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基金会成立于1936年,由福特汽车公司的亨利·福特及其子埃德塞尔·福特拿出部分股票和资产作为基金建立。1950年基金会与福特汽车分开,在一个独立理事会的管理下运作,从此再没有接受任何捐助,基金会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原有基金在股票、
国债券、房地产等各方面的投资所得。
简介
福特基金会成立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但是真正起重要作用是在1953年改组之后,所以把它列为20世纪后半期的基金会中的第一家。1936年老福特的长子埃兹尔·福特(Edsel Ford)捐资25,000美元成立福特基金会在
底特律注册。宗旨是:接受和管理资金以用于科学、教育与慈善目的,一切为了公众福利,此外无其他目的。2000年资产96亿美元。
基金会由一个独立的理事会领导,现任会长是吕德伦先生(Darren Walker)。目前资金总额约为125亿美元,全部来自其本金及投资收益;即基金会不接受任何捐款或拨款。作为一个资助机构,基金会本身并不直接开展项目,项目由受资助的机构自行设计和实施。
福特基金会秉承公平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推动知识、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实现包容性的人类发展。基金会鼓励创新思想、支持有远见的个人、推动机构的能力建设。八十年来,基金会的资助领域与时俱进,资助理念始终如一。
工作领域
福特基金会尊重所在国家对本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尊重当地社情民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基金会的工作重点在五个领域:
1、和平: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包括加强
联合国及其所属国际机构;
2、民主:促进民主制度,包括维护思想自由、保障人民的权利以及改进公职人员的遴选和决策过程;
3、经济问题:包括稳定高就业、经济
机会平等、改进劳资关系、更好地保持经济生活中的自由与控制之间的平衡;
4、教育:包括澄清教育目标,消除阻碍教育机会平等的宗教和种族障碍,更有效地利用传媒进行校外和成人教育;
5、对“人”进行科学研究:包括其价值观、行为动机和失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一研究成果充分用于民主生活的各个方面。
基金会与中国的关系可分为两个部分:前期以资助
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的研究和了解为主,后期即中国
改革开放之后,直接与中国建立联系,资助有关项目和机构。
作为最早应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项目的慈善机构之一,基金会的资助工作始终努力与中国的发展需求保持一致。
大事记
1960-1970年,与美国的自由事业联系起来,广泛资助民权和环保活动组织、维护公共利益的律师和公共广播网;
1979年,应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工作,通过促进在
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
1980-1990年,支持
美国的多所大学的中国研究项目,其后,又支持中国的若干所大学培养
经济学和法学的教师队伍;
1988年,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正式成立。
工作概况
基金会在2000年的年度报告中重申半个世纪以来一贯的宗旨:“减轻贫困和不公正,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人类成就。”
新的福特基金会出手大方,在各大基金会中十分突出。1950年改组当年的捐赠就达2400万美元,以后一直上升,居各大基金会之首。1954年的开支近6800万美元,4倍于居第二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10倍于居第三位的卡耐基基金会。1956年,为顺应当时股权分散的潮流和政策,基金会决定将其1/5的福特
股票上市,售价为643亿美元,这是
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普通股票交易。此前,基金会宣布在今后一年半中将售股所得的绝大部分-5亿多美元用于捐赠拨款,这不但在美国公益事业史上是空前的,也大大超过福特基金会自成立以来18年的全部捐赠数,相当于其前18年付出总数的1.5倍。这笔钱一半捐给了全国615家私立文理科大学和学院,用于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另一半分别捐给了3500家私立非营利性医院和45家私立医科学校。整个20世纪下半叶,除个别年份外,福特基金会的资产和支出都位居各基金会榜首。
教育基金
1951年,福特基金会成立了两个机构:“教育促进基金”和“成人教育基金”。1951-1953年的两年中就拨款1亿美元。
教育促进
“教育促进基金”的创意来自曾任
芝加哥大学校长22年的
罗伯特·哈钦斯,当时他是福特基金会的兼职主任。哈钦斯不但是著名
