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伟,男,
汉族,1961年1月21日生于
上海市。
1989年至2005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台湾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客座教授,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
人物简介
东华大学中国史硕士点一级学科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学科(校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太平天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常务理事、
孙中山基金会理事、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历史学会理事、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方志学会理事、上海文史资料研究会理事、《近代中国》编委。
1983年
复旦大学历史系学士,1989年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曾工作于上海教育学院历史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历史研究所所长助理。
2022年12月任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
科研课题
主持课题
主持
上海市市政府重大社科项目“上海通史新修”子项目“北京政府统治时期”。
主持上海市教委
科研创新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沪军都督府研究”。
参与国家清史编工程三级项目“人物传记·光绪朝(上)”
主持
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近代人物研究: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
独立课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战乱时期的上海市民生活”,2002年立项。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重大课题“1912年研究”,2003年立项。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子课题“抗战时期上海文化损失”,2007年立项。
东华大学预研究项目“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研究”,2008年立项。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10年度第二期资助项目“海上风云——
辛亥革命在上海”,2010年立项。
参与课题
上海市哲社重大项目“上海通史”,1997年立项(《上海通史》15卷已由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第7卷为张培德、王仰清、廖大伟合著)。
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
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2001年立项(《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已由
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廖大伟任副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二十世纪中国的国家与社会”,2001年立项。
上海市哲社重大项目“
上海大辞典”,2002年立项,(《上海大辞典》已由
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廖大伟任常务编委、人物卷主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异质文化交织下的都市生活——近代
上海市社会生活研究”,2002年立项,“项目编号02BZS039,主持人
熊月之。
上海哲社重大项目“
上海通志”,1995年立项(《上海通志》已有
上海人民出版社和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联合出版,廖大伟参与人物卷编撰,在书中具名)。
获奖情况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2010年获
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论文
三等奖。独立。
《
上海大辞典》,2008均获上海市第九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又2010年获第11届上海图书奖
二等奖。廖大伟为主要撰稿人、人物卷主编、常务编委,列名。
《上海通志》,2006年获
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廖大伟为人物卷撰稿人,列名。
《上海通史》,2002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上海社会科学院嘉奖。廖大伟系第7卷《民国政治》三位合著者之一,列名。
《辛亥革命时期英国对华政策》,获1999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独立。
《上海工人运动史》,1999年获上海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廖大伟为下册主要著者之一,列名。
《
新编中国现代史》,1998年获
上海市教委优秀成果二等奖。廖大伟为编委、主要著者之一,列名。
学术交流
2013年10月26日至27日赴
成都市参加由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民国史高峰论坛,发表论文《如何看待北洋时期的上海》并担任点评。
2013年11月12日至13日赴
台北市参加由
孙中山纪念馆、中山学社(上海)、
孙中山基金会(
广东省)、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台北)共同举办的“纪念孙中山:华人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孙中山的中国梦》并担任点评。
主持筹办2011年4月5日至4月7日由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与
上海市历史学会共同召开的“近代人物研究: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撰写会议综述《彰显被遮蔽的面向和细节》。
2011年11月11日至20日赴台湾花莲参加由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主办、
台湾东华大学承办的“两岸近现代史学术论坛”,发表论文《归国与开局: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心路行迹释意》并担任点评。
2011年11月4日至7日赴日本横槟参加由中国史学会、
清华大学、日本
神奈川大学共同举办的“辛亥革命与
亚洲”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论辛亥革命时期列强的“中立”》 并担任点评。
2011年10月11日至15日赴武汉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与
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
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归国与开局: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心路行迹释意》并担任点评。
2008年5月至7月应台湾中华发展基金邀请赴台担任讲座教授,先后讲学于
台湾东华大学、台北大学、
台湾成功大学,主题为“民国初年政治转型”。
2008年4月赴台湾
孙中山纪念馆参加“中山思想、多元文化与公民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孙中山与西藏问题》。
2008年11月赴香港
珠海学院参加“宋美龄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论抗战爆发前后的宋美龄》。
主持筹办2007年3月31日至4月1日
东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与
上海市档案馆联合召开的“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第三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
2004年10月赴台湾
孙中山纪念馆参加“第七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南京临时政府的筹建及其民主模式的设定》。
