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累(
迪维希语:މާލެ;英语:Malé)位于
北马累环礁的南部边缘,是
马尔代夫的首都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截至2022年10月,马累总人口为211908人,面积约为8平方千米,马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马累岛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八大的岛屿。 迪维希语是马累的官方语言,英语也是通用语言。
马累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北马累环礁,但在行政区划上马累并不属于北马累环礁管辖。马累的主岛是马累岛,马累在行政上分为6个行政区,其中4个行政区在马累岛上,第5个行政区是威利马累岛,第6个行政区是
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岛岛,它是一个
人工岛,2004年开始有人在岛上定居。瑚湖尔岛(Hulhule),又称机场岛,也隶属于大马累管辖。通过填海造陆,
马累的面积扩大了许多。 马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旱季和雨季,全年气温相对稳定,平均最高气温为28℃,平均最低气温为26.8℃,年平均降水量略高于1613毫米。 马累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导致的
海平面上升、海啸、淡水含水层枯竭、 珊瑚礁白化等。
马累岛上第一批定居者是来自现代印度次大陆和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的德拉威人。至今,马累仍保留着德拉威文化和北
印度底层人的文化。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
阿育王时代,佛教传播到马累,马累有1400多年的佛教历史,虽然历史书籍上很少有记载,但确实留下了很多佛教
文化遗产,包括文字、建筑、习俗等。从1153年开始,马累经历了6个
伊斯兰教朝代的更迭,直至1932年结束。1968年,
马尔代夫废除
君主制后,时任总统
易卜拉欣·纳西尔(Ibrahim Nasir)对马累进行了改造,拆除了皇宫、军事要塞和防御堡垒。部分古建筑保留了下来,比如
马累星期五清真寺(Malé Friday Mosque)等。 多年来,马累一直是政治活动和历史里程碑事件的发生地。
马累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 心,一些南亚国家在马累设有银行,部分国家还在马累设立了常驻外交机 构。马累的第一产业较为落后,土地贫瘠,且面积小,
椰子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渔业资源丰富,盛产
北方蓝鳍金枪鱼、石斑鱼属、
绿海龟和玳瑁等。第二产业仅有小型船舶制造维修业,及
海鱼和水果加工、编织、服装加工等手工业。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是第一大经济支柱,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25%左右。马累岛建有港口,在对面瑚湖尔岛上建有维拉纳国际机场。
马累的居民几乎全部是迪维希人,他们的传统服饰有萨隆(Sarongs)和利巴丝(libaas),本土音乐舞蹈有博杜贝鲁(Bodu Beru),本土手工艺品有精美的木
漆器。他们信奉
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不饮酒。他们的主要宗教节日有
开斋节、
圣纪节、
古尔邦节等。
马累作为
马尔代夫首都有很多旅游景点和旅游度假区,如星期五清真寺、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
苏丹公园等。
名称来源
马累作为马尔代夫首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整个马尔代夫群岛是以其首都马累命名的。 “马尔代夫”一词的意思是“马累的岛屿”。在早期的外国资料中,马累被称为Ambria或Mahl。 对于马尔代夫人来说,它是Fura Malé,即“杰出的马累”。马累一直都是政府所在地,也是马尔代夫国王和
伊斯兰教苏丹居住的地方
据说,早期定居在这里的泰米尔人将以马累岛为中心的这些岛屿称之为“Maalaitivu”,意思是“花环岛”或者“链条岛”。有记录显示,在出现“马累”这个名字之前,这个岛被称之为“Athamana Huraa”。据当地的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吉拉瓦鲁(Giraavaru)渔民每次捕获大量
鲔鱼后,都会去
环礁南段的某个大沙洲上清理金枪鱼,大量的金枪鱼内脏和血液使得沙洲周围的水域看起来像一大滩血(即"maa ley gandeh","maa" 来自
梵语 मह ,"maha", 意思是“大”, "lē" 的意思是“血”)。从传统上来讲,
马尔代夫的第一批居民(包括吉拉瓦鲁人)并没有国王,而是由当地首领统治,社会结构很简单。
然而,有一天,一位名叫科伊马拉(Koimala)的王子,从印度次大陆乘坐一艘大船到达马累环礁。吉拉瓦鲁人望见他从远方而来,并对他表示了热烈欢迎。吉拉瓦鲁人允许科伊马拉王子在一个大沙洲上定居,这个大沙洲就是吉拉瓦鲁人宰杀
