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绍武
中国文学家、翻译家
梅绍武(1928年12月22日—2005年9月28日),原名梅葆珍,祖籍泰州市,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次子,是中国英美文学翻译家、评论家,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等职。
梅绍武于1928年在北京出生,1947年梅绍武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在校期间他与妻子屠珍相识;毕业后梅绍武调入北京图书馆交换处从事外事工作。1956年,梅绍武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一个匈牙利富豪》出版;1959年,他与父亲梅兰芳被评为中国首批“先进工作者”。20世纪70年代梅绍武调入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与此同时他开始翻译英美文学名著,并于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了将京剧和梅派艺术传播到海外,梅绍武走出国门做访问学者,先后到美国日本举办梅兰芳艺术讲座。1984年,梅绍武创作了《我的父亲梅兰芳》一书;1987年梅绍武重新编写了《千金一笑》。1992年,梅绍武翻译的《任性的凯琴姑娘》,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此后两年,梅绍武担任了电视剧《梅兰芳》的编剧。梅绍武于2005年9月28日晚在北京病逝。
梅绍武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重点是诺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的作品,并且他还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翻译美国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作品的人。梅绍武获得中国第一个英美文学翻译奖;他翻译米勒的《萨拉姆的女巫》在国际文化界获得巨大的反响,成为中国少有的米勒研究专家;并且他翻译的《茶花女遗事》激励了林翻译外国文学的热情。梅绍武编著的《梅兰芳艺术评论集》,为后世学者们研究梅兰芳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梅绍武与董乐山施咸荣被称为美国所“三剑客”;2004年他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梅绍武1928年生于北京,原名梅葆珍,父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上世纪40年代,滞留香港的梅兰芳把儿子梅葆琛、梅绍武送到处于大后方贵州省。1941年,梅绍武到贵阳市清华中学就读。在贵阳上学的梅绍武,遇到唐宝鑫索天章、李宗瀛、周珊凤、周耀康等学识渊博的英语老师,他们严谨的教学态度、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梅绍武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抗战胜利后,兄弟俩才回到父母身边。梅绍武最初考入之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现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成为了梅家第一个大学生,然而他酷爱文学,1947年梅绍武考入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英美文学专业,1951年,梅绍武与屠珍相识于燕京大学,他们都热爱文学,相同的爱好使得两人产生了爱情。1952年,梅绍武从燕京大学毕业。
初入职场
1953年调入中国国家图书馆交换处从事外事工作,在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张铁弦的悉心指导下,梅绍武在外国文学翻译技巧上获得了除书本理论之外的不少实践经验。此外,北京图书馆的著名学者张申府、顾子风在国际书刊和外文书籍的选购方面也给予了梅绍武有益的指导。梅绍武最初从事的是法语翻译任务,主要翻译的是非洲和阿尔巴尼亚文学。特别是他刚参加工作后就翻译了阿尔巴尼亚国歌,并被《人民日报》刊载。
翻译与文学创作阶段
1956年,梅绍武的第一部译著《一个匈牙利富豪》获得出版,梅兰芳因此对梅绍武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与赞赏。1959年10月1日,梅兰芳与梅绍武因其在各自领域所获得的成就突出,同时被评为新中国第一批先进工作者。1960年,梅绍武就对米勒的剧作兴趣浓厚,他也撰写了不少有关米勒的评介文章,这也使他成为中国最早对米勒进行研究的学者。梅绍武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翻译英美文学名著,并调入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梅绍武翻译了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的名作《萨拉姆的女巫》;为了将京剧和梅派艺术传播到海外,梅绍武走出国门做访问学者,先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等)、日本举办梅兰芳艺术讲座。八十年代初,梅绍武与傅惟慈董乐山合作翻译了《马克思和世界文学》,之后他又翻译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普宁》和纳博科夫另一部重要作品《微暗的火》。1982年,梅绍武又与英若成和陈良廷一同翻译了阿瑟·米勒的剧作《推销员之死》。
八十年代梅绍武同夫人屠珍一同翻译了《重返呼啸山庄》,并且夫妻两人一起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建立美国文库进行准备工作时,因此接触并翻译了尤金的作品集。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梅邵武的重点译介对象,在他的作品集中梅绍武翻译了一部名为《更庄严的大厦》的剧本,该剧本长达25万字,是尤金 11 部戏剧剧本中文本最长的一部。
1984年,梅绍武创作了《我的父亲梅兰芳》一书,这本书在梅兰芳研究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胡适用英文写的《梅兰芳和中国戏剧》就是梅绍武亲自翻译成中文的。梅绍武编著的《梅兰芳艺术评论集》,搜集了大量的一手史料,为后学们研究梅兰芳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1987年梅绍武拿着《千金一笑》的剧本找到了梅兰芳的弟子李玉芙,希望李玉芙能将这出经典之作复排公演。他亲自修改整理剧本,使这出戏的剧情更加紧凑、人物更加丰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梅绍武与董乐山施咸荣因为他们三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朋友们常把他们戏称美国所“三剑客”。