2002年11月赴台湾孙中山纪念馆参加“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两岸学者研讨会,发表论文《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协助筹办2002年9月4日至6日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与日本上海史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史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地点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02年4月赴
釜山广域市参加由
新罗大学主办的“20世纪初上海社会与近代性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20-30年代华界陆上公交的发展与上海城市现代化的演进》。
2001年11月赴香港浸会大学参加“辛亥革命、
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并担任点评。
2001年3月赴香港香港浸会大参加“二十世纪中国之再释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从民初政党政治看中国政党文化》。
学术成果
著作
1.《近代人物研究: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主编。
2.《海上风云:辛亥革命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独立。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第十二届上海图书奖入围奖。
2.《新世纪的曙光》,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出版,合撰,署名第一。
3.《
正义的觉醒》,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出版,合撰。
4.《血肉长城》,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出版,合撰。
5.《命运的决战》,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出版,合撰。
6.《辛亥革命与民初政治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独立。
7.《
上海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出版,常务编委,人物卷主编,主要撰稿人。
8.《民国名人之迷》,
文汇出版社2006年出版,合撰。
9.《东南社会与中国近代化》,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二主编。
10.《浴血雄师:抗日战争的故事》,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主编。
11.《
上海通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人物卷撰稿人之一。
12.《
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三副主编。
13.《1912:初试共和》,
学林出版社2004年出版,独立。
14.《海纳百川:上海城市精神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撰稿人。
15.《侵华日军的自白:来自“一二八”、“八一三”淞沪战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一主编。
16.《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1999-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撰稿人。
17.《五四运动》,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出版,合著第一。
18.《上海通史·民国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合著第三。
19.《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1978-1998》,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撰稿人之一。
20.《重新认识百年中国》,改革出版社1998年出版,撰稿人之一。
21.《上海社会科学院精选著作简介》,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撰稿人之一。
22.《传世藏书·清类抄》,
海南出版社1997年出版,主要点校整理人之一。
23.《
新编中国现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合撰,编委。
24.《上海工人运动史》,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主要撰稿人。
25.《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大事本末》,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撰稿人之一。
论文
1.《纪念上海小刀会起义16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12期。
2. 《归国与开局: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心路行迹释意》,《史林》2013年第1 期。另载
韩国《国际中国学研究》2012年第15期。
3.《\u003c临时约法\u003e与近代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中国》,2013年第22期。
4.《李鸿章与秘鲁华工案》,《
沈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5.《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的沪上行综——以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警务报告〉为线索》,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
6.《话语趋同与实际意志:辛亥革命时期列强之“中立”》,“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2012年。
7.《上图盛档有关义和团的资料及其价值》,《会党,教派与民间信仰:第二届中国秘密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出版。
8.《革命已经过去,使命还在延续》,《
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8期。
9.《彰显被遮蔽的面向和细节》,《
史林》2011年第3期。
10.《胸襟、境界与形象:国难之际李烈钧的复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4期,。
11.《家庭、父子与男女:张的另一面》,
崔之清主编《张謇与海门——早期现代化思想与实践》,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721-725页。
12.《近代旅沪闽商与其他商帮之比较》,《闽商文化研究》2010年第2期。
13.《从合作到决裂——辛亥光复前后同盟会、光复会在上海的关系演变说明了什么?》,孙中山纪念馆编:《大同道路:孙中山研究》,
南京出版社2010年出版。
14.《上海华界的垃圾治理及对社会的促进(1927-1937)》,
欧阳恩良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15.《中国在抗战中的大国崛起及其历史启示》,《
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0期。
16.《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群言》2010年第6期。
17.《从华界垃圾治理看上海城市的近代化(1927-1937)》,《
史林》2010年第2期。
18.《抗战爆发前后的宋美龄——〈宋美龄〉、〈蒋夫人言论选集〉中的呈现及其评价》,
胡春惠、
陈红民主编:《宋美龄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
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2009年。又载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中国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团结出版社,2010年。
19.《宋耀如的经历与宋庆龄的出生地》,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宋耀如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宋耀如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9年。
