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里河镇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辖镇.
十六里河镇,是山东省市中区辖镇,地处省城南大门,东与历城区港沟镇相邻,南与锦绣川乡仲宫街道接壤,西与党家镇毗邻,因政府驻地在十六里河村而得名。
地理环境
十六里河镇人口出生率14‰,自然增长率8‰。辖区“一纵两横”,山东103省道纵贯南北,东南外环路和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三泉三景”,镇内窦姑泉林汲泉、甘露泉属济南市七十二名泉,其中斗母泉为七十二名泉之最高泉。佛峪、青桐山、玉函山三大自然风景区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成为休闲旅游的理想去处。积极打造以兴隆水库、佛峪、斗母泉为主的“三点一线”近郊旅游品牌。“一大名产”,济丽红杏是该镇的农业特色名产。2005年,该镇先后荣获“市级文明镇”、“省级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市级计划生育创新奖”、“市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区级教育执法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六里河镇辖区属山地丘陵区,平均海拔在96米至800米之间,群山环抱,景色怡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40摄氏度,平均无霜期180天,年均日照时数2320小时,有效辐射率52%,年平均降水680毫米;地表岩性多为石灰岩,土壤属粘性和褐土,现拥有耕地3.30万亩,生态林34629亩,经济林4500亩(不含果园),荒山13533亩,森林覆盖率265.30%。
行政区划
下辖村:
特色村屯
位于市中区十六里河镇东北部,与历下区搭界。交通方便,北京二环路穿村而过。全村308户,总人口1020人。现有面积5000亩的开发用地。人均年收入4000元。村民主要以养殖业、种植果树、建筑业、运输业等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名由来于一个传说,相传是汉朝刘秀在公元二十五年前南征北战,路经此地,人困马乏,在此休整,见百姓从井中取水,欲借桶提水饮马,与百姓发生口角。百姓曰:尔欲用水,把井搬倒即可用也,何用吾桶。说完担水而去,刘秀大怒,双臂神力,把井搬倒,水倾泻而出,因而得名搬倒井。村北紧连千佛山风景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的开元寺、子山中间的大佛头平顶山市都位于此,东部靠近历下区浆水泉水库风景区、西临占地1500亩的“八一”园林,南临新建1200亩的山大新校。
大岭村
位于济南南郊二环路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该村现有人口3750人,耕地面积280亩。环境优美,全村绿化面积80%以上。
旅游资源。大岭村三面环山,拥有一个容量近10万立方米的水库,位于村的东北方还有2个19世纪30年代修建的清水池,雨后好似花果山的水帘洞。池周围苍松翠柏,红色的火炬树点缀其间,崎岖的石板路曲径通幽,翻山而过到开元寺,该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特色产品。2004年起种植了特色林果--香菱核桃,共种植2万多株。几年就可形成规模,为村里带来新的经济收入。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经济
全镇党委下设11个党总支、59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总支5个、党支部32个;共有党员1720名。2004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700万元,同比增长13.6%;本级财政收入达到2600万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6元,同比增长12%。1999-2002年,连续四年被授予市级“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先后荣获市级“五好”镇党委,省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1995年十六里河镇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452万元,财政收入747万元,人均纯收入1450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2.6倍、5.7倍、1倍。农业有耕地2140公顷,果园426公顷。镇党委、政府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市场农业,抓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1990年秋全镇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组织万人上阵修建从东十六里河村通往石青崖村的2公里双青路。先后投资2300万元,投工180万个,维修支渠1800米,打机井72眼,修大型蓄水池24个,建提水站2处,治理涝坡、矿村两条小流域20平方公里,对大岭、兴隆、矿村3座水库加固维修,1995年有效灌溉面积为590公顷,建立一类农田保护区988公顷,有林地面积增加1199公顷,达到3400公顷。1995年全镇粮食总产13518吨,比1986年增加264吨。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加快副食品基地建设。1995年有大牲畜3200头,家禽78万只,奶牛存栏200头,生猪存养1.3万头,分别比1985年增加2520头、52万只、200头、2400头,向城乡市场提供鲜蛋5850吨,鲜奶900吨,肉类总产1919.6吨,丰富了城乡菜蓝子。完成造林面积2840公顷,军民共建“八一”园林1处,农业机械总动力23501千瓦,比1985年增加8057千瓦。
发展规划
该镇立足优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研究确定了“三条线、四大片”的总体经济规划布局。南二环路和山东103省道沿线各村,立足区位优势,抓开发,建载体,大力发展以市场网络、机械运输、餐饮服务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形成市场、餐饮线。