北方蓝鳍金枪鱼的沙滩。据说沙洲上的第一棵树是
木瓜树(然而,也可能是任何一种能结可食用果子的树,因为古迪维希语中的“可食用水果”这个词与现代马哈尔语中“木瓜”这个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岛上的当地居民逐渐接受了这位来自北方的王子。接着宫殿建了起来,这座岛屿正式被命名为马累(Maa-le,或Malé),而距离马累岛最近的岛被命名为瑚湖尔岛(Hulhu-le)。
历史沿革
第一批定居者
马尔代夫的第一批定居者是德拉威人(Dravidian people),他们来自现代印度次大陆和
斯里兰卡(现称为“斯里兰卡”)的沿海地区。 对马尔代夫语言、口语和其他文化传统的对比研究表明,自古以来,德拉威文化就对以马累为中心的马尔代夫社会产生了明显影响。 吉拉瓦鲁人(Giraavaru)自称是第一批在马尔代夫定居的泰米尔人(
泰米尔语)的后裔。
当地的古代历史主要是通过铜版、刻在珊瑚工艺品上的古代文字、
马尔代夫的习俗、语言等传承下来。 现在的马累仍保留着德拉威文化和北
印度底层人的文化,语言中有明显的埃卢(Elu)底层文化特色,同时这些文化也体现在地名、亲属称谓、诗歌、舞蹈和宗教信仰上。
佛教时期
佛教可能在公元前三世纪
阿育王时代传播到马累。尽管在大多数的历史书籍中都很少介绍佛教时期,但1400年的佛教时期确实留下了很多
文化遗产,包括文字、建筑、习俗等。尽管佛教在十二世纪前一直是当地的主要宗教,但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怎么传入的却没有历史记载。历史上,吉拉瓦鲁人在马累岛上出现的时间早于佛教王国,在吉拉瓦鲁人的传说中提到过佛教以及央集权王国在马累建立的事。
伊斯兰教的传入
1153年,当时信奉佛教的国王多韦密(Dhovemi Kalaminja Siri Thiribuvana-aadiththa Maha Radun )带领全国人皈依伊斯兰教,并给自己起名为穆罕默德·阿德尔(
穆罕默德 al-Adil)
苏丹,从此开始了6个伊斯兰教朝代,直至1932年结束。
1343年,
阿拉伯旅行家
伊本·白图泰 (Ibn Battuta) 到达马累后,在他的旅行游记中对这座城市以及整个
马尔代夫进行了大量的描述。 他提到,女王雷亨迪·卡迪贾 (Rehendhi Khadeeja) 在马累有一处宫殿(可能与后来
苏丹位于岛中心的宫殿是同一座宫殿)。在宫殿内,几个坑里藏有可供交易的贝壳。 伊本·白图泰还提到了几座用木头建造的清真寺。
17世纪,
苏丹穆罕默德·伊马杜丁 (Muhammad Imaduddin) 在马累岛的北面、东面和西面修建了城墙。
渔船和小型
多尼船(Dhoni)可以进入内港,而较大的船只则必须停泊在维利马累岛和瑚湖尔岛之间的外港。 岛面积不到一平方英里,周围环绕着浅
潟湖。
1888年,马累有2148名居民,但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住房需求紧张。1925年至1927年穆罕默德·沙姆苏丁三世(Muhammad Shamsuddeen III)统治期间,古老的堡垒和破旧的城墙被拆除,并进行了较小规模的重建, 道路修得又直又宽。 以前的大型墓地也被清理掉,以腾出更多的地方建造房屋供人居住。
独立时期
1965年7月26日,
马尔代夫宣布独立,并于1968年11月11日建立共和国。1968年马尔代夫废除
君主制后,当时的
易卜拉欣·纳西尔总统开始重建马累,拆除了皇宫和堡垒。只有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和
马累星期五清真寺(Hukuru Miskiy,或Friday Mosque)等被保存了下来。1967年,马累的居民人数很快增加到11453人,到1977年达到29522人。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居住需求,1986年马累政府对周围的浅
潟湖进行了填海造陆。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马累位于
马尔代夫北马累环礁的南部边缘,是马尔代夫首都。它的中心坐标是4°10'29.28"N,73°30'31.97"E。时区属于东五区(
UTC+5)。马累当地时间比国际标准时间早5个小时,比北京时间晚3个小时。马累距
斯里兰卡西南约645千米。包括下属的五个岛在内,马累的面积约为8平方千米,其中,胡鲁马累岛面积超过5平方千米。
气候
马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雨季和旱季,雨季从4月持续次年到1月,旱季从2月到3月。与许多具有这种气候的城市不同,马累全年气温相对稳定,最高温度31℃,最低温度26℃。平均最高气温为28℃,平均最低气温为26.8℃。 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略高于1613毫米。
地质
北马累环礁由古代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中央突起形成沙丘,中央下陷形成环礁。大洋
地壳冷却,导致
海床下沉。火山的顶部逐渐下沉,直到完全倒塌。剩下的都是巨大的环礁,珊瑚边缘冲刷着海洋表面。
地形地貌
马累及附近岛屿的地貌形态千变万化,马累岛位于
马尔代夫北马累环礁的南部边缘,其北侧主要为珊瑚
潟湖地貌,是与外海隔开的平静的浅海水域,湖由几条水道与外海连通。马累岛南侧为海岸地貌,海岸包括砂质海岸和
珊瑚礁海岸。根据马累环礁的横截面图,主要的潟湖、礁,几乎全部淹没,很少一部分像马累岛一样露出来。马累岛北部的斜坡呈线型,坡脚平缓地向北延伸200多米。在水深不超过50米的近海,大量
