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不折1943年病逝,生前以其毕生所藏建此书道博物馆。中村不折是个文物收藏家,也是个著名的书法家。这段铭文最末一句与日本人中村不折现收藏的“应侯钟”铭文起头一句相衔接。
东京书道博物馆
东京台东区根岸2丁目10番4号东京书道博物馆是
日本著名油画家、书法家、收藏家中村不折氏于1936年创立,收藏历代书法文物,包括甲骨、
青铜、石碑、镜铭、法帖、墨迹、文件经卷等,不断收集古代书法作品,是研究日本、中国书法史料的重要场所。
馆内设有专门纪念日本著名书法家
中村不折氏( 1866年〜1943年)的纪念馆,长期展览中村不折的书法及其收藏品。
1936年11月中村不折以自己的住宅作为馆址建立。展出其所藏
敦煌市吐鲁番市文书以及其它中国、日本古代文物。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主要得自晚清新疆、
甘肃省两地官员王树�、梁素文、何孝聪、孔宪廷等人的旧藏,部分得自在中国活动的日本人,如老田太文、
日野强、胜山岳阳、江藤涛雄、田中庆太郎等人。中村不折著《
禹域出土墨宝书法源流考》(1927)一书,从书法角度介绍过部分藏品,其中写经部分的精品,刊布在《书苑》第6卷9号和第7卷2号(1942-1943)西域写经特集中。吐鲁番文书部分由金祖同刊布在《流沙遗珍》(1940)一书中。有油印本《书道博物馆所藏经卷文书目录附解说》。
中村不折原先专攻油画,自四、五十岁以后,就横跨在日本的西洋油画和传统书法两大艺术门类中,成绩斐然,又设帐课徒,培育英才,颇受尊敬,人称中村画伯,良有以也。后习书法。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曾作为战地记者来到中国境内,遍搜中国古文和金石碑刻,所以他的中国古代文物尤其是书法文物庋藏宏富,恐在日本无人可比。
中村不折1943年病逝,生前以其毕生所藏建此书道博物馆。书道博物馆建馆已历六十年来,分别有中村不折和其子、其孙任馆长,保存完好,每天都有大量书道爱好者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中村先生嘉惠后人不浅,其人、其艺、其德正可谓三不朽者也。
中村不折是个文物收藏家,也是个著名的书法家。中村的书法,以篆隶为主,旁及金石文字,开门别派,气象峥嵘,自有一种敦厚之基调、扎实的功力,而又不失显著个性风格的精神在其中。中村先生先攻油画,后习书法。
中日甲午战争中曾作为战地记者来到中国境内,恐在日本无人可比。自四、五十岁以后,成绩斐然,又设帐课徒,培育英才,颇受尊敬,人称中村画伯,良有以也。
东京书道博物馆概述
书法馆:在一楼的展厅里有一幅高约两三丈的巨幅现代书法挂在那里,是书道博物馆的创世人中村不折先生临写
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因为旁边有一幅与之相比较的精美的墓碑拓片,拓片虽然很大,但与中村的巨幅书法相比还是显得很小。顶天立地,气势磅礴,将颜诗和颜字的境界表现得酣畅淋漓,更见大将军英武雄强的威严大气。二楼主题是淳化阁帖所受王羲之书法不同版本的展览。《
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
北宋前历代法书汇帖,共十卷,是流传至今年代最久远的一部丛帖。淳化阁本是北宋初年皇宫藏宝的阁楼,北宋淳化三年,
赵光义赵光义下旨,拿出秘藏在淳化阁的历代帝王、名臣和书法家的墨迹,由侍书学士
王著加以编选。
王著共选择了108人的420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
王羲之书,九、十卷为
王献之书。当是将这些法书镌刻在枣木板上,然后用名贵的歙墨和澄心堂纸,拓印成少量墨本,赐给亲王大臣。《
淳化阁帖》由此得名。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至使法帖真伪杂,错乱失序,且所收有不宜者而失收所宜收者,如一些帝王的字说实在的没有多少书法价值,但是收罗了不少;而像
颜真卿这样在书法史上有绝对地位(仅次于王羲之)的书法并没有收入等。然而该帖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时代又最早,故此帖有“法帖之祖”之美誉,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来古人将书写在丝织品上的字迹称为帖,镌刻在石头上的自己成为碑。造纸术发明后,纸与丝织品并用于书札,凡是小件篇幅的书迹,都称帖。宋代以后汇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刻在石或木板上并拓成墨本的亦称为帖。汇集数家书迹的,称为丛帖、汇帖或集帖。《
