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低血糖(neonatal hypoglycemia)是新生儿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指血糖低于正常新生儿的最低血糖值。目前多主张不论胎龄和日龄,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血浆糖<2.2~2.5mmol/L(<40~45mg/dl)作为诊断标准,而低于2.6mmol/L(47mg/d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新生儿低血糖高发于糖尿病母亲婴儿、早产小于胎龄儿等,其发生率为3%~11%,其中存在高危因素的发生率高达25%~35%。1937年,Hartmann等首次报道了新生儿持续性或再发性有严重症状的低血糖症。2004年7月美国缅因州医学中心制定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并于2007年11月进行修订。
新生儿低血糖可分为早期过渡性低血糖症、继发性低血糖症、经典型或暂时性低血糖症、严重反复发作性低血糖症等4型,其病因包括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耗糖过多、高胰岛素血症、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等。新生儿低血糖常无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或伴随其他疾病而被掩盖。新生儿低血糖主要表现包括轻至重度的意识改变如嗜睡或昏迷,兴奋性高,刺激无反应。疾病程度取决于低血糖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脑病,表现为少动、尖叫、喂养困难、惊厥、昏迷、呼吸抑制、呼吸暂停、青紫及肌张力降低等,最严重者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低血糖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糖等进行诊断,测定血糖是诊断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血糖值与临床体征或脑损伤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也没有理想的监测血糖间隔时间,仅凭一次数值可能会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因此,应根据新生儿的个体特点尽早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特别需要注意那些喂养差的新生儿。预防方面,应预防与低血糖有关的胎儿及新生儿问题如胎儿生长受限、出生窒息、低体温或感染;尽早母乳喂养,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迅速治疗,防止发生神经后遗症。预后方面,多数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血糖降低,经数小时自行或随喂养而上升;持续及反复低血糖可发生频繁惊厥昏迷,严重者易发生学习障碍强直型脑瘫、不同程度智力减退,应密切随访神经发育状态。
定义
新生儿低血糖(neonatal hypoglycemia)是新生儿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指血糖低于正常新生儿的最低血糖值。
分类
早期过渡性低血糖症
多发生在出生窒息、重度溶血性贫血、母亲糖尿病和延迟喂奶者,80%的患儿仅血糖低而无症状。
继发性低血糖症
由某些原发病如围产期窒息、硬肿症、败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或突然中断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液等引起。
经典型或暂时性低血糖症
发生于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疾病或多胎,多为SGA儿(小于胎龄儿),还可伴发红细胞增多症、低钙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多见于出生时或生后2~3天,80%有症状,常反复发生低血糖症。
严重反复发作性低血糖症
多由于先天性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引起,可伴有原发病如垂体发育不良、胰岛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亮氨酸过敏、半乳糖血症糖原贮积症等的临床表现,患儿对治疗的反应差。
病因
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
胎儿肝糖原贮备主要发生在出生前4~8周,胎儿褐色脂肪的分化从胎龄26~30周开始,延续至生后2~3周。早产和SGA儿能量贮存少,生后代谢所需能量又相对高,易发生低血糖症。SGA儿脑与肝重量比由正常的3:1增至7:1,脑葡萄糖利用率是肝的2倍。IUGR、胎盘功能不全或围产期窒息者由于糖异生及糖原分解前体不足易发生低血糖症。
耗糖过多
严重疾病如新生儿窒息、RDS、硬肿症和败血症等易发生低血糖。这些情况常伴有代谢率增加、缺氧、低体温和摄入减少。寒冷或低体温的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高,这与低体温时产热能力不能满足体温调节需求有关。新生儿感染时炎症介质抑制糖异生及糖原分解的关键酶,使葡萄糖来源减少,而葡萄糖消耗率较正常增加3倍左右;感染时患儿的摄入、消化吸收功能均减弱,易导致低血糖症。缺氧缺血使糖酵解时间延长,糖原贮存减少,激素相互作用及酶反应性降低,从而抑制脑能量摄取。
高胰岛素血症