沉积物在此堆积,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沙丘堆积场,稳定性相对较好。
水文水利
马累没有河流。离马累海滨大道50米远的海上,有珊瑚礁石砌成的防洪堤。马累及附属岛屿经历着强大的洋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风方向的影响。首都马累附近航道中的洋流速度为四节或更大。 在
环礁内部,洋流形成更稳定的
潮汐流,潮汐的高度和盛行风方向的变化,会导致潮汐流动速度的变化。马累周边海水温度变化通常在27-30℃之间。气温较高的时候,
潟湖内的水温会逐渐升高,进而影响环礁内的水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马累岛的土地面积不到2平方千米,却生活着129381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岛屿之一。胡鲁马累岛面积超过5平方千米。威利马累岛的土地面积约为0.318平方千米。通过填海造陆,
马累的面积扩大了许多。
水资源
马累岛没有河流,岛上的居民饮用水,主要依赖雨水和地下水,但是储存雨水的设施占地有限,而地下水又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海水混入造成的盐化,因此,饮用水主要来自淡化的地下水。自来水厂从城市地下50–60米深的井中抽出苦咸水,并利用反渗透技术对其进行淡化。 2019年3月,
马尔代夫卫生部长宣布马累自来水公司(MWSC)提供的自来水经过多次检测后,符合
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可以直接饮用。
海洋资源
马累有丰富的海洋水生生物和鱼类,常见的有
北方蓝鳍金枪鱼,石斑鱼属,海豚鱼,
魣属,
鲚鱼及金鳞鱼等。
渔业是马累的重要产业,垂钓也是马尔代夫广受欢迎的娱乐项目。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马累城市化程度高,没有陆地野生动物,但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包括各种热带鱼类及
绿海龟、玳瑁和珊瑚、贝壳之类等。
植物
马累约有100多种结果实的植物,如草海桐(学名:
草海桐属 taccada)、
红雀珊瑚(学名:Pedilanthus tithymaloides)、
黄槿(学名:Talipariti tiliaceum)、文殊兰(学名:Crinum asiaticum var. sinicum)、红花缅栀(学名:Plumeria rubra)、红龙船花(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Ixora coccinea)、
朱槿(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沙漠玫瑰(学名:Adenium obesum)、
椰子(学名:Cocos nucifera)、
橡胶树(学名:Ficus elastica)等。马累有43中有毒植物,常见的有红花缅栀(学名:Plumeria rubra)、
木薯(学名:
木薯属 esculenta)和
调料九里香(学名:Murraya koenigii)。另外,马累有22种野草,常见的有
小叶冷水花(学名:Pilea microphylla)、
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oleracea)和
牛角瓜(学名:Calotropis gigantea)等据报道,在马累和许多度假村岛屿上,许多
杧果因盐分渗透而死亡。马累的的
热带植被有
面包树树丛、
灌木丛和
椰子树丛。
自然保护区
马累的多种海洋生物和鸟类已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并相应划定保护区,保护国家特定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其中包括划定自然保护区,用来保护湿地、
红树林以及海域,并划定覆盖
珊瑚礁、岛屿、海草床和红树林的
生物圈保护区等。古尔希法鲁·科赫拉瓦尼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坐标位于4°10'30.0"N,73°28'00.0"E,成立于1995年10月1日,面积为0.8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马累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海平面上升、 海啸、淡水含水层枯竭、珊瑚礁白化。 当地人对全球变暖以及
极地冰融化可能导致
地平线长期上升表示极为担忧,这是20世纪90年代
马尔代夫人民与环境之间脆弱平衡的重要问题。
行政区划
马累在行政上分为6个行政区,其中4个行政区在马累岛上,它们分别是亨韦鲁(Henveiru)、加洛尔胡(Galolhu)、马凡努(Maafannu)和麦克昌戈利(Macchangolhi)。第5个行政区是威利马累岛(Villimale),它之前是一个旅游胜地。第6个行政区是
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岛岛(Hulhumale),它是一个
人工岛,2004年开始有人在岛上定居。瑚湖尔岛(Hulhule),又称机场岛也隶属于马累管辖。通过填海造陆,
