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坐落钓鱼山主峰南侧海拔367—386米的4级台地上,寺院大山门的右前方即是远古遗迹——钓鱼台。
清代重建、维修护国寺碑记说,护国寺是由来已久的“临济正宗”圣地,始建于
南宋绍兴年间,元朝
大德二年(1298年)毁于兵火。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清朝
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年),该寺
住持智慧和尚又进行培修。
大门上一幅石刻对联:城号钓鱼,三江送水开巴 堑;寺名护国,孤嶂飞云控
蜀江。诉说着
钓鱼城护国的重任。
历史沿革
钓鱼城护国寺得名于佛教的护国思想。《金光明经》,《
妙法莲华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被称为佛教护国三经,经中阐发了佛教徒要爱护自己的国家,报答国恩,成为佛教徒重要的爱国思想根源。佛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入
中原地区两千年的历史中,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互吸收和融合,形成内容丰富的护国思想与实践,在中外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与团结、社会安定与和谐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朝著名的护国寺就有广东潮阳市护国寺、浙江
温州市护国寺等。历史上,钓鱼城护国寺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在
南宋。南宋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思南宣慰田少卿捐资扩建护国寺,“建堂殿廊庑百有余间”。元代
大德二年(1298年),护国寺遇兵,明代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
越州知州金棋在原址上重建了护国寺,但在明清之交,寺庙再次毁于战火之中。
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合州士绅捐资再度重修了护国寺,随后又经过
爱新觉罗·颙琰六年(1801年)
住持智慧和尚对寺宇的扩建和石刻
造像的募修,
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30年)住持僧胜丛历经四年培修与添补。现在的
护国寺,即为2005年9月抢救性落架维修后的建筑群。
护国寺坐北朝南,依山布局,总占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整个寺院的主体建筑由大山门、天王殿、
大雄宝殿、药师佛殿、
观音殿、祖师殿藏经楼以及僧房前后院组成。大雄宝殿和药师佛殿分别为歇山式建筑和单檐悬山式建筑,殿宇宏敞,结构精巧。
护国寺在唐宋时期是驰名巴蜀的“石佛道场”,曾与龙游寺、
净果寺、方溪寺并称为合州的四大名刹。在护国寺殿堂内原有的50余尊佛教造像,均为造型生动的石刻圆雕,高大精美,各具特色。可惜的是,这些令人赞叹的石刻艺术珍品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遭到了严重破坏。本次石刻艺术陈列即以护国寺过去的汉传佛教寺庙
造像布局、唐宋佛教造像风格、佛说造像经典和传统造像工艺流程设计布展。
主要景观
大山门楹联
“城号钓鱼,三江送水开巴堑;寺名护国,孤障飞云控蜀疆。”
这副楹联以其画龙点睛之笔,壮写出了
钓鱼城及护国寺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在宋蒙元战争时期所起到的支撑全蜀的重要历史作用。上联的大意是:钓鱼城当
嘉陵江、
渠江、
涪江之口,是一座天然阻绝、控扼
重庆市的军事城塞。下联的大意是:护国寺巍然屹立在钓鱼山上,展现了钓鱼城军民排除万难,坚持36年抗战,保卫全蜀,独钓中原的昂扬斗志。该楹联由明代合州人、
进士冯衡《钓鱼城》诗“三江送水开
长江,千障排云控蜀疆”句化出。原诗为:
宋奄奄一线长,鱼山高处壮
城隍。三江送水开天堑,千障排云控蜀疆。
余玠有谋资璞,
孛儿只斤·蒙哥无计屈王张。英雄事业昭青史,庙食何人为表章。
(注:三江送水:指
嘉陵江、
渠江、
涪江在
钓鱼城下汇合。开:设置、建立。天堑:天然的
壕沟。千嶂排云:高耸入云的险峻山峰,指钓鱼山。控:控制、控扼。有保卫之意。)
天王殿石刻造像
从护国寺山门牌坊而进,第一重殿是天王殿,也称弥勒殿。殿前两侧设钟楼和鼓楼,殿正中为坐北面南的
