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汗王朝
中国新疆和中亚古代建立的封建政权
喀喇汗王朝(英文名:Qara Khanids,公元840年—公元1212年),又称为黑汗王朝、黑韩王朝、伊利汗朝,是西迁回鹘在原唐朝的北庭和安西两都护府所辖的大部分地区建立的王朝,即现今中国的新疆北部和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东半部这一广大地区。
公元840年,回鹘渠长句录莫贺勾结戛斯袭击回鹘城。回鹘可汗被杀后,其手下的一支在汗族庞特勤的率领下逃往西边的游牧部落葛逻禄。在降服葛逻禄后,庞特勤建立起了回鹘新王朝,即喀喇汗王朝。自公元990年起,喀喇汗王朝出兵先后占领了白水城、药杀水流域、和田地区,最后征服了整个中亚河中地区地区(今中亚撒马尔罕一带)。随着喀喇汗王朝的发展,阿里系和哈桑系的斗争也不断升级,两个派系轮流统治着王朝。直到公元1041年,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12世纪30年代,东部喀喇汗王朝成为西辽的附庸,因王朝内部的贵族暴动,东部喀喇汗王朝于公元1211年灭亡。西部喀喇汗王朝则先是沦为塞尔柱帝国的附庸,后成为西辽的附庸。公元1212年,布哈拉居民手工业者桑贾尔领导起义,花剌子模王朝趁机入侵,西部喀喇汗王朝被其所灭。
喀喇汗王朝在政治上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统治;军事上以步兵、骑兵为主,在军事情报的收集和作战原则上都有一定的经验;经济上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矿业及商业上都有一定的发展,同北宋辽朝西夏高昌回鹘都保持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往来,在发展中西贸易、传播中西文化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文化上统一了语言文字,文学、史学以及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得到极大发展,影响深远。
起源
喀喇汗王朝的起源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德国历史学家普里查克(Omeljam Pritsak)在1935年发表的《喀喇汗王朝》一文中,将各家说法归纳为维吾尔说、土库曼说、样磨说、葛逻禄说、葛逻禄-样磨说、处月说、突厥说等,但由于史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文中并未列出相应的论据。中国历史学家魏良弢(tāo)在《关于喀喇汗王朝的起源及其名称》一文中详细论证了喀喇汗王朝起源于漠北回鹘汗国汗族,即喀喇汗王朝就是公元840年西奔葛逻禄的回鹘王朝的汗族成员之一庞特勤建立,并由其后裔继承了王朝的汗位。根据《新唐书·回鹘传》和《旧唐书·回鹘传》中记载,首先,公元840年回鹘西迁葛逻禄的一支是回鹘中的主力,其数量相当大,其领袖庞特勤在回鹘汗族中十分有影响力。其次,回鹘在西迁前同葛逻禄并不是宗主与附庸的关系。相反,双方极可能是敌对关系。因此,当庞特勤率领回骼游牧民队伍进人葛逻禄领域时,自然与其发生战争。最后,回鹘人取得胜利,建立起新的回鹘汗国,由庞特勤统治,并自称可汗。此外,在《辽史》《资治通鉴》《宋史· 于闻传》等史料中也能找到相关材料,证明喀喇汗王朝起源于回鹘。
名称
