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
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
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爵士(Sir Richard Francis Burton,1821~1890),英国军官,著名探险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通晓25种语言和15种方言。
人物贡献
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爵士出版43卷探险记,30卷译著,包括全套16卷本的《一千零一夜》,他是第一个发现非洲坦噶尼喀湖的欧洲人,他考察过索马里穆斯林禁地哈勒尔,还曾以“天生的”穆斯林身份去麦加、麦地那朝觐后,写下了世界名著《走向圣城》,记载了他对东方圣地的考察、对东方知识、理论、制度、实物的描述,以及对东方经验、风俗、观念、生活方式等的研究。
探险经历
1831年3月19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一个军官家庭,祖先是英格兰、爱尔兰和法兰西混血儿, 20岁前因随家庭不断在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之间迁居而能流利地说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等4种语言和两种方言,后来又学会了包括阿拉伯语、兴都斯坦语、古吉拉特语、马哈提语、波斯语、木尔坦语、达罗毗荼诸语、泰卢固语、托达语、梵语土耳其语普什图语亚美尼亚语在内的25种语言和15种方言。自1842年违反校规被牛津大学开除而进入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以后,参加了对信德省的战争,在印度8年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东方世界的兴趣使他对当地习俗和传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29岁到32岁时住在法国的布洛涅,写了四本论述印度的书,其中《信德和印度河流域的人种》是一本光辉的人类学著作(1851年)。
在担任下级军官时,他曾经常乔装成穆斯林在东方世界旅行并多次被人误作虔诚的当地教徒。从此,他就萌生了赴圣城朝觐的念头,并通过悉心研究和大胆实践作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准备工作(包括行割礼以减少被人发现的危险)。他对东方有着渊博的知识,对复杂的伊斯兰教礼仪了然于心,对东方习俗的细枝末节了如指掌。1853年伯顿动身前往开罗,随即采用不同的伪装策略,进入圣城麦加与麦地那。冒着极大的危险去速写和测量清真寺和天房。伯顿历经千难万险回国后,根据自己在圣地的亲身经历,创作了两卷本、长达近千页的鸿篇巨制《走向圣城》(Personal Narrative of a Pilgrimage to Al- Madinah and Meccah,1855~1856),向西方读者较为客观真实、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古老而神秘东方的风物人情。不仅是杰出的冒险记事,也是对穆斯林生活、礼仪等的经典论述。此书在欧洲出版后,引发了西方读者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对揭开古老东方世界的神秘面纱、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854年组织新的探险队潜入东非禁地哈勒尔城,写成《东非第一批足迹》(1856年)。1855年组织探险队探索白尼罗河河源,穿越索马里兰时遭到当地人袭击而负伤,7月志愿参加对俄罗斯帝国克里米亚战争。战后于1857-1858年再度探索尼罗河 源头。历经艰辛,终于发现坦噶尼喀湖,1860年前往美国,访问摩门教都城盐湖城。写成《圣者之城》一书(1861年)。
以后进入英国外交界,任驻西属西非海岸外比奥科岛领事三年,经常考察西非的风土人情,收集详尽资料,受到后世人类学家的敬仰。1864年后任驻巴西的桑托斯港叙利亚大马士革奥匈帝国的里雅斯特的领事。1872年离任后,集中精力著书,内容广泛,关于冰岛博洛尼亚、信德、黄金海岸、米迪延金矿等均有记述。除著作外还从事翻译工作,以1885-1888年翻译出版的《天方夜谈》最为杰出,译文忠实,文笔流畅。1886年2月,维多利亚女王为表彰伯顿对大英帝国的功勋,授予他圣米格尔及圣乔治二级勋位。4年后的1890年10月20日,伯顿卒于奥匈帝国的里亚斯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贡献
探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