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
甘肃省榆中县城关镇
城关镇,隶属于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中部,东与尚德镇接壤,南与丹堡镇毗邻,西接铁楼藏族乡石坊镇,北与尖山乡、桥头镇相连,为文县人民政府驻地,区域总面积158.31平方千米。 
西汉、东汉期间,在城关镇一带设置阴平道;1958年4月,西元乡并入城关镇。截至2018年末,城关镇户籍人口为36484人。截至2020年6月,城关镇下辖4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韩家坝新城小区。 
城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药材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
行政区划
2011年,城关镇下辖所北、所南、县城、东坝4个社区,刘二坝、凡昌、元茨头、贾昌、高崖镇、城关、关家沟、滴水崖、申家坡、大渡坝、鹄衣坝、白衣坝、西元、刘家咀、干沟坪、前山、后山17个行政村;下设36个居民小组、6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城关镇下辖4个社区、17个行政村:东坝社区、县城社区、所城北街社区、所城南街社区、后山村、刘二坝村、凡昌村、元茨头村、贾昌村、城关村、高崖村、滴水崖村、关家沟村、申家坡村、大渡坝村、鹄衣坝村、白衣坝村、西园村、刘家咀村、干沟坪村、前山村,镇人民政府驻韩家坝新城小区。
人口民族
2011年,城关镇总人口2910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004人,城镇化率48%;另有流动人口2166人。总人口中,男性14926人,占52.7%;女性14180人,占47.3%;14岁以下5198人,占17.9%;15—64岁20413人,占70.1%;65岁以上3495人,占12.0%;以汉族为主,达28969人,占99.5%;有藏、回、满、蒙古、朝鲜5个少数民族,共137人,占0.5%;其中藏族9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1.5%。2011年,城关镇人口出生率8.3‰,人口死亡率1.9‰,人口自然增长率6.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0.8人。 
截至2018年末,城关镇户籍人口为36484人。
自然资源
全镇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13公里,面积89.21平方公里,总人口49840人,其中城镇居民25221人。现有耕地3.88万亩,其中水浇地1.96万亩。
基础建设
城关镇交通四通八达,上海—霍尔果斯公路、省道101线、县道石新公路纵横交错,距陇海铁路线20公里,巉柳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邮电通讯十分方便,程控电话容量已达8万门,移动电话、数据传输与国内并网运行;电力供应充足;县城网、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全镇地表水年径流量5349万立方米,完全能保证全镇工农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境内县级医院2所,镇卫生院1所;县级高中3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2所,有线电视网已普及到农村区域;目前,城关镇已成为基础设施完备、投资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县级小城镇。
经济发展
2008年,城关镇经济总收入2.31亿元,多种经营收入5991.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是文县农民收入最多的乡镇。
2011年,城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266元。 
2018年,城关镇有工业企业3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0个。 
农业
2008年,城关镇粮食总产量456万千克,农民人均占有粮290千克。
2011年,城关镇有耕地面积1.4万亩,人均0.5亩。2011年,城关镇农业总产值2535万元。城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城关镇生产粮食4275吨,人均480千克,其中水稻1040吨,小麦997吨,玉米1725吨,阳芋342吨,大豆63吨。城关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药材等。2011年,城关镇油料种植面积2570亩,产量396吨;药材种植面积2470亩,产量380吨;蔬菜种植面积4050亩,产量5120吨,主要品种有辣椒干、西瓜。城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城关镇生猪饲养量0.7万头,年末存栏0.13万头;羊饲养年末存栏0.3万只。截至2011年,城关镇累计造林2800亩,其中经济林1731亩。2011年,城关镇水果种植面积884亩,产量603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柑橘,其中苹果7吨,梨34吨,柑橘59吨。 
工业
2011年,城关镇工业总产值5780万元。2011年,城关镇规模以上有工业企业1家,职工35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64.9万元,比2010年增长37.5%。 
商贸
2011年末,城关镇有商业网点1701个,职工2791人。2011年,城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6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563万元。 
金融业
2011年,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299万元,比2010年增长25.5%;年末各类存款余额69183万元,比2010年增长10.7%;各项贷款余额42109万元,比2010年增长14.6%。
历史沿革
城关镇因地处县城城关而得名,历史上曾为兴文乡、兴文区、兴文镇,是文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县县城饱经沧桑,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城池几经迁移,四建县城:唐以前县城在今西元村,历史上为曲水县县城,即古文州旧城,至今有西魏曲水县及唐文州城墙遗址;李适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移文州曲水县城于今日上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元兵攻破文州城,改文州置文县,移城于现在的“所城”(因明置军事管制“千户所”而名);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延建“县城”(因县衙而名),并筑三道城墙。中共文县县委、文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文县人民政府、文县政协,县直各部门皆驻城区。县城城区常住人口17103人,其中城市人口13829人,农民1108人,流动人口2166人。城区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6578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城关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493人,专任教师52人;城关镇有小学5所,在校生420人,专任教师296人,城关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4870人,专任教师24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308人;专任教师238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2055人,专任教师115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城关镇有村文化活动站13个。2011年末,城关镇有体育场地18处;有5处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20.3%。2011年,城关镇8个村和4社区开通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入户率4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城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9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13家,村医疗服务站16家,固定资产总值135.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5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20人;出院病人125人次。2011年,城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3%。 
