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村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镇辖村
城阳镇城阳村,位于城阳镇政府驻地,隶属城阳镇政府管辖。东与小寨子、小北曲村相接,北与古庙头村交界,西与城子、寺西、京口村接壤,南与流亭镇的北后楼村相连。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设不其县,建不其城(城址在今城阳区、城子等村)。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城阳村人袁耀然中举,初授湖南安仁县令,后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御史、江西九江府知府
1920年6月,城阳村人牛淑宏倡导在该村设立的即墨县第六高等小学开学,开创城阳近代教育先河。
1939年冬,中共南海特委在城阳村建立秘密联络点,传递青岛地下党与胶东区情报总站之间的情报。
1949年5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破中国国民党青岛市外围第二道防线,城阳解放。
1951年1月,村民袁协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城阳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53年,中共城阳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成立,袁协度任书记。
1956年,袁协佼任村党支部书记,建变压室1处,全村农户通电。
1957年3月,城阳生产大队幼儿园成立。
1958年,城阳生产大队再生棉织厂建立,袁著颚任厂长。
1960年,城阳生产大队保健站成立。
1969年,城阳生产大队第一个基建队成立。
1984年4月,农村体制改革,将城阳生产大队改为城阳村村民委员会。
是年,城阳村村级敬老院成立。
1987年,城阳村第一条铁路货场专用线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1年2月,城阳村引进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青岛中原计量器有限公司),开创了城阳村利用外资的新纪元。
是年,青岛市计划委员会将城阳村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村庄联系点。
是年,城阳村第一批居民楼(8幢)建成。
1993年5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负责人,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专家在国家教育委员会专职委员滕纯、中央教科所农村教育研究所主任李少元及省、市有关领导陪同下,到城阳村幼儿园研讨、交流中国农村学前教育情况。
10月,城阳村率先在山东省建立第一个村级党委。
是年,城阳村率先在山东省建立第一个村级武装部。
1994年9月,全国首家村级妇女联合会--城阳村妇女联合会成立。山东省妇联主席刘培英参加挂牌仪式并揭彩,《中国妇女报》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是年,城阳村率先在青岛市建立第一个村级工会。
1995年9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赵娣到城阳村考察妇女工作。
1996年7月,城阳村拆迁居民住房158处,改、扩建蔬菜批发市场,建起3万平方米的网架结构交易大厅、2万平方米的塑料交易大棚、1.9万平方米的营业网点房。
城阳区蔬菜批发市场扩建工程竣工典礼在城阳区人民会堂举行,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先平出席了典礼。该工程属青岛市重点“菜篮子工程”,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列入十件大事之一。
1998年8月,全村为灾区捐款10万元,衣物8700件。
1999年9月,城阳村向城阳四中捐赠教学微机30台,向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捐赠款8万元,购置大屏幕电子投影仪。
2000年3月,青岛城阳农工商总公司改制成立青岛城阳民生集团有限公司。
8月,城阳村举行城阳商业步行街奠基仪式。
12月,举行青岛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设暨城阳村旧村改造奠基仪式。
是月,村党委组织村民22人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参观考察城市化建设。
是年,城阳村妇联开展树立农村女儿养老新风尚活动,全村500多名婚嫁女儿与父母签订赡养协议书,中国中央电视台等进行了宣传报道。
是年,城阳村征用城西双园路以西土地1400亩,扩大该村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空间。
2001年3月,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到该村调研农村城市化建设。
城阳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举办表彰大会和“颂歌献给党”文艺演出,邀请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以及董文华潘长江吕继宏江涛甘萍范琳琳等同台演出。
明朝永乐年间,袁氏族人从云南省迁此定居,因此地在古不其城之阳,故名。
城阳村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东西最大距离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公里,全村占地总面积191.09公顷,其中住宅占地面积56.53公顷,二、三产业占地面积85.33公顷,绿化面积38.39公顷,覆盖率20.09%。
境内交通便利。城阳村距青岛市国际空港(青岛流亭国际机场)2公里,距青岛大港25公里。胶济铁路,308、204线国道济青高速公路青岛—银川高速公路,青威、青烟、环海公路均在城阳区汇集,青岛市公交汽车118、103、117、306、373、374路均在此设站点。
2000年,全村共有3433户,总人口9917人,均为汉族。人口自然增长率3.3‰。现有袁、牛、张、王、李、陈等198个姓氏,其中袁姓最多。
政治
组织体制
中共基层党组织建设1951年1月袁协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53年,中共城阳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成立,袁协度任书记。1956年10月成立第二届村党支部委员会,袁协佼任书记。1984年袁秩民任党支部书记,1987年11月改建党总支委员会,1993年改建党委,袁秩民任党委书记,张会庆、宫振廷、李明胜、袁协爱任副书记,委员张桂兰、孙允国、袁欣盛、陈新安,张桂兰兼任纪委书记。多年来,党委十分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0年党委下辖1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83名。
机构设置
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办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成立城阳人民公社城阳大队,袁著宝任大队长,下设16个生产小队。1982年,城阳大队改建城阳村民委员会,袁宪进任村主任。1999年3月,首次由村民选举城阳村村民委员会,委员由7人组成,张会庆任主任,副主任孙允国、袁波友,委员张桂兰、陈新安、牛翠宁、任敦照。1980年以来,村民委员会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青岛市模范村民委员会。