马累的面积扩大了许多。
政治
马累市议会是负责马累市治理的地方政府机构。多个政府部门大楼和行政机构位于马累岛海滨。 2011年《权力下放法案》颁布后,马累市议会成立。 该市分为18个政治选区,每个选区有一名议员。在2021年地方议会选举中,穆罕默德·穆伊祖 (Mohamed Muizzu) 当选首位选举产生的市长。
马尔代夫进步党在议会中获得11个席位,马尔代夫民主党获得6个席位。
马累市议会的职责是进行民主治理,促进社会、经济和社区和谐发展,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生态多样化的环境。议会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2023年11月17日,马累市原市长穆罕默德·穆伊祖正式宣誓就职马尔代夫国家总统后,时任副市长艾哈迈德·纳尔什(Ahmed Nareesh)就任马累代理市长。
人口
人口数量
据马尔代夫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22年9月,马累市(包括胡鲁马累岛和威利马累岛)总人口数量为211908人,男性124894人,女性87014人。男女比例为103:100。其中马尔代夫人数量为160187人,常驻外国人数量为51721人。0岁-17岁的人口数量为45252人;15岁-64岁的人口数量为115752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6699人。马累人口密度为65776人/平方千米。就岛屿人口密度而言,马累世界排名第八;就岛屿人口数量而言,马累世界排名第160。
马尔代夫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马累。马累的人口从1987年的2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0万人。许多外国人和马尔代夫其他地区的马尔人发现他们不得不偶尔到马累岛上短暂居留一段时间,因为马累岛是国家的行政中心和国家机构所在地。大多数马累人居住在小房子里或公寓大楼里,通常与大家庭的亲戚或室友同住。拥挤的居住环境迫使政府开发胡鲁马累岛。
族群
在马累,民族比较单一,几乎全部为迪维希人。现在的迪维希人大多数是以前从
印度、
阿拉伯国家以及非洲和其他地区迁移来的各种人种的混血后裔。
语言
马累的居民多数说
迪维希语(Dhivehi)或马尔代夫语,是
僧伽罗语、
泰米尔语、
波斯语和
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的变异语种,属于印欧语系。英语也是岛上的通用语言。
宗教信仰
马累岛上的居民绝大多数信奉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国教,属逊尼派。 2008年宪法《费希加努》(Fehi Gānoon)宣布了伊斯兰教在
马尔代夫的重要性。 宪法要求所有拥有马尔代夫公民身份的人必须信奉伊斯兰教,这在法律上确定了马尔代夫公民100%是穆斯林。马累有40座
蓝靛厂清真寺,著名的包括伊斯兰中心和星期五清真寺,每个伊斯兰教徒有5项基本义务,即背诵入教誓词、执行5项日常祈 祷仪式、实行施舍、谨守斋月期间斋戒以及去麦加朝圣。
经济
综述
马累市的经济以旅游业和
渔业为主导,第一产业中,农业较为落后,渔业较为发达。第二产业中,主要有小型船舶修造,及一些
加工业。第三产业中,旅游业为国家创造最多的外汇。
第一产业
马累市土地贫瘠,农业耕地面积小,农业较落后。土壤为沙质且高度碱性,氮、钾和铁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农业发展。渔业资源丰富,盛产
鲔鱼、鲣鱼、石斑鱼属、
绿海龟和玳瑁等。
第二产业
马累市仅有小型船舶修造,及
海鱼和水果
加工厂、椰壳纤维制品加工厂、服装纺织加工厂等。城市的电力大多数是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供应的,马累政府在积极推进
太阳能发电项目。2018年3月,中国
国机集团工程集团承建的
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岛1.5兆瓦太阳能电站建成投产,每月平均发电量为230兆瓦,为56座建筑和1座清真寺供电。马累岛每年用电约2.76亿度,占
马尔代夫总用电量的60%,高峰用电负荷约70MW。中资企业承建的胡鲁马累发电站项目已于2019年4月完工运营,装机5台9000KW柴油发电机组, 有效缓解了大马累地区的用电短缺。马尔代夫交通与承包集团(Maldives Transport and Contracting Company),简称MTCC,成立于1980年,是马尔代夫第一家上市的企业。企业成立的目标是为马尔代夫基础设施和交通事业做贡献。MTCC是
马尔代夫一家的的综合性公司,公司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建筑施工,
项目管理,物流服务,工程设计及众多商品。
第三产业
旅游业是第一大经济支柱,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28%左右,并贡献60%的外汇收入,超过90%的政府税收来自进口关税和观光相关的行业。马累市有许多旅游景点,其附近有很多度假村。马累港口运输业也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港口货运量持续增加,政府对港口进行了升级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周转时间。
