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
未足月出生的婴儿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259天)的婴儿,绝大部分早产儿体重小于2500g,身长小于45cm;按照实际的胎龄可分为极早早产儿、非常早产儿、中度早产儿以及晚期早产儿;可由母亲孕期感染、过度劳累以及多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早产儿身体各器官构造和生理功能呈不同程度的不成熟。因此,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或低体温者应该在温箱中合理保暖,应酌情尽早母乳喂养,特殊情况首选母乳强化剂;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
早产儿高发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低钙血症等多种病症。
早产儿人数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每年有超过100万例婴儿死于早产并发症,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国的早产儿发生率约为7%,即每年约有120万早产儿出生。
分类
以上数据
主要原因
发生早产的原因仍未完全阐明。孕母因素经常起到重要作用,如妊娠并发高血压、急性感染等;胎儿因素常为多胎、胎位异常或胎儿畸形等。此外,孕母年龄\u003c20周岁(\u003c16周岁),有不良妊娠史,分娩间距小于2年者;孕母身高\u003c160cm,体重\u003c45kg者;孕妇每日蛋白质摄入\u003c50g者等,早产发生率高。孕母不良习惯或情绪波动等均为原因。
流行病学
中国早产儿出生率已从1985年的4.5%上升到2004年的5.99%,即每年约有450万个早产儿出生,其死亡率为12.7%-20.8%,占婴儿死亡数的60%-70%,存活早产儿脑瘫、智力障碍等伤残发生率也较高。部分国家早产占到出生率的8%-14%,而早产儿的死亡却占到围产期死亡率的2/3。早产率在逐年增加,特别是28周前的早产率。随着新生儿监护技术的改进,使早产儿的生存率有了增加,然而其发病率和致残率未能明显改善。早早产或极低体重儿出生、特别是体重少于750g者带给社会、家庭、医学与伦理学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生理特点
以上数据
呼吸系统
早产儿呼吸浅快不规则,易出现周期性呼吸(5-10秒短暂的呼吸停顿后又出现呼吸,不伴有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青紫)及呼吸暂停或青紫;因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低,易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尚因咳嗽反射弱,不易咳出气管支气管的粘液,而易产生肺不张肺炎;可因机械通气等致气压伤或高浓度氧而导致支气管发育不全
心血管系统及血压
早产儿常呈动脉导管延迟关闭,造成对心、肺、肾、肠的血供有影响;又因其血容量不足,或心肌功能偏弱,常致血压偏低。
消化系统
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常出现乳困难或乳汁吸入而致吸入性肺炎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缺血缺氧、感染或喂养不当等不利因素易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由于胎粪形成较少以及肠蠕动差,胎粪排出经常延迟;肝功能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程度较重,持续时间更长,且易发生核黄疸;肝脏合成蛋白能力差,糖原储备少,易发生低蛋白血症、水肿或低血糖。
水电解质和酸碱调节功能
由于调节机制不成熟,环境以及疾病等因素,易导致电解质失衡;部分早产儿常呈代谢性酸中毒或呈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免疫功能
由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不成熟,故对某些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引起败血病等。此外,频繁的医护操作会增加感染机会。
泌尿系统
早产儿肾浓缩功能差,肾小管醛固酮反应低下,对的重吸收功能差,易出现低钠血症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碳酸氢根阈值极低和肾小管排酸能力差,由于普通牛乳中蛋白质含量及酪蛋白比例均高,可致内源性氢离子增加,当内源性氢离子增加超过肾小管的排泄能力时,会引起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面色苍白、反应差、体重不增和代谢性酸中毒。
血液系统
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先天性铁储备少、血容量迅速增加,因此“生理性贫血”出现早,且胎龄越小,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血管脆弱,易出血;常因缺乏维生素e引起溶血。
神经系统
早产儿神经系统的成熟度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原始反射越难引出或反射不完全。各种反射如吞咽、吸吮、觅食、对光、眨眼反射等均不敏感,觉醒程度低,嗜睡,拥抱反射不完全,肌张力低。此外,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着发达的胚胎生发展组织,因而易导致脑室出血
护理
合理保暖
早产儿尤其是出生体重低于2000g或低体温者,应被放置在温箱中,并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后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温箱中的湿化装置易滋生“水生菌”,应每日换水。无条件者可采取其他保暖措施。如用预热的毯子包裹新生儿,寒冷季节应戴绒布帽。
呼吸管理
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低氧血症时予以吸氧应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1%-95%;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以防高浓度氧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
喂养
早产儿亦强调尽早母乳喂养,早产儿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等免疫成分,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出生体重;对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或有病儿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管饲喂养;无母乳时可暂用早产儿配方奶;极低出生体重儿或极早早产儿可试行微量肠道喂养,哺乳量不能满足所需热量者应辅以静脉营养。
出院时,矫正胎龄AGA(适于胎龄)的早产儿应尽可能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可给于标准的婴儿配方乳喂养;矫正胎龄SGA(小于胎龄)的婴儿,如母乳喂养应首选母乳强化剂。
预防感染
婴儿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时应注意无菌;工作人员或新生儿如患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过分拥挤,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
预后
截止至2023年12月,中国仍将早产范围定为28周至出生后一周这一阶段,但其他发达国家普遍将孕龄23周后出生者均要积极救治。
