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飞机(Space Airplane),是航空航天飞机的简称,是一种能够在稠密大气层、临近空间、轨道空间往返飞行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集飞行器、太空运载工具及航天器于一身,也可以作为
载人航天器重复使用。
1986年,
美国总统里根在的国情咨文中最早提出空天飞机的概念,同年,美国启动了NASP计划,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空天飞行器研究高潮。2010年4月22日,
美国空军的X-37B空天飞机原型机“轨道试验飞行器1号”首次成功发射。截至2014年,俄罗斯启动了多用途空天系统计划(MAKS),已进入空天飞机的飞行验证阶段。
英国的“
云霄塔”项目和
德国的“桑格尔”项目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日本和
印度等国也展开了相关计划。2021年7月16日,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空天飞机
发动机与机身行融,呈流线型外形。动力系统包含涡轮喷气发动机、
冲压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采用
太阳能电池和高性能锂电池的组合,具有可以重复使用、高超音速巡航能力、水平起降、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易发射等特点。
空天飞行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技术特征,能够满足未来廉价、自由进出空间的发展需求,商业和军事应用前景潜力巨大。
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空天飞机是航空航天飞机的简称,是一种能够在稠密大气层、临近空间、轨道空间往返飞行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集飞行器、太空
运载工具及航天器于一身,也可以作为
载人航天器重复使用。
空天飞机是一种未来的飞机,它同时有飞机
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起飞时不使用火箭助推器,能像普通飞机一样从飞机场跑道上水平起飞,以每小时1.6万~3万公里的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00公里高空的飞行速度为12~25倍音速,可以直接加速进入太空
地球轨道,成为航天飞行器。
返回大气层也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在飞机场跑道上降落着陆,成为自由往返天地之间的运输工具。既能满足民用运输需求,又能执行军事任务,具有自由进出空间、按需返回地面、可重复使用的典型特点,已成为未来进行大规模空间开发及确保空间优势的关键因素。它与传统
航天飞机的最大不同是采用地面机场水平起飞的方式,是国际上天地往返运输领域的发展热点。
1933年,
维也纳技术学院的欧根·桑格尔博士在《火箭飞行技术》一书中首次提出“
火箭飞机”概念——它能以10
恩斯特·马赫的速度在70千米高度飞跃20000千米以上的距离,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类似于空天飞机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对空天飞机作一些探索性试验,当时它被称为“跨大气层飞行器”,但是由于需求不明,加之经济、技术条件较差,所以没有成功。上世纪六十年代
美国的
X-15试验机试验飞行器诞生,X-15便是空天飞机的最早尝试。同时期,
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就提出了两级有翼的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设想,但由于苏联领导人认为时间太长和经费过多而于1969年终止了这项计划。但“螺旋”计划、“布拉风”试验机计划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升空都为设计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世纪70年代,美国启动了
航天飞机项目,试图通过回收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和
轨道飞行器降低成本。然而,由于技术不成熟,轨道飞行器的维护成本高达7.75亿美元。虽然
航天飞机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降成本技术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SpaceX提出的一级火箭垂直回收方案成功试验,有望将成本降至一次性使用火箭的1/3。相较其他方式,水平起降的空天飞行器可利用大气层中的
氧气,大幅减少起飞质量,具备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能力,为未来提供了廉价、快速、便捷、自由进出空间的发展潜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的“阿尔法”号永久性空间站计划激发了国际上对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普遍热情。各国为参与“阿尔法”号
