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时代(英文名:AsukaPeriod;平名:あすかじだい),是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由日本天皇统治的时代,指的是开始于592年,结束于710年的历史阶段,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因日本皇室统一九州和本州的大部分部落建都在奈良县的飞鸟,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飞鸟时代。
公元 592年,第 33代
推古天皇在丰浦宫即位,标志着飞鸟时代的开始;公元710年,第 43代
元明天皇迁都
平城京,标志着飞鸟时代的结束。在这段时期,第33代推古天皇是
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天皇。在飞鸟时代的初期,
日本的大和政体从地方性的诸侯政体上升为帝王统治的政体。飞鸟时期
圣德太子执政时期,日本开始遵循
儒家思想的等级和礼仪模式,他制定的
十七条宪法为无秩序的日本官僚和贵族社会提供了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日本在今后发展的基石。在这一时期,日本不断地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同时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并按照
长安布局规划平安、平城二京。飞鸟时代日本同
中原地区以及当时的
百济等国的文化交流,使其在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可以说飞鸟时代在日本史中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期。
飞鸟时代留存至今的建筑有
法隆寺,佛像有
法隆寺金堂内的释迦三尊像、飞鸟寺的释迦如来坐像(亦称
飞鸟大佛)、法隆寺梦殿里的
救世观音像等;绘画 有法隆寺玉虫厨子扉绘、中宫寺藏天寿国
曼荼罗绣帐等。
历史
推古朝建立
6世纪初,
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
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王继承皇位,他就是
继体天皇。
当时,在朝鲜半岛,
新罗、
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
百济,并使
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
屯仓,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
6世纪中叶以后,部民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开始瓦解,部民纷纷逃亡。朝廷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
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
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苏我氏与大陆移民的关系密切。
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
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
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
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587年,
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
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
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
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
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
天皇氏。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炊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