喀喇汗王朝有诸多名称、他称。在西方近代历史著作中,曾有“喀喇汗王朝”“伊利克汗王朝”“可汗王朝”“汗王朝”“阿弗拉西亚勃王朝”“桃花石王朝”等名称。因王朝统治者的称号中含有“喀喇汗”(qaraxan)、“喀喇可汗”(qara xaqan)、“阿尔斯兰喀喇可汗”(arslanqara xaqan)、“桃花石博格拉喀喇可汗”(tanghaěbughra qara xaqan)等,“喀喇汗王朝”因此得名。在穆斯林史学家乌特比的历史著作中,他错误地把河中地区的统治者阿尔斯兰伊利克纳赛尔·伊本·阿里(ArslanIlik Nasr b.Ali)同他的长兄阿尔斯兰喀喇汗阿布·纳赛尔·阿赫马德·伊本·阿里(ArslanQara Xan Abu Nasr Ahmad b.Ail)混为一人,把两个不同等级的称号ilik(伊利克)和xan(汗)连缀成了ilik-xan(伊利克-汗),因此有了“伊利克汗王朝”。“可汗王朝”或“汗王朝”(al-Häqaniya或Hāniya)是来自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和伊本·阿西尔(Ibnal-Athir)的《全史》。“阿弗拉西亚勃王朝”是来源于波斯语的《王书》中吐兰的一位突厥英雄阿弗拉西亚勃(Afrasiyab)的名字。
中国近代文言文历史著述中对喀喇汗王朝也有诸多称谓,如“喀拉汗王朝”“哈喇汗王朝”“哈拉汗王朝”“哈剌汗朝”“黑汗王朝”“黑韩王朝”。根据《宋史·金玉国传》中记载,“喀拉汗王朝”“哈喇汗王朝”“哈拉汗王朝”“哈剌汗朝”是“qara xan”的全音译;“黑汗王朝”和“黑韩王朝”是“qara xan”的半意半音译。关于喀喇汗王朝的名称,除中原地区对其还存在全音译和半意半音译的分歧外,其余国家都已统一采用“喀喇汗王朝”的名称。
历史
王朝建立
公元744年,回鹘首领骨力裴罗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建立回纥汗国,后改称回鹘。在9世纪30年代,回鹘汗族因内部斗争不断,频繁更换可汗,导致政局不稳。同时,连年的饥荒和瘟疫导致大量牛、马等牲畜死去。在这种情况下,回鹘渠长句录莫贺公元840年勾结黠戛斯袭击回鹘城。回鹘可汗被杀后,其手下主要的一支在汗族庞特勤的率领下逃往西边的游牧部落葛逻禄。根据一些间接材料推断,庞特勤率领回鹘十五部进入葛逻禄领域后,很可能在七河地区后同葛逻禄叶护发生了战争。庞特勤降服葛逻禄后,建立起回鹘新王朝,即喀喇汗王朝。庞特勤在七河地区称汗之后,又东进再南下,先后占领了今伊犁河谷和喀什噶尔地区,即唐朝的北庭和安西两都护府所辖的部分地区。至此,喀喇汗王朝已初步建立。
王朝发展
宣布国教
喀喇汗王朝第一任君主毗伽阙·卡迪尔汗(庞特勤)去世后,其长子巴兹尔继位为大汗,统治巴拉沙衮; 次子奥古尔恰克·卡迪尔为副汗,统治逻斯。巴兹尔死后,奥古尔恰克·卡迪尔续娶了他的妻子,并收留了他的次子萨图克。萨图克受萨曼王朝的影响,接受了伊斯兰教,取教名为阿布杜·克里木。在萨曼王朝的支持下,萨图克击败了奥古尔恰克·卡迪尔,占领了喀什噶尔,称博格拉汗,开始在国内推行伊斯兰教。随后,他又按伊斯兰国家模式建立了伊斯兰教法统治,创建了官僚队伍与管理机构,设立了宗教法庭。宗教领袖在喀喇汗王朝享有重要地位,宗教学者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导致寺院经济大量发展。
公元941年,萨图克通过战争夺得了怛逻斯、巴拉沙衮地区。公元955年,萨图克去世,其长子巴伊塔什继位,教名为木萨·本·阿布杜·克里木,称阿尔斯兰汗。在阿尔斯兰汗木萨统治时期,喀喇汗王朝实现了伊斯兰化。据伊本·阿西尔记载,公元960年,喀喇汗王朝有20万帐突厥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因此许多史学家认为,就是在这一年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
对外征服