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常见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这些婴儿有丰富的糖原和脂肪贮备,母孕期血糖高,胎儿血糖随之增高,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产生胰岛素,生后来自母亲的葡萄糖中断,可致低血糖。严重溶血性贫血的胎儿由于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内谷胱甘肽游离于血浆中,对抗胰岛素作用,也可使胎儿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发生高胰岛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用柠檬酸葡萄糖作保养液的血液换血,因保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刺激胰岛素分泌,换血后短时间内血中胰岛素水平仍较高,可出现低血糖。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见于胰岛细胞腺瘤、胰岛细胞增殖症和Beckwith-Wiedeman综合征(贝-维综合征)等。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半乳糖血症时因血中半乳糖增加,葡萄糖相应减少。糖原贮积症患儿糖原分解减少,血中葡萄糖水平低。亮氨酸过敏的新生儿,母乳中的亮氨酸刺激新生儿产生胰岛素。其他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先天性功能不全也可影响血糖水平。
遗传代谢病及其他疾病
流行病学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3%~11%,其中存在高危因素的发生率高达25%~35%。有关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早产和小于胎龄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25%。
新生儿低血糖常见高危因素有糖尿病母亲婴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早产,在这些新生儿中约有50%的人至少会出现一次低血糖,约有20%会有一次以上的发作,然而可能有高达10%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24~48h。2012年,Kerstjrns JM等对1395例23~42周的新生儿进行血糖筛查,使用3个低血糖症诊断阈值获得不同的低血糖发生率:临界值为1.9mmol/L、2.2mmol/L和2.6mmol/L时,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4%、10.3%和19.3%,高于2019年以色列学者报道的临界值为2.2mmol/L和2.6mmol/L时,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4%、12.1%。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常无症状,相同血糖水平的新生儿症状差异也很大,无症状性低血糖是症状性低血糖的10~20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或伴随其他疾病而被掩盖。主要表现包括轻至重度的意识改变如嗜睡昏迷,兴奋性高,刺激无反应,常随摄入葡萄糖很快逆转。疾病程度取决于低血糖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脑病,表现为少动、尖叫、喂养困难、低体温、惊厥、昏迷、呼吸抑制、呼吸暂停、青紫及肌张力降低;最严重者见于严重、持续低血糖晚期,尽管提供外源性葡萄糖使血糖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很难快速恢复,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检查诊断
辅助检查
血糖测定
准确测定血糖是诊断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主要手段,血浆葡萄糖较全血葡萄糖高13%~18%。生后1小时内测定血糖,对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的高危病人,生后第3、6、12、24小时测定血糖。
其他血液学检查
其他血液学测定如血胰岛素(血胰岛素/血糖比)、皮质醇、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功能、血及尿氨基酸、尿体及尿有机酸、遗传代谢病检测等。根据需要测定血型血色素、血钙、血镁,必要时做脑脊液、X线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
症状性低血糖应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可以准确描述脑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对大脑灰、白质分辨率非常高,多切面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后窝及脑干等B超、CT不易探及的部位,因此,MRI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低血糖性脑损伤的MRI影像学表现为受损部位的T1相低信号、T2相信号正常或稍高,约在低血糖发生5d后可显示。严重低血糖时,急性期代谢紊乱、能量衰竭导致神经细胞的水肿或坏死,进而发生细胞内水分子移动受限,后期可发生脑萎缩、脑室扩大等;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DWI)对组织损伤后细胞内水分子的移动变化特别敏感,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因此,DWI可为低血糖脑损伤早期提供证据,更早地发现病灶(24h内),此时普通MRI上T1、T2相常表现不明显。
脑电图
脑电图(EEG)是评价脑功能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能客观直接反映脑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用于检测和管理脑病和癫痫发生。脑功能异常的出现早于脑影像学异常,特定EEG检测对血糖水平改变可能非常敏感。EEG的振幅与波形改变能反映低血糖和神经系统损伤的程度,低血糖脑损伤EEG上可表现为脑电节律改变、背景不连续、局灶性放电、严重低电压、脑电爆发(如棘波、棘慢波、高峰失律)等,亦无特异性表现。
