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亦鸣,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国防领域国家级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4年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在
东京大学电子工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电子工学博士学位。现为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兼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太赫兹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以
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五十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及地方项目二十余项。
4、
美国《Applied Physics Letters》杂志社特邀审稿人。
朱亦鸣主要从事超快光学、超快
电子学、太赫兹技术应用三者交叉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以
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Group系列刊物1篇,2区及以上SCI论文20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及地方课题项目二十余项,其中包括主持1项国家863计划,主持3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2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项等。朱亦鸣对化镓材料的多种特性有着深入的研究,研制出了基于超纯本征砷化镓材料的太赫兹源芯片(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性能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还进一步研发出了具备快速扫描功能的
时域太赫兹波谱系统,能针对
有机化合物(如:毒品、
爆炸物、
生物制剂等)进行太赫兹
指纹谱的分析识别。其主要用户对象包括海关、公安、民航、轨交、医院等多类群体。其中,基于此系统制作的
地沟油快速扫描系统,首次亮相于2012年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就受到了包括
东方卫视,《
劳动报》,《
新民晚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广泛报导,获得2012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优秀作品奖。而尤其领衔的课题组利用太赫兹
电磁波的良好的穿透性和对人体无损的特性所研制的主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系统更是获得了2013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优秀展品奖(银奖),并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签订了产学研联合攻关合同。在科研项目方面,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及地方课题项目二十余项,其中包括主持1项国家863计划,主持3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项等。以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光电领域前5%的共40余篇),其中包括ESI论文7篇,并有2篇文章入选期刊年度最佳论文,1篇文章入选期刊论文亮点,1篇入选期刊年度他引前100。先后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
一等奖(排1),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1),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一等奖(金奖)(排1),
中国专利奖优胜奖(排2),
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排2),“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中国兵工学会科技奖
三等奖”(全部奖项共计22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当代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每10年评1次共18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排2)等。
1.应用全新的超快光学方法-
时域太赫兹波谱法,进行
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内超快
电子的检测;研究半导体材料的物理特性;同时设计开发新型的半导体超快
电子器件。
2.利用太赫兹波对物质进行研究;如通过太赫兹波和生物、
化学分子的作用,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药物,毒品,
爆炸物;进行生物、化学大分子功能
基团的识别和研究等。
3.微纳结构人工材料的制备、检测;基于此类微纳结构人工材料的应用,如:
超高频电磁波功能器件(
滤波器,
隔离器等)。
朱亦鸣2008年荣获
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9年荣获上海市“
黄浦江人才”称号,2012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2012年获得“上海市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2年主讲课程获得“上海市全英示范性教学课程”,2013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6年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和“青年长江学者”称号,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17年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称号,2018年获得“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