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钏是中国戏曲和民间故事中的虚构人物,明朝时候起,就有无名氏写的《宝钏》曲词、《彩楼配传》《龙凤金钗传》
弹词,后改编成京剧《
红鬃烈马》、秦腔《
五典坡》等剧,在剧中她的身份是唐丞相
王允的三女儿,是一个有主见、性情刚烈的女子。
王宝钏到了适婚年龄,求得父亲的允许在二月二日抛绣球替自己选夫婿,她选中了乞丐
薛平贵,
丞相反对这门亲事,王宝钏不惜与父亲三击掌断绝关系离开相府,与薛平贵居住在武家坡寒窑。不久后,其夫薛平贵因为驯服伤人的红鬃烈马被封为后军督府,没过多久,随军出征西凉,被元帅魏虎设计被西凉所俘成为西凉
代战公主的驸马。王宝钏靠着挖野菜过生活苦守寒窑十八年。十八年后,其夫薛平贵回国,与王宝钏在武家坡寒窑相认,后代战公主协助薛平贵击败篡位的
王允,登上皇位,王宝钏成为皇后。有的版本写王宝钏仅做了十八
天皇后,就猝然而逝。
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故事在京剧、秦腔、
川剧、蒲剧、晋剧、汉剧、
豫剧、上党梆子、湘剧、
越调等剧种中都有演绎,不同剧种中故事情节差别不大,但王宝钏的形象有所不同,例如河北梆子中的王宝钏显得更有个性,有主见,刚烈而执着;京剧中的王宝钏则端庄、矜持、优雅、隐忍,甚至缺少女人的任性和可爱。传说中的寒窑遗址在
大慈恩寺塔东南曲江乡的东面,王宝钏苦守寒窑的坚贞、勇敢打动了许多人,其形象一度被神话,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王宝钏就是“
送子娘娘”的形象。
形象设定
身份
王宝钏是“王宝钏系列”
戏曲和民间故事的女主角,在
京剧、
秦腔、
川剧、蒲剧、晋剧、汉剧、
豫剧、上党梆子、湘剧等多个剧种中都有出现,其中京剧《
红鬃烈马》和秦腔《
五典坡》最有影响,剧中王宝钏的父亲是唐
丞相王允,官居一品;母亲陈氏为诰命夫人;大姐王金钏,嫁给户部为官苏龙;二姐
王银钏,嫁给兵部为官的
魏虎;王宝钏抛绣球选婿,下嫁给
长安乞丐
薛平贵。
外貌
剧本中没有直接写王宝钏年轻时的容颜,如《五典坡》中十八年后薛平贵再见王宝钏时,他眼中的王宝钏是“腰系罗裙少半片,足登绣鞋露指尖”穷困潦倒的样子,到寒窑相认之时,薛平贵细看王宝钏是“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他说“贤妻不信你菱花镜里看,你容貌不比彩楼前”,可见十八年间王宝钏容貌变化大,彩楼前曾也是“
红粉佳人”。
性格
不同剧本中王宝钏性格略有不同,如河北梆子《王宝钏》中的王宝钏有个性,有主见,刚烈而执着;
京剧《
红鬃烈马》中的王宝钏则端庄、矜持、优雅、隐忍,甚至缺少女人的任性和可爱。
秦腔《
五典坡》中的王宝钏王宝钏性格坚强,忠于爱情,贫贱不移。
人物经历
抛绣球选婿
王宝钏为
唐朝丞相王允的第三个女儿,一天她在花园散步,偶见一乞丐
薛平贵,他虽然衣衫褴褛但相貌不凡,颇有抱负,便生怜爱之心,赠他银两并约平贵二月二日到相府的彩楼前,她将绣球抛给他。二月二日王宝钏登上彩楼抛绣球选夫婿,薛平贵接到绣球,王宝钏的父亲王允得知接到绣球的是一个乞丐很生气,想要毁约将王宝钏另嫁给状元李应魁,王宝钏坚持要忠于诺言,嫁给薛平贵。父亲王允一气之下以与她断绝父女关系为挟,王宝钏与父亲三击掌断绝父女关系,离开相府到南城寒窑去追随薛平贵。
夫君出征
王宝钏出相府后,到
寒窑遗址公园与
薛平贵成婚。那时西凉国造反,进犯
唐朝,其夫薛平贵降服了伤人无数的红鬃烈马,唐王封平贵为后军
都督,却被父亲和二姐夫魏虎参了一本,被贬为马前先行,结婚三日就赴前线,出征西凉国,王宝钏在寒窑与薛平贵诀别,却让薛平贵点卯迟到,被魏虎打了三次,然后直接将他缚在马上赶到前线。
十八年后再相见
