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姓是中国复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一十三位。以
谯郡(今安徽、
河南省之间)、鲁国郡(
山东省曲阜)为郡望,主要分布于安徽、山东、
江西省等地。
源于姒姓夏后氏。以爵号为氏。夏侯氏为
汉族复姓,
姬发克商之后,封禹后裔
杞东楼公于杞(今
杞县)。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国,杞国杞简公的弟弟佗奔于鲁国,鲁悼公(前468年—前431年在位)因其为
大禹之后给以采地封他为侯爵,后人以爵号为氏称夏侯氏。得姓历史距今2400年左右。
夏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大禹的后代,得姓始祖为佗公,得姓历史距今2400年左右。在
曹魏时代,
曹操与夏侯家族关系亲近。
夏侯姓当今人口总数约3万余人,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413位门阀,在复姓中排序为第5位。从《姓谱》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两书中的记载可以清楚了解到
夏侯夫人的历史渊源。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存在部分夏侯氏后人因某些因素简化夏姓的情况。可考证的例如夏(侯)显世系去侯称夏;再例如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高淳区夏侯元世系共计7个村庄约3000余人,如今大多为夏姓,仅极少数保留夏侯姓。
夏侯氏的郡望为鲁国郡、
谯郡。
鲁国郡:
西汉初将
秦朝原有的
薛郡改为鲁国,到
曹魏及晋代又改为鲁郡,其地相当于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谯郡:
东汉建安年间设置,其地在今安徽、
河南省二省之间。当代后人除安徽、
山东省二地之外,现大部分(约2万余人)居于江西吉安、
赣州市、
分宜镇等地。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
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
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
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谯郡:亦称谯国、谯国郡。东汉建安末年从沛郡分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
河南省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汝阴堂:
西汉时有
夏侯婴,自幼年起就与汉高祖刘邦是好朋友。
刘邦在沛起兵,任夏侯婴为太仆。夏侯婴随刘邦击
项羽,入蜀,定三秦,立下大功,封为汝阴侯。夏侯氏因以“汝阴”为堂号。
阜阳市夏侯氏字辈:“承训继先泽齐家宜正伦”。注:以夏侯为先祖,与侯氏字辈一致。
亳州市夏侯氏字辈:“国志永兆宏时来润寿长家隆承福庆元善启”。注:以夏侯婴为先祖,与孙氏字辈一致。
浙江富春夏侯氏字辈:“志士光家国徽衍圣功立诚天助福惇德世恒隆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注:以
曹嵩为先祖,夏侯操(
曹操)为始祖,与
德阳乡主字辈一致。
上联典指
南梁尚书
夏侯亶,字世龙,谯人。官历六郡三州,所得禄赐,随散亲故。
上联典指
西汉沛县人夏侯婴,曾任滕县令,楚人称令为公,故称滕公。从小与
刘邦关系密切,跟随他起兵,转战各地,任太仆。后出击
项羽,人西蜀,定三秦,屡立殊功,西汉建立后,封汝阴侯。
刘盈、文帝时,继续官太仆。
下联典指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
夏侯胜,字长公,
东平县人。官长信少府、太子太傅。跟从
夏侯始昌学习今文《
尚书》,又跟从
欧阳生问学,善于说礼,称“
夏侯兼”(
夏侯建为“小夏侯”)。宣帝时,立为博士,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曾受诏撰《尚书论语说》。
上联典指
曹魏曹文叔妻
夏侯夫人夫死无子,断发割耳以示不嫁,其叔劝嫁,女又以刀割鼻。
上联典指晋代
散骑常侍夏侯湛,字孝若,谯国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美容观,尝与潘岳同车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征西将军
夏侯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为散骑
黄门侍郎。
曹爽辅政,玄为爽姑子,累迁散骑侍中护军。旋为征西将军,
都督雍梁州诸军事。爽诛,徵为
大鸿胪。
下联典指梁·
夏侯亶,宽厚有器度,为安陆
太守甚有威惠。其弟
夏侯夔,爱重人士,时称“二难”。“二难”,称兄弟才德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