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4年,位于
广东省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º30′—113º04′,北纬24º37′—24º57′,属于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
栖息地。保护区总面积5.87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77万公顷,
缓冲区面积1.38万公顷,实验区面积1.71万公顷。保护区
森林覆盖率98%以上。
2015年1月,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认定命名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3月14日,被
中国林学会评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2017年8月,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共同完成的1项科技成果“广东南岭山地植物综合调查研究及应用”获得2016年度
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南岭自然保护区是
珠江的发源地之一,是
广东省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是中国14个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
历史沿革
保护区前身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原乳阳、大顶山、龙潭角、秤架、
大东山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建立的。
乳阳省级自然保护区:1958年,建立“韶关专署石角塘林业管理局”,经营面积13.3万公顷;1959年,石角塘林业管理局改建为“
广东省林业局乳阳林业局”;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乳阳林业局设立“广东乳阳八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301公顷;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广东乳阳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58年,建立“韶关专署石角塘林业管理局
天井山林场”,经营面积2.2755万公顷;1959年,在石角塘林业管理局改为“广东省林业厅乳阳林业局”的同时,改为“广东省林业厅乳阳林业局”天井山林场;1963年,改为“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1984年,改称为“国营天井山林场”,为省林业厅直属林场,由省林业厅直接管理。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广东大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0130万公顷。
龙潭角省级自然保护区:1966年,建立“秤架伐木场”;1970年,改建为“秤架采育场”;1980年,改建为“国营秤架林场”,经营面积5374公顷;1993年,
阳山县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申请在国营秤架林场范围内建立龙潭角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获批准成立。
秤架省级自然保护区:1983年,阳山县人民政府建立秤架河水源林保护区;199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阳山秤架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81年,原连县人民政府提出在星子河和
潭岭水库上游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
天然林和水源林。1985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大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整合建立
1992年,“
广东省科学家南岭森林生态考察团”在向省林业厅提交的“广东南岭森林生态考察报告”中,建议设立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省人民政府在批准建立乳阳、大顶山、龙潭角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将乳阳、大顶山、龙潭角、秤架、大东山等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向国务院申请建立“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
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0′—113°04′,北纬24°37′—24°57′。保护区南北宽约38千米,东西长约43千米。
地貌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居南岭山脉中段,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华南准地台湘桂粤海西印支凹陷区,
韶关市凹褶断束内。北向东构造形迹构成本区构造的
BOBBIN,东西向构造横贯全区,南北向构造醒目。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历经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等,并具有多阶段活动的特点。由于历次运动结果,形成了纬向构造、经向构造、粤北山
字形构造及新
中原地区系等构造体系,它们互相穿插、彼此干扰,联合与复合现象相当普遍。保护区内
地层发育由老至新依次由上古生界
泥盆纪、石炭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和
燕山期侵入岩组成。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总体上属于中低山山地地貌,其中:
中山市山地地貌呈T字形分布保护区北部(省界/南岭山脉中段
