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山镇地处安丘市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耕地面积5.9万亩,林果面积4.27万亩。该镇以盛产花生、板栗、大猪、牛羊而著名,是安丘市西南山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名单”,柘山镇在列。
镇情概况
柘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据该镇政府网站显示,该镇有3.4万口人,耕地面积5.9万亩,林果面积4.27万亩。
该镇文化历史悠久。著名的思想家
老子曾在此居住、采药,境内有古齐长城文化遗址、老子庙、老子文化广场等古今建筑。绿色山货齐全,柘山花生被国家农业部审批为“绿色食品”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镇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人们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柘山镇地处
安丘市西南山区,多沙壤土,盛产板栗、花生、
番薯等,
铁矿、
碳酸钙等矿产也非常丰富。全镇有摘药山、虎眉山、擂鼓山,柘家等大小山头500余座。全镇5公里以上河流有古庙河、秋峪河、车庄河、
薛家庄村河、大雁河5条均属
季节河总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境内有
于家河水库、李家沟水库县级中型水库两座。有辛庄子水库、后马时沟水库、隋家河水库、郭家秋峪水库、东柿子园小型水库5座大小塘坝35座。
沿革
柘山古称“柘月”,因此山遍生珍惜树种“柘树”而得名,相传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老子曾在柘家山中采药故又称“
摘药山”。1955年设柘山区,1958年成立柘山公社,1984年改设柘山乡、车庄乡,1996年柘山撤乡设镇。1997年,柘山镇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大老子一村、大老子二村、大老子三村、小老子、磨山河、南丘家庄、北丘家庄、王家沟、彭家沟、翟家秋峪、岳家秋峪、谭家秋峪、郭家秋峪、夏家秋峪,辛庄子一村、辛庄子二村、辛庄子三村、张家屯、前马时沟、后马时沟、东古庙、西古庙、曹家河、何家沟、祝家庄、范家沟、阎家河、华家宅、家崖、任家旺、西柿子园、东柿子园、凤凰沟33个行政村;车庄乡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柳沟、北章庄、南章庄、董家车庄、隋家河、解家车庄、程家车庄、陈家车庄、金钱洼、槐抱榆、解家沟、北夏家沟、南夏家沟、大苑一村、大苑二村、大苑三村、大苑四村、薛家庄、朱家庄、李家沟、王家沟、兴旺沟22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车庄乡,并入柘山镇。
所辖村代码
370784118(55村):~201大老子一村 ~202大老子二村 ~203大老子三村 ~204小老子村 ~205磨山河村 ~206南丘庄村 ~207王家沟村 ~208彭家沟村 ~209夏秋峪村 ~210岳秋峪村 ~211翟家秋峪村 ~212谭秋峪村 ~213郭秋峪村 ~214辛庄子一村 ~215辛庄子二村 ~216辛庄子三村 ~217张家宅村 ~218前马时沟村 ~219后马时沟村 ~220东古庙村 ~221祝家庄村 ~222北丘庄村 ~223范家沟村 ~224西古庙村 ~225曹家河村 ~226何家沟村 ~227闫家河村 ~228华家宅村 ~229邰家崖村 ~230任家旺村 ~231西柿子园村 ~232东柿子园村 ~233凤凰沟村 ~234柳沟村 ~235北章庄村 ~236南章庄村 ~237金钱洼村 ~238董家车庄村 ~239解家车庄村 ~240隋家河村 ~241程家车庄村 ~242陈家车庄村 ~243兴旺沟村 ~244大苑一村 ~245大苑二村 ~246大苑三村 ~247大苑四村 ~248薛家庄村 ~249朱家庄村 ~250李家沟村 ~251槐抱榆村 ~252解家沟村 ~253北夏家沟村 ~254南夏家沟村 ~255南王家沟一村
经济概况
柘家柘山镇党委、政府按照五年建成“板栗之乡”的总体规划,结合该镇实际,及早制定了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主战场是源山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截至2000年,栽植各类干鲜杂果80万株,其中板栗70万株,总治理面积10000亩,总投资1320万元,投工110万个,动用土石116万立方米。确保从根本上解决水源不足问题,保证果品基地用水,该镇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小型水库2座,塘坝18座,拦水坝28座,饮水工程5处,截潜流2处,大口井2眼。同时配套道路建设,新修道路25公里,复修道路28公里。对已治理好的几大流域查苗补苗,巩固基地成果,确保发挥效益。