教育家,还是思想开放的教育改革家。在他影响下,这一基金不仅促进教育还致力于改革美国教育。从其经费用途可见其思想:1951-1954年,2800万美元用于教育,其中1100万美元用于给中学教员的奖金,不是资助研究项目,而是给他们一年带薪休假,由他们自由决定这一年如何用于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素质-进修、旅游或其他方式均可。另外1700万美元用于一项5年革新计划。
罗伯特·哈钦斯认为,
美国教师的通病在于教学技巧多于知识而知识面又太狭窄,仅限于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加强一般
博雅教育。这项计划的内容是:在师资培养方面改变传统师范学院的做法,先让学生上4年大学普通文理科的基础课程,第5年进行教学专业训练,边学习边到学校实习,类似医学院的最后一年。基金会的捐款就是用于最后的一年,或补助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或补助接受实习的学校。这项计划当时在教育界颇有争议。因为它反映了与实用教育相对立的“
通识教育”思想,有人批评它为“倒退到18世纪”。但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它也正好符合当时因战后
人口出生率陡增而师资缺乏的需要。根据这一计划,非师范毕业的普通大学生只要经过一年培训也可任教师。“5年计划”的内容还包括每年资助几百名智力超常的中学生跳过最后两级直接升入大学。这刚好又是
罗伯特·哈钦斯的因材施教思想与当时实际情况的结合:
美国当时中学人满为患,而大学却因征兵制而缺少生源。
基金还资助其他的一些教改实验项目,例如给一个地方的教育委员会30万美元,研究如何增进公立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几十家大学对其
行政管理和教学目标作一调查,研究中学的最后两年如何与大学的头两年相衔接;给一批中学教师配备课堂助手分担事务性工作,以便提高每个教师能管理的学生人数(这也是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等等。还有一项值得一提的项目是,研究学校内取消
种族隔离问题。在50年代初把这一问题提上日程是相当先进的。下面还要谈到,福特基金会对种族问题比较关心,这也一直是它的特点。
成人教育
该基金的宗旨为,培养“能够有头脑地参加自由社会的成熟、明智、负责的公民”。在这一项目下,1951-1955年共花去2500万美元,其中1/3用于发展电视广播教育,2/3捐助各式各样的被认为与成人教育有关的组织、机构、活动、资料等。基金资助的讨论会完全不同于通常理解的传授某种知识和技能的补习班,而是有点类似政治学习讨论会。收到最慷慨的一大笔资助的组织是“美国政治教育基金会”,其工作之一是组织
国际社会讨论会。这讨论会据说是为了让普通公民的业余时间用在严肃有用的追求上,而远离无聊的娱乐节目。这一项目究竟成绩如何,几乎无法评估。1955年以后,福特基金会改变了做法,把对广播电视教育的资助收回直接管理,大大减少对各种分散的讨论会的资助。“成人教育基金”遂逐渐淡出。
以后的历届会长仍继续以教育为重点,甚至认定福特基金会就是一个教育基金会,并且也是普及与提高并重,根据其会长的认识轮流突出重点。60年代特别重视培养师资,拨巨资给60多家学院作为师范学生的奖学金,以加强师范教育,同时给几十家大学提高教学质量。福特与卡耐基基金会还联手成立“全国优秀奖学金基金”,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大学奖学金项目。另外,还建立了教学设备实验室,专门从事实验和设计各种新的学校设备和教学工具,卓有成效。
社会科学
福特基金会对社会科学方面的投入,有以下一些独创之处。
行为科学
盖瑟称社会科学为“软科学”以区别于物理、生化等“硬科学”。为落实前面所提到的工作重点的第5条-对“人”的研究,设立了“行为科学”项目,由来自
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贝雷尔森主持,从事一切“软科学”的研究。其方法和理念基本承袭了20世纪20年代由沃森(John B.Watson)创立而于当时颇为流行的行为主义学派,故冠以此名。基金会前期拨款800万美元,1955年又拨款1500万美元,在加州帕洛阿尔托成立了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在这一项目下研究的领域有:政治行为学、法律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社会阶层的划分、儿童发展、组织理论、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交流学等。此外还资助哈佛大学两名社会学家主持研究少年犯罪问题;捐给人口理事会(1952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巨款,用于研究人口增长问题以及有关培训工作;资助麻省理工学院一项大规模集体项目研究“精英交流”。
未来资源
福特基金会1950年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经济问题,其中一半用于1952年建立的“未来资源集团”。该集团是基金会下的一个自治机构,总部设于华盛顿,其总裁为前内布拉斯加大学校长古斯塔夫森。这一项目的重点不在科技(不过与社会问题有关的科技项目也有所涉及),而是致力于研究合理使用水、能源和矿产资源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包括诸如和平利用