山脊和山体)和由北向南延伸(地区界/大顶山山体)的中南部区域,1000米以上山峰30多座;低山地貌分布在保护区中部偏东偏南偏西区域。地势呈现出北高南低、山地河谷交替分布的地势特征。保护区境界内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山高谷深,地势峻峭。保护区最高峰
石坑崆风景区为
广东省第一高峰,海拔1902.3米;最低点为龙溪口,海拔202.1米;相对高差1770米。
气候
广东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南岭山脉南麓,气候属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岭全年盛行南北
气流,春秋季风中偏南风与偏北风互为交替,夏季偏南风为主,冬季偏北风为主,冷暖交替明显,形成光热充足、雨量丰富、湿度大的特点。该区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海洋与大陆交汇气候特征、季风气候特征、山地气候特征。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在
中原地区冬季冬季降雪南端,
中山市山体一般每年有10天左右的降雪期,山顶伴有结冰。据
乳源瑶族自治县、
阳山县、
连州市气象资料: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低气温—4.2℃,极端最高气温34.4℃;气温随
平均海拔增加而降低,递减率为0.67℃/100米;≥10℃年积温6483℃。多年平均
降水量为170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3集中在0月间,占全年降雨量的82%左右;由于山地抬升作用,中山云雾多,降水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多,递增率为63毫米/100米。多年平均
相对湿度84%。年平均无霜期276天,平均霜期89天。历年平均
日照市时数为123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0%。
水文
南岭属
珠江北江水系,保护区为北江流域二条支流(
南水、秤架河)的发源地。以
石坑崆风景区—亚叉顶—丫叉顶—安头墩—风流坳—分水坳等中山山脊线(
韶关市市和
清远市地区界)为界,东部溪流呈树枝状流入南水河,西部溪流呈树枝状汇入秤架河。保护区境内保护区境内千峰万嶂、河溪极为发育。河溪属
降水补给型,具有流量大的特点。受地形影响,区内河流溪水的坡降变化较大,一般在12.7.‰—39.2‰之间,急滩险涧瀑布较多。在保护区南向周边区域,现建有三个大中型水库,其中:
南水水库库容量12.18亿立方米,
泉水水库库容量0.36亿立方米,
潭岭水库库容量1.76亿立方米。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南水水库、泉水水库、潭岭水库最重要的
水源涵养林区。保护区内
地表水资源丰富,地表水以河流、溪流、水库等形式分布。由于保护区内森林
植被茂密,经检测,地表水水质普遍良好。无色、无味、异味嗅异味
明度好;pH6.4—7.2,属中性;矿化度0.03—0.07g/L,为低矿化的淡水;总硬度5.42—13.36德国度,为
软水微
硬水;水化学类型为重
碳酸水(HCO3-Ca·K+Na或HCO3-米g·K+N·Ca),河溪水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Ι类--Ⅱ类水质标准。
土壤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土
母岩主要是
花岗石、砂
页岩、
变质岩等。在高温多雨、
植被覆盖良好的成土环境条件下,土壤的
淋溶作用强烈,
碱金属及
碱土金属淋失现象严重,土壤普遍呈酸性反应,
盐基饱和度普遍较低,山地土壤
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丰富,肥力水平较高,适宜林木生长。保护区山地土壤所受人为活动干扰少,土壤形态和
土壤结构完整,是研究
南岭南麓山地土壤发育和形成条件的理想场所。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从
山麓至山顶,依次垂直分布着: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灌丛
草甸土。土壤垂直带谱明显。主要
土壤类型有:红壤、山地黄红壤、黄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等。
山地红壤:山地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区,成土母质为
花岗石和
砂岩类风化坡积物和堆积物。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值4.5-5.2间。局部地域山地红壤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多。
山地黄红壤:山地黄红壤是红壤与黄壤之间过渡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800米区域。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岩类风化坡积物为主,土壤呈酸性反应。森林
植被保存良好,
土壤肥力水平较高。
山地黄壤: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700米区域。成土母质多为花岗风化坡积物、原积物,土壤偏酸性。山地黄壤区森林植被保存好,土壤自然性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腐殖层深厚,土壤肥力水平高。
山地灌丛
草甸土:分布在保护区
石坑崆风景区等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体顶峰和主山脊线。山地灌丛草甸
土层浅薄,表层土草根层盘结层明显,富弹性,呈灰黑色,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性反应。山地灌丛草甸土剖面发育不完全,土体中石砾(块)含量较多,土壤剖面多呈A—C—D或A—D结构。
保护范围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坐落在
广东省韶关市的
乳源瑶族自治县、
清远市的
阳山县和
连州市行政境界内,保护区面积58368.4公顷。保护区东向与乳源县
大桥镇接壤,南向与乳源县
洛阳镇、
东坪镇交界,西向连接连州潭岭水库,北向以省界为界,与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吡邻。