薛平贵西征后,王宝钏独守寒窑。母亲心疼宝钏前往寒窑去看她,劝她回相府居住,王宝钏拒绝,母亲留下钱米供她度日,之后,王宝钏一人苦守寒窑十八年,很多时候靠着挖
食用野菜艰难度日。而这十八年间,
薛平贵已被
武威郡国
代战公主招为驸马,西凉王去世后,薛平贵当上西凉国王。
一天,王宝钏在寒窑有人告诉她五典坡有官爷找她叙话,她前往去见“官爷”为避闲假托是王宝钏之友,“官爷”说是薛平贵的军中朋友有信带给王宝钏,需要见到王宝钏本人才给,王宝钏亮明身份后才知“官爷”就是十八年未见的夫君薛平贵,一番问话只是为了试探她是否守贞。原来,薛平贵在
银安殿见一大雁飞来口吐人言,就用金弹把大雁打了下来,见雁足上有王宝钏的半幅罗衫,上有王宝钏的血书,写明夫妻分别已有十八年,日夜盼着平贵回来,于是趁两国和谈之际前来寻妻。两人相认后同回寒窑诉衷肠。
入宫为后
寒窑相见后的第二天,王宝钏回相府替父亲祝寿,父亲
王允劝她改嫁她不从,其夫
薛平贵也为清算十八年的军粮质问魏虎,争执中两人要找天子论理,不料唐王突然驾崩,王允意欲篡位,
代战公主带兵前来平定王允之乱,助薛平贵登上了皇位。王宝钏在薛平贵登上皇位后,带上了正宫娘娘的
凤冠,也为父亲求得了恩典,不仅赦免了他的死罪,还成为了当朝太师(有职无权)。
传统戏曲《红鬃烈马》《五典坡》中都是圆满的结局,后来民间流传的版本
中将王宝钏的结局作了改变:王宝钏走出耗尽青春的寒窑,戴上了正宫宫娘娘的凤冠,可惜她福浅命薄无缘享受富贵,住了十八年寒窑,只当了十八天娘娘,就猝然而逝。
关系设定
形象分析
王宝钏的形象在
京剧、
秦腔,再到
粤剧、
二人转中都有塑造,故事的表述方式虽有不同,但作为故事主人公的王宝钏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核。她永远是打破门第束缚、不畏金钱权势、忠于爱情、坚守精神高地的美好女性形象。故事的设定虽然有时代的局限性,在命运面前她也选择了妥协,但是王宝钏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美好女性的诸多性格特征,这些美好属性使“王宝钏”这一经典角色,超越了时空限制,成为了文学戏剧史上的符号化的经典女性形象。
王宝钏在《
五典坡》中的人物形象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有着打破封建主义
包办婚姻的新女性思想,另一方面又是愿意为自己的丈夫苦守寒窑,这也是一种封建女子的品格。所以《五典坡》中王宝钏的艺术形象既有其保守的特点,也有其不同于封建女性的特点。
京剧《
红鬃烈马》中王宝钏这一女性形象既典雅端庄、痴情重义,又率真俏皮、机智勇敢,如此美好的人物形象给观众心中留下了温馨又值得回味的艺术享受。
故事起源
人物出现
薛平贵、王宝钏的剧本形成的时间、地点直到现在也不能确定,明朝时候起,就有无名氏写的《宝钏》曲词、《彩楼配传》《龙凤金钗传》
弹词等等,后改编成《红鬃烈马》《
五典坡》,可以确定的是故事在清朝广为流传,在
清代宫廷演出有关记载中,“清代中叶以来,花部戏兴盛,清宫演出过王宝钏的“寒窑戏”,剧目主要有《彩楼配》《击掌》《别窑》《探窑》《
赶三关》《跑坡》《银空山》《回龙阁》等。
人物原型
关于王宝钏的原型,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主要的说法有:
说法一:
薛仁贵和
柳银环的故事,薛仁贵为
天宝将军,英勇善战,官至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他的妻子叫柳银环或称柳英环,是王宝钏的原型。薛仁贵和柳英环的故事是戏曲《
汾河湾》中,
山西省一富户为母祝寿请戏班子唱这出戏,戏中薛仁贵长留军中,柳英环常年穷困,疾病缠身,病逝寒窑。富户之母听戏后常想柳英环不幸的结局,恹恹成病。山西富户于是悬赏征求薛仁贵大团圆的剧本,于是民间有文人为不违反历史事实,杜撰了一位“
