,作者全面讨论了维多利亚湖存在的问题和潜力以及解决方法。主要探讨了生态、环境污染、资源管理等。本书对维多利亚湖面临的限制、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全面的见解。
参考资料
..2024-01-29
维多利亚湖.肯尼亚旅游局中文官方网站.2024-01-30
..2024-01-30
维多利亚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非大湖与城市生态研究站.2024-01-30
东非湖泊.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23-09-16
Lake Victoria Daily Records.farm on line weather.2024-01-31
Species in the Victoria.FishBase.2024-02-01
Lake Victoria Check List.inaturalist.2024-02-01
肯尼亚野生动物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02-01
马赛马拉.肯尼亚旅游局中文官方网站.2024-02-01
非洲第一大湖.中国-非洲总商会.2024-02-01
乌干达.中国领事服务网.2024-02-21
世界概况.CIA.2024-02-21
Kiira Power Station.UEGCL.2024-02-01
肯尼亚维多利亚湖环路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2023-09-10
乌干达渔业发展现状及开展中乌渔业合作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16
Development Solutions: Creative flow.European Investment Bank.2024-02-01
鲁本多岛国家公园.坦桑尼亚国家公园.2024-02-01
Movies-Darwin's Nightmare .Wayback Machine.2024-02-01
目录
概述
发现与命名
位置境域
形成历史
形成学说
形成过程
地理特征
气候
地质
地质构造
地层特征
岩石特征
矿产资源
金矿资源
稀土资源
地形地貌
水文
湖泊水
水位
水温
水质
水层
河流
尼罗河
卡盖拉河
马拉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植物
自然保护区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民族文化
科学考察
工程建设
纳鲁巴尔水电站
基拉水力发电站
交通运输
经济活动
重要事件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鲈鱼入侵
水葫芦入侵
环境保护
风景名胜
相关文化
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