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坝彝族傣族乡位于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315.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是一个文化大乡,境内杂居着汉、彝等12种民族,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少数民族自治乡;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工业大乡;农业经济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农业大乡,素有“煤乡”、“鱼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乡镇概况
石龙坝彝族傣族乡是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后成立的彝族傣族乡。地处县城的东南面,距县城20千米,距
攀枝花市格里坪火车站34千米,自古有“华川门户”、“入川咽喉”之称,素有“煤乡”、“鱼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属全县典型的工业重镇,农业大乡。全乡辖德茂、基左、民主、
龙泉市、
临江市、龙井6个村委会,9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15.4平方千米,境内
平均海拔1254米,年平均气温20.9℃。到2004年末,总人口15503人,其中农业人口14139人,非农业人口136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农业劳动力7959人,占总人口的51%。聚居着汉、彝、傣、等12种民族,其中
彝族、
傣族占总人口的41%。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热区优势、区位优势,构成了全乡经济发展的三大优势。
石龙坝彝族傣族乡地处
华坪县县城的东南面,属全县典型的工业重镇、农业大乡。全乡辖6个村委会9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15.4平方千米,2007年末总人口16289人,聚居着
汉族、彝族、傣族、傈僳族等12个民族,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热区优势、区位优势,构成了全乡经济发展的三大优势。
地理环境
石龙坝乡属滇西北中山山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平均海拔1245米,最高点为临江行政村西部的冒水孔,海拔2321.7米,最低点为民主行政村的塘坝河口,海拔1015米,相对高差1306.7米。乡政府所在地海拔1080米。主要山脉有显灵山,冒水孔,席草地后山等。主要河流有新庄河,
金沙江沿临江,龙井、民主三行政村顺流直下,沿江线约22千米。由于境内地质构造的时海时陆,特别是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褶皱运动形成众多的褶皱和
断层,以及全乡水系的长期切割,从而形成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山原地形,全乡大体分为金沙江河谷、河流宽谷、低山山地、中山山地四个地貌单元。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石龙坝乡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拥有以煤为主的钢、金、石灰石、
石英砂等。煤的远景储量为5000万吨,已查明储量2862万吨,煤质好,发热高,达7000—8300千卡/
千克,产品有原煤、洗精煤、焦炭等,产品主销
攀枝花市外,还远销
昆明市、滇西北、
川西等地。
水资源
石龙坝乡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新庄河、龙泉河、龙塘河及龙井河,年均产水量达5亿立方米。由于
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径流大,水资源利用率低,仅为5%,低于全县6.85%的水平。在水利建设方面,全乡已有小(一)型水库4个,小(二)型水库8个,小(二)型以下水库5个,积水塘6个,总库容673万立方,灌溉面积8298亩,受益人口9200人,主干渠4条,长49千米,拦河坝11个。
行政区划
石龙坝彝族傣族乡邮编674802 〔2007年代码〕530723203:~201民主村 ~202基佐村 ~203德茂村 ~204龙泉村 ~205龙井村 ~206临江村。
历史沿革
1958年建民主公社,1988年分出建石龙坝彝族傣族乡。1997年,面积315.7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基左、德茂、龙泉、民主、龙井、临江6个行政村。
基础设施
石龙坝彝族傣族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争取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条件,为全乡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扶贫取得明显成效、水利设施不断加强,学校教育环境不断改善,集镇建设规划有序,办公条件有所改善。目前,投资7000多万元的石观
二级公路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预计年底就可将基本路面形成,在明年雨季之前可投入使用;投资2100万元的工业园区引水工程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工业园区和乡集镇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全长17.5公里,总投资360万元的德茂上岩口至民主大村三面光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建设了2000多口沼气池,促进农村能源建设;投资16万元的德茂尾巴村机耕路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80万元的龙泉弹石路改造工程竣工;投资160余万元,市政广场和乡政府综合办公楼;引资78.6万元,新建华睿光彩希望小学和龙泉完小教学楼;临江村大竹林整村推进项目通过上级验收;龙井村整村推进项目、民主村高稳产农田建设项目、芒果品种改良正在进行;羊堡箐水库补漏工程和龙泉村人畜引水工程即将开工,各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基左二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实施。
民族文化
石龙坝乡是一个文化大乡,境内杂居着汉、彝、傣、
傈僳族等12种民族,有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这里的水田人属
彝族支系,在石龙坝居住有1000多年历史,大部分居住在基左、德茂和民主,
傣族在石龙坝居住也有8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龙井和临江。由于长期的杂居,他们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跟
汉族相差无几,但性格、语言、文化、肤色又各有特点。水田汉子皮肤黝黑健康,性格豪爽;傣族姑娘皮肤白里透红,生性温柔。水田人的传统节日是
火把节,每年农历6月24日,全村的水田人都会聚集在一起,点燃火把,围在篝火边载歌载舞,而在这个时候“腊渣酒”是必备之物,水田人的“腊渣酒”历史悠久,酿制方法独特,是水田民族饮食文化的一种代表,它以糯米为主料,辅以其它原料酿制而成,一般呈乳白色,味道甘甜,而颜色淡绿,口感微苦的则为上品。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
泼水节”,时间是每年