空间站的建造和应用而积极努力,计划每年执行数千次任务,运送人员、物资和器材。由于一次性运载方式费用庞大,为寻求经济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美国、俄罗斯、
英国、
德国、法国、
日本等国纷纷提出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方案。
研制历程
启动研发
空天飞机最早的概念由美国总统里根在1986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他指出要研究一种新的‘东方快车’飞行器,到1999年,它将可以从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起飞,进入
近地轨道,并在两小时内飞抵
东京。同年,
美国启动了NASP计划,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空天飞行器研究高潮。
1986年,美国提出了代号为
X-30的完全重复使用的单级水平起降的“
国家航空航天飞机”,采用组合式超音速燃烧
冲压喷气发动机;
英国提出了“霍托尔”单级水平起降空天飞机,采用一种全新的空气液化循环发动机;20世纪90年代,
德国提出了两级水平起降空天飞机“桑格尔”,第一级相当于
超音速客机,第二级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有翼飞行器,两级均能水平着陆;俄罗斯在空天飞机使用的
超燃冲压发动机方面技术积累雄厚,彩虹机械设计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推出了“针”式、“彩虹”-2等验证机计划,对高超音速空天飞行器进行预研。其他国家如法国、
日本等也提出了各自的航天运输系统设想。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NASP空天飞机计划是以解决天地往返运输、军用跨大气层飞行器和民用高超音运输机为背景的。
美国进行了三种方案的研究工作。一是单级入轨空天飞机;二是以火箭为动力的单级入轨机;三是第二级为火箭动力的两级入轨空天飞机。第一种是远期目标。第二种为
麦道公司提出的三角快帆,这种充分利用了火箭技术的成就的航天运载器预计运载成本可降到1100美元/
千克。第三种是由
波音公司提出的两级人轨方案,这种方案充分利用了美国NASP研究中已取得的成绩,并为其服务。NASP计划的原定目标是通过研制可在地球低轨道飞行、像正常飞机一样在跑道上起降的高超音速技术试验机×一30,掌握发展空天飞机的主要技术,然后研制高超音速军用机、民x一37无人可重复使用航天飞行器用机和天地往返运载机。飞行速度将达到
M5—25。所选定的x一30机体是小机翼、双安定面和双人机组舱,飞机的机身长50~65米。起飞总重约为113—1361E。推进系统将采用3--5台
超燃冲压发动机和一合推力为222.5-311.5KN的火箭发动机。X一30将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和进行有动力的着陆。
不断突破
1990年3月,
日本成功发射的“缪斯A”月球卫星,日本空天飞机方案是单级人轨、水平起降,某些设计思想类似英国的“霍托尔”。1993年9月初,莫斯利航空航天部门举办了一次展览和朱可夫斯基沙龙会议。俄罗斯提出的“国际重复使用的空天运输系统”是一个灵活多功能的两级入轨方案,可广泛应用于生态问题、空间供应和紧急救援等,
运输量范围广泛,从1到18吨。
美苏冷战结束后,
美国国防预算大幅减缩且缺乏高
恩斯特·马赫实验数据,无法进行昂贵的全尺寸设计。为应对此挑战,美国实施了为期6年的技术上的“风险缩减”计划,尽管如此,
美国空军仍对X系列空天飞机的发展保持关注,资助
美国航空航天局进行项目,例如,X-37空天飞机获得了1600万美元的空军资金支持。同时,X-33计划为美国空军构建了亚轨道军事体系的蓝图,1999年实验进展顺利,进行了亚轨道跃升、飞行入轨和着陆试验。然而,由于2000年压力试验中液态氢燃料的
复合材料层外壳破裂,NASA暂停了X-33计划。
2006年9月,
美国智囊机构的研究员卡兹海曼透露,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局提出了“
Falcon”计划,旨在实现“从美国大陆使用和投射军事力量”。该计划是按
美国国防部和空军的要求设计的,其核心部分是研制一种可重复使用、可再入大气层、以高
超音速飞机、无人驾驶的空天飞机,用于执行侦察任务。
试验飞行
2010年4月22日,
美国空军的X-37B空天飞机原型机“轨道试验飞行器1号”首次成功发射。X-37B是
波音公司制造的无人驾驶空天飞机,外形与
航天飞机类似,但体积约为航天飞机的四分之一。其成功推动了俄罗斯的多用途空天系统计划、
英国的
云霄塔项目、
欧洲航天局的空天飞机项目等开展,
日本和
印度也在积极布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2011年1月8日,中国
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播出“中国跨大气层飞行器试飞成功”的画面。2011年3月5日,在美国-226任务中,第二架“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OTV)在
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美国航天局发射场发射到低地球轨道,试验飞行器在空间运行469天,于2012年6月16日在
阿瑟·范登堡基地着陆。2012年6月,湖北媒体主动披露证实,中国在研发“神龙”空天轰炸机,也就是类似
