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位于
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入选2011计划、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也是首批进入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的学校。此外,学校还曾获得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东华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实业家
张謇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1951年,国家为加速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纺织工业,整合
上海交通大学纺织系及华东、中南、西南等高校的纺织院系,组建成立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华东纺织工学院,由国家纺织工业部管理。学校于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内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同年转由国家教育部管理,并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共管;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松江、延安路和新华路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86万余平方米。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开设60个本科专业;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本科生14917人,硕士研究生8165人,博士研究生1907人,学历留学生644人;有教职工2225人,专任教师1451人,其中专职院士3人,资深院士1人,兼职院士17人。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东华大学位列851-900名。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东华大学位列第76名。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东华大学位列第701-800名。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南通学院纺织科
东华大学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12年实业家
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
1912年4月,张与其兄
张詧借资生铁厂和大生纺厂的房舍倡办纺织染传习所,中国纺织领域以学校形式培养专业人才由此开端;同年秋,改称南通纺织学校,是中国最早的纺织高等院校,张任校长,张謇任名誉校长。
1913年,在南通大生纱厂所在地
唐闸镇新建的校舍,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正式开办。张謇亲任校长,学制定为本科三年、预科两年,1920年起取消预科,改为本科四年。学校先设纺织工程一个专业,1916年增开丝织、电工、机械三班,设染色实习所。这所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
1927年改为南通纺织大学,后又改称南通大学纺织科、南通学院纺织科。1938年9月至1949年8月,南通学院纺织科迁沪办学。
中国纺织工学院
1930年秋,中国纺织染工业补习学校改组为中国纺织染工业专科学校,校址在上海戈登路1252号。1946年秋,改名中国纺织染工程学院,是年冬迁至西康路293号。1948年,易名中国纺织工学院。
文绮染织专科学校
1936年,
诸文绮创建文绮染织专科学校,学制三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校舍被占,学校未能招生开学。抗战胜利后,1946年复校,招收第一届新生,共招生4届,培养毕业生80余人。1950年,文绮染织专科学校与私立中国纺织工学院、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诚孚纺织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是为东华大学(原华东纺织工学院)前身学校之一。
1937年,国立交通大学在工学院设立纺织工程系。1940年,学校迁渝,纺织系停办。1946年由陈维稷主持恢复纺织系。
诚孚纺织专科学校
1940年,以培养纺织专门人才、振兴中国
纺织工业为办学宗旨,李升伯、
张方佐等人在上海创办诚孚纺织专科学校。后为避免日寇干扰,其暂名为诚孚高级养成所。1944年,学校处境险恶,停止招生。抗战胜利后,定名为
诚孚纺织专科学校,学制三年,1946年招生开学。1948年,国内政治动荡,再次停止招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恢复招生。
1942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部分老校友倡议在上海建立一所专科学校,为纺织工业培养人才,得到纱厂联合会(即苏、浙、皖、沪、鲁、豫六区纺织同业公会)的赞助,成立以纺织企业家为主的校董会,江上达为主席校董,聘请原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校长
邓邦逖为校长,设纺织、机械、染整3个专业。1942年夏,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同年秋,在上海的原苏州工专实习班全体师生转入上海工专。抗战胜利后,学校迁至福履理路(今建国西路)496号和赵主教路(今
五原路)165弄5号两处。1946年,学校改招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撤销应用化学科,增设管理科。194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上海工业专科学校改名为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恢复五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同年,学校迁入大西路
光华大学旧址办学。
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
1950年6月,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华东纺织管理局主持,会同上海棉纺织业同业公会,将4所分散的私立纺织院校(中国纺织工学院、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诚孚纺织专科学校、文绮染织专科学校)合并为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由华纺局副局长
张锡昌兼任院长,周承佑、浦增任副院长。
合并发展
华东纺织工学院
1951年6月,国家为加速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纺织工业,整合交通大学纺织工程系、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合并建立“华东纺织工学院”,隶属于国家纺织工业部。校名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舒同题写。选定上海延安西路与
中山西路交叉处的原光华大学校址及附近农田作为新校园基地。建院筹备会由华纺局副局长张方佐为筹备会主任。195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纺织技术专家、教育家张方佐担任首任院长,黄然、
钱宝钧为副院长。
上海纺织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
1952年至1956年,华纺又先后并入南通学院纺织科、武汉中南纺织专科学校、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
上海市华东交通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青岛工学院纺织系等。由此,华纺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理工结合的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其中,我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在华东纺织工学院筹建完成,并于1954年开始招生。
1960年,华纺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2年改名为上海纺织工学院,1980年恢复原名华东纺织工学院。
中国纺织大学
1985年中国纺织大学挂牌。
1985年,经纺织工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成为上海一所唯一的“国字头”高校。这一年的9月,学校迎来1800多名新生,这也是更名后学校的首批新生。
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9年8月30日,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在原上海
圣玛利亚女校校址)并入中国纺织大学。
1999年9月1日,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国纺织大学暨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原址成为东华大学长宁路校区。
东华大学
1999年9月1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
2002年,
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全面负责留学生的招生、培养与管理。
2005年,学校被
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
2010年至2011年,学校先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2011年,首批入选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学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4年4月24日,
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成立,并与
爱丁堡大学、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日本文化学园、
伦敦艺术大学等艺术设计院校达成合作共识。7月,东华大学先后与上海联通、
上海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9月,学校获批全国首批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0月,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
2015年,学校首所孔子学院在
