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酱菜是一道
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豫菜系。此菜是
开封市杞县特产,当地盛产各类
酱菜,其中以明德堂
莫氏酱菜闻名海内外,莫氏酱菜始创于1815年清嘉庆年间,莫特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革新酿制而成,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杞县红薯泥,是中州名菜。它由
杞县大同饭庄厨师蒋世奇始创于民国初年,因红薯为原料,成品形似泥状,生产于杞县而得名;龙亭牌酱菜采用传统工艺,天然晒酱而成;
酱红萝卜色泽鲜红、咸中透甜,酱香浓郁、
红薯泥香而不腻、广为流传。
发展历程
始创于(1815)年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莫特生先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革新酿制而成,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莫氏
酱菜又是
开封市酱菜行业的佼佼者,它独特的制作方法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经问世后便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名声远扬海内外。同时也是
杞县家家户户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必备之礼。1938年,在铁路沿线荣获名特优产品奖,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莫氏酱菜不仅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在国外也有得到了认可,1938年
日本首相田中特从日本专门派人来开封订购莫氏酱菜。莫氏酱园是东方美食王国---中国著名的有着悠久历史的酱园之一。采用传统工艺,古法制作。以天然酱曲、新鲜蔬菜及多味辛香中药材酿制而成,风味独特色香、味、形具佳,且有咸、甜、脆嫩、鲜香、解腻增食、爽口开胃等特点。
经营范围如下:
酱红萝卜、酱乳黄瓜、酱瓜、
酱花生米、酱粉、
酱八宝菜、酱甘露、
红薯泥、
酱荆芥、酱韭花、
酱莴笋、
酱辣椒、
西瓜酱、
甜面酱、
香辣牛肉酱等真空软包装系列
酱菜。
莫氏酱黄瓜
莫氏酱
乳黄瓜选料特别讲究,要早晨出
太阳之前采摘雨露滋润过的,身上带绒毛的顶花带刺、母指粗细、五六寸长的乳黄瓜,且中茬为佳,头茬黄瓜光照充分虽鲜嫩但
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份降低,晚茬黄瓜枝蔓老化营养吸收不充分易萎缩、中空畸形,不够肥硕。将选好的碧绿鲜嫩
番木瓜洗净晾干加入特制的甜面酱中定期搅动,黄瓜由翠绿变成深绿,遍体透出酱色时已制成酱瓜了。
这时夹出,一根稍加冲洗或切段或切片或切丝再配些鲜绿的香菜、艳红的辣椒,滴适量
香油,那真是色味俱佳,既是上乘佐酒佳肴,又是大宴宾客时解腻爽口开胃的特色名吃。
莫氏酱红萝卜
杞县人以红薯和萝卜为主食、主菜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偶尔吃上一次,大 多是出于尝鲜的目的和对营养的需求,并不是果腹充饥的需要。但是,杞县的能工巧匠们将红薯精制成
红薯泥,把萝卜腌成
酱红萝卜,其味道可就大不相同了。凡到过杞县,吃过这些地方风味的人,无不啧啧称赞杞人独具的匠心。
莫氏的酱红萝卜堪称一绝,要说它的做法很简单,取头茬
胡萝卜洗净去外皮,置面酱中腌制两月。然后取出萝卜,放在面袋里滚一下,把粘有面粉的萝卜再放回酱里。腌成后,
萝卜肉嫩香脆,甜咸兼备。其颜色像
红玛瑙一样,晶莹透红。据说,
莫姓的
酱红萝卜之所以好吃,主要是胡萝卜本身的缘故。外地胡萝卜木质部大,芯黄外红。而杞县胡萝卜木质部小,外观呈纺锤形,紫红色,从芯红到皮。
胡萝卜品种不同的原因,当地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古时,
杞县有一位卖
腌咸菜的年轻人叫莫春,一位种胡萝卜的年轻人叫吴坡。一个种萝卜,一个
腌萝卜,二人友情深厚,像亲兄弟一样,谁也离不开谁。一天,吴坡暴病身亡,莫春痛不欲生,在坟前哭了三天三夜。第三天夜里,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下凡,用金簪划了两亩地,嘱莫春精心耕种。莫春强忍悲痛,按观音的吩咐去做,结果种出的
胡萝卜色泽鲜红,与外地的胡萝卜截然不同。被金簪划出的两亩地,就是现在杞县东北的东坡吴、西坡吴、前坡吴这三个村子。
后来,有人试图引进这一地区的
胡萝卜品种,但不管怎样精心耕种,长出的胡萝卜仍不是原品种的口味;这大概是由于与坡吴三村的水土气候不同所致吧。
酱红萝卜不仅是人们日常爱食的
小菜,也是宴会招待宾客的风味菜看,同时,它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如若到中原旅游,不尝尝带有中原地方风味的
杞县红薯泥和酱红萝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杞县红薯泥
说起红薯,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在生活困难时期,
杞县人曾经视红薯为生命,有谚语为证:
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然而,自古善烹调的杞县人却能将再普通不过的红薯做出百般花样来。其中
红薯泥就是一例。
红薯泥是杞县的一道名菜。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
白糖倒入锅内化成
果葡糖浆,再兑入
香油、红薯泥不断搅拌,呈柿红泥状出锅。装盘时,分层放山檀丁、玫瑰片、
青红丝、