淳化阁帖》出现以后,仿照此例出现了许多的著名的丛帖,如《帖》、《潭帖》、《
大观帖》、《
宝晋斋法帖》、《群玉堂帖》、《博古堂帖》、《戏鸿堂帖》等。《淳化阁帖》历朝历代广为翻刻,宋代已经有30种以上的翻刻本,元明清三代更是不计其数。后世主要以
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
日本书道博物馆展出的不同版本的《淳化阁帖》
王羲之,是日本著名油画家和书法家
中村不折先生的毕生精心竭力收藏,其中有《淳化阁帖》夹雪本、绛帖本、大观帖本、鼎帖本、世采堂本、孙氏本、
顾姓本、袁氏本、潘氏本、肃府本、陕西本、钦定重刻本和日本
江户时代所刻的王文肃本等,竟有十五种版本之多,版本数量之多,而且集自一人之手,令人不敢相信。尽管各本的王字肥瘦不一,纸张色泽差异,但大都精美绝伦,王字俊逸清爽书风毕现。其中最早的是夹雪本,据称是从
淳化三年的原枣木版上所拓下的,时代应该是最早的,距今1000年有余。据
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的研究,夹雪本和上博入藏的
贾似道本都是最早的版本。中村先生收藏此本夹雪本,据称明代时为著名收藏家
顾从义所藏。世传《
淳化阁帖》之
顾姓本,即由他鸠工编刻板而成。至清末由总理大臣
李鸿章收藏,李之孙
李国松将其带到了
日本。1930年中村先生从
横滨市商人中村房次郎手中,以自己的油画交换而得来。由此也可见当时中村的油画价格之高。当时夹雪本只剩下第七、第八两卷了。交换不久,横滨大火就将房次郎财产包括中村的油画烧毁,所以中村先生保护夹雪本有功。至于帖中有夹雪现象,可能是纸本拓制过不久,遭到虫子的啃食,所以帖中有一片片的白点,象是漫天雪花随风飞舞一样。但夹雪点块并不影响它的优美,遍布篇首帖尾的著名收藏印章,加之
顾从义、朱彝尊、
罗天池、
莫是龙、
吴荣光、潘士成等著名学人和金石家的题签和序跋等,更显出了该帖的流传有绪,货真价实。仅看这些著名人物的题字和印章,就已经感到了十二分的神圣和庄严,更何况还有
王羲之的字迹!
石刻馆
石刻馆,面积不大,但里面收藏的中国石刻非常重要,除了一些保存较好的石佛雕像之外,还有一些著名的碑刻,如有一方残损的
东汉时期的碑刻,更重要的事这里找出了两大块拼合在一起的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用古文、小篆和隶书三种文字写成,内容是《左传》中的某部分,其中有“春王正月”和“商邑”的字样,应是收藏者从中国的
洛阳市一带收购而来的。在另处还展出了一些残成碎片的《熹平石经》。这些碑刻都是中国书法史和文字学史上重要的文物,在这里能够一饱眼福,得见原物,真是料想不到的事情。对于一个不大的墓表,觉其形式少见且内容、书法都很讲究,就在小本上作了抄录。“墓表:弘治四年十二月乙未朔七日辛酉秦故
辽东太守略阳县吕宪葬于常安北陵去城廿里”。盖为
前秦时期的墓表,字体作魏碑状,兼有隶书的韵味。
青铜器馆
另一个展室里藏有青铜器、墓志铭、古砖、陶器、玉器、玺印、瓦当、封泥等重要文物。其中的青铜器都是殷末和
西周的,大都有铭文在其上,内容也非常重要。在一个
东周时代的印陶文上,有
战国文字“甘乐陈酒林丙寅王易文东左里故”等字样,因为不知出处,不知此中的“故亳”能否如
邹衡先生论证
郑州市商城引用的陶“亳”文那样,成为论证
商朝亳都问题的证据。对于出土于
山东省的封泥我非常感兴趣,其中有“齐小臣印”、“齐左工印”、“济北守印”、“齐大库印”、“齐内官印”等,一一作了临摹。与成家一起,又对一些汉代瓦当的读法作了讨论。在展厅的一个角落,还展出了该馆藏的几版甲骨文,其中一版是
武丁期的大片,内容涉及“妇好有子”的占问,即关于武丁之妻妇好怀孕生子的资料,也非常重要。囊读《
甲骨文合集》,好像没有见到这版的资料。
应侯钟:发现两件,一件是1974年本县红门村出土。另一件早年出土,现藏日本书道博物馆,两钟形制,花纹相同,大小相次。铭文连续,
蓝田县出土通高24、高8.5厘米,篆间饰例“S”云纹,鼓部饰“T”字形云纹和鸾鸟,钲间及上篆铭文39字,
日本所藏铸33字,铭文首句与蓝田的铭文末句正好衔接。其铭文曰:隹(唯)正二月初吉,王(归)自成周,(应)(侯)见工遗王于周,辛未,王各(格)于康,(荥)白(伯)内(入)右(应)(侯)见工,易(锡) (彤弓)一, (彤矢)百,马……
这段铭文最末一句与日本人中村不折现收藏的“应侯钟”铭文起头一句相衔接。其铭文曰:“四匹(四匹二字合文)。见工敢对扬天子休。用乍(作)朕皇祖(应)(侯)大钟。用易(锡)眉寿多宗永(命)子子孙孙永宝用。”
博物馆环境
很优美安静的场所
位置
设施
非常齐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