马尔代夫旅游发展集团创立于2006年,并于2007年1月份上市。公司目标是发展马尔代夫旅游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马累实行从学前到高中毕业的免费教育。成人识字率为98.94%。马累有38所学校,在校学生约3万人。教师构成中,既有本地教师,也有外籍教师,既有永久性教师,也有临时教师。2011年,马尔代夫国立大学成立,位于马累市,是马尔代夫唯一的一所大学。
参考资料:
马尔代夫高等教育学院(Maldives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简称MCHE)成立于1999年1月1日,是政府运营的高等教育重组和合理化改革的一部分。 MCHE在高等教育和培训部的支持下运营,是岛上唯一的公立学位授予机构。 此高等教育学院可以授予各个专业的学位、文凭和证书,特别注重工程、健康科学、教育、旅游和管理。
文化事业
马累有一座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一座
马尔代夫国家美术馆(National Art Gallery)和一座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马尔代夫国家美术馆
马尔代夫国家美术馆成立于1999年,由政府收集各种艺术品,形成永久藏品,是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同时也会定期组织各种艺术品展览及艺术家画展,有来自本土的艺术家举办画展,也有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在此举行画展。美术馆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水平。
马尔代夫国家图书馆
马尔代夫国家图书馆位于马累岛,建于1945年7月,是整个国家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图书馆。
马尔代夫国家图书馆是学生、研究人员及大众读者汲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为大众养成读书习惯,收集阅读资料以及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育
马累人们尤其喜欢足球运动,足球在当地人心中占有特殊地位。其他受欢迎的运动还有网球、棒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水上运动有潜水、浮潜、冲浪及帆船等。
马累综合体育中心(Malé Sports Complex )位于马累岛,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体育场,由马尔代夫足球协会管理运营,通常用于足球比赛,可以同时容纳11850人观看比赛,是全国唯一一个带有草皮的综合体育场。此体育中心拥有室内及室外篮球场、网球场、两个足球场、网球场及曲棍球场。
马尔代夫足联、篮协、乒协田径协会及曲棍球协会的办公室也位于此地。2021年体育场的塑胶跑道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是马尔代夫唯一一个拥有国际标准塑胶跑道的体育场。
媒体
当地影响较大的媒体有《太阳在线》(Sun Online)、《阿瓦斯》(Avas)、《视觉新闻》(Vnews)、《密哈鲁》(Mihaaru)、《拉吉新闻》(Raajje News)、《
马尔代夫独立报》(Maldives Independent)等,大部分系
迪维希语媒体。“马尔代夫之声”电台建于1962年,用英文和迪维希语进行全国广播。1978年3月,马尔代夫电视台建成启用,同年卫星通讯站建成,可通过卫星转播世界各地节目。
医疗卫生
当地政府实施名为Aasandha的全民健康保险医疗计划。在马累有两家大型医院,一家是国有
公立医院,名叫英迪拉·甘地纪念医院(the Indira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Memorial Hospital),成立于1948年1月,1996年4月更名为现在的名字,是
马尔代夫最大的政府医疗机构,提供三级医疗服务,拥有约300个床位。另外一家是私立商业医院,名叫ADK医院,成立于1987年,是马尔代夫第一家
私立医院,也是最大的
三级医院。1998年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马尔代夫为无疟疾国家。人均寿命为72.2岁(2006年)。
环保事业
气候变暖给马累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水土流失,
海滩退化,淡水资源进一步减少,海洋温度升高,
北方蓝鳍金枪鱼等鱼类减少。还有,污水未经处理就被泵入大海。固体废物被运送到附近的岛屿填充
潟湖。马累政府已认识到改善环境迫在眉睫,已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挑战,政府采取低碳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措施。
马累的生态环境与
马尔代夫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一样都十分的脆弱。与湛蓝的天空、透明的海水、白色的沙滩形成鲜明的对比,马累西部的人工岛屿斯拉夫士岛(Thilafushi)上满地是塑料瓶、包装纸以及腐烂的食物,垃圾如山。