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戏曲情节大同小异,只是为迎合富母心态,薛平贵登上了西凉国的王位,王宝钏成了正宫皇后,夫贵妻荣。该戏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也不治而愈,自此,戏曲舞台上便出现了“两薛并存”的局面。
说法二:王宝钏的原型是“取之《格林兄弟童话·熊皮》里三姊妹中的三妹”。但《熊皮》是北欧18世纪的作品,而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故事则是在中国10世纪左右问世的。当时东方与西方文化尚无交流关系,时间段亦相差远,不可能移花接木。其实,王宝钏是
封建社会门阀等级婚配制度的牺牲品和反叛者的综合造型。
“寒窑”故事模式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寒窑故事类曲目讲述的是富家女甘心下嫁乞丐,苦守寒窑,矢志不渝,终盼得丈夫得官归来,同享荣华的故事。
杂剧大家
王实甫就写过《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故事中刘员外的女儿刘月娥彩楼抛绣球选婿,选中贫寒书生吕蒙正,刘父想悔婚,刘月娥却甘心下嫁,被赶出家门,随吕蒙正在破窑安家,刘月娥苦守破窑终等到丈夫科考及第,衣锦还乡。
后来“城南破瓦窑”被不断沿用,穷叫化统统住在“城南破瓦窑”。如元杂剧《
杀狗记》,
秦简夫的《东堂老》,明朱有燉[dùn]的
散曲《风流乞儿》,
汤显祖的《
牡丹亭》,山东东路梆子《杨三孝打鞭》,这些剧中的主角穷困潦倒之时都居住在“城南破窑”。
清代花部戏《王宝钏》则是对宋明“破窑”故事模式的因袭,整个故事情节安排类似于《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破窑变成寒窑主要是因为清代戏曲更接近老百姓,“寒窑”就是贫寒人家的代名词,寒窑比破窑更贴切。
形象评价与影响
评价
张爱玲写过一篇《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形容王宝钏“像冰箱里的一尾鱼”,说“她的一生的最美好的年光已经被贫穷与一个社会叛徒的寂寞给作践完了,然而他以为团圆的快乐足够抵偿了以前的一切……可是
薛平贵虽对女人不甚体谅,依旧被写成一个好人。”
蒋勋说:“爱情里义无反顾的都是女子,但是王宝钏的故事几乎是荒谬的,就因为她丢了个球,就义无反顾了。薛平贵后来再出征路上被陷害,而王宝钏在寒窑中苦守了十八年。”
邢莉在《寻访古三千年》中认为王宝钏恰恰是封建伦理道德的自觉维护者:她用绣球打中了薛平贵,自己就是他的人了。过去教人,德贵不移,婚姻事一旦定下来就不能更改。她父亲让她放弃薛平贵,嫁给状元郎,是违反了道德的,是搞特权。这出戏实际上弘扬的是一个
封建社会的妇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自觉维护,不惜牺牲自己的世俗生活,以成全封建主流价值:忠贞不二,从一而终。
影响
民间文化
王宝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各地的戏剧作品中都有呈现,如
京剧、
秦腔、
川剧、蒲剧、晋剧、汉剧、
豫剧、上党梆子、湘剧、越调等。
王宝钏爱情故事,使寒窑成为了蕴含着丰富的爱情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资源的地方。窑址故地至今还有规模盛大的寒窑古庙会,西安民间至今也还有吃荠菜饺子纪念王宝钏的习俗。相关民间艺术品如楹联、剪纸、木版年画、娃娃哨等都能看到寒窑传说的人物形象。