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陶。
圣德太子改革
圣德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所谓外患,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
隋朝;在朝鲜半岛,渐趋强大的
新罗,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并在吞并任那(
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之后,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所谓内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毕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皇室势力单薄。圣德太子试图建立以
天皇氏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冠位12阶、17条宪法、提倡佛教、日隋邦交等一系列改革。这就是著名的圣德太子改革。
大化革新
645年,即为大化元年。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
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日本学习中国
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的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白村江之战
在
大化改新过程中,革新派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尖锐复杂。645年9月,古人大兄皇子谋反。中大兄立即派兵镇压。
653年,为控制守旧势力,中大兄奏请孝德天皇将都城从
大阪(今大阪市)迁回飞鸟,天皇不答应,中大兄不顾天皇的反对,率领皇族和群臣回到飞鸟。第二年
孝德天皇饮恨死去。
孝德天皇死后,中大兄之母前
皇极天皇重又登位,称齐明天皇(655—661在位)。齐明天皇期间,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楼阁,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引起民怨。朝廷的作为,给守旧势力提供了反对的口实。658年11月,齐明天皇和中大兄皇子去
纪伊国的牟娄温泉疗养,首都留守官、守旧势力的代表人物
苏我赤兄乘机鼓动有间皇子叛乱。赤兄列举女皇有三大失政,即大修仓库,积聚民财;穿凿水渠,耗费公粮;以舟运石,累积为丘。在赤兄的鼓动下,有间皇子开始策划谋反。可是当有间皇子准备举兵时,苏我赤兄却见事难成功,转而派人逮捕有间皇子,并派人将有间皇子谋反之事报告中大兄。中大兄将有间皇子处以绞刑。
为了转移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朝廷大举征伐北方少数民族并出兵朝鲜。政府于647年、648年,在越后分别造足栅和盘舟栅。658年,派
阿倍比罗夫讨伐秋田、津轻地区的虾夷族。660年派遣比罗夫征讨肃慎国。
660年,百济受到
新罗和
唐朝军队的进攻,王城陷落,国王被俘,濒于灭亡。百济遗臣
鬼室福信,求援于大和朝廷。朝廷决定出兵朝鲜。661年,齐明天皇亲赴筑紫指挥。当年7月,齐明天皇因病死于筑紫朝仓宫。662年5月,派阿昙比逻夫率船师170艘送在日本作人质的百济丰璋王子归国继承王位,以图复兴百济。663年3月派遣23000名官兵攻打
新罗区。同年8月,日军与新罗、唐朝联军在白村江交战,遭到惨败,百济灭亡。
战后,
日本为防新罗和
唐军的进攻,于664年在对马、壹岐、筑紫设置防人和烽火台,在筑紫修建了水城。次年修筑长门、筑紫的大野、城。667年又建造了大和的高安城,赞岐的屋岛城,对马的金田城等。白村江的战败加深了国内阶级矛盾,守旧势力趁机向革新派施加压力,在守旧势力的进攻面前,中大兄不得不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664年宣布肯定氏上,允许他们私有部民的诏书。
就在白村江败战后,朝廷内外笼罩不安全感的情况下,667年迁都近江(今
滋贺县)。翌年,中大兄即位,称
天智天皇(668—671在位)。668,
天皇氏命中臣镰足制定《近江令》22卷,这是
日本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据日本学者研究,《近江令》大体参考了
唐朝的《贞观令》,成为日本以后《令》的基础。
670年为防止人民逃亡,命令全国编制户籍,因制定于庚午年,故称“庚午年籍”。这是日本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户籍。
