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强,笔名南五、烟蓑。1966年5月4日出生,
慈溪市人。1989年高等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在一家国营棉纺织厂做过辅助工、保全工、工会工作。1996年调入《
浙江日报》为记者,任浙报驻慈记者站站长。三年后调到《
慈溪日报》。现为慈溪作协副主席、《慈溪日报》副刊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慈溪市政协委员。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散见于《
人民文学》、《
诗刊》、《
青年文学》、《
北京文学》、《
十月》等海内外文学报刊。著有诗集《
大地之舷》、《食指和拇指》、《钟形岁月》、《杭州湾,大滩涂》,散文诗集《画马》,散文集《滴水沧海》,旧体诗集《杭州湾组诗》等。长诗《一个人的南方》获2006年《十月》诗歌奖。
俞强,1966年5月4日出生,现任慈溪日报副刊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俞强自幼寄养在东门外村上新屋,在那里度过整个童年时代。这段经历将成为他日后走向文学人生的最初
小麦胚芽。九岁后,回父母家,读完小学和初中。1982年读高一时因病辍学。身体康复后参加招工考试,进入慈溪第二棉纺织厂工作。做过辅助工和保全工,在艰苦环境里开始自修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1985年处女作“悬崖上的无名树”获
宁波市首届诗歌大奖赛新苗奖。1986年诗作“青年工人宿舍抒情”在《
文学港》杂志上发表。同时,在厂里组建由十几位青工参加的“月亮船诗社”,编印不定期油印诗刊。1989年11月,参加高等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取得毕业证书。1990年先后被抽调到人口普查办和市工人俱乐部工作,7月,组诗“少女司机”在《诗刊》发表。诗作“风中听到孩子们的声音”等诗作在《星星》诗刊上发表。1991年2月调回慈溪第二棉纺织厂,在厂工人俱乐部工作,在那里工作了六年后,直到1996年底,调到浙江日报社做记者,派往浙报驻慈记者站工作。曾应邀赴
承德市参加《
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的笔会,在此期间及以后,在《人民文学》、《
诗刊》、《
青年文学》、《
北京文学》、《
十月》、《
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了“最后一根火柴”、“热爱生活”、“
杭州湾大滩涂”、“
郁金香”、“我热爱无限美丽的虚空”、“夜眺”等组诗或诗选,迄今为止,已在海内外近百家文学杂志上发表诗作500多首,入选《新中国50年诗选》、《九十年代实力诗人诗选》、《》浙江诗坛50年诗选》、《中国诗选》等三十多种版本,曾在《诗刊》、《作品》等举办的全国诗赛上获奖三十多次。
1999年4月,正式调到慈溪日报社工作。诗集《食指和拇指》由
作家出版社出版。11月23日,《
文艺报》发表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袁可嘉教授的长篇评论“诗贵升华”。2000年8月诗集《钟形岁月》和散文诗集《画马》由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后,引起了文坛的关注,《文学报》、《
钱江晚报》、《
浙江日报》、《
江南晚报》、《
南京评论》等相继发表评论,安徽《
文艺百家》发表了由原《诗歌报》执行主编
乔延凤撰写的“由俞强的诗歌创作论及现代诗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浙江人民广播电视台还专门推出了人物专访“执着的对话——俞强与诗的交谈”。年底,还应邀参加了由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和
湖州师范学院举办的“二十一世纪现代诗研讨会”。2004年2月5日由柳宗宣撰写的“大地之子俞强”在《
文艺报》上发表。
2002年5月,十年诗选《
大地之舷》由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题词,《
人民文学》主编
韩作荣作序。6月加人
中国作家协会。2004年,诗集《杭州湾组歌——慈溪山水风情诗词选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诗四首”发表于《山花》第1期。诗作“无名植物”(3首)发表于《星星》1月号“青年诗人栏目“上。
2005年,四本诗集和手稿、照片及有关资料等,被
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文物、文献资料收藏。在《
诗刊》上发表的组诗分别获“第三、四届华文诗人奖
提名奖”。诗集《回味》被选入《诗歌报》“中国新诗名家代表作文库”。2006年,获得“
宁波市十大青年文艺之星提名奖称号”。2007年3月,长诗“一个人的南方”获《十月》诗歌奖,2008年,诗作“为大海签注蓝色居民证”入选《1978——2008中国诗典》,散文“上林湖之绿”被选入《经典美文》。2009年,诗作“一个女人在电视里哭泣”入选
王蒙主编的《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8月被《
诗刊》提名为“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候选诗人之一,以诗歌“复合型”写作的代表诗人,名列《中国改革开放文化发展史》。2009年10月19日应邀出席“中国·
海宁市第二届
徐志摩诗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