弥勒佛佛造像。
造像通高1.8米(含基座。后同),宽1.6米,厚1米。东、西两侧站立者是四大天王造像。造像通高3.2米,高2.35米,厚2米。四大天王即东方
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殿中楹联有三。
弥勒佛联:
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想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天王殿联:
企慈云普覆尘寰以天王身作如来使;期法雨均沾沙界现
大人相镇圆通场。
佛子焚香祈四大金刚护佑风调雨顺;高僧叩首愿十方觉者福庇国泰民安。
大雄宝殿石刻造像
由天王殿而上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曾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殿中为三世佛造像。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边为东方药师琉璃光佛,右边为西方极乐世界的
接引佛。造像通高4.70米,宽2米,厚2.24米,分别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祖。
大雄宝殿两侧的造像为
十八罗汉。造像通高2.6米,宽1.13米,厚1.6米,即:宾度罗跋罗惰阇、诺迦迦伐蹉、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距罗、跋陀罗、迦理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罗、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难提密多、⒅摩拿罗多。
大殿背壁为
海岛观音和善财童子、
龙女造像。造像通高5.5米,宽4米,厚1米。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了
大日如来真实意;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是为
波罗蜜多心。
天上天下吾独尊能以正法传心明如皎日;世出世间人共仰但愿众生成佛遍满河沙。
就尘垢坐金刚道场,灭心行解甚深秘密,幻变真常本贯通,大悲不可称量,周流三界施甘露;于世间证究竟涅盘,离言语转微妙法轮,菩提方便皆圆满,极果无从思议,超越时空济众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色色空空,妙相同参成佛国;三藐三菩提,三乘三觉悟,生生世世,法轮有幸现金身。
佛地有声传,无非鸟声泉声、风声雨声,声声证寂;禅门无
色相,只有山色月色、树色云色,色色悟空。
药师殿石刻造像
药师殿也称药王殿,供奉"东方三圣"。主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左右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
药师佛,又作药师琉璃光王
大日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率
日光菩萨与月光遍照二大菩萨等眷属,在东方净土化导众生。俗称:日观菩萨、药师佛、月观菩萨造像通高4.8米,宽1.73米,厚2.2米。
十二神将
造像通高3.2米,宽1.1米,厚1米,指守护诵持《药师经》者之十二位护法神。又称药师十二神将、十二神王,或十二
夜叉大将。名称如次:宫毗罗、伐折罗、迷企罗、安底罗、頞你罗、珊底罗、因达罗、波夷罗、,摩虎罗、真达罗、招杜罗、毗罗。
造像在表现形式上瑰丽雄伟,气势恢宏,在结构上准确写实,生动逼真,颇具艺术特色。
观音殿石刻造像
观音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或
千手观音菩萨菩萨。相传观世音菩萨往昔在人间修行时,有一位佛名叫千光王静住
大日如来,他教给观音菩萨一个咒子,即千手千眼无凝大悲心大陀罗尼(简称大悲咒)观世音菩萨一闻此咒,欢喜无量,便发大愿心说:如果我能利益一切众生,即生千手千眼。千眼表遍照,千手表遍能。所以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观世音菩萨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
圣观音
造像通高5米,宽4.36米,厚4.36米。十二观音变相12尊造像通高3.20米,宽1.1米,厚1米。造像造形丰腴圆润,舒展优美。容貌、形态、衣饰端庄、自然、流畅。