兴隆至侯家公路沿线各村,重点做好水、路、树的文章,创新环境,营造近郊旅游线。镇驻地一大片,以旺山丽景苑、玉龙山庄为依托,重点抓好载体开发。大涧绕城高速公路立交桥周围一大片,以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为依托,重点抓好市场建设。兴隆十字路口一大片,以山东大学、电力研究院和两个俱乐部为依托,重点发展文化娱乐、餐饮服务业。涝坡镇一大片,以佛峪风景区和济南市七十二名泉之最高泉窦姑泉为依托,重点抓好特色林果和环境绿化,发展观光旅游业。逐步形成“以两个杏品基地为龙头,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发展观光旅游为重点,以‘三条线四大片’为依托,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区域化经济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该镇确定了“大力强化四个抓手,努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措施。
1、立足优势抓调整,努力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坚持把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在“横抓生产基地建设,纵抓主导产业延伸”上做文章,以发展特色林果、特种养殖、观光旅游为重点,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第一,发挥品牌和产地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充分发挥红荷包和济丽红两个优质杏品的品牌和产地优势,按照“合理布局,连片开发,适度规模,科学管理”的原则,采取示范引导、无偿提供苗木和行政驱动等措施,以“两杏”为重点,结合冬枣、薄皮核桃、石榴等耐旱型经济林木,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变品牌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逐步形成济丽红杏红荷包杏、园丰核桃3个林果基地和19个林果专业村。第二,发挥传统优势,积极推广特种养殖。在进一步提高传统养殖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每发展一只散养土鸡扶持0.3--O.5元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展以奶牛波尔山羊小尾寒羊、肉食鸽、散养土鸡为主的特种养殖业。第三,发挥自然人文优势,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按照“夯实基础、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思路,以兴隆水库、佛峪、窦姑泉“三点一线”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发为重点,结合两杏基地和观光林带建设,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一是按照“山顶松柏刺槐戴帽,山腰花椒柿子冬枣缠腰,山脚栽植核桃杏桃”的总体布局,着力抓好大环境绿化,建好观光林带。二是抓好以水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涝坡节水灌溉工程和“双增”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发展观光旅游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三是多种渠道加大对各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佛峪、窦姑泉兴隆水库等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积极营造观光旅游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社会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加快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第四,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靠非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致富农民。
2、创新环境抓引进,着力培植后续财源按照“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优化两个环境,落实一个责任,大力进行招商引资,着力培植后续财源。一是优化软环境。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的激励作用,对凡是引进了项目、产生了税收收入的,按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的10%重奖中介人和引进人;在用地、用水、用电、子女入学入托、信贷协调、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协调服务;坚持定期在各“窗口”行业开展行风评比活动,及时整治各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不良现象,努力营造亲商、爱商、招商、护商的浓厚氛围。二是优化硬环境。大力完善以水电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绿化、美化、净化镇容镇貌,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招商环境。三是严格落实引进引办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的引进职能,形成层层抓引进、人人抓引进的工作局面。
3、突出重点抓开发,大力实施三产富民战略