珊瑚礁是各个岛屿的基础,为
小岛提供保护,起到天然防御系统的作用。马尔代夫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健康的珊瑚礁和生态系统。马累政府开展了多项保护海洋环境的工作。
为了促进珊瑚礁重新生长,科学家将带电锥体放置在水下6.1米-18.3米处,为珊瑚幼虫提供可附着的基质。2004年,科学家们目睹了珊瑚的再生,珊瑚开始排出粉色卵子和
橙色的卵子。这些珊瑚的生长速度要比未经处理的珊瑚生长速度快五倍。
社会治安
当地的社会秩序相对良好,恶性刑事犯罪不多,不存在反政府武装组织,当地居民不允许持有枪支。2021 年5月6日,
马尔代夫议会议长、前总统纳希德在位于马累住所附近遭遇爆炸袭击受伤。
交通
公路
马累市下辖的每个岛屿都有密集的道路网,这些道路被命名为“magu”(道路或街道)、“hingun”和“goalhi”(小路或小巷)。 马累的道路交通拥堵,尤其是在马累岛。马累岛和瑚湖尔岛由
中马友谊大桥连接,该大桥于2018年10月通车,而胡鲁马累岛与瑚湖尔岛则通过堤道连接,从而使三个岛屿的道路网得以连接。
中国-马尔代夫友谊大桥(
迪维希语:ސިނަމާލެ ފާލަން)又称“中马友谊大桥”,它连接马尔代夫的马累岛及瑚湖尔岛。中马友谊大桥为
韦拉纳国际机场提供了联外陆路通道。桥长2.01千米,设有车辆双车道及分离的摩托车、自行车道、人行道。2018年8月30日通车。
航空
维拉纳国际机场(Velana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于马累岛附近的瑚湖尔岛 (Hulhulé) 上,建成于1960年,1964年开始升级改造,于1966年再次开始运营。2017年1月机场更名为维拉纳国际机场。它是马尔代夫的主要机场。 随着
中马友谊大桥的开通,现在可以通过公路从马累市前往机场。
马尔代夫航空(
迪维希语:މޯލްޑިވިއަން,英语:Maldivian)是马尔代夫的国家全资拥有的航空公司,总部位于马累市,以
韦拉纳国际机场为
枢纽机场,营运
马尔代夫国内岛际航线以及前往
亚洲等世界各地的国际航线。FlyMe 航空公司的总部也位于马累市。2022年10月,海上飞机航站楼建成,耗资5500万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飞机航站楼。
全球已有超过50家航空公司开通了多国至马尔代夫 首都马累的客运或货运服务,其中,
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
马尔代夫国家航空、
国泰航空等航空公司开通了中国至 马尔代夫的定期或包机航线。目前,中国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
昆明市、
重庆市、
成都市、
武汉市、南京、
西安市、
长沙市、
杭州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有直飞马累的定期或旅 游包机航班。
航运
在
马尔代夫,除了马累岛、瑚湖尔岛和胡鲁马累岛现在可以通过公路进行岛际旅行,马累岛与其他岛屿之间的旅行主要方式是乘轮渡船和传统的
多尼船(dhonis)。
马累商业海港位于马累岛西北部,码头长约102米,码头水深约为9.25米,是所有商业活动的中心。 马尔代夫运输和承包公司 (MTCC) 成立于1980年,旨在为马尔代夫基础设施和运输提供服务。马累商业海港经过改造后可停靠6000吨级货轮。 马累港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公共交通
马累的公共交通主要由3条小巴线路组成,它们贯穿整个城市,连接马累主岛和大马累地区。 所有路线均由拉杰交通枢纽项目(Raajje Transport Link,简称RTL ) 运营。 这些公共汽车穿行在城市中较宽的道路上。 18岁以下儿童、残疾人等有特殊需要的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乘坐。
兰花路线 (R10)、
阿米尼(Ameenee) 路线 (R11) 和索森(Sosun) 路线 (R12)。 这些路线以行驶线路的主要干路兰花路(Orchid Magu)、阿米尼路(Ameenee Magu)和索森路(Sosun Magu)命名。 马累公交系统共有41个站点,其中R10和R11各有20个公交站点,R12有8个公交站点。所有3条路线均经过市中心的马吉德希路(Majeedhee Magu)。
R11至R9是连接马累至
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岛和
韦拉纳国际机场的路线。 这些线路上运行的是大型公交车,2020年底双层大公交车开始在马累岛和胡鲁
马累岛之间运行。R13是一条位于威利马累岛上的小型公交车路线,包含13个公交站点。 它与索森路线 (R12) 一样使用较小的电动新能源公交车。
文化
综述
马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他们的文化掺杂着来自
印度、
斯里兰卡以及
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及传统,从而也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马累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服饰、舞蹈、手工艺品等传统物品或传统艺术上。
艺术
音乐和舞蹈