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后,总面积为58666.9公顷。范围调整后,保护区面积比原来(58368.4公顷)增加0.51%,共298.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7668.4公顷(比调整前增加4146.3公顷)、
缓冲区面积13820.3公顷(比调整前减少1158.2公顷)、实验区面积17101.5公顷(比调整前减少2689.6公顷),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7.29%、23.56%、29.15%;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合计增加2988.1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比例由调整前的66.09%增加至70.85%,占比增加3.76%。
自然资源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鸟类和兽类,分别占
广东省省总数的43.9%、51.4%、88.5%,其中
蝶类等昆虫资源更是广东之最。据调查,南岭自然保护区的
种子植物有171科213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40多种;陆栖兽类25科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兽类6种,二级保护兽类17种;鸟类42科218种,其中15种(或
亚种)为广东新记录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二级保护鸟类35种;蝶类11科314种,其中
金斑喙凤蝶属国家一级保护昆虫。
植物
有
维管植物187科639属1471种,其中
被子植物门146科568属1360种(
双子叶植物129科475属1225种,
单子叶植物17科3属135种),裸子植物8科16属23种,
蕨类植物门33科55属88种,还有丰富的
苔藓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
长苞铁杉、
福建柏、
白豆杉、
篦子三尖杉、
伯乐树、
伞花木属、
野茶树、
马蹄参属和
观光木等10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
华南五针松(原变种)、
穗花杉、
南方铁杉、青檀、
白桂木、短萼黄莲、
八角莲、
半枫荷、野大豆、
红椿木、银鹊树、
银钟花、
巴戟天和乐东拟木兰等13种省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和
三尖杉等两种这里可能是广东同
纬度带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最多的。专家们估计,这里山高地广,植物种类比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多2OO一3OO神(车岭自然保护区为1928种)。
动物
有哺乳类17科70多种,
爬行纲9科31种。鸟类33科125种,
两栖动物4科l1种,还有大量的昆虫和微生物。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
熊猴、
华南虎、
云豹、金钱豹、
金猫、
獐属、
黄腹角雉、
白颈长尾雉、
蟒蛇等;二级重点保护的有
短尾猴、
鳞甲目、
亚洲黑熊、
大灵猫、
小灵猫、麝、
水鹿、
毛冠鹿、
斑羚属、
中华鬣羚、
水獭亚科、白鹬、
勺鸡、
鸦鹃属、
山瑞鳖、
大壁虎、
虎纹蛙、
大鲵属等,水鹿、短尾猴资源尤为丰富。此外,尚有
小麂、野猪、
豪猪、野兔、松鼠、
亚洲蝮属等。相信继续进行调查,必有更多的种类发现。1984-1986年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华南虎资瀛调查队对华南虎资源作过调查,估计本地区尚有华南虎2~3头。
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
广东省林业局直属正处级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2名,内设综合科、管护科和宣教科,下辖乳阳、大顶山、秤架及
大东山四个管理处。管理局办公地址设在
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乳阳林业局,现有在编人数33人,其中研究生6人,本科生12人,大专及以下15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6人。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管理处在行政上接受管理局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或林业局/林场)
双重领导,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或林业局/林场)协助管理局对相应管理处进行业务指导,做好护林防火和护林队伍建设,协助查处乱捕滥猎、乱砍滥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案件,同时对各管理处开展的资源管护、科研监测及宣传教育等保护区基础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协助。
科研监测
1)植物综合调查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合作,完成了为期5年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
物种多样性调查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出版了《
南岭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植被》、《南岭珍稀植物》等3本专著,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刊物论文6篇,国内核心期刊8篇。
2)野生动物本底调查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
广东省昆虫所合作,开展为期3年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已查明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
脊椎动物有555种,隶属31目100科339属,比原记录种数(443种)多出112种。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在SCI期刊发表。利用红外自动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57种,其中兽类25种、鸟类32种,其中