矿产资源
该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英石、
碳酸钙、碎白云母、铁矿石、
蛭石等,各种矿石品位高,矿藏丰富,有较为广阔的开采前景。全镇
加工业和建筑建材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截至2000年,有镇村企业16家,19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20万元,销售收入3745万元。
农业产业化
花生、山货和文化生态旅游是柘山镇三大特色产业。全镇10万亩耕地,8万亩花生,花生品种多达50余个,其中:富黑仁、红仁、多仁、五彩、珍珠等几个品种,是近几年该镇新引进的名优稀特品种,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柘山花生”相继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全镇共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型花生加工企业30多家,各类中小型加工业户500多家。该镇被
潍坊市确定为“花生标准化种植基地”。为了扩大花生对外影响力,该镇建成了国内首个“中国花生博物馆”。2011年,该镇柘家贷又向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农业部申报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标准种植基地”,全力打造“中国花生第一镇”。
柘山镇位于
安丘市西南部,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3.4万口人,耕地面积5.9万亩,林果面积4.27万亩。柘山镇党委、政府按照五年建成“板栗之乡”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镇实际,及早制定了今冬明春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源山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栽植各类干鲜杂果80万株。该镇以“两河”(古庙河流域、秋峪河流域)四高农业和“两线”(红孔路沿线、老车路沿线)综合经济开发带为主的经济走廊建设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了大棚草莓、脱毒
阳芋、优质芋头、大姜、越夏西红柿、出口大葱、巴西
旱稻、中药材等高效农业。扩大了出口创汇基地和合同种植面积,增加了出口创汇产品种类。以擂鼓山、旺山、摘药山、磨山四大流域为重点,大搞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1999年全镇有
苹果、板栗、杏树、
中国樱桃等干鲜杂果生产基地8处。1999年果品总产量达到178万公斤,收入320万元。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生产格局。新开发的
瓜蒌、黄芹、
丹参等药材生产和食用菌、花卉等创收、创税、创汇农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新的致富项目。
山货一条街
柘山镇地处山东
安丘市西南山区,与
沂水县山水相连。柘山的山货历史悠久,著名的思想家
老子,曾在此采集药材等山货并定居,现仍留有“
摘药山”、“老子庙”、“老子村”等。柘山花生、板栗及小杂粮美名远扬,2007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安全认证。柘山花生面积大、质量优,被誉为“贡品”。基地面积8万亩,辐射周边一百万亩;柘山的农家小笨鸡、
土鸡蛋、
山蝎子、蚂蚱、山蟹子、野兔等山珍更是名扬省内外;散养的牛、羊、驴以及春天的各种
食用野菜、夏天的越夏西红柿、山菇、山里水库中的野生浮哨鱼都是原生态无公害绿色食品。
为了把现有的大量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柘山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山货聚散地,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聚集人气、商气,加快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镇党委、政府决定在镇区建设“山货一条街”工程。1、统一规划建设。山货一条街位于镇区东部红孔路主干线两侧、水利站以北、张家宅以南。第一期工程规划建设高标准二层沿街楼房50处,其中起步区18处140间,每户建设量不少于一处(上下8间)。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2、统一优惠政策。凡是到山货一条街起步区上搞建设的业户,镇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每户10万元以内低息贷款,土地、建房办将为其大开“绿灯”,减免相关费用,工商、税务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优惠,其子女入学、入托给予优先照顾。3、统一开拓市场。镇里成立山货协会,并通过网站、电台、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大力向外推介,让柘山的山货走出山门,走向市场,增加群众收入。形成规模之后,将审报市级、省级专业市场。4、抢抓机遇,投资兴业。镇区沿街场地资源是难得的有限资源。鼓励搞山货的业户和准备搞山货的业户,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到山货一条街上投资建设。