核能等问题。未来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理念实际上相当于8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
可持续性发展”,这在50年代是相当前沿的。
经济项目的资金其余一半用于资助
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
宾夕法尼亚大学、
布鲁金斯学会等研究
美国和
亚洲一些国家与经济有关的课题,例如“劳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社会改良
扶贫工作
社会改良的核心问题是帮助弱势群体,缓解贫困当然是题中之义。不过把治理城乡贫困问题作为其常年的优先项目之一的基金会并不太多,福特是少数之一。福特基金会最早于50年代提出“社区发展”和“灰色区域”项目,大力开发关于青少年犯罪、老年和城市
贫民窟问题的研究工作,并协助市政府研究和实施城市改造计划,于1961-1965年在美国5座城市-奥克兰、
纽黑文、
费城、
波士顿、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
北卡罗来纳州实施。所谓“灰色区域”,是指介于郊区和闹市区之间,通常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聚居的地区。这是一项综合治理计划,该计划试图示范一种治理城市贫民窟的新方法。它试图推动地方政府和私人联合组成某种机构,进行实验性的社区行动。每项计划包括从学龄前开始的教育、
职业教育、少年犯罪教养班、法律服务、包含健康、家庭、青年就业等项咨询服务的居民中心,还特别争取被服务对象参加工作。福特基金会为此共出资2000万美元。这一计划中的许多创意后来为60年代约翰逊的“向贫困开战”计划所吸收,同时也推动了大学和学术界对城市贫困人群和少数族裔问题的研究。1964年底约翰逊政府成立经济机会办公室负责“向贫困开战”计划,福特就撤出了。
基金会的“挑战贫困”计划不断研究、跟踪变化中的贫困性质,并随着需要的变化而转移重点。80年代初开始从城市发展到农村,因为南方农村由于传统制造业式微,农业生产下降而贫困化,有可能出现向城市的移民潮,基金会及时注意到这一问题,并研究对策。在农村的工作分两大部分,一部分归纳为“生活、就业和创收”,另一部分是更为治本的农业改进和水土治理。1986年,基金会任命了一个专家组,对前5年的工作作出全面评估,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结果形成了7大册报告书,统称《80年代中期报告》(以下简称《中期报告》),其中关于扶贫工作占据了最大的篇幅。
《中期报告》首先肯定把扶贫作为持续的优先目标的必要性,因为这是
美国的顽症,据统计,美国在任何10年期间总有1/4人口曾处于贫困之中;同时福特基金会由于实力雄厚,是少数能够多少对改变现状作出成绩的基金会之一。1986-1987年的两年间,用于城市扶贫项目的预算是6590万美元,农村为1370万美元。与1982-1983年的两年相比,城市增长了57%,农村增长了4.5倍。从1982-1986年的四年中,用于城乡扶贫的预算占基金会总预算的40%,这还不包括列入其他项目下。但实际与扶贫有关的预算,例如教育、人权和单项资助。此外,基金会还促进了对一些社会问题政策的辩论,并影响了政策的明朗化,例如少女怀孕和福利制度改革等问题。在政府对某些与扶贫有关的项目大幅度减少预算时,福特基金会的做法吸引了其他基金向这些项目投资,例如社区经济发展、法律服务等。因此,在这方面,福特起了带头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长期承诺;把这一主题放在公开日程的显著地位;影响他人(榜样作用)。
在具体做法上,福特基金会有一些创新,主要是鼓励和支持其他投资者参与社区扶贫工作。一种形式是资助成立或支持已有的各种“社区开发公司”,吸引投资,激活经济。这些公司的业务内容有:改造城市贫困社区;对开发性和服务性项目进行投资,例如对城区低收入住宅的开发投资;建立社会福利研究机构。基金会还对这些公司提供金融和管理方面的咨询。另一种形式是在企业和有关项目中充当中介者。总的思想是,使有关投资者在扶贫的同时也能得利,同时促使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体现带头作用的另一工作就是研究问题,称为“创知”工作。就是不断根据形式变化提出问题,组织专题讨论或资助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以便选择恰当的重点,使扶贫工作事半功倍而有长远效应。
在80年代的具体项目中有两大重点值得一提,都与从尼克松到里根削减福利经费有关。
①青年就业问题。从在校生做起,举办与就业相联系的训练班,在校外则支持社区与政府机构举办这类训练项目。5年中每年为此花费10亿美元,受益青年达75万人。
②贫苦妇女儿童健康问题。这是社会中最弱的群体,而又与社会的长远发展关系重大。实际上这一领域从50年代起就是福特的关注点之一,不过在70-80年代政府大幅度削减福利中,这一群体受害最大,其严重性更加突显出来,所以成为福特80年代特别关注的重点。此项计划统称为“儿童生存/贫困妇女与儿童公平起点”计划,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