阿尔斯兰汗木萨开始了征服佛教中心和田地区的争斗,与统治和田地区的于李氏王朝的战斗长达二十多年。木萨去世后,其子阿布勒·哈桑·阿里继任汗位,称博格拉汗。公元990年,博格拉汗哈桑出兵萨曼王朝,占领了对方的白水城,两年后,又向中亚河中地区进军。萨曼王朝只得与喀喇汗王朝缔结协定,将河中地区划入喀喇汗王朝境域。公元996年,喀喇汗王朝伊利克纳赛尔向萨曼王朝发动新的进攻。因不敌攻势,萨曼王朝努赫二世向自己的附庸巴里黑总督塞布克特勤请求增援。一番战斗和谈判后,塞布克特勤和伊利克纳赛尔签订和约,规定以卡特万草原(在撒马尔罕以北)作为边界。也就是说,锡尔河流域至此已全属喀喇汗王朝境域。公元999年10月23日,喀喇汗王朝军队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开进了萨曼王朝首都布哈拉。伊利克纳赛尔接管了萨曼王朝的国库,结束了萨曼王朝在河中地区的统治。
扩张受阻
萨曼王朝覆灭后,喀喇汗王朝和哥疾宁王朝一起瓜分了萨曼王朝的领土。哥疾宁王朝苏丹马赫穆德娶了伊利克纳赛尔的女儿为王后,双方承认以阿姆河为两国边界。公元1006年,当马赫穆德进攻印度时,喀喇汗王朝派出了两支军队渡过阿姆河进入了霍拉桑省。一支军队由秀巴希特勤率领,进攻尼沙普然和图斯;另一支军队由贾法尔特勤率领,进攻巴里黑。马赫穆德得知后,立即返回哥疾宁,派出军队逼使贾法尔特勤撤到忒耳迷。秀巴希特勤也顶不住哥疾宁王朝军队的进攻,把重送给了花剌子模沙阿里,自己率领残部退回了河中地区。为了吸引马赫穆德不去追击秀巴希特勤,伊利克纳赛尔再次派贾法尔特勤率领6000名战士进攻巴里黑,但还是以失败告终。第二年(公元1007年),伊利克纳赛尔事先同和田地区的统治者卡迪尔汗玉素甫结成同盟,对哥疾宁王朝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战争。马赫穆德投入500头大象作战,喀喇汗王朝军队不善于同它们战斗,遭到惨败,大批战士逃跑时淹死在河中。这次会战的结果,打消了喀喇汗王朝向霍拉桑省扩展的念头,同时喀喇汗王朝的内部分裂加剧,不可能再采取共同的对外行动。
王朝分裂
在喀喇汗王朝发展过程中,王朝内部逐渐形成了两大系:长支阿里系和幼支哈桑系。11世纪初,喀喇汗王朝的首领是阿里系的托干汗阿赫马德,直接统治着喀什噶尔和七河地区。他的弟弟阿尔斯兰汗伊利克纳赛尔统治着河中地区。在阿尔斯兰汗伊利克纳赛尔死后,阿里系的曼苏尔继其统治河中地区。托干汗阿赫马德死后,曼苏尔成为喀喇汗王朝的首领。期间,幼支哈桑系的势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博格拉汗哈桑的儿子卡迪尔汗玉素甫征服了和田地区和喀什噶尔以东地区。与此同时,河中地区的统治权也转到哈桑系的阿里特勤手中。后来,卡迪尔汗玉素甫加兹尼苏丹马赫穆德结盟,决定从阿里特勤手中夺取河中地区,并把它交给卡迪尔汗的次子亚干特勤统治。阿里特勤战败后放弃了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撤退到达布西亚。
后来,塞尔柱帝国家族统领的土库曼斯坦人加入了阿里特勤的部队,公元1031年左右,阿里特勤自称“桃花石博格拉喀喇可汗”。阿里特勤死后由其长子玉素甫继位。贝里特勤伊卜拉欣进入库米吉人地区后,在土库曼人的帮助下从阿里特勤儿子们的手中夺取了几乎整个河中地区,并于公元1041年攻占了布哈拉。阿里特勤的儿子们只得逃往东部。随后,贝里特勤伊卜拉欣自称桃花石博格拉喀喇汗,奉行完全独立的政策,不再承认东部喀喇汗王朝是自己的宗主。至此,中亚河中地区地区独立的西部喀喇汗王朝形成。而喀喇汗王朝也从此分裂成为东、西部两个王朝。
王朝灭亡
成为附庸