美国X-37B的无人太空飞机。2014年2月,中国空天飞机圆满完成高速自主进场着陆飞行试验,突破了高速自主进场着陆的核心关键技术。
2016年9月12日,在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
高峰论坛上,
航天科工集团发布了商业航天领域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空天飞机、快舟火箭、“幸福之星”等计划纷纷浮出。其中,腾云工程的目标是实现空天飞行器的商业运营。腾云工程计划在2020年完成项目论证,2025年突破关键技术攻关,2030年使整个系统具备应用条件(完成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技术验证试飞)。
2017年5月7日,在地球轨道上创纪录地飞行近两年后,
美国空军的空天飞机X-37B返回地球。据美国空军发表的一份声明,X-37B轨道测试飞行器当天在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降落,它在天上度过了718天,开展了在轨试验,同时把X-37B在轨总时间延长至2085天。此前,X-37B进行过3次试飞,第一次在轨飞行224天,第二次468天,第三次则达到674天。
不断发展
2017年5月24日,
美国宣布已选中
波音公司提交的方案,研制
XS1可重复使用高超音速空天飞机,为美军提供快速、频繁且低成本进入
近地轨道的能力,目标是每天都能发射一次XS-1前往太空部署
卫星。2017年9月7日,
美国空军的X-37B空天飞机搭乘
SpaceX的“猎鹰9”火箭,从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其第五次在轨飞行任务。
2020年9月4日,中国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该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标志着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2021年7月16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成功进行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首飞,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飞行后平稳水平着陆于
阿拉善右旗机场,标志着首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经检测和维护后,该亚轨道运载器于2022年8月26日再次实现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这一成功实验推动了我国航天运输技术从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跨越式发展。此外,在2021年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
航天科工集团集团还展示了“腾云”空天运输系统模型,这是一种水平起飞和降落的完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研发目的
领空主权
1967年的《关于各国探测及使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及其它天体之活动所应遵守原则之条约》规定了外层空间的国际法律框架,强调了在
领空之上的空间无主权。由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对空间的依赖日益增强,发展航天技术成为维护战略制高点的关键。缺乏强大的航天力量将削弱制空权和制海权,甚至可能导致失去国家安全。
军事需求
基于对空天一体军事需求的考虑,空天力量的发展旨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援和在两个空间层次进行作战的平台。在信息支援方面,空天飞机可用作侦查监视与预警平台,通过在太空轨道获取敌方情报信息,或在
外层空间反复飞行以实时掌握敌情。此外,它可作为战时预备指挥所,为军事指挥控制提供支持,并具备破坏敌方通信设施或为我方提供在轨服务的能力。提供两个空间层次的作战平台是另一个任务,其中空天飞机可作为武器发射平台,占领制高点,对敌方目标进行攻击,影响战争胜负。此外,它还具备快速远距离运输的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响应全球冲突,为全球冲突的及时处理提供支持。
基本设计
机型结构
为减小气动阻力,空天飞机外形必须高度流线型,因此需要将
发动机与机身进行融合设计,形成整体流线型外形。通常,空天飞机采用切尖三角翼的设计。这种翼型相对厚度较小,超声速阻力小,相较于其他平面形状的机翼,具有较轻的质量和较大的
刚度,不容易产生气动弹性现象。此外,切尖三角翼的边条翼后掠角较大,有助于减弱
激波的强度,进一步降低超声速时的阻力。因此,带有边条的切尖三角翼广泛应用于超声速飞行器,如
航天飞机、
F-16战斗机以及X-37B无人轨道验证机等。空天飞机不仅可用作全球打击和空间激光
反弹道导弹的平台,而且还可用作部署空间
卫星和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运送军事物资和人员的平台。空天飞机的起飞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采用单一飞行器,将航空和航天发动机整合,如