据2002年澳大利亚新西兰新生儿网(ANZNN)报告,从孕龄23周始就有存活的可能,孕龄24周存活率50%,25周存活率75%,28周存活率可达9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总结2001-2010年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存活情况,孕龄25周有存活的可能,到孕龄28周存活率45%,孕龄29周存活率才达75%。
预防
孕前宣教
避免低龄或高龄妊娠;两次妊娠间隔>6个月;避免多胎妊娠;孕前口服叶酸1年或以上;平衡营养摄入避免体重过低妊娠;完成疫苗接种;戒烟酒;控制好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停止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孕期注意事项
早孕期超声检查确定胎数,排除双胎;第一次产检时就应了解早产高危因素,以便针对性预防;筛查和治疗无症状性菌尿;平衡饮食,合理增加妊娠期体重;避免吸烟饮酒,避免长时间站立,避免工作时间过长。
宫颈环扎
预防性环扎适用于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
特殊孕酮的应用
预防早产的孕酮包括天然孕酮阴道栓和17-α羟孕酮。
早产儿常见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病因
早产胎龄32周以下的早产儿脑处于发育时期。
临床表现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见于胎龄小于32周、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一种常见类型,与缺氧、酸中毒、产伤等因素有关。
小脑出血包括原发性小脑出血、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扩散至小脑、静脉出血性梗死,以及产伤引起的小脑撕裂四种类型。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主要表现为脑干压迫症状,预后较差,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
临床表现
多见于早产儿,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60次/分)、呼气呻吟、青紫、鼻扇及三凹征,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病因
多见于早产儿,由于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胃酸分泌少,胃肠道动力差,消化酶活力低,消化道粘膜通透性高,当喂养不当、罹患感染和肠壁缺血时易导致肠粘膜损伤。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最初表现为胃留增加、腹胀和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以及呼吸窘迫、呼吸暂停、嗜睡、体温波动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血便;严重者发生腹膜炎肠穿孔;最后发展为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新生儿低钙血症
病因
早期低血钙常见于早产儿,早产儿血钙降低的程度一般与胎龄成反比。
临床表现
早产儿通常无明显症状体征,但对于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表现为生长发育延迟,严重者出现佝偻病样症状,甚至发生骨折田。
社会事件
迷你三胞胎
何女士因脐带回血于2023年9月28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儿医院产科诞下三胞胎,刚出生的大女儿1180克、二女儿600克、三女儿980克。二宝出生后发生肠扭转,小儿外科主任张文依靠临床经验并结合手术探查,怀疑患儿肠扭转伴肠坏死的可能性较大,情况危急,需迅速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张文小心翼翼地把患儿腹腔中粘连的肠管进行松解剥离,对扭转的肠管复位固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
巴掌宝宝
2019年10月31日,胎龄28周、出生重1公斤的早产女婴萱萱一出生,就出现了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宫内感染,戴上呼吸机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10天后,萱萱被确诊为极重度的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及并发肺动脉高压肺气肿等问题。七个月来,萱萱日夜追赶生长,除肺部外各个系统的发育均达到同龄孩子的水平,次年5月28日,她顺利出院。
肺透宝宝
2010年8月,胎龄29周、出生时体重只1.25千克的早产儿小音顺利降生。但因出生过早,脏器发育还不成熟,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口周发、吐沫伴呻吟、肌张力低下等症状,命悬一线之间。魏兵主任查体后,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该病症主要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经过日夜呵护,医护人员陪小音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转折,小音也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已于同年9月下旬出院。
超早产儿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儿科首次成功救治出生胎龄仅24+1周、出生体重600g的超早产儿。
2023年10月22日18点56分,胎龄只有21周4天的超早产儿肉肉(化名)提前129天出生。出生时体重仅有450克,全身皮肤透明呈胶冻状,大腿只有成人的手指一样粗,整个人还没有成人的巴掌大,救治难度极大。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143天的救治与照护下,2024年3月13日,肉肉出院,纠正胎龄达41周,体重为8斤,是出生体重的9倍,不需要吸氧,自己吃奶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均稳定,创造了中国救治存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纪录。
超低体重早产儿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新生儿科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27+周、出生体重仅56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目录
概述
分类
主要原因
流行病学
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及血压
消化系统
水电解质和酸碱调节功能
免疫功能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神经系统
护理
合理保暖
呼吸管理
喂养
预防感染
预后
预防
孕前宣教
孕期注意事项
宫颈环扎
特殊孕酮的应用
早产儿常见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病因
临床表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病因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钙血症
病因
临床表现
社会事件
迷你三胞胎
巴掌宝宝
肺透宝宝
超早产儿
超低体重早产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