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部故城为明代扈伦四部(乌拉、哈达、
叶赫那拉氏、辉发)之一的乌拉部都城,位于
吉林市省吉林市
龙潭区乌拉街镇旧街村,距吉林市区约35千米。
古城规模较大,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分筑内、中、外三道城垣。内城略呈
梯形,周长786米,中央有大型建筑台基;中城呈不规则
四边形,周长3531.4米,外壁陡峭,内壁斜缓;外城也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各道城墙的城外均有
护城河。城墙均系分层夯土筑成,每层厚度在6~10公分之间,夯层明显,有排列有序的柱洞痕,中城北墙东段还发现用
土坯垒砌的城墙。在古城内外曾发现一些文物,如1957年于“白花公主点将台”正南方约500米处出土唐宋铜镜、北宋铜钱、辽代铜镜、铜鞭穗和带钮铜饰物等;1960年在中城出土
铜火铳一件。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乌拉古城的保护工作。1961年,该古城被列为
吉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由
吉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1962年9月,
吉林省博物院会同
吉林市博物馆对乌拉古城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形成了一篇名为《明代扈伦四部乌拉部故址—乌拉古城调查》的报告。1960年、1985年以及2008年的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乌拉古城进行了调查。
建设背景
内城称王城,周长788米,只有一座南门,城高4米。中城周长3532米,城高4米。设有工具南北四个门。外城周长约7040米,外城城高5米,也有四个门,三道城均略呈
梯形。在古城内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宋时期的铜镜、铜佛像,另有明万积年间的
铜火铳。
历史沿革
乌拉街满族镇如故
满族发祥地之一。从1727年
吉林市配置永吉州,迄今已有260余年汗青。由于它的建立要早于吉林市,因此在民间宣传着“先有乌拉,后有船坞”的说法。
公元8世纪,相传乌拉街最早的古城始建于公元8世纪。
东北地区的靺鞨粟末部(满族祖先)首领
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创建了地方政权,称
渤海国。为了抵抗契丹人的侵犯,在乌拉街旧街西北一公里的
松花江江干(松花江),修筑了一座城池,称为宁江洲。从近期出土的大量文物看,在“海东盛国”的
渤海时期,乌拉古城是一座生齿众多、特别繁华的城池。由于水灾和战乱,古城先后进行了三次乔迁。
公元十世纪,辽灭渤海,古城遭到紧要毁坏,又屡遭水灾,旧日旧城已成泽国。公元十二世纪,
金灭辽之战后,于金天德年间(1150—1153),金完颜亮下令在旧城东南江边,再筑新城,称“乌拉洪尼罗城”(乌拉:
满语为沿江;洪尼:满语为要塞,即沿江要塞城)。
公元十三世纪,元灭金,在东北建立了“海西宣慰司”、“海西右诚”等几何治理机构。其时,包罗乌拉古城在内的
松花江中卑劣的女真人归海西右丞治理,故称“海西女真”。
公元十四世纪,闪光元后,随着海西女真人的南迁,首领纳齐布禄在金州城(今永吉县土城子乡)自立扈伦国,下辖四部(乌拉、辉发、哈达、