美国的X-30试验飞行器方案;这种方式功能强大但技术复杂。另一种方式是采用母机与空天飞机分离的方法,母机在一定高度释放空天飞机,后者点火进入太空轨道。这种方式实现简便,可充分利用现有飞机,但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代表是
德国的“桑格尔”空天飞机。
动力系统
空天飞机的独特动力系统包含涡轮喷气发动机、
冲压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用于水平起飞,当速度达到2400km/h时,切换至冲压发动机,使飞机在大气层内以30000km/h飞行。若需要进入轨道,则使用火箭发动机加速,冲出大气层,进入轨道。返回时,空天飞机可在大气层内以普通飞机的方式着陆,实现灵活的天地间往返。比较常见的类型包括:火箭基组合发动机RBCC、涡轮基发动机TBCC、空气涡轮火箭组合发动机ATR、预冷类组合发动机、三组合发动机、基于爆震发动机的新型组合发动机等。由于将
航天飞机上持续供电时间有限的燃料电池替换成了
太阳能电池和高性能锂电池的组合,空天飞机最长能够在太空中持续工作270天,大大高于航天飞机的16天。空天飞机可以从一方本土起飞后两个小时内就可抵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遂行作战任务。能对全球范围发生的地区冲突迅速作出反应,或对敌方发动突然袭击。因而,未来作战中使空袭将变得更加突然,空中远程奔袭运用更为明显。
推进系统
空天飞机要在大气层内外高速飞行,速度范围广,对
发动机提出极高要求。传统喷气式发动机效率高但无法在大气层外工作,而火箭发动机虽然适用于大气层内外,但携带
氧化剂较为笨重且安全性较差。
涡轮风扇发动机适用于亚音速,亚音速燃烧
冲压喷气发动机适合于M3-6飞行,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适用于M6-12飞行,而火箭发动机能使飞行器达到更高速度。为研制速度达
M25、飞行高度达几百千米的空天飞机,需要全新的可重复使用推进系统。这要求研发一种兼容大气层和真空条件,具备亚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多模态组合循环的
发动机。对空天飞机而言,解决超音速燃烧
冲压喷气发动机技术是关键,以确保在超音速条件下稳定高效地运行并提供足够推力。空天飞机在穿越大气层进入
近地轨道后,以10倍
超音速飞机,并在抵达目标上空时进行轰炸。其采用独特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
超燃冲压发动机)发动机,并实现发动机与机身的一体化。这些技术措施极大地提高了
战略轰炸机的飞行速度。
航电系统
空天飞机集航空与航天双重功能,能在两个空间层次进行作战,成为连接空中与太空战场、统一空中与太空斗争的先进
技术装备。其配备先进太空武器和大气层内远距离攻击武器,可根据需求寻找并摧毁
外层空间目标如
军事卫星、
空间站,以及大气层内各类航空器。空天飞机具备将航天器送入任何轨道的能力,无限制地朝各个方向发射。在
返回轨道时,具备广泛的横向和纵向机动能力。此外,它可在大气层内飞行,同时也能进入外层空间,用于追踪和干扰敌方
卫星或太空武器,实施摧毁、捕获、误导等行动。空天飞机携带照相、电子侦察设备,可对陆、海、空、天目标进行高灵活性的侦察和监视,同时实施导弹发射预警。相较于侦察卫星,空天飞机更具机动性,可在太空轨道获取情报,也能在
外层空间飞行,灵活掌握作战地区的敌情变化,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战场信息。
防热结构与材料
航天飞机采用被动式防热系统,而空天飞机需要多次进出大气层,面临高温挑战。其表面在高超音速返回时可达1800℃,比航天飞机高出10倍。为此,空天飞机需采用轻型可重复使用的新防热结构和材料,选择主动冷却系统。一种简单的冷却方式是使用吸热管,更先进的方法是采用夹层或管道式机体结构,通过
推进剂流动吸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为满足防热需求,研究正在进行中,涉及
高温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美国已研发出高速凝固钦酬合金,适用于机身内层结构。机头和机翼等高温区域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覆盖
碳化硅涂层,以确保轻量、高温耐性。另需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如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钦复合材料,综合了碳化硅和钦合金的优势。
高超音速飞行理论与试验技术
高超音速飞行(M数超过5)仍是
空气动力学未知领域,尤其是M数超过12。在这极高速飞行中,空天飞机遇到复杂问题,如
雷诺数高达100x10⁶,导致机体出现“增肥”效应。燃烧尾流的化学反应对
发动机进气道和尾喷管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解决这些难题的途径包括建造高雷诺数、大尺寸的M数风洞,进行吹风试验,以及利用
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
美国正通过自由飞模型试验积累数据,但目前全球尚无M数大于8的风洞,即使有,也需要上百万小时的试验。因此,依赖理论计算和研制高速
计算机和求解纳维一
乔治·斯托克斯方程的软件来研究气动力问题。
发动机与机身一体化
为降低气动阻力,空天飞机外形需高度
流线型,采用发动机与机身融合的一体化设计,形成整体流线外观。为解决单级人轨空天飞机的空重问题,必须简化结构,将前机身设计为发动机进气道,后机身设计为排气