计划生育、妇女在家庭中的权利与健康的关系、幼童(3岁以下)生存与公平起点。具体做法是先建立少数社区的示范工作站,与志愿人员或团体合作,派工作人员帮助贫困妇女提高家庭地位,懂得运用医疗服务提高防病意识,保护儿童健康,然后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加以推广。5年中用于该项计划国内部分共计2100万美元。
此外还有特殊帮助对象如怀孕少女、南方农村的贫苦妇女、贫困地区的婴儿、失学儿童等。
种族问题
社会改良与种族问题,特别与黑人问题分不开。这是福特基金会长期关注的核心之一。五六十年代正是种族问题尖锐化和
民权运动高涨之时,因此基金会在推进种族平等方面态度比较鲜明,工作也做得较多。在1950年的工作方针中就强调
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性,明确以此为工作重点。在各大基金会中它直接用于反对种族歧视和黑人福利的拨款遥居榜首,从50年代到60年代末不到20年间总数达25亿美元。其中突出的是支持“有色人种协进会法律辩护和教育基金”的活动,主要是保证黑人在登记选举、就业、居住和司法管理方面有平等的机会。这一资助延伸到
墨西哥裔美国人和美国本土人(即
美洲原住民)及妇女等。此外还关注国外的种族歧视,长期支持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支持巴西非洲裔人的平等权利以及
亚洲争取宪法更加公开地对待少数族裔问题的运动。
教育方面,1956年一次性拨巨款资助全国各本科大学、医学院和医院,尽管不是专为黑人,但全国60家黑人院校都受到资助。
福特基金会对
民权运动间接和直接的资助,比较突出的有:
1953年正当麦卡锡主义猖之时,资助“共和国基金”(一个民权组织)1500万美元,用以维护
公民自由权,特别是黑人的权利。50年代资助南方教育报告服务社,每年对教育方面取消
种族隔离的进展情况作出调查报告,这项工作对推动南方有关机构解决种族隔离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1962年基金会董事会在一项决议中进一步明确要扩大有关支持黑人履行
选举权,实行一切种族在教育、就业、住房、娱乐、社交和政治方面
机会平等的工作。60年代后期更加直接支持黑人争取
政治权利的活动,通过一些组织支持黑人捍卫选举权、培养青年黑人政治活动家等。1968年,出资数百万美元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建立了一个“社区改革中心”,宗旨是推动全国各城市成立强有力的社区组织以“提高穷人决定自己命运的呼声”;与此相联系,成立了一个游说组织-“社区事务委员会”。由于华盛顿的贫穷地区实际上黑人占绝大多数,这一项目实际的帮助对象也是黑人。由于这一系列被认为“激进”的活动介入了政治,引起了白人保守派的反对。50年代和60年代都有国会调查基金会的事件,福特首当其冲。1968年遭到第二次国会调查(罪名之一是资助黑人竞选)之后,基金会又于1971年大张旗鼓地宣布出资1000万美元以6年为期用于资助一批黑人高等院校。各方对此举的评论不一,有的认为是基金会的反击,表示继续支持黑人;有的认为是妥协,说明回到教育,退出政治。1968年董事会第一次吸收一名黑人,改变了大基金会清一色为白人的历史(现在不少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都已有黑人,不足为奇)。
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基金会的资金也相应增加。福特基金会除继续原来的领域外,还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其中有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传媒在公民和教育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还有一些组织得到长期捐款,与扶贫和少数民族有关的有:“关心非洲裔组织”),“人力示范研究公司”,美国公民权利联盟等。此外,有几笔一次性的大额捐款也是这一时期的特殊项目,它们是:5200万美元给北卡社区自助中心,该中心与全美联邦国家抵押协会合作致力于增加低收入和少数民族家庭的住房拥有率,这笔款项中的200万美元用于对这项计划实施10年的成绩评估;2600万美元用于资助“毕业梦想成真”计划,这是一项成功的公立学校改革项目,先在休斯顿开始,后来推广到
美国其他地区,在考试成绩提高、学校气氛改善、高中毕业率增加、十几岁学生怀孕率减少和升学率提高等方面成绩显著。基金会准备资助将这一计划扩大到6个城市10万名学生。参与合作的机构有其他公益组织,也有联邦政府;900万美元用于支持对“肯定性行动”的结果的研究和对话,并研究帮助发言权较少的群体的其他途径。这个问题对美国仍然很重要,因为在各方面的生活中,肤色、性别的区别还很明显;另外还有一个与扶贫无直接关系,却与社区文化有关的4000万美元“匹配”赠款项目,捐给全
美国28个艺术文化团体,包括戏剧、舞蹈、诗歌、博物馆及其他领域。这些团体都表现出特殊的创新精神,其中大部分接受者是第一次接受福特捐款,并愿同时为新的工作积极筹款。这一项目为期5年,接受团体在这期间进行合作,交流经验和技术。驱使福特基金会做这件事的原因是意识到文化机构对美国的思想生活、表达自由和社区活力极为重要。
仅2000年一年,福特基金会对“和平与
