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县尖山子乡地处
三江平原腹地,位于
完达山余脉,
乌苏里江水系。乡政府驻地距宝清县城22.5公里,境内有大小
挠力河、
索伦镇干支流。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21个自然屯,有4,266户,15,719万人口。
简介
尖山子乡位于
黑龙江省宝清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行政区域总面积465平方公里,无霜期126天左右,行政区西南部分布着丘陵及浅山。尖山子乡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最适宜发展绿色农业。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地处浅山低丘平川,地势低平。
气候
属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在
极地大陆
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降水量集中,气温温热、湿润;春季风大,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降温急剧,常有
霜冻。
水文
境内河流属
乌苏里江水系,有大、小
挠力河和
索伦镇干支流。境内长55干米,流城面积78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煤储量达300万吨以上。东北部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1.6万公顷,自然泡泽密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低温、干旱、洪涝,还有局部地方暴雨、冰雹、
大雪、霜冻、病虫害、
鼠害。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
下设295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9400人。总人口中,男性9700人,占50%;女性9700人,占50%。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有回、
朝鲜、满、蒙古等少数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3%0,人口自然增长率5.6%。
经济
乡内有耕地面积16.9万亩。尖山子乡是以
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农业乡,也是全县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乡,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以
甜菜、
西葫芦、
赤豆为主,兼有300多亩果树、人参等,2003年尖山子乡启动北药开发,种植了七个品种共349.5亩药材。尖山子乡是省级农业科技示范乡,农民科技意识强,机械力量雄厚,使主要农作物全部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和模式化栽培。经济作物主要有甜菜、西
香瓜、中草药、
白瓜子、红小豆、
万寿菊等。畜牧业发展较快,全乡规模养殖小区8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45%以上。民营企业较为发达,较大的企业有东红浸油厂,三道林子有机复合肥厂。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良种应用率达到100%。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良好,自来水入户率37%,有线电视实现光缆传输,入户率达到75%。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
工业经济
尖山子乡全面贯彻以农立乡、以工强乡、以贸活乡、以科技兴乡的战略方针,面向市场,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来抓。热切盼望海内外各界朋友前来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1年,工业总产值50450万元,比上年增长23%。
农业
耕地面积27.2万亩,人均14.1亩。
2011年,粮食总产量11.8万吨。
2011年,大中型农机具4100台套,农民人均纯收入9726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48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5%。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7亿元。
增收措施
尖山子乡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发展民营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该乡在做好向外输出劳务的同时,还不断寻找更多的致富信息和途径。近年来,在尖山子乡党委和政府的带动下,该乡的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农民更加利用物资做基础,用勤劳和智慧做本钱,很多家购买了收割机,利用秋收农忙时节,到周边的田间进行收割,这已成为尖山子乡农民勤劳致富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在秋收的繁忙的季节里,仅东红村就有近30台收割机到田间收割。村民们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不仅在本村收割,还联系外出收割,近的各连队,远至
建三江、
抚远市、八五六等。每个农忙下来,他们都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最多一台机器在秋季里收割700多地,收入可达10万元。在尖山子乡,已有很多的人通过寻找有效的致富途径来发家致富,不仅富裕了自己,还激发了更多村民的务工意识,带动了全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交通
2011年,
杭甬高速铁路3条,全长35.6千米;年客运总量20万人次,年货运总量7000万吨。
社会
新农村建设