祖师殿石刻造像
—祖师殿位于
观音殿之后。护国寺的建庙祖师是
唐朝诗僧
石头希迁。明万历《合州志》卷8载:“石头和尚,号四祖师,合州人,自幼入景德寺为僧,有戒行,因凿石出火,遂有悟,作偈(‘偈’是
梵语‘偈陀’的简称,义为‘颂’,就是佛经中的
瑞安鼓词)曰:‘是石头和尚咬嚼不入,打破虚空露些子迹。’复回州于钓鱼山建护国寺,自(“垒砌”之意)石二十四片为,全身入,门自掩,端坐而逝。有《草庵歌》传世,末二句云:‘山僧不会抡(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取入诗选。”
祖师殿中石头和尚
造像通高3.5米,宽5米,厚2米。造像栩栩如生,其神态与寺中造像比较则更为生动,为本次石刻造像中的精品之作。
古桂树
古桂树高21米,胸径0.8米,栽植于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思南宣慰田少卿捐资扩建护国寺之时,已经历了855年的巴雨蜀露。现为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一级保护树。
钓鱼城古桂树为
丹桂。它枝繁叶茂,生意盎然,素以珍稀、挺拔而著称。每当秋季放花,金黄万点,宜人的芳馨,弥漫古寺内外,素有“鱼城金桂飘天香”的美誉。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近十年多来,这棵古老的金桂,均有连续放花的记录,即在秋季9~10月里,一番花落,又是一番花开,如此反复,花开四度。
历史传说
传说古时候钓鱼山上,住着一个酿酒的寡妇叫赵黄氏。她为人耿直善良,常年以钓鱼山上的粮食和古洞流泉的水,自酿出一缸缸的村酒。那地道醇厚、芳香四溢的美酒,令方圆百里都赞美不绝。人们尊敬她,就叫她赵黄娘。
又是一年的寒冬腊月,钓鱼山迎来了少有的一场
大雪。清晨,赵黄娘刚走出家门,就看见山南的大黄葛树下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乞丐。赵黄娘走过去一看,见那乞丐还有一口气,就把他背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先给他灌了一碗米汤,又给他喝了半杯自酿的美酒,那乞丐竟然就睁开了眼睛,慢慢的醒过来了。
据说那乞丐睁开眼来,就看见正在为他忙碌的赵黄娘。他万分感激地说:"谢谢大娘救命之恩!我是一个叫花子,眼下又腿脚不便,在外头不是冷死,也得饿死,求大娘再行行好,多收留我几天吧。”
这个时候,赵黄娘为难了。她想啊,常言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要是像你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中年男人住在我的家里,左邻右舍肯定要说我的闲话。我今后就难以为人了呀!但片刻之后,她又转念一想:人心都是肉长的,做人一世,讲的就是一个良心,总不能见死不救,看到起这人活活冷死,饿死啊!终于,赵黄娘点了点头,留乞丐住下了。
果不其然,没几天,赵黄娘收留乞丐的事就传开了,在那些买酒的老买主中,竟然还有人时不时地旁敲侧击,当到赵黄娘的面说些不顺耳的话。虽说赵黄娘心里头很难过,但是她还是忍下来了,尽心尽力地照顾那个乞丐。后来,乞丐的腿脚好了一点,也就不辞而别地走了。
事后不久的一天,赵黄娘外出卖酒回家,又在钓鱼山的薄刀岭下遇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家。当时,老人家挑着一担干柴,正摇摇晃晃地下山。赵黄娘本想去帮忙,但就在那一瞬间,老人家突然跌倒在地。赵黄娘急忙赶上前去,只见老人家两眼紧闭,从颤动的嘴唇中发出了“水、水——”的微弱声音。
赵黄娘着急了。在这远离人家的半山坡上,那来的水嘛?她急中生智,赶紧咬破自己的中指,将鲜血直流的手指伸到老人家的嘴边。不料,就在鲜血滴进老人家口中的那一瞬间,一阵清风吹了过来,老人家不见了!地上只有一个黄布袋子,袋子上面写着:
月宫
吴刚赠
桂子,奖给人间善良家。人有好心桂树碧,行善积德满树花。
落花酿成
桂花酒,香气四溢人人夸。年年都把善事作,岁岁
丹桂放光华。
赵黄娘这时候才明白,原来那个乞丐和担柴的老人家,都是吴刚为赠送桂花种子,变成需要帮助的人,前来考验她的。
后来,赵黄娘将桂子种在了钓鱼山上,很快就长出了桂树,开出了满院清香的桂花。于是,赵黄氏又用桂花,浸泡出了香气溢人的桂花酒。
钓鱼城上的古桂树,就是那个时候赵黄娘栽种的。因为这颗古桂树原本来自月宫,所以它才与众不同,每年要花开四度,香飘云外的了。
龙眼井
龙眼井在护国寺药师殿前的廊檐下。井台呈六角形,每边长0.6米,井口为圆形,直径0.5米,井腹深9.6米,亦系用条石叠砌成
六边形,既美观大方,又为上下淘井时提供了方便。明万历《
合州志》卷1《无名氏记》说:
西门之内,因沟为池,周一五百余步,名曰
长白山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棹舟举网。又开小池十有三所,井九十二眼,泉水春夏秋冬足备不干。
龙眼井即为
钓鱼城36年抵抗战争时城中的92眼水井之一。昔日,龙眼井水质清冽,大旱不涸。民间传说,此井为
唐朝蜀僧闾邱大师所开。这口古井与山下
嘉陵江相通,冬春井水清澈,夏秋江涛汹涌。过去曾有人在鸭脚上扎上红布条后将鸭子投入井中,其后在钓鱼城下的嘉陵江上见到了这只游动的鸭子。
闾邱,唐代合州
石镜县人。世居铜梁山。他的祖父
闾丘均曾在
李治咸亨间(670—674年),与
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为同科
进士。
李亨上元元年至
李豫永泰元年(760—765年),杜甫客居成都浣花溪草堂,就曾作《赠蜀僧闾邱师兄》诗,并在诗的开篇,就对闾邱出身名门,潜心佛理的德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呜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唯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世传
闾丘姓笔,峻极逾昆仑。凤藏丹霄暮,龙去白水浑。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璵。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
历史传说
合州民间相传,闾邱年轻时就是一个很有才华而言行又不受世俗礼节拘束的人。他平时广交朋友,很有点“散财结客,侠比三河,风流倜傥,名倾六辅”风范。其后在父母再三督促之下,他才选择在钓鱼山上搭建了一间茅屋,闭门谢客,安下心来读书。
一天傍晚,闾邱读书疲乏,出外散步,偶然在山中一泉水边碰见了婷婷袅袅、顾盼生姿的
龙女。当时,龙女的美貌和闾邱的英俊就吸引二人走到了一起。他们在泉边互吐衷肠,情投意和,并由此约定每天傍晚在泉边见面。不久,闾邱就与龙女私定终身,成为了一对形影不离,恩爱有加的小夫妻。但是,好景不长。大概在他俩共同生活才一个月之后,龙女离家出走,嫁与凡夫的事被龙王察觉了。龙王怒气冲冲,很快就来到了
钓鱼岛捉拿龙女。闾邱本来就是一个凡夫俗子,哪里是龙王的对手。夫妻无奈,只得抱头恸哭。当那临别之时,他俩更是泣不成声,难分难舍。龙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想:此情此景,真是到了“忠贞不渝,死不足惜”的境地!如果不给留点“面子”,看来是拆散不了他俩了。于是,龙王把红起的脸一收,对闾邱说:“看你也是个读书明理之人。要想明媒正娶我的女儿,除非你自己认真读书,尽快求得功名。当你金榜题名之后,我就把女儿送回来与你团聚。”龙王把话说完,趁闾邱一不留意,拽
龙女就地遁去了。
话说龙女离去以后,闾邱就把龙王说的话当真了。他从此刻苦读书,不久,进京赴考,考中了
进士。随后,闾邱就回到了钓鱼山,等待龙女归来。殊不知,他在山上久等龙女不归,于是,便抛弃了所获功名,削发在钓鱼山上的荒寺中当了和尚。为了表达他对龙女的一片深情,闾邱还在龙女遁去的地方凿了一口深井,每天傍晚在井台边呼唤着龙女的名字,并且伴随着这口井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据说,昔日闾邱在井台边呼唤龙女时,潸然泪下,每当他的泪滴落到井里,涟漪中就会显现出龙女那美丽动人的双眼。后来,荒寺倒塌,古井湮没。
晚唐时,合州名僧
石头希迁来到钓鱼山创建护国寺,适得古井故址。淘之,井水清澈甘甜,访于民间,方知闾邱开凿此井。石头和尚很是高兴,遂以前人故事,将这口井取名“龙眼井”了。
龙眼井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游人。于是男女老幼,均以投石井中,聆听那碌碌下坠之声为乐事,故使古井一再淤塞。1981年以后,龙眼井被列为
钓鱼城重要文物加以了保护,再现了古井清洌不涸之奇观。
遗址现状
护国寺,已经改建为钓鱼城博物馆。该馆以钓鱼城36年抗战史为主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历史风云、独钓中原、战鱼城、上帝折鞭、忠义千秋以及宋代兵器、宋代居民生活场景和名人字画”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展示,并有以油画为背景的战争沙盘、12位宋蒙攻守双方的历史人物雕塑及
汪德臣喊降中雷石、
孛儿只斤·蒙哥中炮的战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