20.《中国旅行社的运行机制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1940年代的中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和特殊背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
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2.《一个历久弥新的学术话题——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民国研究》第1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3.《议事与环境:辛亥议和中的上海因素》,
郑起东、
史建云主编:《
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4.《上海与辛亥议和》,《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4辑,
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
25.《孙中山的理想社会与新世纪新阶段和谐社会构建》,秦量、马克烈主编:《孙中山:历史、现实、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7年。另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6.《徐树铮与蒙古开发》,
冯唐、陈育宁主编:《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商务印书馆,2007年。
27.《元勋朱德》,《
大江南北》2007年第1期。
28.《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
史学月刊》 2007年第5期。
29.《农民工文明素质提升与城市文化形象》,
贺善侃主编:《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30.《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创试》,《
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另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武昌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心编:《辛亥革命史研究丛刊》第13辑,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著:《一九一○年代的中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31.《袁世凯不是“刺宋”主谋考析》,
苏智良等主编:《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2.《论瞿秋白的辛亥革命观》,《学术月刊》2005增刊。
33.《民立报对临时政府的建言和监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1/1)。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34.《论民初帮会与社会的紧张》,《
史林》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史》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35.《抗日名将蔡廷》,《大江南北》2005年第2期。
36.《“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术月刊》2005年第11期。
37.《国民意识与晚清革命进程》,《近代中国》第14期,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8.《“颜料大王”周宗良的家居生活》,《史林》2004年增刊。
39.《“杀杨儆宋”:杨杏佛被刺问题中的一个误解》,《
安徽史学》2004年第7期。
40.《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5期。
41.《光复会学术研讨会综述》,《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
42.《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43.《孙中山――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大江南北》2003年第9期。
44.《辛亥革命与东南社会思潮》,《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5期。
45.《“九一八”前后的李烈钧》,台湾《展望》2003年第1期。
46.《略论“九一八”前后的李烈钧》,《近代中国》第13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7.《刺宋案与民初政治现代化尝试的夭折》,《近代中国》第13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8.《20-30年代华界陆上公交的发展与上海城市现代化的演进》,《档案与史学》2003年第3期。另以韩文载
裴京汉主编:《上海的近代性》,
新罗大学出版社,2006年。
49.《数千年梦想成真》,《
社会观察》2003年第1期。
50.《世纪伟人孙中山》,石培华主编:《从林则徐到孙中山:近代中国历史人物扫描》,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52.《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
史林》2002年第2期。另载林启彦、李金强、鲍绍霖主编:《孙中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会、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2005年。
53.《上海史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综述》,《史林》2002年第4期。
54.《爱国军民抗日救亡的伟大壮举》,《
大江南北》2002年第1期。
55.《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历史巨变》,《大江南北》2001年第10期。
56.《多变的手段与既定的国策——论1937年日本的华北分离政策与全面侵华》,《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史》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
57.《由一致拥蒋到反蒋独裁:抗战时期的中间党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58.《辛亥议和的地点变动及其原因》,《
史林》2000年第3期。
59.《论民初上海“政党”》,《上海研究论丛》第12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60.《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述论》,《史林》199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8第11期全文转载。
61.《变被动为主动:八一三抗战的爆发》,《史林》1997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史》199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2.《从行乞儿到桂系首领—试析陆荣廷发迹的原因》,《史林》1996年第1期。
63.《论辛亥革命时期英国对华政策》,
刘泱泱主编:《
辛亥革命新论》,湖南出版社,1996年。
64.《徐树铮与皖系的兴衰》,《
史林》1994年第1期。
65.《抗战期间桂系与cc系在安徽的矛盾和斗争》,《
安徽史学》1993年第3期。
66.《桂蒋矛盾的历史作用评析》,《史林》1992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史》1992年第8期全文转载。
67.《辛亥革命时期英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史林》1992年第2期。
68.《关于袁世凯一奏折的时间》,《
史学月刊》1991年第3期。
69. 《关于小刀会处置吴健彰问题的考析》,《安徽史学》1991年第3期。
70.《袁世凯与预备立宪》,《
史林》1990年第3期。
71.《论抗战时期中间党派政治态度的转变》,《
安徽史学》1987年第3期。
72.《试谈抗战初期中间党派的一致拥蒋及其原因》,《历史教学问题》1986年第3期,。
73.《试论严禁论者黄爵滋的历史地位》,《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
74.《鸦片在华述事》,《历史教学》1987年第12期。
75.《“李鸿章遗书保荐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辩误》,《安徽史学》198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