桂花糖。此菜味道甘甜,爽口开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人称“三不沾”菜(即:一不沾盘子、二不沾筷子、三不沾嘴)。每当贵客临门,
杞县人会热情地端出这道风味菜。在品尝
红薯泥的同时,人们还会给你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说,创制
红薯泥的清末厨师蒋思奇不仅手艺高超,还有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有一年,
袁世凯的部下来到杞县,闻听红薯泥为此地名食,便点名要尝尝这风味佳看,不然便觉得枉活一世。这天,宴会在县衙举行。鸡鸭鱼肉上完后,最后才上红薯泥这道菜。大小官员看此菜五光十色,如桃花盛开,似
琥珀生辉。各个迫不及待狼吞虎咽起来。谁知,不大一会儿,有的张口流泪,有的伸脖子干呕。原来,蒋思奇不愿给袁世凯的部下做菜,但又不能推辞,便使了个花招。
红薯泥本身质地细腻,热量大,密度小,散热很慢,蒋师傅又特意用滚油封顶,内中温度更不易散 发。这些人迫不及待,故而被烫得丑态百出,狼狈不堪。
说到红薯泥的热量大、散热慢,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
慈禧来到
开封市,听说
杞县的红薯泥特别好吃,于是就吩咐
开封府为她准备。而当时开封城里没有一个能做“红薯泥”的厨师,只好派人到杞县请人去做,做好之后再带回开封。办差的刚回来,早已等得不奈烦的西太后慈禧拿起筷子便吃,谁料却被烫得两眼流泪。开封距杞县50公里,当时的快马也得一个半小时才能跑一个单程,可见
红薯泥的热量之大、散热之慢。
红薯泥不仅是杞县的名产,也是
中原地区粗粮细作的典型。红薯从粗制到细作,从平常食物到宴席珍品,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我国食品制作技术的发挥和创造。
莫氏红薯泥
现
杞县红薯泥仅数莫氏所产最为地道,色,香,味俱佳。其含糖量低,通过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质量体系认证QS410216010197。是目前为止质量最优销量最高的红薯泥。
龙亭牌酱菜
始创于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被列为宫廷贡品。其采用传统工艺,天然晒酱而成,成品“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咸甜适度、香甜嫩脆”,素有“杞国酱菜”之称。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属天然绿色食品,对人体具有的保健功能,老少皆宜。是招待贵宾的佳宴,馈赠亲友的佳品!
200年来,杞国酱菜以独特的风味,酱香味浓、香甜嫩脆而扬名国内外,位列中国四大名菜之一,荣获中国首届
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并出口国外,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被
河南省省旅游局命名为“河南优质品牌产品”并获得:“中国质量检验合格证书”。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点名要吃杞国酱菜并这样赞美“龙亭”牌酱菜:“酱香味浓常回味,香甜味美夜梦中”。长期以来,龙亭牌酱菜出口到
日本、
韩国、
俄罗斯等国家,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品名:杞国酱菜
执行标准:SBT10215-94
保质期:1年(15度)
净重:1*8*250克
本产品共有十多个品种,主要有:
酱红萝卜、
酱黄瓜、
酱菜瓜、
酱花生米、酱笋、
八宝菜、
西瓜酱、酱红薯、烧酱粉 等十几个品种。
杞国忧皮肘
“杞国忧皮肘”也就是“宗店肘子”。是由杞县
宗店乡大张村一位姓张的先 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特色菜,至今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没有人能够说得上来。它以猪的前肘为主料,再配以大料和中草药用多年老汤精心烹制而成。与其它
肘子的最大不同是它把猪的前肘骨和肉一块做。新上桌的宗店肘子,看起来金黄透亮,用筷子夹起来富有弹性,吃到嘴里香而不腻,肘骨酥香。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
改革开放。当时正在宗店乡财政所工作的张兴峰在吃透党的政策的前提下,毅然辞去舒适安逸的政府机关工作,重新操起祖辈传下来的杀猪卖肉煮肘子的老行当,一干就是二十几年。二十多年来,张兴峰在继承先人烹制肘子工艺的基础上,四处拜访、求教于有名的老中医,在原来的烹制配料当中又加入了
大枣、蜂蜜、枸杞等20多味中药材,使烹制出来的肘子不仅具有美容养颜功效,而且还 具有益肝润肺、滋阴补阳的作用。于是宗店
猪蹄汤常被戏称为“美容菜”和“保健菜”。
由于宗店的“杞国忧皮肘”色鲜味美,使许多人到宗店必吃“忧皮肘”,到宗店吃不到宗店的肘子就是一种遗憾。许多客居他乡的宗店人(或称
杞县人),听说有家乡人去探访必定要求带宗店肘子过去。不仅仅是杞县人钟情于宗店肘子的色鲜味美,就连与
宗店乡相邻的
睢县、
太康县各乡镇的众多食客也不断闻香而来。不但他们来吃,并且还带客人来。于是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喜欢上了宗店肘子。
为了扩大经营,以满足更多食客的需求,张兴峰几年前已把家里的
肘子店搬到了宗店集,起名“三义大酒店”,三,是张兴峰排行老三;义,就是义气好客的意思。当前的三义大酒店淡季每天要卖几十个肘子,旺季特别是逢年过节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火,平时酒店的十几个雅间天天爆满,食者除少部分
杞县人相约而去的外,其中大部分则为邻县各乡镇的客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