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古洞村位于
新安县铁门镇东南5公里郁山脚下,东邻
城关镇厥山村,背靠国家郁山森林公园。2006年,该村被评为
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2018年12月,土古洞村被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6月6日,正式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年12月25日,土古洞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土古洞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东南5公里郁山脚下,东邻城关镇厥山村,背靠国家郁山森林公园。
气候特征
属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四季分明,常年降雨量530㎜。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有市级小型水库,
龙泉水库一座,常年蓄水量在8000立方米。地下有少量,温泉矿泉水资源。
矿产资源
地下有少量丰富的煤炭。
人口民族
人口
全村总人口993人,7个生产小组。
经济
农业
总面积1149亩,其中耕地面积557亩,村民主要从事种植、林果业。
社会
基础设施
村内交通便利,绿化成荫,全村
森林覆盖率已达40%。各村基础设施齐全。
旅游
主要景点
历史遗迹厚重的土古洞
土古洞在郁山北麓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在这里古迹荟萃,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还有太多尚未被人发觉的秘密。
郁山古称
微山县,高耸低伏于洛阳新安
铁门镇的
秦岭余脉中。土古洞在
新石器时代即是人类祖先活动的地区,从这里的仰韶时期文化和龙山时期
文化遗址来看,这里
文明开化甚早。
土古洞历史文化厚重,不仅有上亿年
石炭纪时期树木化石,有万年
大象化石,还有多处千年堆积达6--10米厚的
文化层,层内有陶窑,陶片,有泥质
软陶泥、泥质黑陶、夹砂灰陶;石器有刀、镰、斧、铲、网坠、圆形器等器物,还有紫铜色古钱币等,这些遗物的出土对了解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特别是东、西郁山北面,从
山脚到山顶,荒草杂树间,依着地势,虎踞着几十道用大大小小的万米长石块垒砌的壁垒。地下有千米长屯兵洞等遗址。从仅存的万米长石墙就能体现出当年白超垒的雄伟!它面积大,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很有历史研究价值。它是函谷关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
古代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它成为难以攻克的堡垒,在函谷关战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一、万年古河流---石溪河
介绍土古洞古遗迹,首先介绍土古洞村西南部流淌着一条万年古河流---石黙溪河。
石黙溪河河水不大,现在看来是一条普通再也不能普通的一条小河,象这样的小河,不说豫西地区,
新安县境内多的是,但为什么要说他?石黙溪河小,名声大,引起
郦道元的关注。郦道元《
水经注》中记载:谷水又东,石默溪水出
微山县(现郁山)东麓,东北流,入于谷。古县志曰:“石默溪水即今土古洞水”。
《水经注》中为什么有记载它,是因为:
1、它所处的位置特殊。它处在仰韶时期文化和龙山时期
文化遗址旁。用该河的水来制陶(在土古洞村发现四处制陶遗址)、制瓷(相传土古洞是钧瓷的发源地,兴盛时期生产瓷器有十八磨坊)场所,克昌村的来历就是销售土古洞生产的瓷器的场所---客场(指现在克昌);在汉代用该河的水来治铁;在民间流传先有南冶(即土古洞,并且农民在田间发现有练的铁块和铁渣),后有
