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酉开
李酉开
李酉开,著名农业分析化学家。长期从事农业分析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方面有不少创新,在农业分析方法方面有许多改进,主编有《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等著作,对中国农业分析化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个人简历
1933年 毕业于江苏省苏州中学校
1937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化系,获农学士
1937-1938年 任浙江大学助教。
1938-1944年 任广西农事试验场技士,1944年兼任广西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1944-1945年 任休宁县安徽省农场技正。
1945-1946年 任南京大学临时教授、化工系主任等。
生平介绍
李酉开,1915年11月14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的一个教育世家。父亲李玉彬,清末秀才,后入上海龙门师范,曾赴日考察教育,在江苏第三师范学校等校执教40余年。他主张子女从小就应离家外出锻炼。李酉开7岁时即被送往无锡读初小,这对于培养他的独立生活和坚强意志有很大影响。他从小就热爱集体,喜欢自然、博物等课程。在就读苏州高中时,学校要求甚严,学业负担较重,养成他勤于攻读的习惯。1933年高中毕业时,在江苏省第一次全省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表扬,同年考入浙江大学农化系。在大学读书期间,除参加当时一些进步活动外,主要精力都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他选读课程广泛,成绩优秀,颇得当时著名教授刘和、蔡堡、梁庆椿黄瑞纶等人的赏识,因此还在读大学四年级时,就被聘为“半时助教”,负责准备和指导学生农业分析实验课。他工作严肃认真,深受学生的尊敬。这为李酉开嗣后从事农业分析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1937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被迫溯富春江西迁建德市杭州市沦陷后,再迁吉安市,又至泰和。学校为节省开支,不得不裁减人员。李酉开为将工作机会留给有困难的同事,毅然向校方提出留职停薪的申请。嗣后,应黄瑞纶教授函邀,于1938年5月辗转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任宜州区农场技士兼场长,主要从事水稻、甘蔗田间品种比较和肥料试验。翌年春,转入柳州沙塘广西农事试验场农化组,与黄瑞纶等原浙江大学教授多人共事。抗日战争期间,生活十分艰苦。李酉开坚信祖国前途光明,求学孜孜不倦。他后来回忆这一段生活时认为,在沙塘的六、七年,是一生中感到学术气氛最浓、救国之心最切、人际关系最密、物质生活最苦、精神生活最丰富多彩和愉快舒畅的时期。科研工作条件虽极其困难,但上下团结一致,因陋就简,坚韧不拔地创造条件,筹设研究室,兴建土自来水,用木炭炉加热定氮等。李酉开和大家一起协力建立起一个有一定规模、设备大致完备的农业化学和土壤微生物研究单位。年轻的李酉开在科研工作中称得上是一员闯将。1938-1944 年6年间,他发表了12篇论文,主要是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农业分析工作,如甘蔗油桐油料作物等品质和栽培条件的研究,木薯品种和栽培技术,特别是木薯毒素和去毒方法的研究,以及土壤肥力和植物农药的研究。他参与组织了“鸡鸣会”,寓意鸡鸣即起,奋发救国之意,鼓励大家开展学术讨论,增强学术气氛。
1944年夏,李酉开因父亲病危,只身返乡。行至休宁县受阻,暂在安徽省农场任技正,是年冬季才回到江苏宜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到南京临时大学任教授兼化工系主任,讲授普通化学(附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1946年冬,应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之聘,北上讲授农业分析和农产品加工。在这期间,他还研究了用折光指数法测定油料种子含油量和从油桐中检出乌桕油的试验,研制了测试土壤有效养分的速测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北京农业大学。李酉开在该校农业化学系任教,并致力于农业分析的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李酉开于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六届理事会顾问;中国化学会理事。他曾任全国土壤普查科学技术顾问,全国农业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等职。1956年和1985年曾两度荣获“北京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主要论著
1 黄瑞纶,李酉开.《黄岩柑桔之丙种维生素》.浙江大学农学季刊,1937,1(1):112-130.
2 黄瑞纶,李酉开.《广西壮族自治区良种糖蔗品质比较及成熟期之测定》.广西农事试验场研究专刊14号,1940(摘要转载于广西农业,1940,1(6):369-372).
3 黄瑞纶,李酉开.《广西油桐种子之分析及其采收期对于油质油量之关系》.广西农业,1941,2(5):343-370.
4 李酉开,黄瑞纶《木薯毒素之研究》.广西农业,1943,4(4):21 6-235,木薯毒素研究续报,广西农业,1946,6(1-6):1-11.5 Li Y K,Huang S L.Detection of Stillingia Oil in Tung Oil by 溴化物 Test.The Chinese J.Agric,1949,1(1):129-138.
6 李酉开主编,《北京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无机及分析化学。北京市高教社,1958.等等。
主要贡献
根据长期从事农业分析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李酉开认为农业分析学科的发展方向有三:一是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二是分析效率的提高;三是方法的标准化。他执教于北京农业大学后,率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这三个方向上开展了多方面的科研工作,发表专著和论文70余种,其中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费林溶液与还原糖的反应机理,李酉开经过周密试验和计算,认为国内外所习用的反应式是错误的,确认该反应是糖的降解氧化。这是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过的,现已为我国统编教材所接受。
2、电超滤(EUF)是70年代后期的新兴技术,李酉开在1980-1981年访问德国后引入我国。经过深入研究,他提出新的“电超滤—吸光量”概念,用以表征土壤有效氮。论文曾在第13届国际土壤学大会(1986)上宣读,得到好评。吸光量的概念已引用于其它测试土壤有效氮的化学浸提方法。
另外,如生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快速分析;四苯硼法测定土壤中可溶性钾;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有效氮和无机氮;土壤有效养分通用浸提剂;碳酸氢铵肥料中水分和全氮分析;谷粒水分比色测定法;微量还原糖快速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测定NO3;连续流动分析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法测定多元素的研究;此外,在他主持中德协作科研项目“土壤—作物测试系统的建立与施肥建议”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关于方法的标准化,他认为,农业分析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因此,对每一方法的操作条件必须严格实行规范化,必须从同一分析项目的许多分析方法中优选出成熟的标准方法,这样才能使不同实验室所得的同一分析项目的数据可以互相比较和应用,这对于协作研究、技术监督和全国信息系统的建立尤为必要。为此,他一直积极倡导土壤分析方法的标准化。1983年,他主编了《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并多次呼吁在土壤、化肥、植物、农田水利等分析中,一律以元素(氮、磷、钾)表示,废除以氧化物表示的习惯,以免造成混淆和错误。1982年,他受聘为全国农业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研究制定了4项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提出了制定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程序和关键问题,为促进农业分析标准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历
生平介绍
主要论著
主要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