社会正义”项目的拨款就达8000万美元,支持全世界的人权活动,其中2600万美元用于少数族类的权利和种族正义,700万美元用于难民和移民的权利,800万美元用于妇女权利。另外还有1400万美元用于支持原来的有色人种协进会和墨西哥裔人的法律教育基金,进行有关“肯定性行动”的诉讼和争取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冷战时期
在各大基金会中,福特基金会的全球兴趣最浓。原因之一是它在1950年改组振兴确定工作方向时,正值
美国开始在全球确立其超级大国地位,同时又时值
美苏冷战激化,因此其工作与冷战背景分不开。另一个因素是其会长霍夫曼和董事长小福特本人对世界事务有特殊的关怀。霍夫曼曾任实施
马歇尔计划的主持人,小福特虽为共和党人,但在当时孤立主义与
国际主义的两派 思潮中拥护后者。1951-1954年,基金会用于海外项目支出达5400万美元,略相当于它在同期全部支出的1/3。
与洛克菲勒基金会不同,福特基金会的国际工作政治性较强,更加明确重点是与
苏联争夺
第三世界。1952年的一份文件称,基金会决定将海外项目集中在
中东和
亚洲,因为这些地区有许多新兴国家处于苏联—共产党领域的边缘,如果这些国家“民主失败”的话,就意味着世界
共产主义加强,发展中国家的战争危险就会增加。“如果
印度走了中国的道路,整个亚洲就要分裂为二,也许自由世界将无可挽回地失去它”,为此应该大力培养印度和
巴基斯坦未来的领袖人物。
霍夫曼认为印度是中国的“软腹部”,并且有希望走民主的道路。根据这一认识,福特基金会的海外工作重点是印度。1953年设培训与研究部,其主任明确表示,培训人才的宗旨就是“在海外直接或间接推进
美国的利益。
基金会使命
依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基金会不资助政治运动、立法游说和为实现宗教目的的项目。不仅在美国,基金会在其他国家也不资助上述活动。如今,基金会也不资助以卫生和健康服务或环境保护为主的项目。
福特基金会秉承公平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推动知识、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实现包容性的人类发展。
在中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来自政府部门、学术团体、商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在包容性增长、社会创新、性别平等和青少年发展等领域开展项目。项目类型包括研究、培训、试点以及推广等。我们也支持旨在促进中国公益行业发展的项目,并持续致力于促进加强
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建设性参与。
社会公益
90年代参与
长江中、上游
防护林工程,在福特基金会的帮助下,
云南省和
四川省的林学家和社会学家已经参与帮助林业部门寻求解决途径,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两个省,乡村林业项目正在与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的实施结合进行。
1998年到2001年基金会资助30.76万元,在云南生育健康研究会指导下,由云南省
罗平县妇联实施妇女健康与小额信贷项目。
2004年6月,福特基金会援助15万美元,
云南省教育厅和福特基金会在
楚雄市,
南华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20所小学实施了勤工俭学助学项目。
2008年福特基金会在西部高校开展了“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PathwaystoHigherEducation,简称PHE)的项目,已完成第二期,涉及西部八省区的18所高校。将原先的单纯扶贫项目转变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多方面的效果,不仅提高了贫困生的素质,也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制度的创新。
2020年4月,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劳伦娜·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妻子),以及
苹果公司和福特基金会为应对疫情提供了1200万美元。
艺术机构
2011年8月福特基金会宣布,将在未来十年内捐赠1亿美元资助
美国的各艺术机构。这是福特基金会现任主席LuisA.Ubinas自从2008年上任以来最大的一项金融资助计划。如果计划实施,这也将是有史以来基金会对艺术行业的最大一笔捐赠。据透露,此次捐赠是为了鼓励艺术多样化,他们称之为"发展多样化艺术空间行动"。
时下,全世界的各大艺术机构越来越多的是靠私人捐赠和基金资助而生存,
巴黎的卢浮宫、
英国的
泰特美术馆都是如此。为了能吸引更多的捐赠资金,艺术机构都有各种筹资计划。
盖瑟报告
罗恩·盖瑟(RowanGaither)学法律出身,当时正受军方委托将隶属国防部的一所研究开发机构转为私人公司,即现在知名的
兰德公司。他为筹集资金,于1949年经人介绍会见福特,福特与他一见如故,立即聘请他负责基金会的整顿和改组,第一步是领导一个小组,调查“美国人民认为基金会应如何把它的资金用于为
公众利益服务”,并提出报告。1950年,罗恩·盖瑟小组提出了长达3400页的报告,题为《关于福特基金会的政策和规划的报告》,据说是行程25万英里,咨询了1000名专家后得出的结论,被董事会誉为“代表了今天