在阿赫马德统治西部喀喇汗王朝期间,政权与教权斗争激烈,加上阿赫马德暴虐人民,因此,伊斯兰教法官阿布·塔希尔·本·伊尔克以被压迫者的名义呼吁塞尔柱帝国苏丹马利克-沙出兵支援。公元1089年,苏丹马利克-沙占领布哈拉之后,继续进兵撒马尔罕,攻下了内堡。阿赫马德被迫下台,被送往伊斯法罕。阿赫马德被处死刑后,塞尔柱王朝于公元1097年命令由苏来曼·本·达吾提(即苏来曼特勤)继任汗位,将西部喀喇汗王朝变成了自己的附庸。 公元1137年5月到6月,西辽军队在和毡粉碎了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军队。公元1141年,卡特万草原会战后,河中地区落到西辽手中,西部喀喇汗王朝又成为西辽的附庸。
东部灭亡
东部喀喇汗王朝在12世纪30年代成为西辽的附庸,当时,东部王朝伊卜拉欣汗与葛逻禄和康里人的首领发生冲突,于是向西辽求助。西辽趁机占领了七河地区,并宣布取消伊卜拉欣的汗号,将其封为“土库曼伊利克”,继续统治喀什噶尔与和田地区。公元1158年,东部喀喇汗王朝被西辽菊尔汗派往河中地区,帮助西部喀喇汗王朝镇压叛乱的葛逻禄军队。公元1205年,玉素甫死于喀什噶尔,其子穆罕默德继位。在阿拉乌丁·摩诃末统治时期,宗主西辽政局不稳,附庸国或独立,或转投成吉思汗。据朱外尼记载,喀什噶尔与和田的喀喇汗王朝统治者曾起兵造反,喀什噶尔汗被俘虏囚禁。公元1211年,乃蛮王子屈出律取代西辽末帝直鲁古的统治后,把喀什噶尔汗从狱中释放,送回了喀什噶尔。但当地贵族并不欢迎他,于是设下阴谋,将他刺死于城门中。至此,东部喀喇汗王朝灭亡。
西部灭亡
西部喀喇汗王朝成为西辽的附庸后,当地的统治秩序也并未改变。公元1206年,布哈拉城爆发了手工业者桑贾尔领导的反对宗教封建主的起义。花剌子模国王阿拉乌丁·摩诃末认为此时正是征服河中地区的最好时机,于是他率领大军直取布哈拉。摩诃末很快攻下了布哈拉,把桑贾尔投入河中淹死,成功镇压了这次人民起义。随后,花剌子模又与西喀喇汗王朝结成同盟,但两国的联军被西辽军队击败。摩诃末逃回花剌子模后,西喀喇汗王朝首领奥斯曼帝国汗又转向西辽王朝,并向皇帝直鲁古的女儿求婚,但遭到拒绝。奥斯曼汗受辱后又转向花剌子模,承认摩诃末为自己的宗主。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西辽王朝的再次出兵,最后攻占撤马尔罕。但是此时西辽的东部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叛乱,直鲁古不得不从撒马尔罕撤兵,返回东部。花剌子模阿拉乌丁·摩诃末利用这一时机,再次率军进入河中地区,在奥斯曼汗的欢迎下进驻撒马尔罕。成为花剌子模的属国后,奥斯曼汗处于花剌子模驻撒马尔罕总督的控制下,完全失去了自由,西喀喇汗王朝人民也遭受到更为残酷的剥削。公元1212年,河中人民不满花剌子模王朝的剥削而起义,奥斯曼帝国汗支持这一行动。摩诃末率军镇压,攻破撒马尔罕城,处死了奥斯曼汗,西喀喇汗王朝灭亡。
疆域
根据普里查克的地图(1951年)、《乌兹别克共和国史》的地图(1955年)和《中国历史地图集》(1975年)的地图,以及以1009年作为标准年代的前提下,王朝的东南边界在今天的若羌县境内;正东方边界在今天的阿克苏市拜城县之间,以荒山、戈壁为界;东北包括准噶尔盆地,至阿尔泰共和国山,与辽朝接壤;正北至巴尔喀什湖一线;西北边界至咸海;正西和西南以阿姆河为界,同哥济宁市王朝的呼罗珊地区为邻;正南包括瓦汗走廊,至兴都库什山脉
民族
喀喇汗王朝境域内的居民主要由突厥语各民族和伊朗语各民族组成,其中包括葛逻禄、突骑施、样磨、处月、古斯、回鹘、粟特等。葛逻禄原为回鹘部落联盟的一部,9世纪中期,西迁回鹘进入七河地区后,葛逻禄分为三支,其中一支东迁阿克苏地区,被喀喇汗王朝归并后成为王朝军队的主力。根据汉文史料记载,突骑施汗国于8世纪中期臣服于葛逻禄,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继续活动于七河地区。根据《世界境域志》记载,样磨是由许多部落组成,主要从事畜牧和狩猎,在喀喇汗王朝后期已融合进回鹘人中。处月人也是喀喇汗王朝军队的主力,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军队甚至被称为“处月利亚”。