经济
综述
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4.37万元;198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74万元,人均纯收入985元;199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1.32亿元,人均纯收入1608元,出口交货值2000万元,固定资产4328万元;200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9.8538亿元,村集体可支配财力3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96元,完成利税246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37∶63。
1992年,该村被青岛市评为百强村第一名,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青岛市各村庄首位。1994年,村党委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995年,村民委员会被评为山东省模范村委会。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青岛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1994年,城阳村农工商总公司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粮食亩产不足100公斤。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平均亩产120公斤。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当年挖井160眼,购进100台抽水机,基本保障2800多亩耕地用水,粮食亩产达到150公斤。60年代初,粮食减产。1962年,通过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农业生产有所好转。1963年,粮食亩产达到125公斤,总产量达到20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比1978年增加50公斤。1982年,农民由过去种粮为主逐渐转向种植蔬菜,全村先后建起冬暖式大棚100个,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芸豆、茄子、辣椒、豆角等,每年向市场供给新鲜蔬菜450吨,收入140多万元。2000年耕地面积为零。
第二产业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有火柴厂、面粉厂等几家私营小厂,期发展不大。1958年先后建起再生棉织厂、农机修配厂,因各种原因时干时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艰苦拼搏,改变了过去以农业生产为支柱的单一经济结构,先后建起了机械加工、仪表元件、家用电器等45个工业企业,安排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解决了该村地少人多的矛盾,为发展城阳村经济奠定了基础。1988年,工业总产值完成3530万元;1992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1259万元。该村两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聘请外国顾问,建设招商载体,拓展招商空间,实现了招商引资的突破性发展。自1991年引进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青岛中原计量器有限公司)以来,至2000年底,全村外资企业已发展到28家,实际利用外资1280万美元,年租赁收入155万美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该村只有农工结合的泥瓦匠。1969年成立城阳大队建筑队。1992年成立城阳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993年从业人员600人,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利税100万元。1995年成立青岛城阳建筑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将青岛城阳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改制为青岛城阳恒泰建筑有限公司(资质等级二级)。2000年,该村建筑业从业人员2100人,实现总收入7618万元,利税308万元。1996年,该公司承建的中国农业银行城阳支行北小区3号住宅楼和1998年承建的华城路3小区12号住宅楼被评为山东省国家优质工程奖
2000年,全村第二产业总收入完成3.7254亿元,利税完成7672万元。
第三产业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地处交通要道,有集市和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店铺。1953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大都纳入合作化轨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该村优势,大力拓展第三产业,构建起大型商业设施和服务网络。1986年,投资2600万元,建起城阳区蔬菜批发市场,经营十几大类上千个品种的商品,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型批发市场。1994年,日均成交额225万余元。其中,上市的蔬菜除了来自山东省的10余个县、市外,还有来自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河北省、辽宁等省的产品,共计50多个品种,日均上市量42万公斤,日均成交额36万元;来自烟台市莱州市、江苏、辽宁等地的10余种水产品,日均上市量10万公斤,日均交易额64万元。其它商品日交易额达96万元。年总交易额9.75亿元,占城阳区市场交易总额的75%。1994年该批发市场被评为全国五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文明市场。1998年,交易额达18亿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蔬菜、水产品、副食品供应基地。2000年,投资2000万元建成12000平方米的钢结构果品交易大厅和1200米长的城阳步行商业街。先后共融资1.1亿元扩建市场,形成占地面积260亩,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网架结构交易大厅3.2万平方米,塑钢交易大棚14170平方米,营业网点房19350平方米,可容纳摊位1.6万个,日人流量4万人次,日成交额450万元,入住经商人数达5000人,总交易额达23亿元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2000年,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完成6.1284亿元。
2001年,青岛市人民政府立项,将该市场扩建为青岛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并计划利用四年时间建成,使市场占地面积由260亩发展到1400亩,经营人员由5000人增加到50000人。届时,市场年交易额将达到100亿元。文教科技