亚洲黑熊、
毛冠鹿、
水鹿、
鬣羚等是广东省首次在野外拍摄到的大型野生动物。
3)昆虫资源调查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
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蝶类、
蛾类、
鞘翅目等昆虫多样性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研究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有397种,比原记录(317种)多了80种,蛾类1252种、鞘翅目昆虫584种。项目研究填补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鞘翅目等昆虫多样性调查的空白,为保护区科技人员鉴定蝶类、蛾类及鞘翅目昆虫物种提供参考。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局属乳阳管理处建立了一个“南岭森林生态站”,为国家CFERN站点。已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
主要景观
自然景观
地貌景观西部
花岗石和
变质岩地貌,高峰较多,
石坑崆风景区是
广东省第一高峰,所称为天南第一蜂,是吸I游客的重要景观,可用作观日出和观云海等活动i东南部
石灰岩高原地貌
有许多漏斗状的洞穴,特别是
通天箩的地下森林,梭称为中华第一洞,是独一无二的特殊景观,可以与
大坪乡联合建立旅游观光点。
水文景观花岗岩和变质岩地貌,山高水深,水源丰富,可利用流水落差,建立
小水电站,并可开发瀑布,建立观瀑点;现有老蓬坑山泉,是具有医疗价值的天然泉水,被誉为“神泉。
生物景观这里的森林类型多种多样,可以依海拔高低的变化,设立不同森林类型的景观察点,如低山常绿阁叶林、中山常绿阔叶林,
南岭特有的
华南五针松(原变种)林和铁杉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等。此外,还可建立古树(最大最老的
针叶树和阉叶树)观察点:利用扭香、
山乌桕、
野漆等建立红叶林观赏点;利用山顶矮林的树树建立天然盆景囤:在常绿阔叶缝内建立兰花囤:营造本土树种植物园;
广东省珍稀濒危树种植物园;建立野生动物观察点,野生动物如
短尾猴、
白鹇、
龟鳖目、蛇类等养殖场。引进国内外珍稀动物养殖等,丰富旅游观光、普及科学知识的内容。
人文景观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邻近分布有
瑶族、
畲族和
壮族的村落,可开发各民族的历史、民俗、文化等旅游观光点。
距乳阳不远,有一古刹云门山大觉禅寺,俗称
云门寺,于公元923年前后,
李存勖同光元年建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佛教
禅宗思想“
云门宗”的发源地。既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旅游胜地。
燕子岩,是一个幽美岩洞。传说做过太平天国军队的兵营。驻扎过3000
太平军。另外,相传太平坳、湖南莽山林场一带是
李自成最后战斗生活的地方,有永昌村、米脂洞等地名供考证,这些都是很值得开发和考证的古迹。
价值意义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悠久的生物发展历史,是古
热带动植物的避难所和近代东亚
温带、
亚热带植物的发源地。南岭自然保护区保留下来的
原始森林是生物进化史中形成的珍贵遗产。目前世界上与
南岭同
纬度的地区大都成为了稀树草原或热带沙漠,南岭是仅存面积最大的绿洲,并保存着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沟谷
雨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山顶矮林等森林
植被类型。这些宝贵的森林资源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作为众多濒危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加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维护
生态平衡、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等有着重要意义。
旅游信息
开发利用
广东第一峰
原始森林风景区位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距
广州市市区220千米,面积约138平方千米。风景区内的
石坑崆风景区,海拔1902米,为
广东省最高峰,堪称广东的“
喜马拉雅山脉”。
亲水谷景区地形狭陡,落差大,沿途急滩、瀑布、
涡流、深潭接连不断。峰谷相对高差400-800米,进出口高差200米,河床最宽处50米,最窄处2-3米,不过,游览用的栈道修得舒适平缓,游道全程3500米。主要景点:双溪潭、天然道、映月峡、飞花潭、珍珠潭、响水峡、九曲潭、青松潭、朱雀潭、通幽潭、青蛙潭、仙女潭、卧龙峡、叠翠潭、清水潭等。
小黄山景区是广东保存得最完整、最大片的原始森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华南五针松(原变种)。广东松为国家级濒危保护植物,生长在海拔1000米—1800米的陡峭阳坡和
孤峰上,树形千姿百态,令人不期然想起
黄山。这也是“小黄山”得名之来由。
交通线路
自驾路线:从
广州市/
韶关市——
G4乳源方向——大桥收费站——南岭自然保护区
自驾路线:广州——
乐昌—广州高速公路——杨溪站出口——325县道——249省道——327县道——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自驾路线:广州市区——
机场高速公路——绕城高速——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
广清高速公路——
清连高速——广东第一峰
(路程:250千米历时:3.5小时)
自驾路线:深圳
福田区城区——京港澳高速——
广州绕城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北二环高速——广清高速——清连高速——广东第一峰
(路程:364千米历时:4.5小时)
乘车路线:武广高铁沿线城市,可以乘坐武广高铁到
韶关站,转坐汽车或出租车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约1.5小时车程。韶关市区在
韶关东站或西河汽车站坐汽车前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