喷管。这种一体化设计的关键在于几何形状能随飞行速度变化,以调节进气量,确保在低速和高速时发动机均能有效工作,同时要保证结构具有足够
刚度和耐高温性能,以应对多次
返回大气层的挑战。弃了传统的冷结构设计,空天飞机采用防热结构与主体结构一体化的热结构设计。在高温区域,还可应用主动冷却技术。这种热结构设计不仅降低了机体重量,同时提高了热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空天飞机类型
就结构而言,分为两类空天飞机:一是单机型,例如
美国国家空天飞机,将航空发动机和航天发动机装在同一飞行器内;二是双级型,例如
德国“桑格尔”空天飞机,将航空发动机和航天发动机分别装在两个飞行器内。双机型类似于空射
航天飞机,技术相对简单,不需要极其复杂的综合推进系统,具有较低的风险。预计双机型较为通用,但由于单机空天飞机使用方便,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军事应用方面,空天飞机主要包括
空天轰炸机和空天
侦察机两种类型。预计空天轰炸机可能在2025年或之后部署,能够在2小时内飞行1.6万千米,携带约5.4吨炸弹或巡航
导弹,从一方本土出发轰炸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敌对目标。另一种是空天侦察或反侦察机,具备太空攻击敌方
卫星和其他航天飞行器、维修本国卫星的能力,或者将无人驾驶侦察机投放到敌方领空。
应用价值
军事运用
空天飞机在军事运用上具有多重功能:首先,它保障了以快速、经济的方式进入太空,彻底改变了与传统火箭、飞船和
航天飞机相比的重复使用性、发射费用、可维修性、周转时间和灵活机动性。其次,作为
空间武器的发射平台,可对敌方陆、海、空、天重要目标实施攻击。第三,通过搭载探测设备,发现对方卫星并进行跟踪、干扰、俘获,或改变其轨道,甚至将其返回地面。此外,它还可用作快速运输和
战略轰炸机,在一小时内迅速响应全球范围内的地区冲突,或对敌方进行突然袭击。同时,作为战时空间预备指挥所,它发挥了指挥和控制的重要作用。最后,空天飞机携带的照相、电子侦察等设备赋予其强大的侦察能力,相较于各类侦察
卫星,更具灵活性和更强的实时性。
商业运用
空天飞机在商业运用方面有多项潜在优势。首先,它可作为
空间站的
战略运输机,能显著降低向空间站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费用,估计费用至少可减少到
航天飞机的1/10,甚至1%。其次,空天飞机可用于发射和回收
卫星,省去庞大发射场和长时间准备的需求,地面设施简单、维护方便,操作费用低,能适应频繁发射的需要。在发射、维修和回收
卫星方面,它几乎能胜任航天飞机的所有任务,而且费用更低。空天飞机还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客运,其高速飞行能在短时间内连接任何两个城市,从而提供高效的全球快速客运服务,也有潜力用于太空旅游。在灾害应对方面,空天飞机能快速到达灾区上空,进行高效的
遥感探测,支持救灾工作。
研发意义
空天飞行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技术特征,能够满足未来廉价、自由进出空间的发展需求,商业和军事应用前景潜力巨大。
军事意义
各国的空天飞机研发计划主要由军事需求推动。这类飞机具有高效的机动性、较低的成本效益比、迅猛的飞行速度,能够执行其他设备难以完成的多样任务。其快速响应能力使其在两小时内可飞抵世界任何地点执行任务,为大国维护全球利益提供了迅捷响应的可能性。由于国际条约将领空限制在100公里以下,空天飞机可以在100公里以上的公共空间自由飞行,从而在执行军事任务时可在不引起争端的情况下飞越其他国家领空。这使其成为实现地面、空中和太空一体化的理想平台。在军事任务中,空天飞机可在近空间内超高音速飞行,发射各种
导弹进行对地攻击,同时还可部署
激光武器,拦截高空中的敌方弹道导弹。由于拥有太空发射能力的国家有限,掌握攻击近空间和太空飞行器的国家更为稀缺,因此空天飞机在战斗中几乎不受敌方攻击威胁。其卓越的变轨能力还使其能够快速接近敌方太空器,实施捕获或直接摧毁,瘫痪敌方
卫星侦查和通信能力。
商用意义
在商业领域,发展空天飞机可显著降低空天运输费用。它可以补充
空间站等系统的人员、物资和燃料,提供在轨服务,将制成品从空间站运回地球。此外,空天飞机还有搭载乘客进行太空旅行的潜力,让人们欣赏太空风光,体验独特的太空之旅。美国缩尺复合体公司、英国
维珍银河公司和
蓝色起源公司的空天飞机相继完成载人飞行首秀,引起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
未来发展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寻求一种无人飞行器方案,可以像飞机一样重复进入太空,并在短时间内连续执行多次任务。然而,一些航天专家认为设计带有机翼的航天器可能只是工程师们对概念的追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史密松
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科学史专家罗杰·莱纳斯指出,
航天飞机不必要求机翼,这体现了技术受到观念和文化影响的一例。他指出,希望进入太空更加优雅的观念影响了对“翅膀”空天飞机方案的偏好。莱纳斯表示,工程师们喜欢空天飞机是因为它被认为是“进入太空更加优雅的方式”。他们设想一名军官驾驶着空天飞机在跑道上降落,然后轻松地去军官俱乐部,看起来就像一次普通的飞行。与之相比,封闭的飞船从天上掉下来或落在海面上等待救援,显然是一种不那么体面的返回方式。这反映了观念对工程设计的影响,使带有机翼的火箭成为航天飞行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