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师乞(?―616年),
鄱阳县人,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大业十二年(616年)与同乡
林士弘率众起义,攻克豫章(今
江西省南昌市),自称元兴王,年号始兴(一说天成)。后中流矢而死。所部归林士弘率领。
操师乞是鄱阳县新义操家(今属金盘岭乡)人,出身农民,性情豪爽,力过人,爱好打抱不平。小时他念过几年书,后来一面跟着父亲种田,一面练习武功。他所在的村位于群山环抱的一处平原上,以往常常受到兵匪侵扰。为此他和村民商量,在村里开辟了练兵场和跑马场,组织青壮年村民进行练兵。
隋
仁寿四年(604年),太子
隋炀帝即位,是为炀帝,改元
大业。登基之后大兴徭役,发动大量的民丁营建
洛阳市,开凿运河;又一次再次地举行对
高句丽远征。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大业七年(611年),山东人
王薄首先树起义旗,反对
隋朝的压迫。接着,全国各地农民起义迅速展开,此伏彼起。大业十二年夏秋间,操师乞、
林士弘亦揭竿而起,向
江南人民发出革命的信号。
操师乞对隋朝统治者早就强烈不满,产生对立情绪。官吏每到新义,他也从不假以辞色。渐渐,他成了官府剿除的对象。大业十一年,
隋炀帝结束对外战争后,开始加强对农民军的“围剿”。次年,
南海知府刘权路过
鄱阳县,朝廷下诏令其就地“讨贼”。官逼民反,操师乞决心把握时机,和林士弘即时发动起义。林士弘此时拥有一支农民武装,在鄱阳南部活动。共同的理想,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两支农民武装迅速汇合起来,浩浩荡荡向郡城进军,公开向隋王朝宣战,广大贫苦百姓闻风响应,起义军队伍猛增到一万多人。
当时,鄱阳郡城武备不修,有个名叫袁斌的人,以防御兵乱为由,“倡义聚郭内居民相保守”。此人略谙军事,颇精武艺,城防工作实际上由他负责。但他对农民军的实力却完全估计不足,一经交战便支持不住,只好弃城逃走。城内大小官吏见郡城不保,也一个个带着家属、细软,仓皇逃命。起义军初战取得辉煌胜利。操师乞当即下令安抚百姓,
建仓放赈,并对部队进行整训。当年十月,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年号“天成①。”
接着,起义军又攻下了
浮梁县、
彭泽县等邻县。
大业十二年秋,操师乞亲率起义军向
江西省重镇——
豫章郡(今
南昌市)进发,乘敌不备,一举攻占了豫章。在那里,操师乞任命
林士弘为大将军;并确定以豫章为据点,逐渐向
江南各地扩展。
豫章之失,使隋王朝大为震惊,正在
扬州市游幸的
隋炀帝,紧急命令
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往“讨”。刘子系
徐州市人,曾任
南齐的殿中将军,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奉诏后即带领兵马奔赴
豫章。操师乞闻讯,亲率部队迎战于城外。在战斗中他身先土卒,冲锋陷阵,不幸中箭身亡。义军骤失元帅,军心动摇,开始败退。林士弘当机立断,挺身而出,带领部队继续奋勇拒敌。此时
隋朝“围剿”农民军的主力已经瓦解,刘军后援无人,军士斗志很低;起义军由于操师乞牺牲,沉浸于悲痛之中,也急待善后,因而战事呈僵持状态。
林士弘是操师乞的忠实战友,他受任于危难之中,时刻在想如何完成义军的未竟之业。他看出,隋王朝在
江南的武装部队,有战斗力的就数
刘子翊这一支,干净、彻底地削灭刘部,既可以为操师乞报仇,振奋全军士气;又可以为起义的发展廓清道路,扩大战果,因而这一仗必须打好。
主意拿定后,林士弘调整部署,集中一部分人正面防御,牵制敌人;另调一部分人组建
水军队伍,发挥水上作战优势,同时派人刺探刘部消息,捕捉战机。公元616年11月,
林士弘率部与刘子翊军大战于
鄱阳湖(即后来的鄱阳湖)。义军同仇敌忾,奋勇争先,加之大多生长在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习水性,因此开战不久,就把
刘子翊打得溃不成军,刘本人也被义军击毙,没有死的敌军,纷纷向义军投降。一时军威大振,邻近郡县的农民踊跃加入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
公元616年12月
壬辰②,林士弘建立楚国,自称皇帝,定年号为“太平”,以当年为“太平”元年。他任命部下王戎为
司空,率领部队攻打九江、
临川区、
南康区(原
南康郡)③、
宜春市等郡,这些地方的豪俊之士都纷纷起来杀掉
隋朝的官吏,归附于
林士弘,很快统一了
江西省全省之地。接着,又派兵攻打
南海各郡(今广东地),大军所到之处,势女瞰竹,隋朝官吏望风而逃。于是“北至九江、南
番禺区(今
广州市),悉有其地”,即都成了林士弘起义军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