临床上可将低血糖EEG改变分为轻、中、重度改变,EEG改变越重提示脑损伤越严重、后遗症越重。有研究发现,低血糖发生早期即可引起EEG改变,低血糖症状与EEG异常率呈正相关,低血糖脑损伤后期EEG改善率较低,随着低血糖程度加重脑电波频率逐渐减慢、振幅逐渐降低,临床上出现烦躁、昏睡等表现,当血糖水平低于1.4mmol/L时,EEG可出现等电位改变,提示发生神经元坏死。故于低血糖发生早期监测EEG并定期随访以评估脑损伤的程度及判断预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头颅超声
早期超声有助于评估发现一些低血糖有关的发育畸形(如视-隔发育不良等),或发现可导致喂养困难的其他问题(如其他发育畸形或获得性损伤)。在新生儿低血糖后期可用于检测进行性脑出血或损伤所致脑实质或深灰质的损害。然而低血糖脑损伤后期在超声上并无典型的改变,而通过囟门检测正常的超声波影像同样不能排除脑白质及皮质损伤。故超声波检测用于新生儿低血糖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临床上使用不多。
诊断
目前新生儿低血糖的界限值存有争议,尚无国际公认的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但多主张不论胎龄和日龄,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血浆糖<2.2~2.5mmol/L(<40~45mg/dl)作为诊断标准,而低于2.6mmol/L(47mg/d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此外,新生儿低血糖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糖诊断。病史包括母亲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史;新生儿围产期窒息、感染、硬肿症、RDS、红细胞增多症、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性贫血等;早产、SGA儿或肠内喂养延迟、摄入量不足等。有上述病史,伴不能解释的神经系统异常者应立即测定血糖。
鉴别诊断
当新生儿低血糖出现惊厥时,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是新生儿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低血糖和低血钙均可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但低血钙发生在任何类型的新生儿,血钙总量低于1.75-2mmol/L(7.0-8.0mg/d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3.5mg/dl)。而低血糖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有相应病史和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测血糖降低可助诊断。
颅内出血
病因分为缺氧性和产伤性。根据出血类型和出血程度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意识障碍肌张力低下、原始反射减弱等;重者临床症状突然恶化,神经系统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迅速发展,出血量多,常在1-2天内死亡。头颅CT、颅内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由于血糖值与临床体征或脑损伤尚无明确的关系,也无监测血糖的理想间隔时间,仅用一次数值会过度诊断及治疗,应根据自身特点及早定期测定危险新生儿血糖,尤其对喂养差者。脂肪酸氧化异常和持续高胰岛素血症者多危及生命或与长期神经发育不良预后有关;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低血糖多发生于12小时内,也有生后1小时内发生者;早产、IUGR/SGA新生儿易出现长时间低血糖,应根据各自的危险因素决定监测血糖的时间。
母孕期及分娩无异常、无危险因素、无临床体征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不需监测血糖。任何时候都应尽早喂奶,母乳葡萄糖浓度低于配方奶,但其酮体浓度高,可促进糖异生并增加糖原合成的前体,因而优于配方奶。肠道喂养首选α-乳糖,因其含半乳糖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并由肝快速清除以促进糖原合成以备在随后的喂养时利用。无症状性低血糖首选肠道喂养,不建议用葡萄糖喂养,每小时测定血糖,如血糖不升高,应更改治疗方案。
无症状低血糖
血糖低于需要处理的界限值2.6mmol/L,但能进食的患儿可先进食,并密切监测血糖,低血糖不能纠正者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按6-8mg/(千克min)速率输注,每小时监测血糖1次,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调节输糖速率,稳定24小时后逐渐停用。
症状性低血糖
血糖低于界限值2.6mmol/L,患儿有症状,应立即静脉注入10%葡萄糖液2ml/kg,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6~8mg/(kg·min)。经上述处理低血糖不缓解,逐渐增加输注葡萄糖量至10~12mg/(kg·min)。外周静脉输注葡萄糖的最大浓度为12.5%,超过此浓度应经中心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每小时测定1次微量血糖,如症状消失,血糖正常12~24小时后逐渐减少至停止输注葡萄糖,并及时喂奶。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静脉推注过多或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持续高胰岛素血症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或代谢异常(代谢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高DL-乳酸、器官脂肪渗出及肥胖),静脉输入高渗糖还会引起渗透性损伤(5%葡萄糖=278mOsm/L;10%葡萄糖=540mOsm/L;25%葡萄糖=2770mOsm/L)。此外,出生24~48小时后溶液中应给生理需要量的氯化钠氯化钾