壬申之乱
天智天皇在白村江败战后的许多政事,引起了皇族内部的不和,天智天皇同其弟大海人皇子之同的矛盾也日渐加深。大海人皇子是在
大化改新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享有较高的威望。
天智天皇即位时大海人被立为皇太子,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大海人对天智天皇的一些倒退政策曾表示不满。668年,在一次宴会“酒酣极欢”时,大海人“以
长枪贯敷板(地板)”,引起天智天皇大怒,险些被杀。671年,
天皇任命自己的宠儿
弘文天皇为太政大臣。这一任命实际上是为立大友皇子为皇储,剥夺大海人皇子的皇位继承权。以天智天皇和大友皇子为中心,吸收守旧的大贵族组成了政权。大海人地位和生命都失去保障。为了摆脱这种处境,在
天智天皇病危时,大海人以出家为名避居吉野。天智天皇病死后,大友皇子篡位,称弘文天皇,政权落到守旧的大贵族手中。
为了消灭在吉野的
天武天皇,弘文天皇积极备战。大海人闻讯后决定举兵反击。672年,大海人离开吉野,经
伊贺市、伊势,到达美浓,并以此为根据地,联络东国各地军队。东国与皇室有密切的关系,自6世纪以来朝廷一直关注东国,在那里设置了不少屯仓。大化革新时朝廷首先在东国造户籍,校田亩,实行改革。因此,那里封建官僚贵族的力量比较强大,而守旧势力相对比较薄弱。东国的
国司、
郡司积极支持大海人举兵,纷纷加入大海人的队伍。大海人军首先抢先占领不破关和铃鹿关军事要道,截断了近江朝廷与东国的联系。672年7月初,大海人的两路大军分别向近江、
大和号战列舰进发。7月22日,大海人军与朝廷的军队在濑田川决战,大海人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二天
弘文天皇自缢而死。这次内战发生在壬申年,所以被称为“
壬申之乱”。这是事件虽然是
天武天皇和大友皇子争夺皇权之争,但实质是革新派与守旧势力之间的一场殊死搏斗。
673年,大海人皇子在
飞鸟净御原宫即位,称天武天皇(673—686在位)。天武天皇即位后,积极推进大化革新未了的事业。经济方面,676年下诏废除664年天智天皇恢复的氏上私有部民的制度,并废除朝廷先前赐与亲王、诸王、诸臣及各寺院的山林池泽岛浦,收归国有。683年革新俸禄制,将赐与亲王以下诸臣的食封归还国家。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676年下诏:“自今以后,明察百姓,先知富贫,简定三等,仍中户以下,应与贷”。在鼓励生产和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的同时,朝廷把班田农民紧索束缚在土地上,加强封建剥削和压迫。
在政治方面则加强皇权和军事力量。废除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和御史大夫四职,在
天皇之下只设太政官和大弁官。太政官和大弁官直接听命于
天皇氏,无实权,只起上下联络作用。682年规定姓氏的序列作为考选文武官的先决条件。685年更改诸氏族姓,制定八色之姓:真人、朝臣、宿弥、忌寸、道师、臣、连、稻置。681年开始修改《近江令》,在此基础上制定《飞鸟净御原令》,共22卷,现已全部失传。当时未制定律,据后来的
日本学者分析,可能准用《唐律》。681年为提高皇威,命川岛皇子登记“帝纪及上古诸事”,即编撰国史。
用人政策方面,
天武天皇重视人才,注意起用中小官吏。677年下诏:“凡任
国司者,除内及
陆奥国、
长门国以外,皆任大山位以下人。”将冠位增至48阶,使中小官吏有更多的仕途机会,以此削弱大贵族的势力。
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凡政要者军事也”,676年下令:“诸王以下,诸位以上,每人备兵。”677年遣王卿于京、畿内“校人别兵”。684年诏诸国“习阵法”,要求文武官“务习用兵及乘马”。11月下诏收缴私家兵器。
宗教方面,采取兴隆佛教和敬神的政策。提倡造寺、写经、念经;崇敬伊势神宫,创始祈年祭等,借以提高
天皇氏的地位。
政治
律令制度的成立
从
日本古籍记载可知,日本存在过原始刑罚。原始时代有天津罪和国津罪。天津罪包括8种罪行,即畔放、沟埋、放、频莳、串刺、生刺、逆剥、屎户。国津罪包括14种罪行,如生杀、断尸、奸母、奸子、母子通奸、犯畜、虫灾、鸟灾等等。随着阶级国家的出现,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刑律也应运而生了。但因为当时尚无文字,所以还没有成文法。
关于日本不成文的法律,在中国和日本史籍中都可以找到。把《魏志·倭人传》、《北史·倭国传》,以及《日本书纪》中有关刑罚的记载加以整理,可以得知日本不成文法时期的刑罚种类:死刑有诛、狱死、火、族诛;肉刑有鲸、杖、神祇探汤;赎刑有赎田、赎身(贬为奴隶)、赎姓(贬姓);流刑。这些刑罚中有一些与中国汉代刑罚相似,因此并不能排除受汉代刑罚的影响。