北冶镇;先有南寨,后有北寨,然而才有高平寨。当时土古洞于鼎盛时期,成为
青龙涧河以南,郁山以北这个区域文化的中心。引起丽道元的注意,才将它载入史册。
2、它最有资格见证白超垒兴衰轨迹。
石默溪水岀至郁山(
微山县)一厥口“左右有山夹立,相去百余步”人称练峪口,间距仅有百步,石默溪水至南东北流入谷(涧河),厥口间有
崤函古道遗迹。
据《
水经注》中记载:南望微山,云峰相乱。谷水又径白超垒南,戴延之《西征记》云:次至白超垒,去函谷十五里。
石默溪河水出至微山。厥口中流淌,白超垒在石黙溪河两岸的郁山上。物换星移,白超垒曾经的战火传奇已烟消云散,历史的尘埃经过千年的积淀,最后变成残缺不全,可石默溪河水仍在两山夹缝中不疾不徐,一年四季静悄悄地不停流淌,一千多年前滋养了赳赳武夫,今天又哺育着土古洞一代又一代人。它最有资格见证白超垒的雄伟壮观和逐步退化寂寞山中的轨迹。
二、千年白超垒
戴延之《西征记》:去函谷关十五里,筑垒当大道,左右有山夹立,相去百余步,道从中出。
《
唐代交通图考》一书有
长安至
洛阳市的《驿程图》,上面赫然标注:铁门、白超垒、
新安县、函谷关。
《
水经注》载:白超故城,一名白超垒,一名白超坞。汉末
黄巾军起,白超筑此以自固。
欧阳修《集古录》载:隋
韩擒虎(
铁门镇韩都村人,曾生擒南
陈叔宝,
杜牧有“门外韩擒虎,楼头
张丽华”的诗句。)当为白超防主,见其碑文,盖南北阻兵,常为戌镇。
土古洞东、西郁山上现存有20多道用石块砌成的残墙,高3--7米,厚1.5--2米,总长达10000多米。相传这就是
隶书上记载的白超垒防御工事的组成部分。
白超故城,一名白超垒,一名白超坞。汉末黄巾贼起,白超筑此以自固。即在
东汉末年,
黄巾军起义,便有
地方武装势力的头目白超带领民众修筑了保卫自己家园的
防御工事,后人称此为白超垒,又叫白超坞。
白超为什么选在东、西郁山这个地方建垒?是有讲究的,东、西郁山在
汉函谷关西南7-8公里处是最高的山(海拔656米),山势险要,山下地势较平缓,观察函谷关一带,一望无际。另外,利用东、西郁
山西省南面山体作掩护,能够掩人耳目,便于屯兵。加之有东、西郁山又有“左右有山夹立,相去百余步”,
崤函古道遗迹从中出的咽喉地势和石默溪河水,练峪口是
新安县连接
宜阳县、
洛宁县、陕县函古道的必经之路。
白超就利用东、西郁山居高临下的天然障碍和石默水充足水源,占据有利地形,屯兵、垒墙、筑寨、打土洞、挖战壕建成堡寨防御体系,所以。白超垒既是一个古代战场,又是汉函关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汉代以来,无论是乡人挑煤、卖粮、赶集,还是商贾南北往来,乃至
兵家行军作战,都须经翻越(练峪口)此地。如今走在古道和登白超垒残墙举目四望,遥想当年杀气弥漫的古战场,不知你会生出怎样的感慨。
白超垒的组成部分还有运兵
壕沟和屯兵洞,形成层层设防,连成一片,犄角态势军事防御体系。在两山相峙的东、西郁山周围,还有四处古寨的遗存(东郁山为韩擒虎寨,西郁山为牛心寨,土古洞村有南寨,北寨)和练峪口的官庄寺(古代指为官府所在地),都是白超垒防御体系的重要门户。
看这一千多年前厚厚的石墙,可见当年防御之牢固!
据《
水经注》中记载:南望
微山县(指郁山)),云峰相乱。谷水又白超垒北,戴延之《西征记》云:次至白超垒去函谷十五里,筑垒当大道,左右有山夹立,相去百余步,从中出北,乃故关城,非所谓白超垒也。是垒在缺门东十五里,垒侧旧有坞,故冶官所在。
魏晋之日,引谷水为水冶,以经国用,遗迹尚存。
据
欧阳修的《集古录》中还记载:除白超防主,又有隋
韩擒虎当为白超防主,见其碑文,盖南北阻兵,常为戌镇。东郁山上发现有韩擒虎寨遗址。
《
元和郡县图志》卷5
新安县:白超故城“一名白超垒,一名白超坞。在县西北十五里。汉末黄巾起,白超筑此垒以自固。
东魏修筑此城,因名白超城”。
在欧阳修的《集古录》中记载:除白超防主,又隋将韩擒虎为白超防主(东郁山建有石砌的韩擒虎寨),
北魏时期的
魏玄(新安人),因镇守函谷关有功,曾又被封为白超防主。
韩擒虎寨为长方形,东西长约一百多米,南北宽有三、四十米,高10-20米,厚5--10米。行走在乱石横亘的寨墙之上,寨墙之外便是山崖绝壁,仍基本保存了原有的规模和风貌。东郁山擒虎寨,西郁山的牛心寨呈放眼望去,可以窥视涧河两岸,
崤函古道遗迹的一切动向。
清.