在民间王宝钏的形象从美化到神化,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社会效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祈子活动盛行之时,王宝钏是个“送子娘娘”的形象。
后世文艺创作
文学:20世纪40年代,戏剧家顾仲彝大胆尝试,取
莎士比亚名剧《
李尔王》与中国旧剧《王宝钏》的故事重新加以编排,写成一出有现代人物的讽刺悲剧,剧中王宝钏化身李尔王的三女儿考狄莉娅,她们被父亲放逐。
张爱玲1950年1月以笔名梁京载于《亦报》上的小说《十八春》,命名启发来源于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
1963年,老舍对《
红鬃烈马》进行
二次创作,改编成
话剧新《王宝钏》,剧中突出王宝钏自尊的性格,“叫她始终一个劲儿,既不受调戏,也不跪下讨封,而
薛平贵也既不娶两个老婆,又不'大登殿’。”这就改掉了原剧中的不良内容和表现方法,提升了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
满族作家
叶广芩以《红鬃烈马》中的《大登殿》为题写了一部小说,大清朝最后一位状元郎
刘春霖给“母亲”保了媒,洞房花烛夜发现自己受了骗。“父亲”大了十八岁,已先娶了一位夫人,“母亲”成了偏房,类似于薛平贵的
代战公主。
歌曲:2009年
徐佳莹等创作了歌曲《
身骑白马》,
创作灵感来源于《
红鬃烈马》,王宝钏嫁
薛平贵后,平贵从军。宝钏在家苦守,薛平贵收到王宝钏血书,遂单骑走三关直奔
长安,与王宝钏寒窑相会。他们之间那真挚的爱情让徐佳莹有感而发,进而创作出这首歌曲,在音乐特点上吸收了地方歌仔戏的元素。从王宝钏故事中吸取创作灵感的歌曲还有2010年
萧闳仁[xiāo hóng rén]演唱《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2021年李星彤、曹宇编曲,龍[lóng]猛寺寬[kuān]度演唱《
武家坡》等。
国际传播
翻译家
熊式一改写王宝钏故事,创作了英文
话剧《王宝川》,1924年夏英国麦勋书局出版此剧,一时洛阳纸贵。同年冬熊式一亲自导演,把《王宝川》搬上舞台,更是雅俗共赏,连演三年九百多场而不衰,次年秋,《王宝川》在纽约百老汇上演,美国剧坛也为之轰动。
寒窑遗址公园
公园坐落于
曲江新区寒窑路18号,位于曲江池东隅。遗址总占地71亩。
遗址公园由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投资3.35亿元修复,于2010年5月1日盛大开园。园区内分为三大区域:婚庆区、遗址区、商业区,共有景点22个,如寒窑故事展示馆、寒窑遗址、三姐泉等。从寒窑沟口到沟内分别建有贞烈殿、望夫亭、
薛平贵、王宝钏大殿,还有“平贵降马” “平贵别窑” “王宝钏挖
食用野菜”“
王母娘娘探窑”等
塑像。每日在园区内还有仿古情景剧婚证、抛彩等定时上演。
寒窑遗址在
寒窑遗址公园内,是
清代后期当地群众依据《五典坡》剧情所唱的王宝钏守节地点而建,窑内有王宝钏塑像,又有“宝钏庙”和“宝钏祠”题壁。清代仅有王宝钏寒窑一处,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杨虎城将军之母和商贾、绅士曹泮林、吕厚安等人捐款,又增修了三间殿和团圆阁。寒窑分上下两层,依崖而凿。下层两窑为“别窑”和“探窑”,分别有王宝钏斟酒送夫及其母探女的塑像。从“别窑”沿梯而上便是宝钏的成仙洞,塑有宝钏像一尊。从此通过一个通道,即为王宝钏守节的茹苦洞。此洞由两洞相连,一洞中塑有王宝钏挖菜像,另一洞为其生活起居之寒舍。室内有一
土炕,炕前洞壁上嵌五十厘米见方的小窗,窗为几根木棍支撑,洞内幽暗无光,炕下仅有转身之地。
影视戏曲
影视形象
戏曲形象
戏曲影片
其他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