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崇台(1920年6月-2017年12月9日)著名经济学家、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获“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发展经济学第一人”,谭崇台一贯认为应当用
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即一方面注意其中的糟粕,另一方面注意其中可以为我所用的有益成分。
2017年12月9日,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谭崇台先生逝世,享年98岁。
人物简介
出生日期: 1920年6月
出 生 地:四川成都
职称:博导、资深教授
荣誉:著名经济学家、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获“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任职:先后任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远东委员会专门助理、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校长办公室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终身 名誉院长,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武汉大学学报》副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顾问,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席,中美经济学交流委会员(CEEEUS)中方委员,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名誉会长,“
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兼湖北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现代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会领导小组成员,
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顾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荣誉教授,中山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2010年11月,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命名表彰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谭崇台名列其中。
个人生平
1939年8月,19岁的谭崇台接到
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
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1943-1944年,在
湖南省一家矿场当会计教育部举行了公开的留学生考试,后来国民政府教育部要从5000名大学生中选出300人赴国外留学,谭崇台最终以财经类第五名的成绩如愿以偿。谭崇台一口气向
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斯坦福、
哥伦比亚等6所美国知名高校提出留学申请,3所高校当即答复同意,谭崇台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经济系;
1944年12月,谭崇台和6位留学生一起在
昆明市登上了一架
美国军队战略运输机,在夜色的掩护下飞越“驼峰航线”转道
印度。一个月后,谭崇台突然接到通知,在
孟买登上2万吨级的运兵船“本森将军”号,穿过赤道,绕道澳大利亚、新西兰,历时40天抵达了美国西岸城市
洛杉矶;
1945年,哈佛求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列昂惕夫;
1947年,获
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到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远东委员会”研究战后日本经济和赔偿问题;
1948年,谭崇台谢绝各方挽留,执意回国,回国后回到母校
武汉大学任教,职称为副教授;
1952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先后担任了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经济系副主任等职务;
1957年后,谭崇台虽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热爱党、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一如既往;
1978年,当了30年副教授后,终于成为教授。
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发展经济学专著;
1987年成为国内第一个招收发展经济学博士的博导;
1991年他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出版《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至今谭老还在继续指教,并带有5名博士生(至2009年)
长期从事西方
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被认为是将西方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致力于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型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术观点
对西方经济学家的学说应当实事求是地作出评论,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他指出:“当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其中主流派经济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产物,具有内在的庸俗性,其庸俗性不仅表现在理论脱离实际,理论不触及事物的本质,还表现在对
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对资主义制度的辩护,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辩护以及对新殖民主义的辩护。但是,我们也不应当由于当代西方经济学具有庸俗性和内在缺陷而对之不屑一顾。应当认识到:“当代西方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毕竟是对当代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分析和综合,在
改革开放中,我们要同资本主义接触,就不能不了解它的运行机制,当代西方经济学是西方国家经济行动的指导原则,它的演变往往是西方国家政策更替的先兆,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和西方国家政府联系,就不能不了解它们执行政策的意图:当代西方经济学表述了西方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准则,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同西方国家有越来越多的民间往来,为了了解对手,就应当懂得当代西方经济学。
谭崇台提出在系统、全面了解西方发展经济理论的同时,应当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联系我国的实际,对那些理论进行解剖和分析:还应当根据发展中国大国、特别是我国的经验,建立新型的
发展经济学。他还在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提出许多重要观点。例如,要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以经济增长的速度代替经济发展的效果;不能片面强调工业化,应当重视农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必须“两手并举”即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也要重视宏观管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前人的经济思想全貌,应当以经济发展理论为脉络,写新的经济说史等等。
学术成就
著作与教材
1.《20世纪の 西方经济学》,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发展经济学》(台湾版),主编,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版。
4.《发展经济学辞典》,主编,
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发展经济学概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发展经济学》,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7.《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现代经济学》,合著(第一作者),
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
9.《谭崇台选集》,专著,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10.《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丛书》(共 10部),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经济发展的先驱理论》,译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发展经济学概论》,主编,辽宁出版社1992年版。