4、强化措施抓扶持,进一步壮大基础财源按照“扶持、改制、服务”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促进工业企业的稳步发展。一是扶持骨干企业。从政策、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加大对骨干企业和税收大户的扶持力度,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集中全力抓好龙头企业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企业“两本”管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产品的转化升级,提高厂企经济效益。二是扶持民营企业。在征用土地、供电供水、信贷协调、道路维修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自身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鼓励他们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外向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培植更加雄厚的财源。三是改制镇直企业。本着“积极稳妥、一厂一策、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的原则,采取改组、联合、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加大镇直企业改制力度,实现镇直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同时,进一步落实外向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出口,繁荣对外经济贸易,着重抓好出口创汇企业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产品的开发建设,努力培植一批外向型企业,进一步增强群体出口实力,提高全镇的出口总量和创汇水平,促进镇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文化
名优特产
济丽红杏是一个地方农家品种,系自然实生变异。起源于市中区十六里河镇。自1994年始,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资料的收集整理。1999年进行了果品性状测评,2000年由山东省有关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进行了正式鉴定,一致认为,该品种具有中晚熟、特丰产、果个大、色泽艳丽、品质好、耐挤压、叶片果实具有明显的抗病能力、适应性广。是现有杏品中的珍品,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并建议定名为“济丽红”。
济丽红杏是中晚熟品种,果实生育期85-95天,6月底7月初成熟,采收期七天左右。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85g,最大果重132g。果面光滑,底色黄,向阳面浓红,色泽艳丽。肉质清脆,耐挤压、耐贮运(据2004年试验,正常成熟[7月2日]采收的果实在室温30℃条件下,存放7天后仍有一定硬度,保持原有风味,低温储藏70天后,保持原貌不变)。品质好,风味佳,果肉橙黄,果汁饮料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味浓香,离核,种核小,甜仁,核仁饱满,种子出仁率28.5%。特大型果(100克以上),种子双仁情况较多。早果性好,特丰产。幼树生长健壮,成形快,成花早,栽后第二年可结果。花朵自然授粉座果率30%以上,利用二次生长枝的花结果,可以减轻早春冻害的损失。据2000年调查,三年生树单株结果112个,株产达10?。五年生树坐果505个,株产达40?。该品种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广。济丽红杏在原产地已发展6000亩,年产量150万公斤,产值500万元。三年内建成万亩基地。5年后产量可达400万公斤,现产品远销上海市、深圳、哈尔滨市等地市,产品供不应求。
红荷包杏源产于十六里河镇大涧沟西村,有“珍果良品”之称,1987年被农牧渔业部列为全国杏优良品种,生长期较短,比早熟的麦黄杏还早7至10天,填补了春季杏品种的空白。
杏果肉桔红,肉质柔细、味甜、离核,,较耐贮运,是杏中成熟最早的品种。目前已发展1万亩,年产量近100万公斤。
社会
教育科技
1985年十六里河镇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初中布局分散,三分之一的小学生不能进入初中就读,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很低,教育质量受到影响。10年来,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加强“两基”工作,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投资450万元,对90%的校舍进行了更新改造,新建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1995年新建教学楼4幢,在建1幢,18所初中、完小已有半数学校建起教学楼。投资180万元,建成5100平方米镇中心中学教学楼。新建幼儿园10所,改建扩建小学5所,矿村、涝坡、兴隆、东十六里河、西仙庄等建起高标准的教学楼。中小学校舍和内部配套达标率分别为100%和85%。1995年全镇有中学3所,在校生1887人,教职工142人;小学18所,在校生4036人,教职工218人;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1307人,教职工63人,有4所区合格幼儿园,有3所济南市市标准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2%和100%,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为100%,向各类学校输送初中生1920人。实施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弱智儿童入学率达80%以上。有科技机构13个,科技人员450人,农民技术员320人,农民技术研究会31个。1986~1995年,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广新技术40项,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45项。其中科研攻关6项,新成果推广17项,新产品开发22项,累计新增产值5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除尘设备厂开发的高压静电除尘器,被省科委列入’94火炬计划。远红外设备厂与省中医研究所联合开发的中药饮片干燥机,被省科委列为’94星火计划
村镇建设