大化改新以后,日本开始着手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大化改新之初,新政府根据当时的形势和需要,制定了许多单项法令,如班田制、租庸调制、户籍制、钟匮制、男女奴隶之法、丧葬制、二官八省一台制、国郡里制等,668年制定《近江令》是日本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日本学者推测,它大体参考
唐朝《贞观令》而编的,成为日本以后《令》的基础。
天武天皇即位后,681年开始修订《近江令》,在此基础上制定《飞鸟净御原令》(亦称《天武令》),此令共22卷,现已全部失传。当时未制定“律”,据后来的
日本学者分析,可能准用《唐律》。
700年,
天皇氏命刑部亲王、
藤原不比等、
粟田真人、下毛野古麻吕等19人撰定律令。参与编撰律令的19人中有伊岐连博德,唐人萨弘恪以及白猪史骨、黄文连备、田边史百枝、田边史首名、山口伊美伎大麻吕、调伊美伎老人等大陆移民的后裔,皆是当时一流法律学家和汉学家。《
大宝律令》基本修成于701年。第二年开始全面施行。该法典因制定于大宝年间,故称《大宝律令》。从
天武天皇之子刑部亲王和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领导制定《大宝律令》分析,它与《净御原令》不无关系,事实上,依据日本史籍记载,它确是以增删《净御原令》而成的。《大宝律令》由律6卷、令11卷组成。律,相当于刑法,大抵模仿唐律,但吸收了
日本固有维持秩序的制度;令,相当于
行政法、
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予以重视。它是根据日本社会经济的实际,参照唐令制定的。律和令已散失,但从《令集解》和《
续日本纪》的引文中可略见其逸文。制定《
大宝律令》的17年后的718年,
藤原不比等奉
元正天皇(715—724在位)之命,依据《大宝律令》和
天宝的《永律令》为基础,制定了《
养老律令》。《养老律令》有律10卷13篇、令10卷30篇。从现存的《令义解》和《令集解》中可见令的大部分,律则留下一部分。《养老律令》修成后没有立即施行,而放置39年后,直到757年才实施。《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的制定,是
大化改新以来,各朝法制建设的必然归结,也是对吸收和消化唐制的结果,标志着
日本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至此,日本已成为一个法式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大化政府对官僚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原则是“改去旧职,新设百官,及著位阶,以官位叙”。建立的新的封建官僚体制,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位阶制;二是官阶制。
以
圣德太子的“冠位十二阶”开始,位阶一直是官僚制度的主要内容,大化年间实行19阶制,天智年间增至26阶,但自天武年间开始,亲王、诸王的位阶与诸臣的位阶分设,前者设12阶,后者设48阶。《
大宝律令》和《
养老律令》中所载的位阶制,是天武朝制定的位阶制的继承和延续。从
日本冠位制的具体设置可知,它实际上是与
唐朝的品阶制的结合体。亲王称品,诸王、诸臣称位。亲王实行四品制,诸王、诸臣及百官,实行九位制。即亲王设一品、二品、三品、四品4等;诸王、诸臣及百官,从正一位至初位,共分9等,每等又分为正、从两等。从正四位起,正位和从位又各分上下两级。因此诸王、诸臣及百官共30阶。唐朝的品阶制也分为30阶,反映了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于官阶制,朝廷按位阶贵贱任官。当时,朝廷官制结构基本上依照唐朝制度。
天皇氏之下,朝中权力最大的官职是太政官。太政官的职责与
唐朝的宰相相似。太政官由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纳言组成。在太政官下设八省、一台、五卫府。八省系指中务、
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省;一台为弹正台;五卫府为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中务省主管朝廷礼仪、诏书文案的起草和审理等,它综合了唐朝
中书、尚书、殿中等省的职责。式部省似唐朝吏部,掌管全国官吏名籍及官吏的选拔、
考课等,治部省的职责与唐礼部相同。民部省相当于唐朝的户部。兵部省与唐兵部相似。宫内省是仿唐殿中省、光禄寺、宗正寺等机构而设置的,主管宫内庶务。
地方行政
官僚机构也是仿照唐制建立的。仿唐王畿十道制,建立了畿内七道。道之下实行国、郡、里制。