东红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省级试点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帮助扶持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个村除了集中精力搞村旁绿化,“五清”工作,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外,还通过国家补助,集体出资,农户自筹的方式,共投资54万元完成了全村492户的自来水安装;建成了1.6公里的水泥白色路面通村公路。2008年,村两委年初就开始谋划、启动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并编制了建设规划,计划今年继续搞好环境治理,补齐绿化带,清理边沟1.8万延长米,美化、绿化村民生活环境;修建一处占地11900㎡集休闲、娱乐和体育竞技于一身的
休闲体育广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并计划加强住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宝清县尖山子乡东红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村两委班子强化宣传发动引导建设管理机制,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目前,集体出资,村民积极出资出劳,栽植村旁绿化树12000余株,投放砂料3000余方,修整了村内全部巷道,清理了所有边沟,清除垃圾、粪便500余方;经积极协调通村公路白色路面现已破土动工,自来水入户工程已基本结束,入户率现已达80%。
在新农村建设中,这个村积极寻找致富项目,促进村民增收。首先,村两委班子积极主动与农场联系,建立良好关系,实行场村共建,为农民在农场承包土地提供稳定的地源。今年全村在周边农场承包耕地2万余亩,实现全村在村外包地达到3万多亩,扩大了农民种地面积。他们还采取典型引路,发展经济作物。发挥党员王德权种植小拱棚
甜瓜的示范带头作用,今年全村种植小拱棚甜瓜、地膜西瓜3000余亩,
赤豆、
西葫芦1000余亩,
甜菜1000余亩。在原有建设基地的基础上,提高科技含量。建成了东红绿色
高油大豆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近万亩;建成大豆良种繁育基地,面积300余亩,良种应用率达95%。全村大豆垄三栽培达到90%,
化学除草、机械除草率在90%以上,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这个村为改善生活环境多方筹资,积极争取国家公路“村村通”和“饮水安全”工程立项,并争取到资金100余万元;争取到县水务局出资5000元对水塔进行了改造;村集体通过对17公顷林地进行公开拍卖,筹集到资金51.8万元;村民每户筹集400元,共筹集16.8万元,用于自来水入户工程。为了使村屯建设健康的开展,他们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负责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全方位管理和监督;制定了11项新农村建设制度,对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村民公约,从爱护公物、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学习教育等8个方面,确立了50多条公约条款,为促进村风文明奠定了制度基础。
调访工作
尖山子乡在制定信访安全稳定工作实施细则的基础上,以乡司法所为基础,完善接访、调访工作制度,组建了乡调访中心,并充实骨干人员,配备专用车辆,变上访为下访,进村蹲点,集中力量,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快解决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问题,努力引导群众依法上访,解决重点上访、控制集体上访、杜绝越级上访。调访中心成立后,尖山子党委、政府,充分认清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强化组织领导,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亲自抓,坚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完善逐级管理机制、信访联动机制、政策配套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将信访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做到灵活调访,对重大案件进行集中处理,力争在解决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确保全乡社会的稳定。对应该解决或能够解决的上访问题,坚持一次性解决到位,逐一登记,建立台帐,认真梳理,核实情况,做到底数清楚,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对重点疑难案件,尤其是涉及全乡性久拖不决的问题给予特别关注。对当前群众反映突出的农民要求分地,新生儿要地等土地纠纷,转变思路、变化角度、调整方法、完善对策,下决心、下力气妥善加以解决。对要求过高的上访老户,采取“一案一策”的办法,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思想的手段和落实政策、执行法律、思想疏导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策略,解决其问题,帮其跳出上访怪圈,转向发展生产,实现息诉罢访。对可能发生的越级、集体、重复上访,调访中心超前介入,及时做好化解工作,确保群众不聚集、不串联、不闹事。完善和落实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落实足够力量。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村屯,把上访人稳定在当地。
发展规划
近几年来,尖山子乡全面贯彻以农立乡、以工强乡、以贸活乡、以科技兴乡的战略方针,乡内现已建成投产项目有:日加工100吨大豆浸油厂1个、面粉
加工厂6个、羊毛洗涤厂1个、百头猪场15个等,促进了“两业”发展,现在,粮食过腹增值,为尖山子插上一对经济腾飞的翅膀。目前,尖山子乡正致力种养加、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伟大实践。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邮局代办所2家,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
电信服务网点15个;固定电话用户3370户,手机电话用户普及率47.1%;移动电话用户0.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45.1%;宽带接入用户3450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