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北沟村
正北沟村
正北沟村 地处膳房堡乡正北部7公里处,位于万全区张北县交界处的坝头坝口处,属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海拔约1800米。全村总面积12918.5亩,约500人。207国道过境。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还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
地理环境
正北沟村,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坐落在万全区北部山区,膳房堡乡正北方,张石高速公路(野狐岭收费站)、207国道、草原天路东线入口、草原天路西线入口在此交汇,交通便利。正北沟全村现有160户人家,480口人。全村总面积12918.5亩,村址面积220.2亩,耕地面积1089亩,主要以种植莜麦阳芋、蔬菜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正北沟旧村位于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2.5公里处,地处长城脚下,野狐岭之战的半山腰间。站在村南方向,就能看到在蜿蜒迂回的明长城上,屹立着一座座烽火台。
然而这里山多石头多,当时全村只有一口六丈多深的水井,村民打水也得排队,多年靠天吃饭,十年九不收。村里还不通电,人们用煤油灯照明,每家每户窗户里透出的灯光,在雄浑的大山之中,显得微不足道。村里人晚上早早就上炕休息了,整个村子在黑漆漆的夜幕下静悄悄的。
上世纪80-90年代,正北沟村经历了一次整村大搬迁。正北沟村有四五户人家开始搬迁,在紧靠207国道的土地上建房,之后全村100多户人家纷纷搬到现在的新村,按照规划盖房十二排,两条大街十一道小巷,输高压线,铺设自来水管道。从此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村民告别了原来的种地人背驴驮,抬头见山头,走路碰石头的生活状况。
资源
1.土地资源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农牧资源
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主要盛产甜菜、蔬菜、马铃薯、莜麦亚麻(胡麻)、各种豆类等。畜产品主要以猪肉、牛肉、羊肉和乳品为主,所产的牛羊肉品质优良。
3.风能资源
常年平均风速6米/秒,属优质风能资源区域。
5.矿产资源
人口民族
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政治体制
村民自主管理,权利在于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接受膳房堡乡政府机关的指导。
经济概况
草原天路风景区未修建前,正北沟村和其他偏远山村一样,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农耕模式,农业生产自给自足,村民靠贫瘠的土地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所有人家收入来源少,生活较为窘迫。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妇女和老人在村里务农。
随着这些景区旅游热潮的高涨,正北沟村也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这个平静已久的小山村一下子沸腾起来。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汇聚在这里,为村里发展旅游业注入新的生机。
2016年,正北沟村是省级旅游示范村,也是膳房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从2016年7月份开始施工,目前正北沟村已改造民居外立面1.5万平方米;给水污水处理工程已经完工,其中铺设给水管道300米,污水管道6000米;街巷硬化5000平米;新建村民活动中心1处。此外,厕所改造、文化广场建设等工程也在按规划有序推进中。村容村貌有了明显变化。
正北沟村华丽转身得益于草原天路风景区的建设。自草原天路风景区受到外界关注,游客热捧以来,正北沟村把旅游业引进了村里,全村现有的16家农家院也逐渐成了村里的一个特色。村民们自产阳芋莜面食用野菜鸡蛋,还有烤全羊,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更好地感受乡村民俗,品吃农家特色小吃。
历史文化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风景名胜
正北沟村正坐落在207国道、草原天路东线入口和西线入口相交汇的十字路口西北角,著名的野狐岭古战场和苏蒙联军烈士塔与该村相邻。
野狐岭之战,位于蒙古高原与中原的结合部,是古代辽金元明四朝的交通锁要,作为昔日的古战场,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它是蒙金大战的古战场,是六代长城的军事要塞,也是中苏交恶时期第一道国防工事筑造地。在野狐岭西侧的山梁上,高达28.8米的“苏蒙联军烈士纪念碑”高耸入云,碑上记录着苏蒙联军烈士的名字,顶端刻有中、苏、蒙三国国旗,聂荣臻元帅和开国上将乌兰夫都在纪念碑上留下了题词,60名烈士的遗骨就安放在纪念碑后百米处的山峰上。
被称为中国式66号公路的“草原天路”,全长132.7公里,它犹如一条蛟龙,盘踞在群山峻岭之颠,蜿蜒曲折、跌宕起伏。公路沿线分布的河流、山峦、沟壑、草甸、牛羊、古长城遗址野狐岭之战、苏蒙联军烈士塔等一幅幅风景画卷和人文画卷徐徐铺展开来。它是夏秋季节最为繁华热闹的风景道路,知名度与日俱增。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资源
人口民族
政治体制
经济概况
历史文化
风景名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