美国最优秀的思想”,后来有福特基金会“大宪章”之称。根据这一报告提出的精神和具体建议,基金会于1950年进行改组整顿,从此后来居上,不但从地方走向全国,而且从国内走向国际,一跃成为美国和世界最大的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的思想奠基人是1953-1956年任会长、1956年以后任董事会主席的盖瑟。他正式任职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受了自1947年老福特去世后就决心励精图治的小福特的委托,对重整基金会提出方案。小福特给他的任务是,全权主持一个小组,“集中全国所能征集到的最优秀的思想来研究基金会应如何最明智地、有效地用它的资源造福人类”。盖瑟自称这个小组以两年的时间对
美国文化作了全面的审视,目的在于找出严重威胁人类进步的那些问题的根源。1950年盖瑟向董事会提出了在福特基金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不但奠定了这家世界最大的基金会以后几十年的工作方向,而且报告本身也被誉为“现代创造性的慈善事业最优秀的文件”。
福特基金会的这一改组建立在无比雄厚的实力基础上,所以表现出雄心勃勃、以天下为己任的
美国特色,而且根据当时时代的特点,一开始它就以
社会科学为重点。报告书提出:“今天最关键的问题是社会的,而不是物质的-是来自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的话,必须通过综合运用所有能够影响人类事务的知识”。改组后的基金会的宗旨是:“减轻贫困和不公正,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人类成就。”报告中也有“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地位”,“发现、支持和利用一切时代一切领域中的才华和领导”的提法。足见其雄心之壮、陈义之高。
其负责人还强调,基金会与其他慈善机构不同,不是去解决问题产生的后果,而是向造成问题的原因开刀。福特基金会捐助的机构与
洛克菲勒基金会有不少重叠。其方式更多地是对高等院校及其师生的研究工作进行的大量资助。除了对
经济学等传统学科重点资助外,它还几乎一手扶植了
美国行为科学的创立和发展,这是它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特殊贡献之一。
奖学金
项目简介
福特基金会国际奖学金项目(IFP)旨在为有志之士提供深造机会,使他们通过学习在其所从事的相关领域或在其国家发展以及在促进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等方面成为各地方各部门的领头人。为了确保能从不同背景中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国际奖学金项目将在有志于服务社会和社区工作的缺乏深造机会的社会群体中积极挑选候选人。
国际奖学金项目始于2001年,在全球的总投资约为3亿美元,是福特基金会资助的最大的一个项目。福特基金会希望通过该项目深化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福特基金会教育项目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许多获得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人士已经并正在成为世界各地各部门的带头,他们将为建立全球性知识体系,其中包括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以及
人文科学和艺术做出贡献。
国际奖学金项目将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福特基金会坚信教育能帮助人们改善自身生活,同时也能帮助其他人共同寻求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
国际奖学金项目为每位受资助者提供最多3年的研究生学习的资助。受资助者选自于非洲,
中东,
亚洲,
拉丁美洲和
俄罗斯等地,福特基金会在这些地区也正在积极资助其它一些项目。
挑选条件
受资助者的挑选是以其潜在的领导能力,社会责任心以及服务于其所在社区或地区的意愿为基础的。国际奖学金项目的入选者可以申请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其所选学科和领域须与福特基金会资助的目标一致。福特基金会的目标是致力于促进民主价值观,减少贫困,消除不公,促进国际合作,提高人类成就。入选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外语水平选择在其所在国或其他国家的高校学习。但是,只有获得所选学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入选者才能最终获得资助并成为国际奖学金的获得者。
享受待遇
国际奖学金入选者资格的有效期为一年。如果入选者在获得入选资格之后的一年内,外语水平仍然达不到所选学校的要求,或因某些原因最终没能获得所选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其入选资格则不再生效。
为了保持该项目与其在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目标一致,福特基金会国际奖学金项目在中国主要面向那些缺少深造机会的人群,例如:贫困人群,少数民族及妇女。