持续、反复及严重低血糖
可导致神经系统发生严重不良预后。严重疾病可用肠外营养,维持血糖2.5~4.5mmol/L(45~80mg/dl),直至血糖稳定并开始肠道喂养。如静脉输注葡萄糖12~15mg/(千克min),血糖浓度仍不能维持正常,可每日两次给予氢化可的松5mg/(kg·d)。氢化可的松降低末梢糖利用,增加糖异生,增加胰高血糖素效应,可于几天内使血糖升高并稳定,应用前应测定血皮质醇水平。
持续性低血糖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首选二氮嗪(diazoxide),每日5~20mg/kg,分3次口服。如无效可用二线药物生长抑素类如奥曲肽(octreotide),5~25μg/(kg·d),静脉注射
高血糖素0.02mg/kg,静脉注射;或1-20μg/(千克h)静脉维持,该药仅作为短期用药。CHI药物治疗无效者则须行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代谢缺陷患儿应给予特殊饮食疗法。
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血糖浓度,避免长期禁食。严重疾病应做胰岛素分泌试验判断持续K+通道异常(多数为遗传)或影像学检查胰腺结构。
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
半乳糖血症的患儿应完全停止乳类食品,代以不含乳糖的食品;亮氨酸过敏患儿应限制蛋白质糖原贮积症患儿应昼夜喂奶;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应限制摄入蔗糖及水果汁等。
保持一定环境温度以降低热能消耗,并监测血糖变化。
预防
预防与低血糖有关的胎儿及新生儿问题如胎儿生长受限、出生窒息、低体温或感染;尽早母乳喂养,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迅速治疗,防止发生神经后遗症。
预后
多数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血糖降低,经数小时自行或随喂养而上升,如无异常体征,短期低血糖无临床意义。持续及反复低血糖可发生频繁惊厥昏迷,严重者易发生学习障碍强直型脑瘫、不同程度智力减退,应密切随访神经发育状态。当低血糖仅是疾病过程的一部分时,很难区分异常预后是由于低血糖还是其他疾病所导致。
历史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代谢问题,其研究报道已有100余年历史。20世纪20年代认为足月儿或早产血糖浓度较低是生理性的。1937年,Hartmann等首次报道了新生儿持续性或再发性有严重症状的低血糖症。1959年Cornblath等报告8例“症状性新生儿低血糖 ”的病例。1967年,Anderson等首次报道了6例新生儿低血糖及长期低血糖造成的严重的临床和病理后遗症。1989年10月,美国儿科学会讨论了新生儿,尤其是正常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的定义。2004年7月,美国缅因州医学中心芭芭拉布什儿童医院新生儿室质量委员会,在检索了CINAHL、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和OVD等数据库并进行文献复习后,制定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并于 2007年11月进行修订。
相关研究
2024年,李先铭、龚一昕等学者对1型糖尿病(T1DM)患者全孕程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参数及产前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T1DM患者孕早期CGM参数(平均血糖、TAR、MAGE)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风险相关,产前2h血糖水平升高与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独立相关。对于T1DM患者,控制全孕程至围产期血糖接近目标值对于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新生儿低血糖症.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5-18
新生儿低血糖.ICD-10 Version:2019.2024-05-18
新生儿低血糖.ICD-11编码工具.2024-05-18
目录
概述
定义
分类
早期过渡性低血糖症
继发性低血糖症
经典型或暂时性低血糖症
严重反复发作性低血糖症
病因
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
耗糖过多
高胰岛素血症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遗传代谢病及其他疾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检查诊断
辅助检查
血糖测定
其他血液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头颅超声
诊断
鉴别诊断
低钙血症
颅内出血
治疗
无症状低血糖
症状性低血糖
持续、反复及严重低血糖
持续性低血糖
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
预防
预后
历史
相关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