社会保障
2011年,城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576户,人数4449人,支出829.7万元,比2010年增长21.7%;城市医疗救助15人次。2011年,城关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36户,人数2156人,支出241.3万元,比2010年增长39.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5人,支出9.2万元,比2010年增长33%;农村医疗救助11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240人次,共支出6.7万元,比2010年增长63.4%;农村临时救济134人次,支出7.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5.2万元,比2010年增长17.6%。2011年,城关镇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4875人,比2010年末增加517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389人,比2010年末增加287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486人,比2010年末增加230人。 
交通
2011年末,城关镇有县乡级公路8条,总长33.57千米。城关镇有G212国道经过境内。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城关镇地势沿白水江两岸七个村较平坦,其余村属高半山区,西高东低,有山有川;主要山脉有郎ト山、祁连山脉、金子山,境内最高峰金子山位于城关镇北部,海拔3121米;最低点海拔940米。 
气候
城关镇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8℃,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5.1℃;生长期年平均260天,无霜期年平均266天,最长达275天,最短为250天;年平均日照市时数1596.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51.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02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水文
城关镇境内河道属于长江流域;境内最大河流为白水江,从东峪口村至刘二坝村流经境内白衣坝、何家坝、大渡坝、申家坡、高崖、元茨头、贾昌、凡昌、刘二坝,长16.2千米,流域面积15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09.1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白马峪河、张家沟、贾昌沟等。 
自然灾害
城关镇主主要的自然害有洪水、冰雹、地震、干旱、霜冻等。山洪水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4—10月。
风景名胜
城关镇,为文县窗口,风光名胜遍布,文物古迹繁多。历史上“文县八景”有四景(晓霁文台、西元春色、晴霓瀑布、螳螂夕照)都在县城附近。曾有不少文人骚客吟颂沤歌,不乏千古绝唱。
清代诗人李国士《西元春色》诗曰:西园景物迥非常,乘暇游观逸兴长。丽日暖烘桃锦艳,微风晴拂柳花香,腾生芳沼鱼翻玉,树绕村居鸟弄簧。穰既登黑枕黄鹂实,野翁击壤乐时康。清代诗人刘大《瀑布晴霓》诗曰:一派飞泉峭壁阿,恍疑天上落银河系。千寻素练垂青嶂,万点明珠洒碧萝。声带清风秋气爽,形摇明月夜寒多。胜游仿佛登仙境,遥望白云发浩歌。西元春色、滴水崖瀑布,是两处急等开发的旅游资源,稍加装点开发,凭借距离县城近在咫尺的优势,是兴办“农家乐”旅游的最佳之地。在此一游,还可览古“曲水县”、“文州城”之一斑。
县城城北关家沟火烧关,是文县著名雄关之一,险峻至极,为阴平古栈道关隘要塞,元朝兵马征战火攻厮杀的古战场。清代诗人北地、李梦阳《火烧关》诗曰:壑常留电,山深日酿云。犹存火烧迹,忍读卧碑文!地古人烟少,霜寒野色。那堪数过此,辛苦欲谁闻。关家沟五里关,有明代傅友德伐蜀时部下大将汪兴祖战死的五里关遗址和汪兴祖墓。三国时期姜维城(今贾昌行政村)、邓艾城(今园茨头行政村)遗址依稀可辩、为阴平三国文化增添了奇异的风彩。所城东南城头有古建筑——文昌楼,始建于明成化六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飞檐画栋,金碧辉煌,是观光揽胜佳地,登楼远眺,两城尽收眼底,白水江碧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位于县城东坝白水江北岸平地突起一峰,高约20多米,雄居一建筑群——文昌宫,建于古文化遗址“将台”之上,如盘龙卧虎,峰北面平地是古练兵、点将场地。文昌楼、文昌宫,为历代文县人民所珍爱,社会贤达、仁人志士无不竭力呼吁保护。县城南崖寺山脚下,白水江上曾建有古式木桥,气势宏伟,俗称阴平桥、翻身桥、南桥,六十年拆除建为泸定桥,八十年代又改建为水泥公路大桥。
城关镇城关镇阅尽人间沧桑,新中国成立后欣欣向荣。五、六十年代,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修建了徐家坝水渠、文丰水渠、鹄衣坝英雄渠、凡昌水渠等一批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城关、鹄衣坝、元茨头等村建起预制厂、机砖厂、沙砖厂,形成年产机砖6000多万块的生能力,产品畅销县内外。大渡坝、凡昌、高崖村的蔬菜、瓜果、鱼类丰富,繁荣了城关市场。尤以大渡坝村的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县的菜篮子”。近年来,当地农民除露地栽培蔬菜外,还大力发展大棚、温室蔬菜。全镇蔬菜面积4761亩,年产量达387万公斤,产值774万元。全镇发展花椒等经济林果1万多亩,白衣坝村千亩山地椒园闻名省内外。全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到2000户左右,从业人员4000多人。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全镇境内有中小学25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中2所、完全小学12所、教学点8个、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鹄衣坝小学、贾昌小学建起新的教学大楼;刘家咀村原党支部书记、省劳模杜宝兴为家乡教育捐款30多万元,建起义夫宝兴小学教学大楼。境内有医院2所、医疗站7处。2008建起全县第一家社区医院。贾昌民兵连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全省民兵建设的一面旗帜。
荣誉称号
近年来,多次获得过市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双拥模范镇”、“六好乡镇党委”、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双文明单位”、全市民政工作“模范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武装部”等荣誉称号。2004年2月获得“市级文明乡镇”称号。2005年2月镇党委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标兵”乡镇党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自然资源
基础建设
经济发展
农业
工业
商贸
金融业
历史沿革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交通
地理环境
风景名胜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