杨守敬的一张函谷关山水
地形图,十分清醒地标明:
汉函谷关微山县(今郁山).石默溪(《
水经注》注明出微山东麓).白超垒。
三、千年运兵通道
在土古洞村东、西、北三有多条宽5--10米,深2--10米长约6000多米的运兵通道,虽经千年风吹水冲,人去壕存,但至今仍清淅可见,从不同方向通往东、西郁山。漫漫岁月流逝,沧桑古道犹在。当今天踏上运兵通道寻访之路,在战壕内地奔跑着全副武装的士兵……耳边仿佛回响起:
杜甫(
唐朝)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四、千年屯兵洞
屯兵洞,位于土古洞传统村落老宅院后
窑洞内。因地制宜,层层递进,弯弯曲曲,时断时连,洞洞相连,洞内蜿蜒曲折,左右
分叉,神秘莫测,犹如迷宫(有的洞顶塌,多处被土掩盖,洞内到底如何,无从谈起)。清理出来近1500米(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坑道里,有20多间土室,可以住人,有小型粮仓、厨房,坑道墙壁上有小,
白话文灯台,用以在洞内照明。设有四处岀口可直达村外,出入方便。还设有对外观察孔,既可防守,又可观察敌情。攻防兼备,独具匠心。
随着近年来
洛阳市旅游热的兴起,一些猎奇者常到这里探险,这个鲜为人知的神秘古洞已引人注意。
五、白超垒与汉函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第二次
文物普查时,专家们在土古洞南面东、西郁山上发现多道大石墙。堰上重量超过一吨的石头比比皆是。这些石墙引起了省、市文物专家的兴趣,凭着职业的敏感,专家们断定这些石墙在古代应该有着特殊的用途。
省、市文物专家认为:第一,山上石墙不是造地用的,古代人口稀少,山洼的好地足以够种了,不会来山上种地;第二,这里石多山峭,山腰里土地稀薄,种地也不可能;第三个方面就是它的工程量特别大,不是民间农户能干成的。大堰上的石头有些一吨重,有些甚至两吨重,除非大兵团,青壮年,众多力量才能干成。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样的工程,个体人家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么大的工程只有古代为某种军事设施所建,才能得以实现。
在《
唐代交通图考》一书中,有一幅台湾学者
严耕望绘制的
唐长安城至
洛阳市的驿程图。在这幅图中,
长安至洛阳的古道
新安县段,铁门往东,赫然标注着铁门、白超垒、新安、函谷关……
土古洞运兵战壕、屯兵洞,是白超垒从山上,地面、地下形成完整的网状防御体系。它可攻可守可进可退,攻,可以居高临下,主动进攻,守,两山对峙,一夫当道,万夫莫开。退,越过练峪口向南,地面平坦,退却很方便。所以这个地方是极好的
战略要地。
汉函谷关作为古时雄视八方、逐鹿中原的险道雄关,关内必有屯兵的地方,白超垒与汉函谷关东西遥相呼应,应为汉函谷关驻兵的最佳选择。由此,白超垒是汉函谷关重要军事防御体系。
汉函谷关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汉函谷关素有“中原锁钥,两京咽喉”之称,
西汉是进入
渭河平原的必经之路,也是屏障关中地区最重要的一道门户,对防卫京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东汉定都
洛阳市之后,又为八关之首,是
伊洛河河谷平原周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杜甫路过白超垒时所作的《新安吏》中写道:“掘壕不到水,”“就粮近故垒,”的诗句。也就是说,征收来的壮丁干什么呢?是到这里挖掘壕(运兵通道)的,土古洞目前除保存有藏兵洞外,还有多条运兵通道(
壕沟)。这些壮丁的生活怎样安排的呢?就在附近的“故垒”(白超垒)旁边“就粮”。杜甫的《新安吏》为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汉函谷关距今已有2100多年,白超垒距今1800多年。
韩擒虎(538至592),距今1500多年,
魏玄(557至581),距今1500多年,都在白超垒当过防主。从始建时间上看,先建汉函谷,后建白超垒,然而才防主。从防主委任用上看,证明白超垒与函谷关在组织军事指挥领导上汉函谷关和白超垒同属一个整体,密不可分。
获得荣誉
2018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将土古洞村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12月25日,土古洞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