中国状况
概述
福特基金会在中国项目的资助直接由其北京办事处负责。首席代表和五位项目官员来自世界各国,他们在本办事处的项目领域中寻找有意义的机会,仔细评阅项目申请,同可能的资助对象合作设计项目,以向
纽约总部推荐项目获得资助。从1988年1月办事处设立至2001年9月,基金会在中国资助总额已达1.28亿美元。截止2016年,福特基金会对华资助总额超过4.38亿美元。
为同中国发展重点相一致,基金会办事处在1988年建立时,活动集中于三个领域:经济、法律和国际关系。以后,随着中国自身需要及其发展重点的演变,工作也有了新的内容。环境与发展项目和
生殖健康项目是1989-90年新增加的,这是表明基金会开始关注长期困扰着偏远、
欠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再一方面是希望推动使用综合方法去解决生殖健康方面长期面临的问题。2001年最新的进展是增加了教育和文化项目。
福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的项目年度预算约为1200万美元。首席代表高倩倩女士(ElizabethKnup)全面负责基金会在中国的资助和管理工作。
领域
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改革以后,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表现得愈发明显。中国的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越来越认识到,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并不全是正面的,有些还相当不容易理解和调整。与此同时,各方面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发掘所有中国人民的创造潜能,包括从事非政府组织工作的人,去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结合当时中国发展道理和需求,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集中在下述主要领域:
环境与发展治理与公共政策
国际合作
法律和权利
目前工作重点
基金会携手中国和全世界的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实现公平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福祉。基金会目前的资助领域涵盖中国公益领域发展与国际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减贫研究和创新性项目,以及中国与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建设性交流与合作。
城镇化与减贫问题
基金会支持通过研究深入认识城镇化过程中的贫困的成因,探究减贫对策,还支持针对
农民工及其他流动人口开展的应对城市贫困的创新性项目。
跨领域主题
基金会把
社会性别平等和公益法领域发展融入所有的资助领域,支持注重社会性别平等和提升女性领导力的研究和项目----从社会性别平等视角出发,探寻适合每个人的发展方案。基金会还支持法律研究和服务方面的项目,推动公益法领域的发展。
公益慈善与社会金融
基金会支持为公益事业动员社会资源的研究和项目,共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高效、透明和问责,为社会金融和影响力投资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基金会借助
美国总部及其设在非洲、
拉丁美洲和
亚洲各代表处的资源,以及基金会在全球建立的合作伙伴网络,支持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建设性的合作与交流。
原则
为了在上述领域中使基金会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应,北京办事处项目工作人员采用下述几项原则:
根据所申请项目的目标和实施方法来确定是否给予资助
项目官员在某些主题方面采取合作的方式,如
社会性别以及贫困问题
基金会鼓励所有社会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如草根组织、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大学及政府部门,目的是对每一类问题都能有多种角度的考虑
对中国有重要意义的紧迫问题和可能会对国家产生影响的项目给予特别的关注
北京办事处还将与所有资助领域有关的一些前沿问题作为重点。
目的
这些重点同基金会强调的宗旨和要帮助的对象有关:
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关注贫穷和弱势群体
重视权利
尊重多样性
推介慈善工作
北京办事处还创立了一系列小的“好邻居”项目。这类项目主要是为一些紧急、新出现的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提供资助,而这类事件通常不是本办事处的既定工作范畴。这类项目由办事处的所有中方工作人员负责。
捐助中国