文化
飞鸟文化
(538~710年)
飞鸟文化的历史分期比较模糊,上承古坟文化而下启奈良文化,时代特征很难把握,具有过渡时期的复杂色彩。
宽泛一点,涵盖佛教公传(538年)至平城迁都(710年)近200年;紧凑一些,专指
推古天皇(593年即位)、舒明、皇极(645年退位)3朝。有些学者在古坟时代的尾声中略加描述,有些学者在奈良时代的前奏中匆匆带过。此外,美术史家习惯以大化革新(645年)为界,将之断为飞鸟时代和白凤时代。
追溯儒学和佛教东传的源流,这些外来宗教和思想是飞鸟文化的源泉及灵魂所在;与此同时,外来文明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飞鸟文化的精华尽在其中。飞鸟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相比,摄取大陆文化从物质技术转向思想制度,有了质的飞跃;与其後的奈良时代相比,生成文化的手段以生硬模仿为主,尚缺乏灵活的创意。
宗教
飞鸟文化是围绕佛教而展开的。随着佛教的传入,对佛典的研究也日渐开展,其中
圣德太子最典型。他身体力行,是笃信佛教的信徒,对佛典进行了研究、讲授和注释,曾主讲和注释过《胜经》、《法华经》、《维摩经》,总称《三经义疏》。
圣德太子摄政后,在生驹山脉南端,建造了斑鸩宫。斑鸩地区成为飞鸟时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周围地区建造了许多寺院,著名的如
元兴寺(法兴寺)、
四天王寺、法隆寺(斑鸩寺)、中宫寺、法起寺、法轮寺等。
法隆寺金堂中的释迦三尊像、药师像,以及该寺梦殿中的观音像,明显地吸收了
北魏的技法。中宫寺的
弥勒佛木雕像则具有南梁风格。飞鸟寺的丈六铜佛像,法隆寺金堂的净土世界壁画,中宫寺的天寿国刺帐,法隆寺的三重塔等,表明了飞鸟文化与大陆文化的渊源关系。
飞鸟时代的绘画大多与佛教、佛寺有关。587年百济献佛舍利及造寺工匠,其中包括“画工白加”。他们直接参与营建飞鸟寺。603年6月“始定黄书画师、山背画师”等。609年
高句丽僧昙征的到来,是飞鸟绘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不仅首传造纸术,而且还将调制彩色的先进技术带入
日本,对飞鸟时代的彩绘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在
法隆寺金堂的净土世界壁画等绘画作品就是这一技术结出硕果。
书法
部分保存完好的飞鸟时代的墨书作品,有《法华义疏》稿本、造像铭文如《法隆寺药师佛像造像记》、《法隆寺金堂释迦三尊光背铭》、《宇治桥断碑》等,总体上都保存了六朝遗风,高雅典古、气运厚重,但已渐露和化气象。
舞蹈
在佛教传入的同时,作为法会仪式的乐舞也由从
印度经中国和
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圣德太子摄政期间,提出“供养三宝,用诸蕃乐”,即把表演传自印度和中国朝鲜的乐舞,定为佛教法会的仪式之一。
外交
推古朝至
大化改新的历史时期,称为飞鸟时代。相应时期的文化称为飞鸟文化。飞鸟文化带有明显的国际性。大陆移民在飞鸟文化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忽视。由于与东亚大陆诸国联系的加强,先进的汉文化也随之源源不断地输入
日本。在输入汉文化的过程中,
汉族移民起着重要作用。据《
新撰姓氏录》记载,畿内地区,共有1182氏,其中外国移民有324氏,占全体总数的1/3。有名的汉族移民有山城的秦氏、河内的文氏,大和的汉氏等。
大陆移民大都身怀一技之长,受到日本朝廷的重用。根据史籍记载,大陆移民中有掌管国库内藏、大藏的,有担任使节,到
朝鲜半岛诸国和
中原地区开展外交事务的。大陆移民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他们将先进生产技术引进日本,如绢、、锦等丝纺、土木、水利工程技术。在文教方面,最早将中国典籍带入日本的是一个名叫王仁的学者。他从朝鲜半岛的
百济,携带《
论语》10卷赴日。王仁之后,不断有学者从朝鲜半岛进入日本。538年,百济圣明王遣使向大和国钦明天皇献释迦佛金铜像一躯,经论若干卷,佛教自此传入日本。554年,
五经博士王柳贵、易博士王道良、历博士王保孙、医博士王有陀、采药师潘量丰、丁有陀、僧侣昙惠、乐人三斤等自百济抵日,卜书、历本、药物等随之携入。588年从百济东渡的僧侣有聆照、令威、惠众、惠宿、道严、令开、惠聪、道欣、惠弥等人。从
高句丽赴日的僧侣有慧慈、昙徵、惠灌、僧隆、云聪、法定等人。建筑寺院的工匠、画工等也陆续自大陆东渡日本。
崇峻天皇时,日本首次派遣学问尼善信赴
百济考察佛学,并筹建法兴寺。602年,百济僧
观勒携历、天文、地理、遁甲方术等书籍移居日本,朝廷选派学生随观勒学习。飞鸟文化是在大量输入汉文化的前提下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