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美初中开始喜好新文学作品及译著。茅于美在
高中后因战事难以升学,她只能靠随身带的古典文学名著来学习。抗战爆发后,茅于美随家人自杭州内迁,辗转于长沙、桂林等地。1938年,茅于美考入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因大二暑假探亲感染
肺结核后来她转入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毕业后,茅于美考入
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
吴宓专攻英国文学。1945年,茅于美作品《夜珠词》在重庆刊发。1958年,茅于美被下放到国棉二厂参加纺织工人的劳动。1963年,茅于美入职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1988年退休,1998年去世,享年78岁。
茅于美对中国诗词和西方诗歌有颇深的研究,擅长汉诗词英译,且工于填词。其作品有作品集《茅于美词集》,包括《夜珠词》(词152首、诗19首)和《海贝词》(词174 首、诗10首)。一共有词作326首,诗作29首。此外还有研究专著《
易卜生和他的戏剧》《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漱玉撷英(李清照词英译)》等。
茅于美出生于1920年8月,江苏镇江人,她生长在西子湖畔,从初中开始茅于美喜好新文学作品及译著。在
高中后因战事难以升学,她只能靠随身带的古典文学名著来学习。同时,她还向
曾虚白学习外语。
中外文学作品对茅于美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她开始动笔记录,其中的一部分作品便发表在《
东方杂志》上。抗战爆发后,茅于美随家人自杭州内迁,辗转于长沙、桂林等地。
1938年,茅于美在
桂林市以同等学力的身份投考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同年远赴
昆明市就读,在这里她听了
朱自清、
闻一多、
浦江清、
冯至、
闻家驷、
潘家洵、
杨业治等的课程,联大二年级时,茅于美开始旁听外文系的课程,并学习
德语、法文和拉丁文。
茅于美大二暑期回贵州平越探亲,染上了轻度肺结核所以整个假期都在家里休养,等病情稳定之后,已延误了开学时机。于是为了方便照顾病情,她决定转入迁来贵州遵义的
浙江大学。
浙大毕业后她考入
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
比较文学大家
吴宓教授专攻英国文学。同时她也开始了在对中国古典诗词探索的同时,加入了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1945年《夜珠词》在重庆刊行。毕业之后,茅于美到
重庆图书馆工作,五月随馆复原南京。1947年,茅于美前往
华盛顿大学研究院,攻读英国文学。茅于美的英文有了较大的进步,她改正成语译英的大批错误,又将《
四书》、《五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利用假期休息时间翻译出来。并将英汉互译诗歌结为《移植集》。
新中国成立时,茅于美差一年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和朋友们建议她留下完成学业,而加州
伯克利的汉学家
陈世骧也邀请她去任教,但均被她拒绝,茅于美于1950年回到中国。1956年,“双百方针”制定出来以后,在北京
中关村科学院文学所工作的茅于美写下了高楼如水晶殿般崛起,乡村实现水电改造,
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等。
1958年,茅于美被下放到国棉二厂参加纺织工人的劳动,四个月后又转移到河北昌黎后两山公社为果农。后来茅于美又被下放到江西余江刘家站的“五七”干校。1963年,茅于美入职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文革结束后,茅于美已经六十多岁,家人得以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