古斯人原在锡尔河下游和威海以北一带游牧,在喀喇汗王朝中期,一部分古斯人随塞尔柱人进入中亚河中地区地区,大部分古斯人进入呼罗珊。回鹘人在古代就游牧在后来的喀喇汗王朝所领疆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在帕米尔高原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在喀喇汗王朝以前往着一些操伊朗语的部落,这些部族在喀喇汗王朝后期,有的融合进回鹘人中,有的成为塔吉克族的一部分。
政治
中央
在中央行政机构中,喀喇汗王朝的官职可以明显地分为三级。因喀喇汗王朝采取双王制,所以王朝的第一级统治者是汗和副汗,原则上大汗由长子继承,是整个汗国的最高统治者;副汗由次子继承。汗和副汗以下的第二级统治者是受封的王室成员。在大汗和副汗的统治区内,大汗和副汗会将各自的领地再进行分封,形成若干个封地,由受封的王室成员统治。因此,这些王室成员也被称为“封地汗”。大汗下面的封地汗被称作“伊列克”,副汗下面的封地汗称作“特勤”。第三级官员有:摄政大臣“尤古鲁悉”,负责协助可汗处理对内、对外重大事务,通常由伊斯兰教徒担任;传令大臣“塔沿古”,负责将可汗的圣旨、号令传达给下级;宫廷大臣“敖耳朵巴悉”,负责处理宫廷日常事物和召集大臣会议等;秘书官“伊里姆噶”,负责用突厥文为汗起草国家文书;税收大臣“伊姆噶”,负责收取实物贡赋;宣旨官“比鲁克”,是被汗命令去执行特殊任务的行政或军事官员;谋臣“于伽”,负责替可汗出谋划策,以及一般由可汗之子和宗族子弟担任的叶护
地方
喀喇汗王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在游牧区和农业区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在游牧区,喀喇汗王朝保持了原有的部落组织形式,以氏族部落为社会的基层单位,保持原有的部落制度,让部落酋长统治本部落。部落中的纠纷、犯罪等事务也由部落酋长裁决。而喀喇汗王朝的统治仅是要部落酋长服从汗的命令,承担一定数目的赋税和必要的兵役。作为回报,喀喇汗王朝会保护这些部落或部族的安全。在中亚河中地区、喀什噶尔、于阗(今新疆和田南)等农业区,回鹘人逐渐由游牧转向定居。因此,部落制度趋向衰落,而逐渐形成了村社组织。村社由喀喇汗王朝直接赐封的“伯克”进行统治。此外,地方官员还有氏族(部落)首领“阿特里额”;负责村社的生产及用水的“吐屯”;协助乡长工作的“绅班”等。部落和伯克领地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一定的特权。
军事
喀喇汗王朝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中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相对于攻城略地来说,王朝更多时候是通过战争来获取财富。喀喇汗王朝时期,军事领域的法制体系很不完善,没有专设的立法机构,更没有明确严密的法律条文,仍以历史上形成的习惯法作为道德约束规范。在将帅人员的选拔方面,王朝看重将帅的品质,主要考察“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将帅人才要英勇、足智多谋、对恶人威严、对好人温和、要言而有信,同时还要具有慷慨好施的品德,将抢掠获取的财物及时犒赏下属。在军纪管理方面,王朝以“号令统一、明法审令、齐众以律、以治为胜”为治军理念。在战功奖励方面,王朝主张必须赏罚分明,认为只有及时功必赏,罪必罚,恩威并施,才能做到在战时令必行,禁必止。
