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由孔祥利和林
乐昌市合著,于2009年8月1日由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书。该书主要包含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两部分。作为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该书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人数目前已经超过两千人。与此同时,该门课程出现了许多同学上课手头没有原著的情况,即使少数同学有书,其版本、体例、译文的差异也比较大,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是我校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其中,哲学原著选用的是恩格斯所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用的是
卡尔·马克思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该门课程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目录
第一部分
附录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注释
内容简介
思考题
读后感
第二部分
附录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附录二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注释
内容简介
思考题
................
编辑推荐
从前的一切
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
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a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基本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这里主要选编了
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约瑟夫·斯大林的有关著作、文章。
研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就是为广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选编的。收入《选读》的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著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则以收入《选读》的著述为主体,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及其相互结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说。
详细目录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节选)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恩格斯 反杜林论(节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
恩格斯 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6年12月28日)
恩格斯 致玛·哈克奈斯(1888年4月初)
恩格斯 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2]日)
恩格斯 致弗·梅林(节选)(1893年7月14日)
恩格斯 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
恩格斯 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
列宁 怎么办?(节选)
列宁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列宁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经历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列宁 论欧洲联邦口号
列宁 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节选)
列宁 国家与革命(节选)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列宁 青年团的任务
列宁 论粮食税
列宁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列宁 论我国革命
斯大林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节选)
注释
版本3
基本信息
拼音题名:ma ke si zhu yi jing dian zhu zuo xuan du
ISBN:7-5316-3919-X
责任者:范桂萍等编
出版时间:2001
中图分类号:A5
摘要
本书所列
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有:《
资本论》、《
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谈谈辩证法问题》等。
章节目录
目录
《反杜林论》节选
《反杜林论》(节选)讲解
历史背景
基本内容
一 学习恩格斯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述,深刻认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二 学习恩格斯关于平等问题的论述,充分认识无产阶级平等观与资产阶级平等观的根本对立
三 学习恩格斯关于自由问题的论述,正确理解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历史背景
基本内容
二 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几个基本观点的阐述
三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
现实意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解
历史背景
基本内容
一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和“合理内核”
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四 哲学的基本问题
五 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评析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革命变革意义
七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八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九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科学
现实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讲解
历史背景
基本内容
二 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现实意义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六篇 工资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二篇 资本周转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第七篇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版本4
基本信息
拼音题名:ma ke si zhu yi jing dian zhu zuo xuan du
其它题名
并列题名
ISBN:7-5363-3918-6
责任者:硕士研究生公共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编写组编
出版时间:2001
中图分类号:A85
附注:硕士研究生公共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
摘要
本书选编了马克思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毛泽东的《
实践论》、
约瑟夫·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节选)》、邓小平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章节目录
目录
上册
卡尔·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写,1888年发表)
《致帕·瓦·安年科夫》(节选)(1846年12月28日)
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节选)(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节选)(1859年1月)
《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节选)(1873年1月24日)
《资本论》(选编)(1867年)
恩格斯:《
反杜林论》(节选)(1876—1878年)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节选)(1880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
《致约·布洛赫》(节选)(1890年9月21—22日)
《致瓦·博尔吉乌斯》(节选)(1894年1月25日)
列宁:《论社会经济形态》(1894年)
《
哲学笔记》关于认识论思想的部分论述(1895—1911年)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1908年2—10月)
《辩证法的要素》(1914年9—12月)
《论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1921年)
《给代表大会的信》(1922年12月23日)
《关于赋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立法职能》(1922年12月27日)
《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1922年12月30日)
《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
《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1923年1月23日)
下册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
《新民主主义论》(节选)(1940年1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1957年2月27日)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
《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79年11月2日)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1980年4月—5月)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
《一心一意搞建设》(1982年9月18日)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83年4月29日)
《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
《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1984年10月10日)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1984年10月26日)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3月4日)
《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985年3月7日)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3月7日)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85年3月28日)
《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1985年4月15日)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8月28日)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17日)
《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平政策》(1986年4月4日)
《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1986年6月28日)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1986年9—11月)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3月3日)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1987年8月29日)
《解放思想,独立思考》(1988年5月18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9月5日、12日)
《中央要有权威》(1988年9月12日)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1989年2月26日)
《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1989年3月23日)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
《总结经验,使用人才》(1991年8月20日)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8日—2月21日)
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1995年9月27日)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6月28日)
《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2000年2月26日、5月16日)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6月9日)
《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6月29日)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