叶赫那拉氏),统称海西扈伦四部。
景泰二年(1451),契丹人
脱脱不花领兵三万扰乱
辽东,第四代国王都尔机率众出逃,扈伦国崩溃,往后,扈伦四部各不相谋。明嘉靖四年(1562),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在纳齐布禄六世孙布颜的率领下,逐渐强盛起来,重修洪尼罗城内城新建一座小城,称紫禁城,城内修筑了宫殿。在城外又筑一道套城叫外罗城,原“洪尼罗城”改称内罗城。传到第十代,
满泰、
乌喇那拉·布占泰兄弟时,乌拉国已成为强盛的部族国,明万积年间,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在今
辽宁省新宾一代逐渐兴起,计划征服女真各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击败扈伦四部、长白二部(珠舍理、纳殷)、蒙古三部(
科尔沁区、锡伯、挂勒察)共九部三万人组成的联军,权势逐渐强盛。
明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又亲率雄师攻击乌拉,在富尔哈城(今乌拉街南)布占泰发兵三万迎战。距百米,努尔哈赤“舍马步战,矢交如雨、呼声震天”,乌拉兵大北。努尔哈赤一举攻占乌拉古城。宫殿被焚,万人被杀,
乌喇那拉·布占泰只身逃往
叶赫那拉氏,子洪匡自刎,乌拉遂亡。
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
赫图阿拉故城(今
辽宁省新宾)称汗,并誓师告天,发兵反明。团结东北后,乌拉古城称打牲乌喇,民间称大乌拉虞。
清顺治十四年(1657),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专为皇室提供祭天、祀祖及生存用品,如东珠、
中华鲟、松子、人参、
紫貂等。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二十七日,
康熙帝率皇子及诸王大臣,从
吉林省搭船冒雨前去大乌拉虞,一住便是七天。在这里捕鱼放船,校阅阅兵乌拉海军舰队。并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松花江放歌》。乌拉古城的内城中,另有一夯土筑的高台,长约50米,宽约28米,高7米,俗称白花点将台。上台环顾城外,山水平畴一览无余。
康熙二十九年(1690),在土台上建
三霄娘娘殿俗称“娘娘庙”一座,殿内供奉云霄娘娘、碧霄娘娘、琼霄娘娘。传说庙内有深洞,洞内有隧道,南通龙潭山,北通凤凰山。
光绪十九年(1843),又经乌拉总管赵云生倡捐重修
北顶娘娘庙,并在土台前建成二层圆通楼,重檐歇山,镌刻细致,造型精致。并从北京运来铜佛像多尊。
土台前是60级青砖台阶,台阶下有一座三孔桥,桥下有一双(鞋),传说是镇城之宝。1947年解放乌拉街时,娘娘庙圆通楼毁于战火。现土台是革命义士怀念碑,土台下是中学。
乌拉古城在
清代便是著名景物胜景之地,有诗为证:“古有城池近水边,中存旧迹代相传。百花
台阁留余址,三宝佛尊不计年。数仞危垣俨岭阜,千秋老树拂云天。其时创造人安在,景物依稀后胜前。”
乌拉街不光汗青久远,它的富裕漂亮也是久负盛名的。乌拉街的白小米、鲟鱼、蜂蜜、松子等,在清朝时不停是皇家的贡品。这里土质肥沃,格外适宜白菜、大蒜的生长,加上科学的田间治理,因今生产的明白菜,颗大、心满、脆嫩;紫皮大蒜头大而饱满。早在1950年,
乌拉街满族镇就被指定为
吉林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每到白菜成效的季候,到这里来运白菜的汽车,络绎不绝,络绎而去,那种沸腾的排场具体令人应接不暇。