新中国成立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仅占30%。新中国成立后,办学条件逐步改善。1986年,投资120万元建成一所青岛市一类幼儿园,全村幼儿入园率达100%。1988年投资120万元对城阳小学进行扩建,1995年又投资160万元对城阳小学进行扩建改造,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学校设施配套,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992年捐资300万元对城阳中学进行扩建改造。该村先后有600多名学生考入了大中专学校。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每年参加青岛市市、城阳区组织的民间艺术表演,参加了青岛首届啤酒节表演,连年获青岛市、城阳区最佳表演奖、最佳彩车奖。1987年开始,连续举办了15届村民运动会,增强了广大村民体质。该村还建起了图书室、文化娱乐中心、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网,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村民的文化素质。2000年3月开始,每周五定期举行城阳村招商引资文艺联欢会,进一步增强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凝聚力,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年人均粮食仅7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50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6.6元,人均粮食150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吃的方面,由番薯玉蜀黍属为主逐步提高到以面、米和鸡、鱼、肉、蛋为主副食。居住方面,由过去的土石茅屋、平房,逐步发展到以砖、石、钢筋、水泥为材料的二层“将军楼”和五层居民楼。人均居住面积也由5平方米提高到31.5平方米。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96元,年末人均存款余额6000元,全村安装电话3000部,移动电话600部,拥有电视机4000台,电视普及率100%,机动车辆4000辆,其中个人拥有3600辆。
村庄建设
村内街道不整,雨天泥泞难行,村民住烂不堪。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住房和街道面貌有所改变。70年代,村容、村貌、街道、农户住房有明显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为经济的发展和加快该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1990年,该村投资142.5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委办公楼,1991年,在新规划区内建起了第一批8幢五层居民楼。1991年~2000年,先后投资1亿元建起48幢五层居民楼,总面积152628平方米,1365户村民搬入新居。2000年,累计投入9700万元,用于村容村貌建设和村内街道的硬化、美化、绿化和亮化,村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1987年开始,该村连年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评为模范村庄。
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70年代末80年代初,村民用上了自来水。1995年开始,全村对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凡年满6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110元,年满76周岁以上每人每月130元,年满86周岁以上每人每月600元,年满96周岁以上每人每月800元。村民在村办企业就业的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对原退职干部实行最低保障制度,2000年对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职务的由每月900元提高到1800元,担任过副书记职务的由每月600元提高到900元,担任过委员职务的由每月500元提高到800元,担任过生产队长、企业厂长职务的由每月400元提高到700元;现役义务兵优抚费由原每人每年8000元提高到9600元;村民在拆迁旧房住楼房过程中按时搬迁的,给予拆迁户一次性奖励金19900元。为了增强村民文明意识,提高村民素质,1997年,该村设立了100万元的精神文明奖励基金,奖励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年内不出现违法违纪、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给予300元的奖励金。2000年,精神文明奖励基金增加到580万元。1987年以来,该村连续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
代表人物
字伯旭,号汉城。生卒年月不详。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历任湖南安仁县令、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御史、江西九江府知府等职,居官清廉,政绩卓著。崇祯末年,退职还乡,其父袁三重,赠监察御史衔。其子袁肇基,清代任河阳知县,有《雪航近草》著述传世。
牛淑宏
(1881~1948)名宽庆。1910年起先后毕业于山东省教员养成所、山东省简易师范学校。曾在胶县师范讲习所任职。1917年任即墨县师范讲习所所长。由于教学成绩卓著,被选为即墨县教育会会长。1919年捐献巨款,并至邻村募捐,倡导在城阳区村设立即墨第六高等小学,1920年6月,学校建成开学,开创城阳地区近代教育的先河。牛姓提倡男女平等,动员女子上学,在城阳村曾创办过女子小学。
袁秩民
1953年2月出生,197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现任中共城阳镇党委副书记、城阳村党委书记,青岛民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84年,任城阳村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至今。十几年来,他牢记党的嘱托,把强村富民作为自己从政的本职,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文明之路。该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城阳区乃至青岛市前列。1990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厂长、经理,1992年连续9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党委书记,1993年连续8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被评为青岛市国防建设十佳先进个人,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2000年荣获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被评为青岛市十佳文明市民,连续当选为青岛市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政治
组织体制
机构设置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