14.《发展经济学》,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发展经济学的先驱》,译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6.《中国人口湖.北分册》,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17.《发展经济学》,独著,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8.《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9.《苏联的商业》,独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
代表性论文
1.“在改革方针指引下逐步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西方经济学”,独著,载《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在跨越比较中拓展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发达国家早期发展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论纲”,第一作者,《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3.“评《产权、货币自由兑换与经济发展》”,独著,《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4.“解决三农问题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独著,《协商新报》2005年10月7日。
5.“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两种重要理论与中国现实的再思考”,独著,《
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1期。
6.“《市场规则形成论》简评”,独著,《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7期。
7.“评《国际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独著,《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1期。
8.“论市场规则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第一作者,《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9.“论经济发展中的市场规则形成问题”,第一作者,《
经济评论》2004年第3期。
10.“开发人力资本 构建社会资本——解决农民贫困、农村落后问题的必由之路”,独著,《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
11.“从三个基本点深入认识科学发展观”,独著,《
长江日报》2004年3月18日。
12.“从
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评新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独著,《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6期。
13.“我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基本看法”,独著,《财政与发展》2004年第1期。
14.“扩大需求 重在何处”,独著,《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15.“发展经济学中市场经济形成理论的述评”,第一作者,《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4期
16.“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独著,《经济学家》2003年第1期。
17.“《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评介”,独著,《
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2期。
18.“论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独著,《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1期。
19.“经济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独著,《
光明日报》2002年7月15日。
20.“评
曾繁华博士的《中国企业技术成长机制及竞争力研究》”,独著,《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21.“评《发展理论中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独著,《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期。
22.“从
发展经济学看我国的农业问题”,独著,《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23.“怎样认识发展经济学”,独著,《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1期。
24.“评《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独著,《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25.“《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评介”,独著,《
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12期。
26.“对发展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复兴的一般评议”,独著,《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7.“论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独著,《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8.“《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发展思想导论》评介”,独著,《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3期。
29.“关于东亚经济危机的几个问题”,独著,《经济学家》1998年第2期。
30.“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独著,《
当代财经》1997年第12期。
31.“《经济增长中的产权问题》一书评介”,独著,《
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6期。
32.“在对外交往中必须警惕国外经济势力对民族工业的损害”,《群言》1997年第4期。
33.“略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独著,《
经济评论》1996年第5期。
34.“略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问题”,独著,《经济学家》1996年第2期。
35.“评
郭熙保教授新作《农业发展论》”,独著,《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8期。
36.“准确地理解西方经济学,正确地运用西方经济学---读《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独著,《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4期。
37.“哈罗德著《
凯恩斯传》中译本序言”,独著,《凯恩斯传》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38.“现代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经济理论丛书》总序”,独著,《经济评论》1995年4期。
39.“Macroeconomic contro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独著,《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版)1995年第2期。
40.“保持适当的高速增长”,独著,《群言》1994年第8期。
41.“发展中国家向市场经济迈进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独著,《经济学家》1994年第6期。
42.“寻租理论及思想渊源”,独著,《
经济评论》1994年第3期。
43.“从理论与实践对外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独著,《
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44.“为什么要写出经济发展思想史”,独著,《经济学家》1993年第3期。
45.“资源约束型经济的货币政策选择”,独著,《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
46.“关于经济发展思想史几个问题的思考”,独著,《经济学家》1993年第1期。
47.“世界贸易新格局与
广东省外贸战略调整”,独著,《学术研究》1993年第1期。
48.“必须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独著,《
湖北社会科学》1992年第11期。
49.“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独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2年第2期。
50.“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力作——洪银兴著《发展经济学通论》评价”,独著,《
南开经济研究》1991年第4期。
51.“重视经济发展效果是‘规划’和‘纲要’的特色”,独著,《经济评论》1991年第4期。