满乡的地皮养育着满乡的人民,而满乡的人民又用辛勤的双手,把家园穿扮得特别加倍漂亮可爱。本日,要是你登上牛山之巅,俯瞰乌拉街地面,一幅绝美的图景会展如今现时:蜿蜒多姿的
松花江,像一条银色的玉带,给乌拉街村镇划出一道自然的疆界,棋盘似的方田、笔挺的乡下公路、错落的乡村、一条条防风林带,粉饰着开阔如垠的
冲积平原。
主要景观
如今,
乌拉街满族镇另有杨屯大海猛古文化遗址、
清真古寺、后府等奇迹,还重建了
保宁寺,以及新开拓的
雾凇岛满族风气村。
白花点将台
从
吉林省往北走七十华里,就到乌拉街。乌拉街是明代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的地址地,是“满洲”最陈腐的都市之一。清朝时曾在这个地方设过总官衙门。城池就在乌拉街北侧,本地住民管它叫乌拉旧街。
乌拉旧街的城池,是平地上垒起来的方形土城。城池分为外、内、中央三层。外部城叫做外罗城(外城),内部城为里罗城(内城),中央部为紫禁城。
紫禁城里有一座一丈五尺高的高台,工具十三丈,南北六丈。住民管它叫作白花点将台。传说公元十世纪
后梁年间,在渤海
扶余国和州以北(现
德惠市)的契丹人多次扰乱涑州北部地域(
乌拉街满族镇一带),
渤海国郡王三女儿白花公主文武双全,主动请缨,并筑高台,亲身点兵排阵,一举击溃敌军。往后称
白花点将台。另有说金海陵王
完颜亮的女儿白花公主,在乌拉街屯兵时筑此台,白花部属另有“八大铁头”特别勇猛,现
永吉县三家子另有“巴里铁头坟”。总之,无证可考只能作为传说结束。
古城的东、西、北侧城墙,尚较稳固,南部城墙已大局部被毁坏。紫禁城只有一个南门,西面对
松花江支流,城墙上长着老树,景物非常都雅。登上点将台可眺望四方。高台上另有一座庙,这庙叫做三霄娘娘庙,是
乾隆修筑的。平地高台有效砖砌成的台阶六十多级。庙内有个洞,深洞里有一条隧道。据传说,南通龙潭山,北通凤凰山。这些传说固然没有依据可查,但它们可以使我们想到,古时
龙潭山城与此城是有亲密干系的。
乌拉故都及狼烟台
在
吉林市北有一座古城——
乌拉街满族镇,在辽、金期间,它是宁江洲的洲治。明朝期间,在这里创建了乌拉国(国王姓
那拉氏),他和
叶赫那拉氏、辉发、哈达四个小国,总称之为扈伦四部。他们经常团结起来,抵抗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侵陵。但它们终于被清太祖一个个地击破而遭到死亡。
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秋9月间,太祖起兵占据其沿江的五个城(吉林城便是其时此中的一个),接着又占据其肘腋下的“金州”(便是乌拉街相近的“金珠站”)。第二年的旧历正月乌拉国就死亡了。国王
乌喇那拉·布占泰逃往叶赫国。
由于
乌拉街满族镇曾经做过
吉林省的首府(做过洲治及都城),早先人们都把它叫做“大乌拉”,而把吉林城叫做“小乌拉”。
乌拉街旧城是一个三重方形的土垒,外城的周围约七里多,有四个门;内城周围约五里,南面、东面、北面各有一个门,紧里头的宫墙周围约二里多,仅南面有一个门。
如今在城里头已经找不到当年的什么遗物,尽可以找到一些带有布目纹的灰色瓦片、陶器片及瓦当等物。
在江的西岸,在九站迤北,从“头台子”起,沿江一带,每隔十里或六七里就有一座土台子。台高有两三丈(当年必定更高一些),周围有一百多米。上台上一望真是江天如画,景物悠然。并且各台之间,相互远望,毫无阻碍。据传说:这是当年乌拉国的“狼烟台”。它可以和沿江各城相互相互呼应,利用警戒仇人的。
乌拉街三府
“萨府”——为萨英额的府邸。萨英额,
汉姓张姓,字吉夫,满洲正黄旗人。其宗祖由京调
吉林市为