文化、卫生1974年建文化站,至1995年全镇陆续建立起村文化大院20处,有文化专业户30户。1986~1995年举办书画、摄影展10次,展出作品300件,举办文艺创作、文物、文化市场管理培训班9期,培训各类文艺人才3800人次。市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件。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逢年过节,民间戏曲、吹打乐、舞龙灯、踩高跷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用品经营单位,也由1993年的1个发展到8个。1986年全镇计划生育率为98.8%,人口出生率15.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34‰。10年来,镇、办事处、村、组四级计划生育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1995年全镇有计划生育服务站(室)26处,人口学校22所,计划生育协会会员4100人,计划生育率为98.6%,人口出生率13.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4‰。【村镇建设】1985年小城镇开发以东西十六里河村村民住宅为主。10年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的原则,实施了5平方公里总体开发建设和002线商业一条街的规划。先后引进资金8000万元,投资3000万元,拓宽了3公里的济新公路,新修双青路2公里,居民街道4条2.5公里,架桥4座,建可供1.5万人用水的加压泵1台,铺设自来水管道3公里,新上150门程控电话总机,建商品房12万平方米,办公设施4.5万平方米。省新华书店总店、市畜牧局、市林业局、省电力专科学校、铁路十四局基础公司在镇上落户。1995年11月18日,镇政府办公大楼交付使用,形成了行政办公一体化。
机构设置
政府、党委主要领导及其他人员分工情况
徐广玉: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讨论、决策;
刘秀才: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直管财审所、统计站、经管站等,协调国税、地税工作;
郭存安党委副书记分管党群工作,包括党政办公室、组织科、宣传科、统战、团委、妇联、工会、老干部等;
赵以华党委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包括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
王金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武装部长主持纪委、武装部全面工作,分管管站;
赵延生党委委员、副镇长协助镇长协调日常工作,分管经济发展办公室,侧重企业科工作;协助赵以华同志分管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包括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协调工商、信用社;
宋洪芹党委委员、宣传科科长主持宣传科全面工作,协助分管书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培训工作;
李广林党委委员、组织科科长主持组织科全面工作,协助分管书记抓好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后备干部考察培养和人事、老干部工作;
支应泉副镇长分管城乡建设办公室、土地资源管理所、居委会,协助镇长协调国税、地税,协调交管所、交警中队;
刘庆刚副镇长分管经济发展办公室,侧重农技推广站、林业站、水利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供销社、粮所;
孟庆彬副镇长分管社会事务办公室、包括民政、计生办、教育办、文化站、卫生院、体育等,协调广播站
高连仲科技副镇长协助镇长搞好经济工作,侧重引进引办工作。
旅游
位于该镇广村东北方向约2公里处的佛峪古般若寺遗址,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寺依山而建,现存隋唐风格雕像20余尊,历代名人摩崖题记30余则。从般若寺举目北望,可见悬崖上山泉溪流,汇成一条条长长的瀑布。每年夏秋,悬流十丈;寒冬腊月,冰帘垂挂。水流沿石阶三迭而下,如纱如练,飘渺而去,汇成溪潭,人们称之为林汲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佛峪景区集人文和自然于一体景观于一体,著名的胜景名胜景之一。景区春日黄花遍地,山青树绿,鸟语花香;夏季松涛林海,山涧溪水透明,山风清凉,盛夏无暑;秋天漫山红叶,果实累累,景色最佳;冬天气温虽低,但阳光直射,毫无寒气,是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去处。窦姑泉位于斗母泉村一处山崖畔,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最高泉。始建于清朝爱新觉罗·玄烨十五年重修。旺季三股泉水汩汩而出,因水流量大,又称“大泉”。泉水自岩壁岩孔流出,汇落方池,晶莹碧透,清冽甘美,村民们争相饮用。传说饮此泉水“治病保健”,泉周围“百米之内无虫”。
该镇按照市中区委区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佛峪、斗母泉等人文自然景观优势,结合特色林果,着力打造兴隆水库-佛峪-斗母泉“三点一线”的近郊旅游线。为此2004年该镇投资224.8万元,打机井6眼,建谷坊14个、拦水坝3座、塘坝1座、蓄水池10个,整修、新建水窖255个,对钅广村、小岭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投资1100多万元,完成了兴隆市场路、大党路、吴家至石崮等全长40.2公里的路网改造,全面落实了公路绿化工程,植树9200株,绿化新修公路25公里;投资266万元,栽植绿化苗木123万株,完成荒山绿化9000亩;投资181万元,挖高标准鱼鳞坑27万个,栽植侧柏40.3万株,欧黄栌10.7万株,富贵树1.5万株,治山整地5360亩。进一步夯实了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参考资料
十六里河镇.百度地图.2024-03-18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文化
社会
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