马累的本土音乐舞蹈名叫博杜贝鲁(Bodu Beru),是一种传统的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它融合了非洲、阿拉伯及印度文化于一体,并有所创新。博杜贝鲁翻译过来是“
大鼓”的意思,大鼓是主要的乐器。通常,一次博杜贝鲁表演需要约二十人参与,包括至少三名鼓手和一位领唱的歌手。
手工艺品
当地受大家喜欢的艺术品是木
漆器,这些木漆器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是由当地的木头制作而成,挖空中部,表面涂上红色、黑色和黄色的
没药树,并刻上精美的图案,有的制作成盒子,有的制作成篮子,有的制作成碗。这些木漆器都非常实用,且非常精致。
饮食
马累居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不饮酒,鱼是
马尔代夫人吃的最多的食物。主食除大米外还有
木薯、
椰子、红薯、芋头等淀粉食物。居民较少吃蔬菜,喜欢吃辛辣食物。水果主要有香蕉、西瓜、木瓜、芒果等。
“咖尔迪亚”(
咖啡 Guardia)料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常常出现在当地人招待宾客和节庆祝典的宴会上。“咖尔迪亚”的主食部分是蒸香焦、薯类或面糕,菜的部分是切碎的洋葱、
椰肉和青柠檬汁等,此外,还有松鱼肉片汤。一般家庭都是将这几种食物分别盛在大盘子里,排在餐桌上,以自助餐的形式来享用。
杜法意翅泰(Dhufaa Echetai)是一种嘴嚼的小食。这种小食的材料有
槟榔果、
萎叶、丁香及酸果、烟叶等。
马尔代夫淑女(The Maldive Lady)是当地一种强烈、香醇的调制鸡尾酒。这是一种不含酒精的
鸡尾酒,在不同的酒吧都有各自不同的调制配方。
节日
宗教节日
开斋节:伊斯兰历每年的10月1日,马尔代夫人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会礼之后,人们走亲访友,互送自己做的节日食品。
斋戒日:
伊斯兰教教历的第9个月第1天到第30天,人们从黎明到天黑禁止用餐饮水,天黑以后才能进食,斋月期间,饭店一般白天都关门停业。
圣纪节:伊斯兰历每年3月12日。伊斯兰教节日之一。圣纪活动兼有纪念穆罕默德诞生与逝世的双重意义。
古尔邦节:伊斯兰历12月10日,开斋节后70天左右。
法定节假日
参考资料:
习俗
宗教习俗
马累的居民都是是伊斯兰教教徒,祈祷在生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超过工作和娱乐。人们每天祈祷5次,时间大致为4:30、 12:15、15:30、18:30、19:40,其间商店停业15分钟。周五中午12:15的祈祷最为重要,一般14:00后商店才开始营业(部分商店全天休息)。所以在祈祷时间尽量不要打扰当地人。
在马累岛上着装不要太随意,进清真寺时,男士不可以穿
短裤,女士不要穿吊带裙和短裙。帽子和伞要收起来,鞋要脱在外边放整齐。
生活习俗
马累的家庭以男人为主,男子可以拥有4个妻子,一夫多妻的丈夫供养每个妻子和子女,子女在血统上随丈夫,都有财产继承权。一般的居民住宅均就地取材,用
椰子树干做柱,用树皮、树叶编织成席子作为房顶,用珊瑚
砾石砌墙。现在也有用砖、瓦和
珊瑚石建造的房屋,这种房屋显得坚固、美观。
社交习俗
马累人们讲礼貌,注重礼节,朋友到家,主人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款待。他们相见时互相拉住对方的手问好。
婚俗
马累传统严格的穆斯林婚俗通常包括提亲、定茶、插花、娶亲、念“尼卡哈”、表针线及回门。
当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随着社会的发展提亲逐渐成为了一个过场。
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
窨花茶、绿茶、
陕青茶、龙井、
毛尖等各种
高中档茶叶。定茶表示意志坚定,绝不反悔,不再变更或许配他人。
插花也叫纳聘礼,寓意是为姑娘插一朵美丽的花。娶亲的日子一般都是以
伊斯兰教的
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
婚礼当天会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的教诲,阿訇宣读《
伊斯兰教圣经》节选。
摆针线过去是为了看新娘的针线活做得如何,现在的摆针线,主要是看娘家给新娘陪嫁了什么,新郎购置了什么家具、电器和生活用品。
回门的时间大概是婚礼后第三天或第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看望岳父母及亲属
禁忌
任何
乙醇制品均不可以带入
马尔代夫,佛像、圣经等非
伊斯兰教的宗教物品也不允许入境。.严禁私钓鱼、采摘或践踏珊瑚,违者罚款可达美金5000元;严禁在酒店房间内煮食,违者罚款可达美金5000元;切勿随地扔垃圾。
传统服饰
马累居民的传统服饰很简单,男士上身穿白色T恤,下身穿萨隆(Sarongs),一种裹在腰间的极具特色的长布。由于当地气候原因,这些服饰的材料大多数是棉布制作而成的。女士穿的传统
长裙名叫利巴丝(libaas),这种长裙仅仅在特殊的场合才穿,比如节日、舞蹈表演等。这些长裙通常都会有彩色金线或银线装饰,有些上等的长裙是手工缝制的。
风景名胜
综述
自1972年,马尔代夫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来,旅游业逐渐取代
渔业成为