正黄旗佐领,传五世至萨英额。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萨英额任吉林将军衙门堂主事,后升任西陵
工部郎中。曾
于公事之余,撰修《吉林外记(纪)》。他有感于“天下府、州、县莫不有志,胜京有通志,
黑龙江省又志又有记。吉林为我朝发祥基础之地,并无纪录,难道阙典”,计划撰修吉林方志。当吉林将军富岩命他作记以后,他便“‘退食之暇’,收集采访,聚沙成塔”。清道光四年(1824)《吉林外记(纪)》成书。“它虽文采不敷观,而事必证实,言皆有据。并考志内载,略其所详,详其所略”,使之初具一部地方志的形式和范围。
“魁府”——乌拉街“魁府”位于
乌拉街满族镇“十字街”东,1958年,曾为乌拉街公社招待所。是
清代二进四合院修筑。有正房五间,工具配房各三间,工具
耳房各一间,均以“
风火山”与前座相连。
最早的“府邸”主人为王魁某(本地称为“魁大人”),故称其宅为“魁府”。王魁某光绪元年(1875),出征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颈后受重伤,“觐见”
光绪帝并受到表扬,提升为副都统,赏赐金银,修筑府邸。“魁府”实为正室夫人创造。王魁某来居很少。王魁某后升任
张家口市都统,74岁死于任上。
“后府”——乌拉街“后府”,位于乌拉街永康路南,1958年后曾为农机修造厂东院。为打牲乌拉总管、三品翼领云生的小我私家府邸。因乌拉镇中有“东府”“前府”,即“总管衙门”“协领衙门”在先,故称云生私宅为“后府”。后府主体修筑为二进四合院,大门朝东。朱门高阁,正门外高悬“坐镇雍容”一匾。花墙将前后两院离隔。前院有“竹林轩”(书房),并有“西花圃”。
修筑精巧高大,显现出主人居高位的显耀身份。
云生,姓赵,字奇峰,打牲乌拉正白旗人。“其先人由京总管内务府分驻乌拉,遂世居焉”。云生的祖先是
汉族。据《永吉县志》载,云生幼时聪敏。稍长博览群书,尤谙满文,以太弟子人署充差。先后担当过笔帖式、仓管、翼领等官职。在采珠中,云生“计划周详”,自
松花江上游至
黑龙江省珲,“上下数千里,舟行暮宿,巡历河口百余日,采珠如额,循例呈进”,显现出其精干的才力,遂以采珠有功而“觐见”清帝,并于光绪六年(1880)任乌拉总管,官至三品。光绪二十年(1894)调伯都纳(今
松原市)任副都统,次年死于任所,卒年73岁。
乌拉街令很多文人文士瞩目。
成多禄——吉林三杰之一曾写下怀古诗文:“虎踞龙蟠拱上京,当年友长此间争。狼烽已靖孤城在,乌拉犹存四部名。断垒十重摇树色,大江三面走秋声。老来别有兴亡感,不向西风诉不屈。
将军冢与故侯门,玉爵金鱼叙旧恩。一自素波悉门生,独留芳草怒天孙。宫禾踯躅遗民泪,塞树飘蹇老将魂。且喜白衣宣召少,此乡端合老梅村。”
乌拉圆通楼
在
乌拉街满族镇,有一著名奇迹圆通楼(现已被毁)。圆通楼原名灵官阁,始建于1893年7月,竣工于1896年7月。由打牲乌拉总管赵云生监办。
圆通楼修筑格式为正方形二层翘檐斗拱庑殿式。表层供奉
文殊菩萨、普贤、
观世音三尊铜铸佛像。庑额竖书“圆通楼”,楹联为木质阴刻。一层供奉泥塑的
地藏王,工具两壁是彩画的十殿阎王。楼门横额是黑底金字正书“苦海莲青”,楹联为木质阴刻,上联“历千劫不坏身地面莲云开法藏”;下联“度总共众生苦清天花雨现真王”。楼外两侧置《重修圆通楼碑记》两通,前两侧有胡仙堂、禅房。这些庑额、楹联、碑记均系清末拔贡
成多禄撰写之真笔。楼前设有圆形
铸铁鼎炉一座。鼎面斑纹精巧,铸有“
康熙二十九年监制”字样。楼前有70米长、5米宽的青砖甬路,甬路南首是三间庙门。三霄殿西侧筑一凉亭,名曰“乐贤亭”。旧日香火颇盛,每年旧历四月十八、二十八举行庙会时,喧哗出众,善男信女成千上万。1947年解放乌拉街时,娘娘庙圆通楼毁于战火.