特色畜牧业
波尔山羊原产于
南非干旱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山羊品种。波尔山羊体质结实强壮,全身被毛白色,头颊部为棕红色,耳宽大下垂,体躯宽深浑圆,背宽平直,肌肉丰满,
公羊体形雄健,母羊外表清秀,性情温顺,易调教,群居性强,适合群牧和舍饲。柘山镇自1998年引进该山羊品种,在广大农村广泛推广养殖,波尔山羊耐粗饲,饲料利用率高,而且食性广,善于登山,喜采食矮草和嫩枝,在荒山
灌木丛中、
荒漠地带、山区陡坡、贫瘠草场均可放牧。农区的野生
禾本科杂草、农作物
秸秆和人工种植牧草都可以作为舍饲的饲料。故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又因为
波尔山羊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羔羊出生时就重3~4
千克,6月龄时重量达到30千克,9月龄公羔重为50~70千克,母羔为50~60千克,成年
公羊可达90~110千克,母羊65~75千克。波尔山羊肉质鲜嫩,屠宰率高。再者,波尔山羊性成熟早,繁殖率高,利用年限长。一般6~7月成熟,且一年四季都能配种产羔。一般二年能产三胎,或三年产五胎。与当地羊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饲养波尔山羊提高养养羊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建设
“老子文化”项目建设:柘山镇本着发展和传承“老子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老子文化”的社会历史文化含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老子”不仅曾在此居住、采药,生活过,而且其后裔在此立村,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现存遗址多处:如“老子庙”、“老子村”等。为此,柘山镇党委、政府开发
摘药山“
道德经文化”观光旅游项目,在摘药山山下的“老子村”建设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老子”文化广场,活跃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柘山境内有秀丽挺拔、高耸入云的“摘药山”,登山东望,海天一线,当年,老子就是看好这块风水宝地,便在山腰开挖一岩洞,定居下来,每日上山采集各种药材,通过“海眼”,汲取
东海龙宫之水,炼制成“老子仙丹”,广散民间,为民祛病救灾。后人为感念
老子的恩德,称老子为“老子爷”;老子居住的
摘药山为“老子爷山”,老子居住炼丹的山洞叫“老君洞”,老子由山洞到山顶的道路叫“李家巷”,老子采药歇息的地方叫“李家顶”,山下李姓村即镇驻地村就叫“老子村”。每年节假日、星期天都有不少游人到此观光旅游,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全国各地的游人数达上千人到山顶老子庙前“烧香许愿”,敬奉“老子爷”。自2000年以来,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大搞封山育林绿化和道路建设,使摘药山更绿、更秀美,公路也修到了摘药山的半山腰。开发“老子文化”有利于把“老子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柘山又名
老子,境内
摘药山闻名遐迩,相传,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在此山写成《
道德经》上篇《道经》。摘药山森林覆盖率高,文化底蕴浓厚,良好的自然资源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处难得的文化生态旅游胜地。该镇不断深入开发和挖掘老子文化,2008年开工建设了老子
文化广场,2010年被评为“
山东省十佳农村文化广场”。2011年,又对老子文化广场实施了扩建工程,新建了一座“寿圣园”,同年,老子文化广场被认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目前,柘山镇摘药山生态文化旅游、柘山“三山四水游”、“薛家庄千年檀木林原生态游”已是小有名气,每到周末、节假日,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生态建设