52.“从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看我国的两个经济问题”,独著,《
武汉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53.“十年来我国对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独著,《
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54.“论阿弗里德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的经济发展思想”,独著,《经济评论》1990年第1期。
55.“发展经济学的两面观”,独著,《群言》1990年第11期。
56.“西方发展经济对农业重要性的再认识及借鉴意义”,独著,《武汉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57.“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独著,《
江汉论坛》1988年第6期。
58.“论
发展经济学中的几个问题”,独著,《
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59.“《发展经济学教程》序”,独著,《
人文杂志》1988年第3期。
60.“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看得见的手’的对应分析”,独著,《经济研究》1987年第2期。
61.“凯恩斯经济思想与经济发展问题”,独著,《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62.“经济学说史应当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思想”,独著,《经济研究》1985年第8期。
63.“理论评介”,独著,《
经济学动态》1984年第12期。
64.“介绍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发展中国家发展现实的一部论著——评杨叔进著《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策略》”,独著,《
世界经济》1984年第7期。
65.“综论西方
发展经济学”,独著,《经济学动态》1983年第9期。
66.“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独著,《
财经理论与实践》1983年第2期。
67.“从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史看经济发展理论的源流”,独著,《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68.“世界人口形势和我国人口回顾”,独著,《
云梦学刊》1982年第3期。
69.“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历史范畴?在商品经济之外,劳动产品有没有价值?”,独著,《
长江日报》1956年5月23日。
70.“学习马克思分析问题的观点与方法——对学习《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四章的意见”,独著,《长江日报》1956年4月18日。
71.“谈我国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赎买’政策”,独著,《长江日报》1955年12月27日。
72.“苏联国内商业的理论与实践”,独著,《新中华》1950年第13卷第10期。
73.“‘生产因素四分法’与革命”,独著,《
观察》1949年12月第5卷第15期。
74.“
约翰·凯恩斯在经济理论上的贡献”,独著,《经济评论》1948年12月第3卷第14期。
75.“论日本赔偿问题”,独著,《观察》1948年6月第4卷第17期。
成就
1、在我国,最早把发展经济学全面系统引入国内,自1984年写成的《发展经济学》在
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短短不过20年,但影响很大,使人们认识到,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切发展中国家必须通盘考虑的问题,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作出很大努力而尚未得到完善解决的问题,因此,从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和理论中汲取有益成分,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把我国经验教训同其他发展
中原地区家经验教训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都有而重要有深远的意义。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
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它包含发展经济学的对策和方法,学派和基本思路,经济发展因素分析、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及实证研究等。这一体系与国外同类著作的不同在于:它是按照一门学科体系设计的,体现了规范、完整、系统和精确的要求;它具有中国特色。主编的1989年出版的《发展经济学》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
3、坚持了与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如认为在研究西方经济学说时,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必须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视为经济发展思想看作社会经济关系演变的基础,同时又把经济发展思想看作社会经济关系在
意识形态上的直接反映等。
中外交流
1980年他在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和
斯坦福大学讲学;1989年受
福特基金会的委托,重返母校
哈佛大学做研究工作
他还多次赴美出席中美
经济学教育交流会双方联席会议。
获奖与荣誉
主编的《
发展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获第二届(2009年)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主编的《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一等奖,1997年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
二等奖。
主编的《
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获首届
湖北省图书奖,2003年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编的《发展经济学》(
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推荐为全国高校研究生通用教材。
主编的《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获第六届(2012年)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第七届(2011)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2008)“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人格魅力
躬耕讲台60年
谭老虽然已经89岁高龄身体健康,精神也很好,耳不聋,也一点不糊涂,可以连续讲2小时课可不休息。
谭崇台先生躬耕武汉大学60多年间,已培养了62位博士,蔚成大树。智者不老,如今谭先生还带有5位博士,
春蚕吐丝,诲人不倦。
谭老与夫人韩中英爱情长跑65年相约白金婚
韩中英回忆,他们是1944年结婚的,到现在已是65年的白金婚。当时她还在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协和大学求学,完全是自由恋爱,双方父母都很熟识。婚后,谭便赴美留学,“我们每周都写信,40天后准时能收到,一直写了三年”。
爱国是终生灵魂
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与挽留,回到积贫积弱的中国,并为我国的发展经济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庆祝谭崇台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谭崇台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谭老回首自己一生,深情的说:“当年我在美国条件比较优厚,但是我想回国,总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我仅仅做了一点点事情,有一点点作用,仅此而已。”
谦虚
当有记者问及谭老对别人尊称他为泰斗的看法,谭老回答:“客气客气。什么是泰斗?泰是
泰山,
孔子认为登泰山而小天下,北斗是最高的星。我不可能,我不愿意讲我是大师,我就是老师。”
“我绝不是泰山北斗,我做得很不够。”在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的谭崇台教授执教60周年暨谭崇台学术思想研讨会上,88岁高龄的谭崇台面对社会各界的敬称表示了拒绝。
生活
谭老虽然已经近90高龄,但有非常好的身体,为人们所羡慕。他自己说的的养生秘诀,三点:1,我不抽烟,也不喝酒,生活很有规律,一辈子不开夜车;2,我有个平常心,倒霉时不垂头丧气,上升时也不洋洋得意。心态比较平稳;3,老伴在生活上的照顾好,子女很好,家庭和睦。我还不糊涂吧。糊涂了,赶快退下来
其它
由于谭老对60年来武汉大学的巨大贡献,武汉大学举办了“庆祝谭崇台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谭崇台学术思想研讨会”。
几渡重洋学贯中西,厚德博识,著述誉满学界;数十
春秋传道授业,仁爱躬耕,桃李芳菲天下!
人物逝世
2017年12月9日,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谭崇台先生逝世,享年98岁。
12月13日,谭崇台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
武昌殡仪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