乌拉街清真寺
乌拉街满族镇清真寺是
吉林省地域现存最早的清真寺,位于
龙潭区乌拉街,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距今已有300多年汗青。
清真寺是
伊斯兰教教徒做星期的地点,也是穆斯林举行百般运动的地方。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
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在
沙特阿拉伯西部的
麦加建立的。
中原地区最早传入伊斯兰教是唐永徴二年(公元651)。
伊斯兰教每年都在清真寺举行三次大型运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为
圣纪节,这一天是穆罕默德的诞生日,也是他的逝世日。
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是尔代节,也称
开斋节。伊斯兰教章程,教历玄月为斋月,到十月一日斋戒期满,举行贺喜运动。
伊斯兰教历十仲春旬日为
古尔邦节,也称献牲节。据传阿拉伯人先知易卜拉欣老年无子,祈求安拉赐给,不久果真生个儿子,一天,易卜拉欣梦见安拉叫他杀掉儿子献祭,天亮刚要动手,安拉又遣使牵着一只黑头
白羊座命他宰羊取代,往后,这天就定为献牲节。
乌拉街满族镇清真寺坐西朝东,大殿是长方形宫殿式的阁楼,青砖青瓦,北廊五间,南廊三间,对厅三间。正殿悬挂一匾额上书“德维感化”,是当年居住在乌拉街古城的回族人集资兴建的。
明嘉靖四十年(1562),西海女真扈伦四部之一(
叶赫那拉氏、哈达、辉发、乌拉)的乌拉部首领布颜征服诸多小部落在乌拉开国自称贝勒(国王),国王传至
乌喇那拉·布占泰时开始败落。明历四十一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率兵攻陷城池。
清代开国百废待兴,这时由关内
河北省、
山东省赓续迁来一些
汉族和少量回族人,他们和原乌拉古城女真人后改称
满族一起居住在荒疏的旧城内,从事着农耕、畜牧业、网鱼、个别手产业等。
清顺治天子进北京后,为了担保皇宫大内的生存必须品,在寰宇国建立三个朝贡衙门,此中之一便是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认真收集东珠,捕捞
中华鲟及人参、
紫貂等贡品,并修筑了乌拉新城。在招募牲丁时,在山东河北又招进局部回族人,以上便是如今居住在乌拉街的回族人的先祖。由于回族人全部信奉
伊斯兰教,为了方便全体运动做星期,就集资修筑了乌拉街清真寺。
遗憾的是,“文革”时期,
清真古寺被毁,院内光绪年间立的“
康熙赞碑”也不知去处。该碑光绪乙亥年
中秋节所立,是仿
北京清真寺的“康熙赞碑”所制,内容如下:
圣谕:“朕评
回族古今之大典,自始之宏道也,七十二门修仙成佛,诱真归邪,犯罪之异端种种生焉,既往不咎,再违犯者斩。汉诸臣官分职,时享君禄,按日朝参。而回逐日五时朝主拜圣,并无食朕俸,亦知报本而汉不足于回也,理解各省,如官民因小不忿,虚报回民谋反者,职司官先斩后奏,天下回民各守清真不行违命,勿负朕恩有爱道之意也,钦此钦遵”。
据传
康熙三十三年四月,有人密报朝廷,
北京清真寺回民要谋反,康熙的亲身微服私访,只见寺内正在向贫民舍财物,欢度尔代节,人来人往特别喧哗,不光没有谋反迹象,还在做善事,遂降圣谕,此圣谕被回民刻在
汉白玉的石碑上,立于北京牛街清真寺内。以后各地一些
蓝靛厂清真寺也都仿北京牛街清真寺立碑一块以效厥后,被称为“康熙赞碑”。
1984年对清真寺实行重新修理,新建寺门一座,黄琉璃瓦盖顶,门上方镶嵌初建清真寺是遗存的琉璃精致壁画,正门上书“清真寺”三个金字,大殿为单檐歇山、青砖青瓦的仿古式修筑,雕梁画栋,宏伟壮观,周围建有围墙,院内广植花卉树木,在大殿南侧立有两碑,一碑是重建的“
康熙赞碑”,一碑为“清真寺碑记”。其内容如下:
“乌拉自古形胜,南接龙潭,北透风阁,遥望东山江环三面,
清代初定,
回族北迁,集居乌拉街南,始建
清真古寺,年光流逝,世事沧桑,随期间之寒暑,遭‘文革’之大难,清真寺只落得大殿空旷,满目
荒漠,岁至乙亥欣逢盛世,乡老众议选贤任能,筹捐劝募,修理