近几年来,柘山镇始终坚持“生态优势更是发展优势,抓绿化也是抓发展”的理念,发扬“一年四季不间断、春夏秋冬四季栽”的愚公移山精神,每年围绕摘药山、城顶山、鞍子山、古庙河、秋峪河、车庄河以及薛家庄生态旅游区适时进行大规模造林统干工程,年均造林200万株。全镇有林面积88.3公顷,其中防护林58.2公顷,用材林11.6公顷,
经济林18.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6.6%,形成了“环山绿化林场化、道路绿化林网化、河流绿化林带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新格局。
旅游景点
齐长城
齐长城是
春秋战国时
齐国为争霸天下而修建的军事巨防,它修建于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485年间,比
固阳秦长城遗址早400余年。齐长城横亘于
山东省境内,西起
黄河东岸的
长清区孝里街道广里北,横越泰沂山区,东至
黄海西岸的
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途经18个县市区,全长618,893米合1237.8里,遗址高在2米—5米间,宽在7米—15米间,现存遗址长度398,328米,占总长度的64.36%。齐长城始建于
春秋初期,完成于
战国,先后有19位齐王参与修建长城,分三段筑建,先西段,以防鲁、晋等国,再东段,以备楚,后中段,使整个长城连为一体。长城沿
山脊修建,蜿蜓曲折,根据不同的地势,或石块垒筑,或
灰土夯筑,或以沙石混筑,或以
陡崖为城,在崇山峻岭中,绵延逶迤,十分壮观。安丘齐长城自西南与
临朐县、
沂水县交界处太平山入境,沿与沂水分界线东行,至青石胡同后完全进入市境内,然后向东转南至
渠河出境,与沂水复线的第二段相接,途经石门顶、石虎山、磨山、大车山、紫草山、城顶山、
摘药山等主要山峰,跨越75座山头,全长46,550米,合93里多,现有遗址39,000米,占总长度的83.7%,途经山、柘山、庵上、石埠子等镇。长城沿山势修建,沿线地质为
玄武岩、火山岩、麻岩、粘土、砂土等,构筑用料多就地取材,或石块垒筑,或沙土夯筑,或以山体
陡崖为城,两侧成堆的擂石、山寨遗迹和峰燧等依稀尚存。
齐长城遗址从太平山向东,沿与
沂河边界线至青石胡同,长12,300米,除西太平山2,000米左右辟为农田外,均有遗址,沿山南崖走向,自西向东有
烽火台遗址和山寨遗迹;至青石胡同后,由东行转东北行,穿越磨山、大车山、紫草山等山峰,至马时沟村北山遗址连续不断,长14,750米,平均宽度约12米,高约3.6米;从马时沟村北向东南转西南再转南,穿越北河水库、悬崮山、峰山、城顶山、搁灯山、钟楼顶、摘药山、虎崖等山峰,至河有遗址,长19,500米,遗址平均宽度约11米,高约3米,峰山顶有城堡遗址,据访,为
清代乡民为防
捻军修建的“围子墙”;城顶山西南有双面墙体,宽约5.5米,高约2.5米,山上关隘被拆除。城顶山遗址上,1943年国民党五十一军军长
于学忠率部在此与
日寇血战,修建的战壕、指挥所掩体等依然尚存,有的地段借用墙基加高加厚加固十分明显。摘药
山东省山脚有双面墙体,宽约7米,高约3米,虎崖南山脚至
渠河约1400米的遗址被辟为农田,已无墙基踪迹。
有关
齐长城遗址的史料记载及
安丘市段修筑的大致时间,《
竹书纪年》载:“
姬扁十八年(公元前351年)齐筑防以为长城,
齐宣王时,复向东修至海滨。”《
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
济州市千余里,以备楚。”明万历《
安丘县志》载:“八十里(县治西南)曰太平山上有长城岭。”又载:“古长城,一名
白于山,在太平山上。”清光绪《
临朐县志》载:“长城在
博山大尖山上,沿沟壑伏,沿崖阜起,西接
博山区之岳阳山凤凰岭,东随大弁山入安丘界。”据史载考,安丘段齐长城应属东段长城,应是在齐宣王以后修建的。安丘段
齐长城遗址的重要特征为一复线长城,是齐长城三条复线中最长的一条。这条复线长城,自
临朐县与
沂水县交界处脖根腿南山与主线长城分离,自东北行至临
安丘市交界处太平山,进入安丘境内,沿主要山峰东行南折过
渠河,达安丘与沂水交界处
卧牛城,进入沂水境内,沿沂莒边界南行至三楞山与南部长城主线会合,全长63,890米。安丘齐长城沿线文物古迹众多,独具特色,有城顶山南麓的
公冶长书院,有城顶山东麓的庵上石坊,有
摘药山南麓的齐召忽墓等等。安丘齐长城沿线还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如大车山下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摘药山上老子庙的传说;城顶山下
公冶长识鸟语的传说;擂鼓山上
关羽“试刀石”的传说等。安丘
齐长城遗址的城顶山段和大车山段,因植被茂密,树木葱郁,苍松怪石,风景秀丽,正在建成旅游开发区。城顶山为
安丘市境内历史文化名山,海拔429米,因山顶有齐长城和山南麓有公冶长书院,又称齐城山和
公冶长书院。大车山,相传
齐国修建长城时,有位大夫乘车前往视察,行至该处山岭时,车辆损毁,弃之山下,故取名大车山,现已建成五龙山风景区,因该段山势五脉相拥,巧似五条龙相聚首,建风景区时,便以五龙山命名。齐长城是