晚年与逝世
1992年,梅绍武翻译的《任性的凯琴姑娘》,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此后两年,梅绍武担任了电视剧《梅兰芳》的编剧;1997年,他翻译的《梦锁危情》正式出版。2004年,他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的荣誉称号。
梅绍武于2005年9月28日晚在北京病逝。
主要作品
翻译作品
编剧作品
其他作品
创作特点
梅绍武对英美文学翻译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他对钱锺书的“化境说”非常赞赏,认为其适合于当代文学翻译的要求。梅绍武认为,文学翻译应将原作的内容理解透彻,之后才能借用汉语表达,唯此才能保持原作的文学性,否则就是抹煞了原作的文学性。梅绍武对翻译理论并不十分强调,认为翻译理论终究源于实践,理论观念过于浓厚反而会约束翻译实践。此外,原文语言的语言系统不能完全搬到中文语言系统中来。在梅绍武看来要深入研究好一位外国文学名家,就必须从翻译其作品的过程中领悟其创作风格特点。反过来说,只有真正领悟原作者的创作风格特点,才能翻译好他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正宗的北京腔成为他翻译语句的最爱,他经常打乱原作的句子结构,利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探讨如何将外语通过汉语来表达明白,同时还应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及语法要求。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语言的混乱及语法的不当,也便于读者的接受。
人物影响
翻译方面的影响
梅绍武的翻译活动始于光绪二十一年,其与精通法文的王守昌共同翻译了亚历山大·仲马的《茶花女遗事》,这是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反响;此次翻译作品给林纾翻译外国文学带来了启蒙和推动作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逐渐接受了英美文学价值,梅绍武的译著主要包括《马克思和世界文学》《任性的凯芹姑娘》《一个匈牙利富豪》《微暗的火》等经典作品。梅绍武以其卓著的文学翻译成就获得中国第一个英美文学翻译奖。他翻译米勒的《萨拉姆的女巫》在国外文化界获得巨大的反响,成为中国少有的米勒研究专家。
对戏剧的影响
梅绍武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他的研究对戏曲理论专业人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他精通四国语言,他把搜集到的外文艺术评论和梅兰芳与国际友人的往来信件都翻译成中文,比如胡适用英文写的《梅兰芳和中国戏剧》就是梅绍武亲自翻译成中文的。他发现:胡适当年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力主废除旧剧(京剧),以新剧(话剧)取而代之;而这篇写于1930年的英文文章,态度语气却显得缓和多了,胡适似乎觉得旧剧(京剧)仍有不少可取之处,朱子奇推荐给外国观众看看。
梅绍武编著的《梅兰芳艺术评论集》,搜集了大量的一手史料,为后世学者们研究梅兰芳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梅绍武走出国门做访问学者,先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等)、日本举办梅兰芳艺术讲座,将中国京剧和梅派艺术传播到海外。梅绍武对梅派艺术在舞台实践方面同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始终致力于恢复梅兰芳独创的剧目,力求使更多的梅派剧目得以再现于舞台。
荣誉奖项
梅绍武翻译作品《马克思和世界文学》获中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译作类)一等奖,另有短篇小说获首届花城译文奖;梅绍武还获得中国第一个英美文学翻译奖;2004年,他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的荣誉称号。
人物评价
绍武兄以亲见亲历的笔触,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极为真实全面地再现了我父亲多姿多彩的一生,从而使读者对梅兰芳、梅派艺术有了感性的认知。绍武生前伏案挥笔、孜孜吃吃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眼前,这也体现了我父亲朴实敦厚的风范对他的深刻影响。(梅葆玖 评)
他,人静如夜,笔稳如山,光而不耀,默默有闻。他用笔书写着他的一生,用笔传承着梅派艺术。今天,我们在缅怀他的同时,更应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来继承他为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财富。(北京晚报评)
他的翻译活动始于光绪二十二年,其与精通法文的王守昌共局题译了小什马的《茶花女遗事》,这是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只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反啊。这部小说的成功翻译极太激励了林好翻译外国文学的热情,并成功走上文学整译之路。(兰台世界 评)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网.2024-02-23
梅绍武 Shaowu Mei.豆瓣读书.2024-03-07
梅氏家族与贵州的渊源.今日头条.2024-02-23
《我的父亲梅兰芳》二集明年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24-02-23
梅兰芳 (1994).豆瓣电影.2024-02-28
美国所“三剑客”.光明网.2024-02-26
“之江大学”的故人旧事.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2024-03-14
斯堪的纳维亚民间故事.豆瓣读书.2024-03-14
灰烬的沉默.豆瓣读书.2024-03-14
毛姆短篇小说选.豆瓣读书.2024-03-14
刀痕的来历.豆瓣读书.2024-03-14
塔楼奇案.豆瓣读书.2024-03-14
《纳博科夫精选集》.豆瓣.2024-03-14
桥头眺望.豆瓣读书.2024-03-14
美国时钟.豆瓣读书.2024-03-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初入职场
翻译与文学创作阶段
晚年与逝世
主要作品
翻译作品
编剧作品
其他作品
创作特点
人物影响
翻译方面的影响
对戏剧的影响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