圣寺,重续信仰之教仪,振兴民族之精力,历时半载工程方竣,重修围墙朝迎朝阳,新建大门夕接
晚霞,油画课堂,窗明几净,彩绘大殿金碧光辉,院栽
松柏,庭植杆兰,双碑周旋,影壁迎风,清真古寺又一新焉,此举修,功著千秋,宜后人有所观,故勒石以记之。”
乌拉街保宁寺
保宁寺坐落于
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旧街,乌拉古城东北面,是一占地10000平方米的宏壮古刹群。
保宁寺原名保宁庵,即乌拉旧街
关帝庙,也称“老爷庙”。相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为二进院落,占地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庙门为一青砖青瓦单檐式修筑,共三间,中间为庙门,两侧是马殿,东殿内有泥塑赤兔马和马童,西殿内有泥塑明白马和马童。进庙门左侧是鼓楼,右侧是钟楼。议定宽3米,长25米的砖铺甬道,便是正殿,大殿上方悬挂“严疆保险”匾额,殿内供奉
关羽,两侧供有龙王、药王、苗王、
虫王、牛王、马王、
祝融等。殿前的木架上放有82斤重的
青龙偃月刀,工具配庑各六间,为禅堂、客房等。
第二进院落,正殿悬挂“即是西天”匾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两旁是
李靖,
金吒、
木吒等,工具各有配殿1间,东配殿是地皮祠,西配殿内供的是“十不全”(
施世纶),工具配庑各3间,为胡仙堂、讲经堂。
整个古刹建有青砖围墙,庙门外南50米建有戏楼3间,戏楼上悬挂“年龄遗鉴”匾额,每年年龄祭奠,不断数天唱大戏,甚是喧哗,直到1958年废除。庙门外另有8米高的两根旗杆,每逢夏历月朔、十五和庙会时期,都要挂长条黄旗,黄旗上绣有黑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庙内还立有一石碑,是
同治十年(1871)所立。该碑记述的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真实故事,那便是“马傻子”共乌拉街,
关羽显圣的故事。“马傻子”叫马振隆,
奉天省奉化区人(今
梨树县),清同治五年(1866)拉起步队,由奉化打到伯都那(今
扶余国),又占领了阿拉楚克(今
黑龙江省阿城),后直奔乌拉街准备攻击吉林。途经溪浪河正是三鼓时分,忽见灯火通明,戎马多数,关公挥动
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率部来杀,马傻子见状大惊减色,不战而逃。这时镇守吉林的将军德英正带队准备迎战,忽闻胡匪已跑,深感不测,到
溪浪河后听苍生陈说“关公显圣”的故事,返至乌拉街即到关帝庙拜祭,只见关公骑的赤兔马周身还在冒汗,遂将此事如实禀报朝廷,
慈禧大喜,以
同治天子的名义御赐金匾一块,上书“严疆保险”悬挂关帝庙大殿之上。
保宁庵多年来不停是乌拉街最大的古刹,也是香火最繁盛的寺庙,每逢庙会人隐士海,烧香许愿的、唱戏卖艺的喧哗出众,直到“文革”寺庙被全部拆毁,石碑被砸坏。
拨乱横竖后,古刹开始收复,寺庙名称保宁寺,庙址扩大到10000平方米。院内的
大雄宝殿坐落在高0.8米的水泥台基上,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大殿,重檐歇山,黄琉璃瓦笼盖,房顶上是金色的二龙戏珠,卷檐斗拱上有形态不同的脊兽,殿前8根红柱支撑着前部,前廊下是彩绘的山川,红墙红窗红门,雕梁画栋,金碧光辉,殿内由8栋粗大的红柱擎住整个大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是十八罗汉,大殿内另有一舍利佛塔,听说塔内是四川成都青静上师的
舍利子,青静是寰宇著名的释教上师,于1999年辞世,塔内另有珍贵的经籍多卷。
古刹东面有伽蓝殿,内供
关羽圣像,殿内墙上另有彩绘二十四孝图。
院内两侧有药师殿,内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左右另有地藏殿,供有
地藏王、胡三太爷、胡三太奶像和去世的居士信徒的灵牌位,院内另有念经堂和客房等,整个古刹呈方形。