肯尼亚莫伊大学成立,是全球首所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15日,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月27日,学校新增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月4日,学校与上海科学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月7日,“
一带一路”世界纺织
高校联盟在东华大学成立。
2019年4月,学校获评第一届“
上海市文明校园“;同月,学校与
中国银行签署银校战略合作协议。5月,学校获首批上海市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授牌。
2020年9月,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1月,学校与
长宁区人民政府区校共建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12月31日,学校举行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仪式。
2021年7月,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5所高校携手
苏州工业园区内50家企业,发起成立“沪校苏企联盟”。
2022年,学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6月9日,松江大学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会暨教学设计展示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会上,由东华大学牵头,联合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共同成立松江大学城高校课程思政联盟。同年7月4日,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成立、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同年,学校还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2023年5月5日,东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6月9日,学校牵头成立松江大学城高校课程思政联盟;7月31日,东华大学获颁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健康校园”官方认证;10月11日,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11月20日,东华大学与
中国恒天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2023年12月1日,学校牵头成立全国数字化纺织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1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月30日,学校与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设有设有18个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交叉学科十大学科门类。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全校教职工2225人,专任教师1451人,其中专职院士3人,资深院士1人,兼职院士17人,万人计划、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次,其他高级职称教师近千人。学校教师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1人获评第五届“上海市教育功臣”,1人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张友尚(双聘)、褚君浩(双聘)、赵进才(双聘)、李大潜(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周勤之、
俞建勇、王浩(双聘)、李伯虎(双聘)、刘源张(双聘)、柴天佑(双聘)、谭建荣(双聘)
万人计划:丁彬、朱美芳、侯成义、沈滨、王先锋、郁崇文等
外国院士: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KirillE.Perepelkin、
欧洲科学院院士Michel Marie Deza、匈牙利科学院院士Julius.Vancso、美国工程院院士CoraleL.Brierley、美国工程院院士
雷伊·鲍曼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东华大学拥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交叉学科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学校纺织科学与工程保持国内领先,化学、工程学、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东华大学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2个国家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纺织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机械、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纺织科技史、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纺织产业与科学社会主义、生物材料学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机械、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
一级学科硕士点: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数学、物理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公共管理、科学技术史、系统科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金融、国际商务、翻译、工商管理(含MBA、EMBA)、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会计、艺术、应用统计、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医药
”双一流”建设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材料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
上海市市重点学科:材料学(重中之重)、纺织科学与工程(含纺织工程、服装)、染整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设计艺术学
上海市一流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上海高校I类高峰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A+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工程学、数学、材料科学(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
教材建设
东华大学依托全国优秀教材建设推荐培育、东华大学“百本教材”计划等形式开展教材培育。2022~2023年,东华大学先后开展《纺纱学》《服装材料学》《品牌服装设计》等7本一流教材重点培育项目,选树“东华系列”金教材典型,学校大力支持建设。学校开展课程教材支持计划,连续4年开展本科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共立项113项,其中2023年31项,立项后已出版27本。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自动化、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轻化工程、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服装与服饰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化学、
工业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环境设计、日语、传播学、
统计学、功能材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市场营销、
视觉传达设计、
产品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环境工程、纺织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华大学现代纺织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华大学—上海
万达信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又名东华万瑞智慧医疗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和瑞金医院合作共建)、东华大学—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华大学—
美达股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校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倡议,联合18个国家37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与全球15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
肯尼亚莫伊大学建立世界首家纺织服装特色的莫伊大学孔子学院,2015年3月30日正式揭牌成立,莫伊大学在肯尼亚众多大学的综合排名之中稳居前三,该校的校属纺织产业——东非Rivatex纺织有限公司,也是肯尼亚最大的纺织公司。东华大学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创办
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培养国际一流时尚创意人才。学校建立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研究基地、东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
截至2019年11月,东华大学成功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学术会议、第七届自然计算和第八届模糊系统与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第八届国际薄膜物理与应用会议、第十二届亚洲纺织会议、第25届国际数据工程大会、第四届图像和
