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村镇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辖镇
姚村镇,隶属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地处林州市北部,东与河顺镇陵阳镇接壤,南与城郊乡相连,西与石板岩镇乡相接,北与任村镇毗邻。区域面积97.1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87478人。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为姚村区。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为姚村区、北杨家庄区、第八区、第五区。
1958年8月,成立姚村公社。
1983年12月,改称姚村乡。
1988年,撤乡建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姚村镇地处林州市北部,东与河顺镇、陵阳镇接壤,南与城郊乡相连,西与石板岩乡相接,北与任村镇毗邻。区域面积97.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姚村镇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邻太行山山脉为山地丘陵地带,东部为平原地带,最高点海拔1100米左右,最低点海拔280米左右,东西高差700多米。
气候
姚村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春秋多风;夏季火热,雨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多偏西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2.1°C,1月平均气温-2.5°C,极端最低气温-17.4°C(1966年6月20日);7月平均气温25.8°C,极端最高气温33.3°C(1951年1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3.3°C。生长期年平均200天,无霜期年平均192天,最长达216天,最短为17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51.6小时,年总辐射1900千卡/平方厘米。0°C以上持续期275天(一般为3月1日~11月30日)。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182.2毫米(196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71.9毫米(196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8月最多。
水文
姚村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河流总长度74.07千米,河网密度0.7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沮河大将河,长约9.25千米,流域面积84.5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姚村镇主要有旱涝、低温、连阴雨、大风、干热风等。大旱、大涝年各八年一遇。暴雨伴随产生山洪泥石流,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8年,冲毁多座大桥,淹没庄稼。冰雹年平均一次,主要集中在6月,最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1967年6月,境内40多个村遭到冰雹袭击,农田大面积受损,7人死亡。大风发生概率为50%,年平均2次,主要发生在9~10月份。
自然资源
姚村镇境内矿藏资源有铁矿石、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云母等,均具有开采价值。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姚村镇辖姚村、史家河、定角、上陶、下陶、赵家河、申家岗、白草坡、太平、趄石板、付家河、柴家庙、南牛、西牛镇、大池、刘家岗、李家岗、井湾、水河、北杨、坟头、西丰、南杨、寨底、河街、师街、邢家坛、秦家庄、下里街、西牛良、东牛良、南凹、柳滩、施家岗、三孝、冯家口、北辛庄、申家泊、武家泊、两停岗、杨家泊、柳林、龙泉庄、军营、东张、西张、河西、焦家屯48个村民委员会,设有30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姚村镇下辖4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姚村村文卫区666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姚村镇辖区总人口8.8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675人,城镇化率30%。另有流动人口3578人。总人口中,男性45041人,占50.65%;女性43878人,占49.35%;14岁以下18711人,占21.05%;15~64岁5.81万人,占65.38%;65岁以上12064人,占13.57%。总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5.3‰。
2017年,姚村镇常住人口86237人。
截至2018年末,姚村镇户籍人口8747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姚村镇财政总收入1.9643亿元,比上年增长9.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855亿元,比上年增长6.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1123亿元,增值税0.2878亿元,企业所得税0.0765亿元,个人所得税0.0208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005元,比上年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11613元。
2018年,姚村镇有工业企业382个,其中规模以上6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3个。
农业
姚村镇有农业耕地面积6.7万亩,人均0.75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7571吨,人均423千克,其中小麦14597吨,玉米2175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棉花、蔬菜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75亩,产量300千克;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00亩,产量90吨;其中花生90吨;蔬菜种植面积0.1万亩,产量35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叶菜,其中白菜210吨,豆角70吨,叶菜70吨。
姚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2万头,年末存栏7.5万头;羊饲养量0.23万只,年末存栏0.26万只;牛饲养量0.063万头,年末存栏0.04万头。2011年,生产肉类9558吨,其中猪肉8051吨,牛肉32吨,羊肉46吨;禽蛋3506吨。畜牧业总产值2.7亿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5.8万亩,林木覆盖率31%。
工业
姚村镇工业是全国重要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配件、无缝管太阳能光伏新能源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汽车配件、无缝钢管、光伏新能源3个产业集群。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1%。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职工2.4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商业
2011年末,姚村镇有商业网点210个,职工82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011年,出口总额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主要产品有汽车配件、下水道算等3类10个产品,销往日本
金融
2011年,姚村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亿元,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5.9%。
交通
姚村镇境内有山西省中南部铁路线、林长高速公路、东南公路过境,境内有228省道,长8.73千米,双向8车道,通往山西。有县乡(镇)级公路13条,总长60897千米。2011年末,镇区公交汽车线路1条,运营总里程达10千米。公交运营车辆70辆,出租车80辆。
文化
姚村镇因汉朝时此地为烧窑场,姚氏夫妇在此看窑得名。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姚村镇有幼儿园(所)56所,在园幼儿2900人,专任教师140人,小学31所,在校生6245人,专任教师3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2447人,专任教师18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2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3.5万元。
科技
2011年末,姚村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人,经营管理人才5人,技能人才2人,农村实用人才8人。
文化事业
1995年5月,开通姚村镇有线电视。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7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姚村镇有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6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70人,藏书20万余册。
2011年末,姚村镇有体育场地23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6个。90%的社区和7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姚村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0个,其中一级甲等医院1个,卫生院1个;病床232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3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6张,固定资产总值0.5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45人,其中执业医师54人,执业助理医师28人,注册护士3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人、执业(助理)医师0.8人、注册护士0.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9%。
2011年,姚村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5户,人数170人,支出3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1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2612人次,共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79户,人数2457人,支出247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0人,支出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0人,支出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医疗救助4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817人次,共支出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500人次,支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85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姚村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00千米,投递点426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0.35万份、期刊0.72万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36万户,比上年增加0.3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70%;移动电话用户6.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90%;宽带接入用户0.73万户,比上年增加3000户。
2011年末,姚村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23千米,生产能力1000吨/日,年生活用水3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6%,年人均生活用水14.6吨。排水管道5千米。
2011年末,姚村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6座,主变压器10台,总容量13410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2条,总长度210千米。
2011年末,姚村镇镇区有公园1个,面积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83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00公顷,绿化覆盖率38%,人均绿地5.8平方米。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20日,姚村镇被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
2020年7月,姚村镇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交通
文化
社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