2011年是美中建交30周年,也是美国福特基金会在中国运作30周年。到目前为止,这家基金会已经累积向中国各机构团体捐助了2亿5千万美元。
2月22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北京会见了30余名中国公民社会领袖,其中至少有两人来自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团体。
参加会见的
郭建梅说,她所领导的
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和服务中心,从成立那天起,就得到福特基金会的资助。
她说:“我觉得,福特基金会作为一个资助方,这么多年来,在对中国的法制呀、NGO的发展呀这些方面,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非常大的支持。可以这么讲,没有福特基金会的支持,我们这个中心呢,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福特基金会驻华代表菲茨杰拉德
福特基金会成立于1936年,1979年美中建交后开始向中国提供赞助,可以说,是美中关系发展的见证者和促进者。
福特基金会驻华代表约翰。菲茨杰拉德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是美中建交30周年,人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政府对政府、国家对国家的关系上。但是,人民对人民的关系也不应被忘记。”
他说,福特基金会资助一些年轻有为的中国学者去
美国学习,还赞助美国大学到中国的研究项目,为美中两国几代学者建立了密切的
人际关系。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成为研究对方国家的知名专家。
福特基金会也是中国
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改革开放之初,福特把主要资助投放在“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的高等教育上,特别是法律、经济、国际关系等学科。
近年来,福特又把资助范围扩大到政府部门和机构,特别是那些跟扶贫、环保和建立开放型政府相关的项目。此外,非政府组织也被纳入资助范围。
菲茨杰拉德说:“30年来,福特基金会为中国各类组织捐助了2亿5千万美元,平均每年提供1千5百万到2千万美元。”
北京大学妇女法律研究和服务中心最初每年得到3、4万美元赞助。现在,随着业务的拓展和人员的增加,该中心从福特基金会得到的资助已增至每年10来万美元。
中心主任
郭建梅说:“我们主要是为全国的女性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特别是在最近的3年中,我们从一开始的、普通的、一般性的
法律援助,转向以公益诉讼为主的维权战略。我们还在前年成立了中国妇女权利保障的公益律师的网络。”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张艳萍
13年来,这个中心免费给7、8万人提供了法律咨询,代理过近3千件大案要案,共有10多万人在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受益。
设在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也是福特基金会的赞助单位。这个中心主要从事与自杀相关的研究调查、心理疏导和咨询等工作。
中心副主任
张艳萍说:“我们合作应该说是10多年了。(他们)资助我们完成这个大的项目。这个课题呢,也奠定了我们国家自杀的一个基本状况。根据这个课题调查的结果,我们统计出来中国的(年)自杀死亡率是28.7万。”
除了自杀方面的基础研究和调查外,这个中心还培训心理咨询人员,并开通了服务热线,设立了网站。据介绍,中心每年接听咨询电话一万多个,最多时达两万多个。今年以来,已有200多个有高自杀风险的人,在打进电话接受中心专业人士服务后,打消了自杀念头。
*资助项目取得成功归功于项目实施者*
福特驻华代表菲茨杰拉德说,如果说福特资助的项目取得了成功,那应该归功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者,福特只提供赞助,并不参与项目。
菲茨杰拉德说:“中国许多人具有很好的想法与创意,希望改进世界、改进中国。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支持。”
他说,目前福特主要在6、7个领域提供资助。比如,教育平等、环境保护、妇女权利与性别问题、国际安全关系、司法制度改革等。
菲茨杰拉德是
澳大利亚人,去年起担任福特基金会驻华代表。1976年,当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的时候,他就来中国学习了,后来在澳大利亚担任中国研究教授。
在福特基金会里,菲茨杰拉德是个新人,他对能从事这项工作感到十分兴奋。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奥巴马政府的新任财政部长蒂姆西。盖特纳曾在北京学习和生活,因为他的父亲彼得。盖特纳就是福特基金会首任驻华代表。
菲茨杰拉德说:“其实,奥巴马总统本人就曾因为母亲为福特基金会工作而在
雅加达求学。因此,可以说,
美国新总统和他的财政部长都是‘福特基金会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