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已故历史学家、社会史学家熊得山先生遗着,曾经作者挚友
胡鄂公、李达、
钱纳水等传阅,识者誉为该作者心血之结晶,李达为之作长篇序言。因种种缘故,这部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论着,至今才得问世。作者坚持以科学史观为理论指导,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解释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并以充分利用
考古学资料为论证特色,其对中国原始社会形态的描述,对中国历史分期的论述,对中国社会长期迟滞原因的探讨,多具新义;其关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结构的剖解,关于海岱民族、江汉民族和河洛民族的分析,至今仍闪烁着理论的鲜活。对于治中国史、社会史、史学史的研究者,对于广大文史爱好者,皆备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熊得山(1889-1939),
江陵县人。1907年留学
明治大学,先后加入共进会和同盟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任北方革命总司令部指挥处秘书长,投身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后接受
马克思主义,与
胡鄂公等在北京组织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
天津市发刊《大中华日报》。1922年在北京创办并主编《今日》杂志,宣传革命。其后历任
武昌《商大周刊》主编、武昌法科及
中山大学教授。1928年与李达、
邓初民等人在上海创办昆仑书店,从事学术着译与出版活动,同时在
暨南大学、政法学院等校讲学。次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中国互济会。1932年起历任
桂林师范学院教授、
广西大学教授,直至1939年逝世。着有《中国社会史研究》、《社会问题》等,译有《物观经济学史》、《欧洲经济通史》及《
西方美术东渐史》等。
本文所说的中国社会,是指从
西周初年到
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止这一时期的社会说的。西周初年,相当于公历纪元前一一二二年,鸦片战争,发生于一八四。年,其间的距离是二千九百六十二年。这长约三千年之久的中国社会,属于封建社会的阶段,这是近来研究中国社会史的人们所确认的。为什么中国社会在三千年的长期内停顿于封建阶段呢?西欧各国所经历的封建时期,不过八九百年,就都转进了现代社会的阶段。而中国社会却长期停顿于封建阶段,以至成为落后民族,变成了
帝国主义侵略的对象。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原因究竟如何,这是本文所要说明的问题。
人们或许要问:在这三千年的长期中,中国社会究竟有没有进步呢?我的答复是:进步是有的。大体上说来,
西周的领主经济,进到春秋时代,农业生产较前进步,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当发达。特别是到了战国时代,铁制农具的应用比较普遍,灌溉施肥等农耕技术比较进步,农业生产力是向上了。一方面,由于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土地成为买卖的对象,富农和商业资本家,凭着金钱与势力取得了大宗土地,形成了民间大地主的经济。另一方面,在学术思想上,周秦诸子,如
儒家、
墨家、
法家、名家、道家、阴阳家各派的学说,在中国学术史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