清明节后的第十天开始,一般要举行三天,头两天为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每到这个时候,傣族人便相互泼清泉水以示吉祥,此外还要举行放高升、丢包、荡秋千等活动。由于各民族长期杂居,相互交流,天长日久,无论什么节日,各民族都共聚在一块欢庆,当成是自己的节日。
石龙坝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少数民族自治乡,其中
彝族、傣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的传统节日有“
火把节”和“泼水节”。关于火把节的起源,有许多优美动听的传说。其中一则相传,在很古很古时,天王恩泽不愿让彝家过上好日子,忌妒生邪恶,派了一个大力士下凡到彝山,糟踏茂盛的庄稼。彝家人群情激愤,决心与大力士决一死战。此时,从人群中跳出一个叫包聪的小伙子,脱下羊皮褂,冲上前一把抓住大力士的脖子,就摔跤,相持了三天三夜,最后包聪把大力士摔倒在地,大力士霎时变作一座秃山。天王恩泽见大力士失败,羞怒交加,往地上撒下了一把香面,刹那间变成无数害虫,亡图吃光地上的庄稼。聪明智慧的彝家人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年的辛苦落空,于是他们每人点燃把火,把害虫一齐烧光,获得了一个金灿灿的秋天。但天王恩泽不甘心失败,到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就放下害虫吃庄稼,于是彝家人也毫不留情地点燃把火,把害虫烧光。年来年往,相传成习,六月二十四就成了彝家人的传统佳节。
经济建设
概况
2004年全乡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45640.6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84.92万元,工业总产值42897.4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358.3万元。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7852.5万元,比上年增加650.5万元,增长9%,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7061.2万元,企业创税达3396.4万元,财政收入完成45万元,同比减少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9元,比上年增加303元,增长15%;粮食总产量达944.03万
千克,比上年增产16.83万千克,增加1.8%;实现人均有粮609千克。2004年末全乡耕地共17301亩,其中水田8547亩,旱地8754亩,人均占有耕地1.23亩。全年种植水稻6526亩、玉米6571亩,小麦7005亩,芒果扩大种植面积8000亩,嫁接改造芒果3000亩,发展种植
亚麻2014亩,冬早瓜菜种植面积达2693余亩,种植西瓜638亩。年末,全乡猪存栏27173头,出栏17455头,出栏同比减少14%;牛存栏8452头,出栏1540头,出栏同比增长33%;羊存栏9934只,出栏2685只,出栏同比减少48%。
2004年3月,村“两委”换届选举开始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启动;9月
华坪县金鑫工业硅责任有限公司党支部和华坪县金硕电力冶炼责任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10月,全面推广种植
亚麻;11月,石观
二级公路破土开工;12月,金硕电力冶炼责任有限公司3×5万千瓦火电项目启动。
工业
石龙坝乡是一个工业大乡,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煤、高镁石、
石英砂等5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大,品质好,已探明储量2862万吨,具有质地好,发热高的特点,发热量可达7000—8300千卡/
千克。因此矿产开发以煤为主,全乡有煤矿企业31个,矿井47对,非煤矿企业8户,地面加工企业23户,其产品主要有原煤、精煤、焦煤,产品主销
攀枝花市、
昆明市、滇西北等地。石龙坝乡在大力开发煤炭资源的同时,还利用工业园区的优势,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着力发展其他工业经济。开发高镁石,使其成为继煤炭之后的又一支柱产品;加工硅
铁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紧缺的
硅锰合金产品;建设水电站,缓解电力不足的问题,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
石龙坝乡是一个农业大乡,这里热区优势明显,
平均海拔1254米,年平均气温20.9℃,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920毫米左右,属
亚热带干河谷气候类型。这里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全乡有水田8592亩,旱地10612亩,林地31.89万亩,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粮食,芒果、石榴、
柑橘、
花椒、竹子、桃、梨等经济林木。粮食生产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全乡共种植粮食19204亩;经济林果发展以芒果为主,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挂果面积8900亩,建成千亩芒果科技示范园3个,芒果产量3343.9吨,收入434.7万元,圣心、凯特、肯特等优质芒果品种发展较好;饲养牲畜以猪、牛、羊、马、驴最为多见;养殖家禽以鸡、鸭、鹅、鸽较为普遍。与此同时,石龙坝还按照“绿色产业大乡”的目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让农业经济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求解“三农”问题。
特色产业
石龙坝乡具有丰富的热区资源,素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科技兴乡、经济富乡、芒果大乡”的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布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增加效益”的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充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切实改变“以粮为主”的传统观念,抓紧制定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生产布局向生态适宜区集中的原则,使优势农产品种植从不适宜向适宜区转移,从分散种植向集中规模种植转变,本着什么市场前景好就种(养)什么,什么经济效益高就种(养)什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低效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种植面积,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思路,明确一个市场目标,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优质农业,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特别是发展芒果、棉花、西瓜、畜产品转变。
芒果产业
全乡共种植芒果43533.5亩,占全县(68400亩)总面积的64%,其中改良面积30741.8亩,占总面积的71%,挂果面积15290亩。全乡有芒果种植户1778户,占全乡总户数的60.5%,平均每户种植22.5亩。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有89户,50 —100亩的有61户,10 —50亩的有487户,全乡建成千亩芒果示范园3个。2007年芒果产量3850吨,比去年增产20%,产值达693万元,比去年增长73%,芒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乡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长效支柱产业。
