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拉丁名:Leontopodium franchetii Beauv.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壮,近横走,有多数密集簇生的花茎和不育的幼茎,无莲座状叶丛。茎直立,高15—50厘米,不分枝,或砍断的不育茎有分枝,挺直,下部木质,宿存,被黄色
短柄的密腺,上部还稍有蛛丝状毛,全部有密生的叶,下部叶在花期凋落。叶直立或稍开展,线形,长约1—3厘米,稀3.5厘采,宽0.1—0.3厘米,边缘极反卷,使全叶呈针形,顶端尖,有明显的尖头,基部等宽或有小耳,被浅色粘质具短柄的密腺毛,下面被较疏的腺毛,除叶脉和叶基部外,还被有密压的白色棉毛;上部叶渐小。苞叶多数,线形,顶端稍钝或近圆形,边缘稍反卷,长约5—10毫米,宽1—2毫米,上面较下面被更厚的白色茸毛,较花序稍长或长二倍,开展成密集的稀稍分散的径约1.5—4厘米的苞叶群。
头状花序径3-5毫米,10一30个或更多,密集或稍分散。总苞长约3毫米,被疏棉毛;总苞片2一3层,浅或深褐色,顶端尖,无毛,多少露出毛茸之上。小花异形,有少数
雌花,或雌雄异株。
花冠长2—3毫米,浅黄色,
雄花花冠狭漏斗状;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基部细,有锯齿;雄花冠毛上部棒锤状膨大,有钝锯齿,雌花冠毛极细,有疏齿。不育的子房无毛,
瘦果有短粗毛。
产
四川省西部(
康定市、
道孚县等)及西南部(
稻城县)、
云南省西北部(
香格里拉市、
德钦县等)。生于高山干燥草地、石砾坡地和河滩湿地,常成为优势种。海拔3000—5000米。
此种由于叶狭长,边缘反卷,仅具中脉等特点,极易与他种区别。本种与
毛香火绒草L.StracheyiC.B.Clarke和
戟叶火绒草L.DedekensiiBeauv.之间都有天然杂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