喀喇汗王朝的骑兵、步兵部队是主力,武器装备以铁器为主,另外还会提供刀枪、战马、征衣等。喀喇汗王朝具有一系列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在兵力规模方面,王朝主张精兵致胜,作战方式基本上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的正面冲突。在战术方面,侧重野战和游击战。形势有利时,王朝军队会强势进攻或肆意进犯;形势不利时,则立刻撤退,四散逃窜。同时,也会讲究使用一定的军事谋略,强调进攻速胜、速战速决,反对持久作战。由于喀喇汗王朝处于草原、沙漠和绿洲等地理环境,因此在作战期间的屯兵宿营比较简单、实用。军营扎在牢靠且水草丰美的地方,士兵们集中在一起,不可远离营帐。在军事情报方面,王朝军队会先派前锋和探马侦察打探敌情,尽力抓住敌方派出的侦察人员,然后从对方口中获悉敌人军情,然后再根据敌情伺机行事。同时,侦察人员也要小心防范,不能让自己被敌方抓获,严防泄露自己一方的军事秘密。
经济
农业
喀喇汗王朝东部的喀什噶尔、金玉国阿克苏市叶尔羌汗国等地是王朝的农业发达区,盛产小麦、棉花、蚕桑、大麦玉蜀黍属、高梁、豆类、瓜果、蔬菜等作物,配套修建了许多水利灌溉设施,可供农田、园林的灌溉。
畜牧业
喀喇汗王朝北部、中部的天山昆仑山脉阿尔泰山等山脉草原地区及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盛产马、牛、羊、骆驼、驴等。同时,与之配套的奶酪制品、皮革制品加工业也较发达。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和锡尔河中游地带的居民则以捕渔业为主。此外,这一时期的狩猎也十分重要,猎获物主要是蹇驴、羚羊、鹿、瓶羊、猪、狼、狐、松鼠、熊等。
手工业
喀喇汗王朝的手工业主要有玻璃、陶器和纺织业。玻璃器皿主要有碗、盘、高脚杯、瓶、罐、墨水瓶、文具盒,以及香料小瓶和装饰品等,大部分为无色玻璃,也有绿色、淡黄色、蓝色、天蓝色、褐色等有色玻璃。陶器采用陶轮生产,各个城市都能见到制陶工具和陶窑。这一时期的釉陶不仅生产量大,而且工艺精湛,还出现了在很薄的陶坯上涂着浅蓝色或者蓝色的釉,即“卡申”釉陶。纺织业产量大、品种多、质地好。河中地区主要生产维达尔棉布。在布哈拉有一种红、绿、白三色的棉布,也是当时的名产。此外还有亚麻、丝、毛等织品在这一时期也十分畅销和流行。
矿业
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矿业十分发达,在费尔干地区有铁、锡、银、汞、铜、石棉绿松石等矿产。在和毡地区有被称为“库希-西姆”(银山)的银矿。在乌斯鲁珊地区的马尔斯曼达城附近和明克-鲁斯塔克有铁矿。泽拉夫珊河上游也是一个矿区,主要开采金、硫酸盐等。巴达赫山地区以产红宝石天青石著名,甚至在帕米尔高原的深山中也有矿坑。
外贸
喀喇汗王朝宋朝、辽朝、伊朗印度、阿富汗以及西亚、北非和东南欧都有发达的商贸往来。喀喇汗商队运进宋朝的珠玉、珊瑚、翡翠、象牙、乳香、木香、琥珀花蕊布、龙盐、西锦、玉鞍马、肭剂、金星石、安息丁香蒲桃和马、驴等。以上除玉石、砂、马、驴以外,大部分是喀喇汗商队从西方,包括西亚、南亚、非洲、阿拉伯帝国诸地转运的货物。从货物的量看,马匹、乳香、玉石是。喀喇汗商队从宋朝运回丝织品、茶、衣服、银器和钱币,其中丝织品数量最多。随后,喀喇汗商队又将这些丝织品与萨曼王朝、伽兹纳王朝、波斯等国进行交易。
外交
同宋朝