马尔代夫的支柱产业。马累作为马尔代夫首都,既是国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也是马尔代夫的交通中枢。马累有许多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景点,比如星期五清真寺,
苏丹公园,国家博物馆,
南京总统府等。马累岛附近有很多度假村。
重要景点
古清真寺
古清真寺(Hukuru Miskiy or Friday Mosque),旧称星期五清真寺,又称“
马累星期五清真寺”,建于1656年,由珊瑚岩材料建成,是马累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珊瑚岩清真寺之一。白色的建筑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看见古兰经碑文。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累古清真寺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暂定名录。
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
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位于马累市中心的
苏丹公园内,是在原来的苏丹王府邸基础上改建的,是一座三层的楼房。馆内陈列着苏丹王朝的宝座、皇冠、古炮、刀枪、砍斧、
和从入侵者手中缴获的武器,还有精美的手工艺品文物,如石刻、木雕和
漆雕姓等。这一切都反映了马尔代夫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展品中有一支亮的铜制
,上面的字迹清晰,握手处颜色发浅,这是马尔代夫民族英雄穆罕默德·塔库拉夫·阿里·阿拉扎姆曾使用过的枪。他曾用这支枪打死了
葡萄牙侵略国的首领,继而全歼葡军,赢得自由和独立。它是
马尔代夫人民追求自由和独立的象征。
梅杜利亚拉伊
梅杜利亚拉伊(Medhu Ziyaaraiy)位于
马累星期五清真寺的街对面。它是来自
摩洛哥的宗教学者阿布·巴拉卡特·优素福·巴巴里 (Abu al-Barakat Yusuf al-Barbari) 的坟墓所在地。据说阿布将伊斯兰教引入马尔代夫,并于1153年带领马尔代夫人皈依了
伊斯兰教。
苏丹公园
苏丹公园位于马累的市中心,曾是马尔代夫苏丹的王宫,后来在
马尔代夫成立时遭到破坏。大部分建筑被摧毁,只剩下一座小型建筑,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不过人们还是保留了王宫外原本的王家花园,使之成为一处漂亮的公园。公园从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却有浓郁的历史感。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树鲜花,一年四季鲜花怒放,花香扑鼻。公园里还有喷水池。
总统官邸
总统官邸(Muliaage)位于马累中心区域,建于1914-1919年间,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正面铺着可以反光的玻璃,晴日里看上去色彩斑斓,光彩夺目。他曾是苏丹和皇室的居所。 作为马累的历史的建筑, 它的造型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重要人物
侯赛因·萨拉赫丁(Husain Salahuddin 1881年-1948年),出生于马累,是马累的多产作家、散文家、语言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敦·比法安的故事》(The Story of Dhon Beefaan)、《努马安和玛丽亚姆的故事》(Nu'umaan and Mariyam)、《先知穆罕默德传记》(Biography of Prophet Muhammad)、《穆罕默德·塔库鲁法努·奥扎姆传记》(Biography of Muhammad Thakurufaanu al-Auzam)等。
姐妹城市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马尔代夫.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01-18
Climate.Maldives Meteorological Services.2024-01-18
ISO.ISO Online Browsing Platform.2024-01-04
气候.LET'S GO MALDIVES.2024-01-19
自然环境.visitmaldives.2023-12-07
太阳能发电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尔代夫共和国大使馆.2023-12-07
National Library.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inistry of Tourism,Art and Culture.2024-01-10
国家体育场.Sygic Travel.2024-01-24
About Us.Indira Gandhi Memorial Hospital.2024-01-24
Male.academic accelerator.2023-12-07
Malé.wikivoyage.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