棉花制种业
2008年棉花制种种植面积98亩,最高亩产值达4056.3元,最低亩产收入1206.94元,平均亩产值2300元,2007年种植面积达278.71亩,种植户数201户。
种草养畜及乌骨鸡养殖
推广大田种草356亩,已建成民主干箐科学养牛示范区和羊出栏2万只的德茂金华乌骨鸡养殖示范场,积极建设龙井肉牛养殖示范。
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发展种植膏桐7050亩,通过建设,该产业必将成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一大绿色产业。
乡党委、政府将认真实施特色经济战略,充分用好资源,热区和区位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科学合理地搞好布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化教育
乡有学校11所(其中中学1所),有教师153人,在校学生人数1779人。初中487人,小学1292人。历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乡教职员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各村各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办学条件更加充实,不仅增添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球场、围墙、大门、厕所、旗杆,还增添了食堂、商店和电教设备。经过师生的辛勤妆扮,到处是校舍明亮、翠绿葱郁、花草芬芳。
从2002年以来,在历年的小学统测成绩中,石龙坝乡中心学校校区连续4年获得了坝区类学校第一名,中心校前2名,坝区完小前5名,个人成绩奖前10名的好成绩。
石龙坝乡中心学校提出了“以文艺促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标。石龙坝乡实现集中办学后,各学校师资力量都有所增强,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每天下午,各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生的课外生活得到充实。从2003年元旦节开始,石龙坝乡中心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庆元旦师生文艺汇演暨书画展活动”。到2006年,石龙坝乡中心学校已成功地举办了三届文艺汇演暨书画展活动。
廉政建设
2009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的一年,要结合石龙坝乡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开创石龙坝科学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一是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党委领导,坚决维护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工作中。三是要扎实有效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四是要求真务实地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五是要态度坚决地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六是要继续加强自身建设,为开创石龙坝乡科学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民情风俗
每到
火把节,夜幕降临时,火把散布于山乡田野,似无数星星闪烁。撒着撒着,村与村相聚,寨与寨串通,有时火把汇成一片,有时形成一条火龙。最后汇集到宽阔的广场上,燃起熊熊篝火,照得黑夜如同白昼一样。人们弹起三弦,吹响芦笙,唱起歌,跳起舞,尽情欢庆丰收,欢庆节日,欢庆幸福。
火光下,井井有条的商品摊点前,人们可以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饮食店铺里,气味芳香,生意兴隆。离火光远处,电影、录像连续放映,直到天亮。
泼水节,是使用傣历的
傣族、
布朗族、
德昂族、
阿昌族等民族的
春节。傣族的泼水节最热闹,影响最大。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公历4月11号左右,为期三至四天,头两天为送旧,后两天为迎新。
开始泼水时,彬彬有礼,姑娘们提着一小桶掺有香水的凉水,用树枝蘸水向长者、来宾脖后轻轻泼洒,以表示祝福,这是礼节性的泼水。泼水进入高潮时,男女青年互相追逐泼水,满瓢、满盆的水,在追逐中泼向对方。“水花放,傣家狂”,
泼水节成了狂欢的节日,平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少女,顿时活跃起来,不甘示弱的与小伙子展开对泼。水花在空中飞舞,传递着吉祥与祝福。
火把节、泼水节是
彝族、
傣族风情的集中展示的节日,是一个狂欢的节日,是参与性很强的节日。如果你想充分了解彝族、傣族的民俗风情,不妨亲自来石龙坝感受一下这狂欢的节日。
除此以外,历史悠久的“腊渣酒”(用糯米酿制的一种
米酒)、“八大块”(将整鸡砍做八份进行炖煮)、
油茶、烧
阳芋等民族饮食也是值得一尝的哦。
新农村建设
石龙坝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于的方针,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小康目标;加强“两个保障”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着力“三个建设”既优势经济支柱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搞好“四个整活”既整活资金,集中投入,整活技术,标准生产,整活劳力,合理输转、整合辖区资源,保障与开发并重;落实“五个改造”既农户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五改”(改水、改厨、改灶、改厕、改厩);达到“六个提高”既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
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和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最终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农村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的和谐农村。
2006年6月6日启动了基左麻栗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点建设,该村有31户133人,耕地面积 406 亩,有运输车辆13辆,到工业园区务工40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抽派了2名副乡长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经过县、乡、村、组及农户的共同努力,即已完成320亩的芒果造,350米的机耕路、17.5公里的三面光工程和集镇场地平整工程,小康房、文化活动室正在修建,投入资金已达528.22万元。通过一年的建设,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98.4万元,比建设前增加82.7万元,户均收入达到6.4万元,比建设前户均增加收入2.7万元,使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