中原地区最古老的长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
齐长城遗址是
山东省人民的骄傲与自豪,它与万里长城同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齐长城是山东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象一条巨龙横卧在齐鲁大地上,将
黄河、
泰山、大海连为一体,成为神州大地上一项独特的文化景观,岁月苍桑,时光荏苒,现在它虽然只剩下残墙断垣,但山东人民建造的齐长城是不朽的。2001年6月,齐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事业
该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截至2000年,拥有镇
中心卫生院1处,床位40多张;镇村一体化网点13处。广泛推行便民利民服务,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医疗卫生设施和工作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提高。2000年该镇在校中学生1513人,小学生2454人,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幼儿入托率达到95 %以上,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
计划生育狠抓“三为主”,突出“三结合”,加强对各项指标的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1.3‰,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了全面落实。家庭影视、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程控电话等高档商品和消费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有镇文化站、
广播站各1处,镇村有线地面卫生接收站3处,村村建起了青年、妇女、
地方武装、党员之家,创办了农民文化技术夜校、图书室和党员电教室;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公路、交通、邮政、电讯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
特色农产品
花生,板栗,黄烟,水果,
番薯,小麦,玉米,果品,
地黄,草莓,
阳芋,芋头,大姜,西红柿,
大葱,中药材,
苹果,杏,
中国樱桃,
丹参,药材,食用菌,花卉,饲草,特种养殖,家禽
下辖村
邰家崖村
邰家崖村位于柘山镇的东北部,城顶山下,毗邻华家宅村、任家旺村和天桥子村,交通便利,属丘陵地段,土地相对集中,肥沃的土地长出了优质的谷子,绝对是一绿色食品,小米清香可口,所谓一大特产,远近闻名,是买家的理想选购地。樱桃成年树已成规模,采摘季节欢迎来采购樱桃。
邰家崖村缺水,没有水库,村里唯一一口水井做饮用水源,务农靠天吃饭
人口数据
常住人口28180人(2017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镇属学校
安丘市柘山镇北丘家庄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北夏家沟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北夏沟中心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北章庄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邰家崖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华家宅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夏秋峪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大苑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柘山中心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柘山初级中学
安丘市柘山镇范家沟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薛家庄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西古庙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谭家秋峪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车庄中心小学
安丘市柘山镇郭家秋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