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第四届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学国际学术会议、美国纤维学会春季年会、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中国长三角遗传学大会、第五届先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国际会议、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大会、中英时尚论坛、第二十届国际时装院校联盟(IFFTI)年会、首届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学术论坛、第二届中欧眼视光科技国际会议、2019国际时尚科创高峰论坛、第六届国际静电纺大会、第四届时尚传播国际论坛等一系列学术会议。2018年,学校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
纺织服装教育大会,联合18个国家33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是当前中国参与高校最多的世界纺织类高校联合组织。学校每年承办
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环东华时尚周。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3762.68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666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28.37万册,当年新增20493册,生均纸质图书70.03册;拥有电子期刊6.31万册,学位论文1149.62万册,音视频71658.0小时。2022年,学校图书流通量达到2.54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446.12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889.69万篇次。
学术出版
东华大学期刊中心成立于2018年6月,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期刊包括《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纺织服装教育》《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和《中国服饰》,是中国纺织类期刊首家进行集群化建设单位。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主办的,以纺织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的学术性期刊。于1956年创刊,为双月刊,中国和国际上公开发行,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即北大核心)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作为一本学术性期刊,在2009、2011、2017、2019年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两年一度上海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为优秀,连续4届(2014~2020年)被评为
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主办,以纺织科学及相关学科为特色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于1984年创刊,为双月刊,中国和国际上公开发行。刊物已被
Scopus数据库、《世界纺织文摘》(World Textile Abstracts)、俄罗斯《文摘杂志》(AJ, VINITI)、美国艾博思科学术数据库(EBSCOhost)、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
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National Open Access Platform for Sci-Tech Journals)、超星(Chaoxing “Domain” Publishing Platform)等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并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第四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该刊以纺织学科及相关学科为特色,主要刊登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学术论文。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和国际上公开发行,2001年创刊,季刊。自2020年起,《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将长期开设“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服饰文化”两个重点栏目。除此而外,其他栏目设置包括:经济与管理研究、科学技术与当代、时尚产业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法学研究等。
《纺织服装教育》(Textile and Apparel Education)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共同主办。期刊创刊于1986年,原刊名《纺织教育》,2012年3月更名,是中国目前纺织服装教育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有国际、国内刊号的学术期刊。期刊已入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
《产业用纺织品》(Technical Textiles)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全国产业用纺织品科技情报站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刊物创刊于1983年8月,原名《国外纺织技术》工业品分册(双月刊)。1984年1月更名为《纺织特品技术》(双月刊)。1987年刊物改名为《产业用纺织品》(双月刊)。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批准,《产业用纺织品》期刊公开发行。1998年,刊物改为月刊,主要刊登所含内容涉及国防军工、冶金、化工、电子、医疗卫生、农林、水利、建材和环境保护等应用领域。
《国际纺织导报》(Melliand-China)创刊于1997年1月,原名为《国外纺织技术》纺织分册,由东华大学主办,德国著名的专业出版机构协办。2001年起,每年5月和10月出版两期化学纤维专辑。《国际纺织导报》与世界纺织界知名刊物Melliand和Chemical Fiber同步报道国际纺织及化纤等领域各类最新研究成果和工艺发展趋势,介绍国际上重要学术会议及专业领域内技术经济信息,并同时刊登我国纺织、服装等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行业信息。主要栏目有:纤维原料、纤维与纱线、纤维生产、变形工艺、纺纱、机织、针织、纺织染整、非织造技术、产业用纺织品、测试与标准、服装面料、营销与管理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东华大学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2个国家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轻质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纺织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纺织工业人工智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教育部其它研究中心: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研究中心(成员单位)
上海市国际联合实验室:先进纤维—低维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纺织智能制造与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
引智基地:纺织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学术成果
2000年~2022年,东华大学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1项。教育部公布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东华大学5项成果获得二等奖,其中本科教学成果奖2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3项。截至2023年12月,东华学子近三年获得国内外学科竞赛、文体比赛冠军、金奖或一等奖300余项。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做出贡献。学校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获批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现代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一带一路”纺织智能制造与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学校建立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研究基地、东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研究生培养有8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总数排名全国高校第30位。
学校排行
2022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东华大学位列701-800名。
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东华大学位列701-800名。
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东华大学位列第77名。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东华大学位列第76名。
QS世界大学排行榜
2023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东华大学位列801-1000名。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东华大学位列901-950名。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东华大学位列851-900名。
校园文化
校训
崇德博学 砺志尚实