喀喇汗王朝与宋王朝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往来关系。公元1009年,喀喇汗王朝击灭了佛国于阗,开始着手经营东方的丝绸之路。于是,王朝派出以回鹘人罗厮温为首的使团,携带地方特产前往宋朝朝贡。此后,喀喇汗王朝按宋朝的规定,三年遣使一次,携带大量珍品进贡给宋朝。宋朝则以货价数倍的丝绸和金银作为回馈,还给使者大量贵重物品为赏赐,双方交往更加密切。11世纪中期,喀喇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喀喇汗王朝向西的通商道路被阻断,于是与东方的宋朝的政治往来和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因为在与宋朝的交易中获得巨额的利润和好处,喀喇汗王朝打破了宋朝三年一贡的规定,从每年一次变成一年两次,而且使团规模也越来越大,所带货物越来越多。公元1097年,备受西夏侵扰的宋朝借助喀喇汗王朝的兵力,联合攻打西夏,双方的友好关系达到了高潮。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喀喇汗王朝向宋朝派出的使团前后共有50多次,使团将乳香等运往宋朝,再把丝织品、衣服、金银器皿和茶叶等运回喀喇汗王朝。
同辽朝
据《辽史》记载,公元993年,喀喇汗王朝派出第一个使团前往辽朝,耶律德光对同喀喇汗王朝的关系十分重视,派出墨离鹘末里率领使团回访。公元940年,墨离鹘末里返辽后,受到辽太宗的赐衣嘉奖。从此,喀喇汗王朝与辽朝一直保持密切的友好关系。公元996年,喀喇汗王朝阿里·本·木萨汗在位时曾向辽朝派出使臣为儿子求婚。喀喇汗王朝一共向辽朝派出使臣16次,其中13次是所谓的“朝贡”。两国基本上是和平相处,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
同西夏
喀喇汗王朝和西夏都位于丝绸之路沿线,至公元1036年,西夏完全控制了丝绸之路河西道,隔绝了喀喇汗王朝与北宋的直接贸易,致使喀喇汗王朝转求于青唐道,但喀喇汗与西夏依然保持了表面的友好关系。公元1083年,喀喇汗王朝的官方团队被西夏所掳,与北宋的贸易路线被阻断。于是,双方维持的表面和平被打破,关系不断恶化。直到公元1093年,双方进入了激烈的对峙阶段,公元1097年,喀喇汗王朝与北宋联军进攻西夏,二者关系彻底决裂。在《宋史》和《宋会要辑稿》中有少量的记载,11世纪下半期,喀喇汗王朝已经与西夏接壤,即使双方在政治上有冲突,但在经济上仍有一定的往来,双方关系时好时坏。
同高昌回鹘
公元10世纪50年代初,萨图克·布格拉汗执政后便派遣军队进攻高昌回鹘汗国,占领了高昌回鹘汗国管辖的库车市和库尔勒。公元955年,萨图克·布格拉汗去世,其长子巴伊塔什即位后继续进攻高昌回鹘汗国。公元961年,两国在今乌鲁木齐市附近发生了激烈战争。高昌回鹘战败,成为喀喇汗王朝的附庸,须向王朝按时交税。 喀喇汗王朝允许高昌回鹘汗国继续保留其汗国名号、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种依附关系一直延续到11世纪40年代喀喇汗王朝分裂。在喀喇汗王朝对于阗李氏王朝的战争中,由于宗教信仰相同的关系,高昌回鹘支持于阗李氏王朝,因此与喀喇汗王朝发生过战争。
文艺
语言
喀喇汗王朝建立后,其境内部落多数使用突厥语。而一些非突厥语的部落则自愿或被迫地融合进了突厥部落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维吾尔族体。因不同种族和部落在语言方面不断地融合,喀喇汗王朝境内形成了统一的语言哈喀尼耶语。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在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喀喇汗王朝境内开始使用阿拉伯语,王朝的文书中也开始出现阿拉伯语借词。在13世纪后,喀喇汗王朝语言分为三个分支,分别是以塔塔尔族、巴西克尔特、哈萨克族和克尔可孜语为基础的北突厥语-钦察汗国文学语言,以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和阿纳托里突厥语为基础的西突厥语-乌古斯可汗克普恰克文学语言,以及以维吾尔族乌兹别克语为基础的东突厥语-察合台语。
文学
喀喇汗王朝时期,伊斯兰文学盛行。王朝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和诗人,他们借助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语言,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学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然后用突厥文或阿拉伯语、波斯文写出了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玉素甫·哈吉甫及其长篇哲理诗《福乐智慧》,阿合买提·玉格乃克及其长篇劝告谕诗《真理的入门》,艾合买提·亚萨维及其著作《警言集》。这时期还出现了阿布都勒·哈帕尔·本·玉赛音·阿勒玛依、贾玛力·卡热西、伊玛迪丁·喀什噶里、麦吉迪丁·本·艾德那尼·穆罕默德·艾勒·撒马尔罕·那尔夏赫、艾卜·赛伊德·艾勒·伊德里斯等专家、学者。河中地区还出现了艾买克·布哈力、素赞·撒马尔罕、热西迪·撒马尔罕等著名诗人。
史学
喀喇汗王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以及优秀的史学著作。如麦吉迪丁·穆罕默德·本·艾德那尼的著作《突厥斯坦与秦的历史》,系统地介绍了喀喇汗王朝的族系和杰出人物的事迹。撒马尔罕的杰出史学家穆罕默德·本·艾力·艾·贾法尔·艾勒 ·卡提甫·艾勒·撒马尔罕为当时的玛斯吾迪·本·艾力·克力齐·桃花石汗专门编著了一部名叫《政治动机论》的著作,叙述了苏里坦·散吉尔·克力齐·桃花石汗的生平事迹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中亚著名的历史学家艾卜·拜克力·穆罕默德·本·贾法尔·那尔夏赫编写了《布哈拉史》,艾卜·赛依德·阿布都热合曼·本·穆罕默德·艾勒·依德里斯编写了《撒马尔罕史》,喀什噶尔的著名史学家艾卜·弗托·阿布都勒·哈帕尔·本·玉赛音·艾勒·阿勒玛依编写了《喀什噶尔史》。
音乐
喀喇汗王朝时期,以“木卡姆”为主体的歌舞艺术十分流行。王朝还出现了一批有关木卡姆和音乐理论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法拉比的《音乐之书》《节奏的种类》《音乐论》《音乐书》 以及其弟子阿布·阿里·伊本斯纳的 《法则》《救助之书》《音乐之妙药》等。在伊斯兰教义的基础上,喀喇汗王朝新出现的各种仪式、宗教节日和游览活动、传统的自然节日及出游,都与歌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纳乌如孜节作为中亚民族的新年,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出外春游,吃苏木莱,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此外,为了纪念在伊斯兰圣战中阵亡的喀喇汗王朝的可汗或者将领,人们还要举行群众文艺活动,演唱挽歌。
君王世系
前期喀喇汗
东部喀喇汗
西部喀喇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起源
名称
历史
王朝建立
王朝发展
宣布国教
对外征服
扩张受阻
王朝分裂
王朝灭亡
成为附庸
东部灭亡
西部灭亡
疆域
民族
政治
中央
地方
军事
经济
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
矿业
外贸
外交
同宋朝
同辽朝
同西夏
同高昌回鹘
文艺
语言
文学
史学
音乐
君王世系
前期喀喇汗
东部喀喇汗
西部喀喇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