崇德。“崇”意即推崇提倡,“德”指道德、德行。“崇德”指崇尚有德之人、推崇高尚的德行。“崇德”既是为人之本,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所在。语出老子《道德经》“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尚书・周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垂拱而天下治”;又见《礼记・王制》“上贤以崇德”。
博学。“博学”指广义的学习。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又见《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砺志。“砺”,意即“磨冶”“磨炼”。“砺志”指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成就事业。语出《尚书・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尚实。“尚实”,指脚踏实地、朴实无华的作风。语出三国时期
曹丕《
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尚实,诗赋欲丽”。
校徽
东华大学标志:学校校徽由校名、建校时间和中心图案构成。校徽采用图形图案,数字1951代表了建校时间。中心图案是“Donghua”拼音首字母DH的变形;标志中的图案意指太阳、月亮,寓意东华传承的人类文明与日月同辉;图案也意指经线和纬线绣成的锦缎,表明东华大学源自以纺织为特色的学校,蕴含了东华大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校歌
东华大学校歌为《东华之歌》,集体作词,朱天申作曲。歌词如下
日月辉映,孕育灿烂人类文明;
经天纬地,织就绚丽锦绣中华;
崇德博学,海纳天下才俊精英;
东华大学校歌励志尚实,铸就辉煌东华前景;
啊,东华,东华;桃李万千五洲芬芳;
啊,东华,东华;宏图伟业与日俱长;
爱校荣校,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崇尚学术,弘扬严谨治学风范;
追求卓越,实现科教兴国夙愿;
敬业奉献,谱写不朽报国诗篇;
啊,东华,东华;桃李万千五洲芬芳;
啊,东华,东华;宏图伟业与日俱长。
资料来源:(以上数据时间截至2024年5月)
活动
东华大学的运动传统是足球和射击。
东华大学足球队成立于1957年,1960年被确定为上海市高校足球重点队,并入选教育部批准的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试点高校和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体育局命名的“上海市足球传统学校”,曾夺得
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东华女足成立于2016年,成立当年即获上海市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冠军,2017年首获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大学生女足组队资格,并在2018年首获
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总冠军、首届
亚洲大学生体联
亚洲杯亚军。截至2014年6月,东华射击队取得了打破全国和上海市大学生射击记录近30人次、获得冠军近百人次。截至2019年5月,2015年以来,学生在男女足球、田径、攀岩、体育舞蹈、射击等比赛中获41个全国冠军。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进入“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前20名。
另外,东华大学女子手球队成立于2002年,多次在各类大学生手球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第二十八届、第三十一和三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女子丙组(专业组)冠军等。2022年,东华大学当选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手球分会主席单位。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东华大学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和新华路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86万余平方米。
延安路校区
延安路老校区地址为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毗邻虹桥开发区,位于延安西路、中山西路、轨道交通三号、四号等交通干线交界点。
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内藏有一座市级博物馆——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该博物馆作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的科普项目,2009年1月面向社会正式开馆,现已被命名为“
上海市市科普旅游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这座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个全面综合反映中国纺织服饰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的博物馆。展馆分为科普馆、古代馆、近代馆和少数民族馆四个分馆。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已举办过“上海摩登——海派服饰时尚展”“上海历史图像记忆展”等。
延安路校区图书馆前身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图书室,创建于1951年,1982年在纺织工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建设新馆,1983年正式迁入使用,时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陈维稷为图书馆题写馆名。
松江校区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地址为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坐落在松江新城区,位于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北部,北临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倚历史文化名镇——松江。松江大学园区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 周围有沪杭高速公路、沪青平高速公路、318 国道、轨道交通9号线等道路纵横交错, 交通十分便捷。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占地面积约1500亩,已有
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拥有图书馆、体育馆、多媒体教室、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会议中心、影剧院、活动室和多功能餐厅等设施,共有近1万名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在松江校区学习生活。
新华路校区
东华大学新华路校区地址为上海市新华路365路6号。
校友情况
校园风貌
镜月湖,坐落在美丽的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中央生态区,南接张家浜,北通广富林路桥河,既是学校内湖,又是一汪活水。2006年10月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水利风景区”,成为松江区7个水利风景区之一,也是松江大学园区唯一的国家生态水利风景区。镜月湖的得名缘于校区所处的松江区有辰山镜湖和佘山月湖,寓意学校取山清水秀之精华、育经天纬地之英才,同时表现了镜月湖及其中央鹭岛宛若镜中明月,与辰山十景之“镜湖晴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获荣誉
2011年3月,学校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2016年6月,东华大学入选首批“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1月,学校新材料产业学院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2022年2月,学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参考资料
专业介绍.东华大学本科生招生网.2024-05-29
东华大学.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23-05-15
学院简介.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23-05-15
学院简介.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2023-05-15
学院简介.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3-05-15
学院简介.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05-15
学院介绍.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23-05-15
学院简介.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5-15
学院简介.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05-15
学院介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5-15
学院简介.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05-15
专业课程.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2023-05-15
学院介绍.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2023-05-15
基本情况.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2023-05-15
王浩 院士.东华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16
朱美芳.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2023-05-17
沈滨.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2023-05-17
流动站介绍.东华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 人事处 | 人才工作办公室 .2024-05-08
本科生培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5-16
影像校园.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